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于1597年初版时只收有10篇文章,1612年版增至38篇,1625年版(即末版)增至58篇。在培根逝世31年后的1657年,有一个Rawley版将培根的未完稿《论谣言》(“of Fame”)作为第59篇收入其《培根随笔集》,由于该篇只有“启承”尚无“转合”,故后来的通行本仍多以58篇为标准。但只是残篇的《论谣言》也能给人诸多启示,所以这个中译本按59篇本译出。
《培根随笔集》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等,几乎触及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名学识渊博且通晓人情世故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培根对他谈及的问题均有发人深省的独到之见。本书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几百年来深受各国读者欢迎,有不少人的性格曾受到这本书的熏陶。
《培根随笔集》共五十九篇,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几百年来深受各国读者喜爱。作者学识渊博且通晓人情世故,对谈及的问题均有发人深省的独到见解。
第2篇 论死亡
成人畏惧死亡犹如儿童怕进黑暗;儿童对黑暗之天然惧怕因妄言传闻而增长,成人对死亡之畏怯恐惧亦复如此。无可否认,对死亡凝神沉思,视其为罪孽之报应或天国之通途,实乃圣洁虔诚之举;而对死亡心生畏怯,视其为应向自然交纳的贡物,则属懦弱愚陋之态。不过在虔诚的沉思中偶尔亦有虚妄和迷信混杂。在某些天主教修士的禁欲书中可读到这样的文字:人当自忖,思一指被压或被拶痛当如何,进而想死亡将使全身腐烂分解,此痛又当如何。其实死上千遭也不及一肢受刑之痛,盖维系生命之最重要器官并非人体最敏感的部位。故那位仅以哲学家和正常人身份立言的先哲所言极是:伴随死亡而来的比死亡本身更可怕。呻吟与痉挛、面目之变色、亲友之哀悼、丧服与葬礼,诸如此类的场面都显出死亡之可怖。但应注意的是,人类的种种激情并非脆弱得不足以克服并压倒对死亡的恐惧;而既然人有这么多可战胜死亡的随从,那死亡就并非如此可怕的敌人。复仇之心可征服死亡,爱恋之心会蔑视死亡,荣誉之心会渴求死亡,悲痛之心会扑向死亡,连恐惧之心亦会预期死亡;而且我们还读到,在罗马皇帝奥托伏剑之后,哀怜之心(这种最脆弱的感情)使许多士兵也自戕而毙,他们的死纯然是出于对其君王的同情和耿耿忠心。此外塞内加还补充了苛求之心和厌倦之心,他说:思及长年累月劳于一事之单调,欲撒手弃世的不啻勇者和悲者,尚有厌腻了无聊的人。即使一个人并不勇敢亦非不幸,可他仅为厌倦没完没了地做同一事情也会轻生。同样值得注意的是,罗马帝国那些恺撒们面对死亡是如何面不改色,因为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瞬仍显得依然故我。奥古斯都弥留时还在赞美其皇后,“永别了,莉维亚,勿忘我俩婚后共度的时光”;提比略危笃之际仍掩饰其病情,如塔西佗所言:“他体力已耗尽,但奸诈犹存”;韦斯帕芗大限临头时兀自坐在凳子上戏言:“看来我正在变成神祗”;伽尔巴的临终遗言是“你们砍吧,倘若这有益于罗马人民”,一边喊一边引颈就戮;塞维鲁行将易箦时照旧发号施令:“若还有什么我该做之事,速速取来。”此类视死如归之例,不一而足。毫无疑问,斯多葛学派那些哲学家为死亡的开价太高,而由于他们对死亡筹备过甚,遂使其显得更为可怕。尤维纳利斯说得较好,他认为生命之终结乃自然的一种恩惠。死之寻常犹如生之天然,不过在幼童眼里,出生与死亡也许都同样会引起痛苦。在执著追求中牺牲者之不觉死亡就如同在浴血鏖战中受创者之暂时不觉伤痛;由此可见,于坚定执著且一心向善的有才有智之士,死亡之痛苦的确可以避免;但尤其是要相信,最美的圣歌乃一个人实现其高尚目标和期望之后所唱的那首,“主啊,现在请让你的仆人安然离世”。死亡尚可开启名望之门并消除妒忌之心,因“生前遭人妒忌者死后会受人爱戴”。
第3篇 谈宗教之统一 宗教是维系人类社会的主要纽带,故保持其自身的真正统一是件幸事。对异教徒而言,关于宗教的争论和分歧乃闻所未闻之恶行。其原因是异教徒的宗教更在于仪式典礼,而非在于某种永恒不变的信仰。因为他们的神学宗师都是些诗人,所以不难想象他们崇奉的是何等宗教。但那位真正的上帝自有其特性,即他是一个“好忌妒的上帝”;因此对他的崇拜和信仰既容不得龙蛇混杂亦容不得分一杯羹。鉴于此,笔者得简单谈谈教会的统一,谈谈何为统一之好处,何为统一之限界,以及何为统一之手段。
(除取悦上帝这首要的一点之外,)统一的好处尚有两点:一是就教门外的俗人而论,一是对教门内的会众而言……
P4-7
出版说明
从2017年9月开始,在国家统一部署下,全国中小学陆续启用了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统编教材加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的内容,更加注重立德树人,鼓励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提升语文素养、涵养人文精神。人民文学出版社是新中国成立最早的大型文学专业出版机构,长期坚持以传播优秀文化为己任,立足经典,注重创新,在中外文学出版方面积累了丰厚的资源。为配合国家部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广大学生课外阅读提供服务,我社在总结“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出版经验的基础上,邀请专家名师,经过认真讨论、深入调研,推出了这套“教育部统编《语文》推荐阅读丛书”。丛书收入图书百余种,均为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教育部统编《语文》推荐阅读书目,基本涵盖了古今中外主要的文学经典,完全能满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阅读需要,对增强孩子的语文能力,提升写作水平,都有帮助。本丛书依据的都是我社多年积累的优秀版本,品种齐全,编校精良。每书的卷首配导读文字,介绍作者生平、写作背景、作品成就与特点;卷末附知识链接,提示知识要点。
在丛书编辑出版过程中,教育部统编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温儒敏教授,给予了“去课程化”和帮助学生建立“阅读契约”的指导性意见,即尊重孩子的个性化阅读感受,引导他们把阅读变成一种兴趣。所以本丛书严格保证作品内容的完整性和结构的连续性,既不随意删改作品内容,也不破坏作品结构,随文安插干扰阅读的多余元素。相信这套丛书会成为广大中小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家庭必备藏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2018年3月
·经典名篇是人类思想智慧和审美感受的结晶,人民文学出版社在中外经典的整理、译介和出版上有着卓越贡献和值得信赖的品质,“教育部统编《语文》推荐阅读丛书”同样如此。
——著名作家 王蒙
·我这些年是提倡让中小学生“海量阅读”的。人民文学出版社这套书品种齐全、版本可靠、质量上乘,非常适合学生阅读。
——北京大学教授、教育部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温儒敏
·作为专业的文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这套书选目完整而全面,在古典名著、外国作品的整理和译介上,也都采用了独家的大师底本,值得推荐!
——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教授 曹文轩
·统编语文教科书陆续使用后,文学阅读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空前提高。这套书紧扣统编教材内容,充分照顾到了学生拓展阅读的需要,内容丰富,结构合理,是一套理想的语文读本。
——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脘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 朱永新
·这套书紧密对接语文教学的最新动态,对提升孩子的语文素养及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均大有裨益。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顾之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