第1章
初中一毕业,我就外出打工了。我在一家证券经纪公司的营业部找到了一份工作,在股票行情板上抄写数据。算术是我的强项。上学的时候,我曾用了一年时间就学完了三年的数学课程。我对心算特别擅长。作为一个抄写行情的小男孩,每天在营业厅的大黑板上抄写有关行情的数据。通常会有一位客户坐在自动报价机旁边,不停地读出最新价格。无论他读得有多快,我总能将这些数字牢记于心,从来不会出问题。
这家营业部还有许多雇员,我很快就和他们交上了朋友。不过,我的工作太多,只要市场交易活跃,我就得从上午10点一直忙到下午3点,难得有机会和他们聊天。当然,我并不介意股市营业期间忙一些。
无论有多么忙,我的脑子里却可以仔细琢磨手上抄写的这些数据。对于我而言,那些报价并不代表股票的价格,或每股值多少钱,我在意的是这些数字本身。当然,这些数字别有意味。它们总在变来变去,恰恰正是数字的变化,才是我感兴趣的。至于这种变化的原因,我不懂,也不关心。我并不想深入研究,只是看着它们在变。平时每天的五个小时加上周六的两个小时,需要我来操心的仅仅是这件事:行情在永无休止地变化。
这就是最初激起我对价格行为感兴趣的原因。我对数字的记忆非同一般,如果股票的行情出现了上涨或下跌,我可以清楚地记得此前各只股票价格变动的每一个细节。心算的特长让我在处理这些数字时得心应手。
我注意到,无论行情上涨还是下跌,股价往往会显现出一定的规律。相似的情形无休止地重复出现,这对我的未来有所启迪。当时我只有14岁,但是心中已经累积了成百上千的行情实例,脑子里已经在不知不觉地把股票今天的走势与其他交易日比较,计算和检验着这些数字的准确度。随即便开始预测价格的变动。正如我所说,唯一能引导我预期的是我对这些股票以往行情变化的记忆。我脑子里有一份随时更新的“赛马简报”。我期待着股价朝某种趋势变动,就像我在卡着秒表,你明白我的意思。
例如,你可以看出在什么时候买进要比卖出更有利。股市就像是战场,纸带便是你的望远镜,十有八九都不会出错。
早年的经历让我觉得华尔街没有新鲜事。投机本是人的天性,就像山丘一样古老,华尔街不可能有什么新鲜的东西,无论今天的股市何等瞬息万变,其实都是在上演着昨天的故事——我始终记得这一点。我自以为可以凭记忆掌握股市行情的行踪。事实上,正是我的这种记忆天分造就了我此后投资生涯中的辉煌。
我对这些游戏越来越着迷。我有一个小本子,用来将我观察到的股市行情记录下来,然后急切地预期它们的上涨或者下跌。很多人喜欢在小本子上记下价格权作虚拟交易,赔赚都无关痛痒,既不会因数百万美元的虚拟进项而趾高气扬,也不会因巨额亏损而倾家荡产。而我的本子则不同。我只是记录下我判断得正确或错误的情况,以此推断随后可能出现的价格变化。我最感兴趣的事情是验证我的观察是否准确,换句话说,我要验证我的判断是否准确。(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