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挺进背包客天堂
出发整整20天,路在脚下不断向远方延伸。这几天一直哼着《敢问路在何方》,每每唱到“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眼眶便湿润了。4月27日,告别银木湖,翻过克莱红岭,我来到了圣伯纳蒂诺山脉的最西端卡洪隘口(Cajon Pass)。
卡洪隘口位于莫哈维沙漠、圣伯纳蒂诺山脉和圣盖博山脉之间的谷地,向西便是洛杉矶都会区,向东则直面莫哈维沙漠,雄伟的圣安托尼奥山(San Antonio Mountain,圣盖博山脉San GabrielMountains西麓的主要山峰)屹立在隘口西侧,称得上是虎踞龙盘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险要。历史上很多重要的商道如有美国母亲路之称的66号公路便经过此处。这里还有纪念开拓圣塔菲和盐湖城商道先行者的纪念碑。如今,连接拉斯维加斯和洛杉矶的15号州际以及太平洋铁路在这里奋会。
卡洪隘口以天气恶劣多变而著称,因为在圣伯纳蒂诺和圣盖博山脉之间,山谷中常有强风,阴晴不定。原本下午还能看见蓝天,到了傍晚,天空便飘起了雨丝。我在斯沃洪特山谷的一片滩涂上扎下了帐篷。
4月29日,早晨起来,周遭被大雾笼罩。今天只有一个目标,翻越巍峨的蓝岭,到达下一个补给点莱德伍德。穿过土路,我向着浓浓雨雾深处走去。之字形的羊肠小道越走越陡,慢慢地大山消失在云雾中。周围除了雨和雾再无其他,时间静止了,这山里只有我一个人。我完全不知道自己走了多远、爬了多高。中午时分,上山路依旧没有尽头,云雾却渐渐散去。圣安东尼奥山渐露峥嵘,山下的维克托威尔变得十分渺小,看上去就像大沙盘。
下午4点,我经橡实小道下撤到了小城莱德伍德(wrightwood),半个月来第一次躺在床上。莱德伍德是位于拜登·鲍威尔山脚下的一个宁静美丽的小镇,2号公路穿城而过。19世纪,斯沃索特夫妇在这里建立了牧场。后来桑尼尔·莱德买下了牧场,小镇逐渐发展起来。20世纪20年代,随着汽车和公路的普及,莱德伍德发展成了一个以滑雪为主的旅游小镇。
休息了两天,4月30日早晨旅店老板把我送回了小道路口。告别了莱德伍德,我继续在圣盖博山脉东麓靠近沙漠的群山艰苦跋涉。这几天,我的旅伴全是女性。先是追上了两位瑞典大姐Gunira和Kajsa,她们是几十年的同事和挚友,形影不离,一起徒步过许多地方。而我碰到的最有趣的人是一位美国摇滚大妈,绰号Hardcore,这是一个意味不明、霸气还有点H的绰号。我遇到她的时候,她正在路旁蹲大号,大大咧咧地提起裤子就从草丛里钻了出来冲我打招呼,吓了我一跳。不得不说,PCT上的女性,总有一种独特的气质,独立、自信、个性鲜明。
预料之外的小道魔法也让艰苦的旅途不那么乏味,在米尔溪消防站一位曾经两次徒步PCT的大哥给我们送上了一打啤酒,虽然这不值多少钱,但情谊更让人感动。PCT是一个小小社会,不同背景的人不分出身、收入、国籍、性别都因为这条小路平等地联系在一起。即使走完,也不意味着结束。很多人依然活跃在这个社区里,成为小道天使。
圣盖博山脉干旱少雨,从格林伍德营地到米尔溪消防站,再到北福柯消防站,我时刻注意着随身携带的水量。而沉重的背包让我的膝盖和脚底无比疼痛,消磨着意志。崎岖的山路也让我吃够了苦头,地图上明明是下山路,可实际却是在丘陵上起起伏伏。不停地下坡上坡,榨干了我的体能。不过,我也慢慢地找到了自己的节奏,里程数连续数天都超过了20英里。5月4日,在干涸的丘陵艰苦跋涉5天后,我来到了巴斯克斯岩(Vasquez Rock),它就像大船沉人海中一样,斜插在空旷的高地之上,十分壮观。
巴斯克斯岩由粗粒砾岩和角砾岩组成。渐新世晚期,北美和太平洋板块碰撞使得马鹿角断层(Elkhorn Fault)上的区域抬升。强烈的板块运动伴随着火山喷发产生了大量泥石流沉积物。到了中新世时这些沉积物沉入地下。后来圣安德烈斯断层(san AndreasFault,全长750英里,诞生于.3000万年前的新生代中期,太平洋板块和北美洲板块分别沿着断层向东南方向和西北方向移动,如今这种构造活动以每年33~37毫米的速度继续)剧烈活动,使得地层断裂倾斜,互相挤压,最终这些沉积物再次暴露出来,便形成了巴斯克斯岩。
巴斯克斯(Vasquez)是活跃于19世纪晚期的悍匪,1873年到1874年间,他曾在附近躲避警察的追捕,从此这里也被称为巴斯克斯岩。因为地貌奇特,这里成了好莱坞青睐的外景地,著名的《星际迷航》《西部世界》都在此取过景。
穿过巴斯克斯岩便是距离洛杉矶仅40英里的清水镇。因为这里家家户户养马,所以我称其为“骠骑之城”。镇中心的路标提醒着这里和PCT的渊源,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背包客天堂。saufely太太联络了加州各地的志愿者为背包客服务。这里有背包客所需要的一切。院子里摆放着干净的毛巾、换洗用的衣服,还有泡脚用的脚盆,一切都井井有条。宽敞的后院可以容纳很多帐篷,客人房有少许床位。
夜晚的背包客天堂令人震撼,聚集了差不多30个穿越者,帐篷绵延不断。sayney太太特地允许我们点起篝火,虽然天空飘着毛毛雨,但大家还是坐在一起烤着棉花糖,聊着上路以来的各种趣事。而接下来的行程更加令人激动,很快我们将直面莫哈维沙漠。
……
P23-27
回到加拿大的情况
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省立EC曼宁公园露宿一宿后,8月30日我从边界出发徒步8英里到达公园门口,然后搭车回到了温哥华。
之后我便开始写这篇游记。脸书有位老江湖曾对我说回到现实生活会有一段空窗期。他的话果然应验了。回到温哥华后,我依然面临着各种现实问题和压力。写作游记的这段时问,我一直处在非常低落的状态,无法自拔。PCT为我打开了一道大门,让我看到了一条值得憧憬但十分艰辛的道路,但因为现实问题的羁绊,我还无法下定决心。怛写作游记的过程本身是快乐的。我又一次发觉自己是如此热爱徒步,我清楚地知道这次旅行给我留下了多么美妙的回忆。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个脚步,每一个路牌,都清晰地印在脑海里。
这是一篇什么样的游记
在写作之初,我的想法依然是写一篇很传统的游记,记录每一天行程,发生了什么,遇到了什么人,怎么翻的山、过的河。仅此而已。但是我发现这不是一个成功的写法,或者说不是一个时髦的写法。
我的朋友曾建议写些奇闻、绯闻之类的。但遗憾的是,这并没有发生在我的旅途中,没有艳遇,不好意思。大多数时候,可能是太孤僻了,我都是一个人在走。路上确实有这么一种人,讨厌自来熟,讨厌别人纠缠着喋喋不休。我就是这样的人。
这不是那种上车睡觉、下车照相式的旅行。美景在不经意的瞬间,要用自己的双眼去发现。确定一天到哪儿、看什么,、吃什么是办不到的。因此这不是那种时下流行的吃喝玩乐式的游记。没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没有“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这也不是一次从容不迫的旅行,我不可能悠闲地坐在繁华大街的某个角落坐谈风月,我走在荒野中。每天有很多不确定性,很多跟我最初设想的不一样。每天都在变化,每天都在战斗,没时间悲秋伤春,一个选择就有可能决定生与死。大多数时候,我显得十分狼狈,看上去像个乞丐。但这就是PCT的曰常。
我试图通过忠实地记录我路过的河流、草甸、山脊、平原、沙漠、峡谷,然后用PCT把它们串联在一起,来描述一个完整的美国西海岸,如果您读完游记,能有一个粗略的概念,那么我想我的目的就达成一大半了。
我最大的遗憾是对路过的城市没有很好地描述,进城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休息、睡觉、补充热量,照片很少。
太平洋山脊小道是历史和自然的断面
首先,我得纠正一个说法,网上把Pacific Crest Trail翻译成太平洋山脊步道是错误的,这是对PCT历史的误解。PCT是由既有路线连接而成,这些路线最初是为骑马旅行设计的。写游记对我来说也是对太平洋山脊小道二次发现的过程。有一个命题一直在我脑子里,即PCT到底是什么?无疑这是一条电诗级的徒步路线,但是如果仅仅为了证明我有足够体力走完4266.5公里(2650英里)的话,这点意义似乎有些单薄。我相信这条小道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
我认为太平洋山脊小道是历史与自然的断面。
一方面,PCT穿越了加利福尼亚横断山岭、内华达山脉、卡斯科特山脉。这些美国西海岸主要山脉是数千万年间太平洋板块和北美洲板块挤压碰撞,以及冰河期冰川侵蚀的结果。通过PCT上许多地标,如巴斯克斯岩、绿谷附近的圣安德烈斯断层、内华达山脉随处可见的巨大的冰川侵蚀形成的U形谷,可以清楚地理解那些教科书上描述的地理现象。可以说PCT是理解美国西海岸地理的钥匙。
另一方面,PCT记录了人娄在北美洲大陆活动的历史。印第安人关于马扎马火山和沙斯塔火山的恩怨的描述,还有胡德火山、亚当斯火山和圣海伦火山之间的战争的传说,近一万年来卡斯科特火山群喷发情况的记录,既提供了地质方面的情报,也间接提供了远古人类自冰河期来到美洲大陆后生息繁衍的证据。PCT还记录了美国人对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殖民的历史,比如杰迪戴亚·史密斯在莫哈维沙漠和内华达山脉的冒险,本杰明·威尔森在加州南部的殖民活动。当那组人的移民血泪史,还有山林小屋记述的美国人度过大萧条的艰苦历史。美国建国时间极短,但不代表它没有自己的历史。PCT是把刀,把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剖开,串联在一起,也可以说PCT就是西进运动的移动字典。
未来的想法
现实和理想的冲突让我十分痛苦。我曾有过徒步大陆分水岭小道的计划,但由于各种原因没能成行,但我还在寻找继续徒步的可能性。这个年代既不可能出现约翰·缪尔那样的旅行家,也不可能出现杰迪戴亚·电密斯那样的冒险者。我必须找到自己的方式,但是毫无疑问,我想继续走下去。
什么是太平洋山脊小道(Pacific Crest Trail)
太平洋山脊小道(Pacific Crest Trail,以下简称PCT)也被称为Pacific Crest National Scenic Trail,全长2650英里(约合4279公里),南起美墨边境小镇坎波(Campo),北到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EC曼宁公园(EC Manning park),由约翰·缪尔小道(JohnMuir Trail)、塔霍一优胜美地小道(Tahoe—Yosemite Trail)、俄勒冈天际线小道(Skyline Trail)、北卡斯科特小道(North CascadeTrail)连接而成。和大陆分水岭小道(CDT)、阿帕拉契亚步道(AT)一起被称为美国徒步运动的三座王冠(Triple Crown)。
1932年,住在加州帕萨迪纳的克林顿·C.克拉克组织了太平洋山脊小道会议,向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提出太平洋山脊小道的构想。1935年至1938年间,他和青年基督教会探索了2000公里的潜在线路。1968年,约翰逊总统将pCT纳入“国家步道体系法”。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政府和民间志愿者通力合作携手建设这条跨越美国西海岸3个州的漫长小道,并于1993年正式贯通。
穿越与穿越者(thru-hiking and thru-hikers)
PCT面向广大徒步登山爱好者免费开放。徒步者可以选择一日游,也可以选择5~10天探索某一个路段(即Section Hiker)。最具挑战性的则是所谓的穿越徒步(Thru-hiking,即在1年内走完全程)。作为穿越者(thru—hikers),不仅要克服天气、地形、水源、食物补给上的诸多困难,还要面对长时间徒步对心理造成的冲击。
很多穿越者是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他们走这条路不仅是为了挑战自己的极限,为今后步入社会积累自信心和意志力,也是想通过徒步,了解社会。还有一些是40~50岁甚至60多岁的中产阶级,对于他们来说孩子已经进入高等学府或走上社会,可以开始享受自己的人生,徒步正是他们寻找新的生活的开始。还有一些30岁左右的穿越者,有的事业有成,但疲于奔命,想通过徒步让自己重新获得生活动力;有的事业遇到瓶颈,需要静下来寻找新的方向。
每年约5000名穿越者中只有不到1000人走完全程。
小道天使和小道魔法(Trail Angel)
如果说穿越者是PCT的传奇,那么小道天使则是不折不扣的奇迹。他们可能是富有的中产阶级,也可能是生活窘迫的工薪阶层。他们用各种方式帮助穿越者,对于穿越者来说,他们是真正的天使,人们对他们给予的帮助起了个浪漫的名字——小道魔法(TrailMaglc)。小道天使给予的帮助也许看上去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于穿越者来说,却是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很多穿越者在结束PCT之旅后成为新的小道天使,他们用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谢和尊重。是的,穿越者和小道天使之间是互相尊重、互相支持的关系。这样紧密的纽带代代相传,过去40年间,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小道天使的行列。小道天使和穿越者已经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友善的移动社区,这在当今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徒步太平洋山脊小道的契机和圣迭戈之行
在路上每个人都会有绰号(Trail Name)。穿越者们都开玩笑说不用担心没有绰号,在路上你要是犯傻做错了什么,那就是你的绰号。我的绰号早就起好了,Hobbit(霍比特人)。假如你问我,我和霍比特人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那就是“个矮腿短”。
知道PCT是大概2012年年底的事。当时我刚刚和前女友分手,急迫地想寻找一个让自己彻底忘记过去的方法。热爱户外运动的我偶然发现了关于PCT的视频,深深地被它的魅力所吸引。这便是徒步PCT的契机。
由于种种原因,直到2016年我才真正有机会踏上这条路。失恋的痛苦已随时间远去,只留下对行走执着的爱。父母并不赞成,但我去意已决。我辞去了工作,把公寓出租出去,处理了一切琐事,于4月5日踏上了前往圣迭戈的飞机。
抵达圣迭戈时已是深夜10点钟。接机的是小道天使Frodo,虽然叫Frodo,但其实是位严肃而坦诚的女性。她和丈夫Scout每天免费接待十几个背包客,而且不接受捐赠。第一晚,我就在Frodo家后院的帐篷里过夜。
第二天早晨起来,我见到了Scout,Scout高大俊朗。优雅不失幽默。他带着我办电话卡、买东西,忙得不亦乐乎。晚上Scout夫妇准备了地道的墨西哥晚餐,为大家开了个Party。很荣幸,我见到了大名鼎鼎的旅行家Half Mile夫妇。Half Mile制作的地图是太平洋山脊小道协会指定的地图。
到圣迭戈这几天我一直心事重重。父母的质疑一直回荡在耳边,没能得到他们的祝福与支持,让我十分沮丧。虽然筹划了多年,但当我即将踏上数千里的回家之路,还是不免心慌。前路茫茫,一切皆是未知。整个晚上,我一直辗转反侧,无法入睡。花这么大代价是否值得我真不知道,我所确定的是我渴望漫步在荒野中。
4月7日早晨5点半,我被闹钟叫醒,Frodo依旧准备了丰盛的早餐,Scout提醒每个人多带水。6点我们准时出发。3辆车,十几个怀着梦想的穿越者就这样匆忙而平静地踏上了不可思议的旅程。
4月7日早晨
我距离加拿大还有2650英里
《4200公里的行走(徒步太平洋山脊小道)》详细描述了作者田禾于2016年4月7日出发,徒步穿越史诗级太平洋山脊小道的全过程。中间穿插了对美国西海岸山川地理的详尽描述,以及本人徒步经历的感悟。这不是一般意义说的旅游攻略书,也不是那种坐看风月的旅行随笔,作者希望用最朴素的写法呈现这次漫长、惊险、甚至有些枯燥的徒步之旅,描绘出美国西海岸的山川地理。也希望他的记录可以激发年轻人对长途户外徒步穿越的热情,让大家了解美国的徒步穿越文化,把徒步穿越作为了解自己,了解自然,了解历史,了解世界的新的方式。
《4200公里的行走(徒步太平洋山脊小道)》是一本关于徒步的极限体验笔记。
这是一本囊括美国西海岸山川地理与人文历史的博物学手册。
这是一本通过了解世界而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思想读本。
生死银色隘口、风雪猛犸湖、迷失塞拉城……作者田禾在绝望与希望的切换中,在不知压死骆驼的那根稻草会在何时降临的不确定中,终于完成了只有1/5的挑战者可以完成的4200公里,收获的是山尖的美景,与内心的强大和安宁。
巴斯巴克岩、莫哈维沙漠、帕克伍德冰川……作者以严谨的笔触,把PCT作为理解美国西海岸地理的钥匙,开启了板块运动、冰川侵蚀、火山喷发等地理知识的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