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俱乐部史上最为混乱的一个时期之后,阿森纳正在寻求一位新的管理者。1971年荣膺双冠王的阿森纳队成员之一乔治·格拉汉姆在1995年的一场贿赂丑闻后遭到解雇,俱乐部发现,他在转会交易中得到了来路不明的收入。格拉汉姆曾经两次获得联赛冠军和杯赛冠军,为阿森纳队带回了成功。但是他历时9年的统治以耻辱结束,球队成绩下滑,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使更衣室里麻烦不断,场上的表现沉闷无趣,正如球迷们高唱的那样:“1:0阿森纳队”。
但是,球迷最终不再喜欢格拉汉姆小心翼翼的打法了,这证明,仅仅成功是不够的。阿森纳队需要改变,一种不同的方向和新的希望。在董事会成员中,有一个人喜欢被人视为与众不同的人、改革者、欧洲足球权力中心的撼动者——这就是俱乐部副主席大卫·戴恩。温格和戴恩的第一次会面——他们一直保持着亲密的关系——能够告诉你关于阿森纳历史和传统的一切。他们都没有意识到,1989年1月2日成为了阿森纳足球俱乐部历史上关键的一天。
温格当时是摩纳哥队的教练,在法国联赛间歇中到阿森纳队主场观看一场比赛。他于土耳其的一场比赛之后中途停留伦敦。经纪人丹尼斯‘罗奇为他拿到了一张董事包厢的票,观看阿森纳队和托特纳姆热刺队的“北伦敦德比”。阿森纳队以2:0取胜,并取得了这一赛季的冠军。有趣的是,温格心中对这场比赛最深的印象是阿森纳队那位姜黄色头发的替补队员。佩里·格罗夫斯应该为给温格留下印象感到自豪,尽管这种印象更多的是与头发的颜色有关。戴恩回忆道:
[阿尔塞纳]经过伦敦中转,观看了在老海布利球场进行的一场比赛。我们有一个董事会议室,在比赛日是董事们及其贵宾的领地,隔壁是鸡尾酒廊,用于招待教练、球探和与比赛有关的足球界人士。
由于当时女士进入董事会议室受到限制——很快就有了改变!——我妻子和她的一位朋友待在鸡尾酒廊里。她设法转告我,摩纳哥队的教练在那里。中场休息时,我向这位优雅的男子做了自我介绍,他穿着长风衣,戴的眼镜就像质量低下的国民保健眼镜。他确实不像典型的足球教练。
我问他将在伦敦停留多久,他说:“一晚上。”然后,我问他晚上准备做什么,他说:“什么也不做。”我最喜欢的谚语之一就是“海龟的座右铭”:“除非你把脖子伸出来,否则哪里也去不了。”我问他是否愿意和我们一起,到一位朋友家里共进晚餐。答案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据我猜测,也改变了每位阿森纳支持者的生活。
他的回答是:“是的,我很愿意。”
温格当晚待在他们托特里奇的房子里,在他们的说服下参加了由戴恩的朋友——20世纪70年代流行组合“橘子酱”中的鼓手艾伦·怀特黑德主持的小型聚会。整个晚上,他们吃着白助餐,闲聊,玩字谜游戏。戴恩继续回忆道: 当时,阿尔塞纳的英语不太流利,幸好我们玩的是个不用出声的游戏!在几分钟内,他就敢于出演《仲夏夜之梦》。我自忖,他不是一个平常的足球教练,不是那种16岁就离开学校的前球员。阿尔塞纳能讲四种语言,曾在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得经济学学位。
在当天晚上,我看到天空写着:“阿森纳的阿尔塞纳!”这一切是天数,是命中注定,它就要发生了。当然,那时乔治·格拉汉姆是我们的教练,我们将要在安菲尔德那场难忘的比赛中赢得联赛冠军。但是阿尔塞纳和我成为了好朋友,我不时前往摩纳哥观看他们的比赛。我能看到他是如何同球员、媒体、支持者及董事会互动的。他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接受阿森纳的面试。
这次命中注定的会面改变了一切,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们巩固了友谊:戴恩将阿森纳最近比赛的录像带寄给温格,两人像朋友一样交谈,分析每一场比赛的表现。因此,当阿森纳队教练的职位在1995年出现空缺时,戴恩唯一关心的只有一个人。但是,尽管戴恩对转会和俱乐部日常运作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其他董事会成员还是忽视了他的建议。
P2-3
2018年5月6日,英超联赛第37轮,阿森纳本赛季最后一个主场比赛日,主队5:0大胜伯恩利队。
比赛之前,温格最后一次作为主教练在酋长球场发表讲话,他首先祝福了因脑溢血住院的弗格森,然后说:“感谢你们让我在这里待了这么久,我知道这并不容易,但最重要的是我爱你们——我是一个阿森纳球迷。我将永远是阿森纳球迷。那些梦想和困扰将你我全身心地联系在一起。除了观看足球比赛,这还与生活方式有关,关注踢出美丽的比赛,关心我们珍视的价值,以及贯穿我们身心的某些东西。我要感谢俱乐部里的每一个人,他们让这家俱乐部与众不同。我希望留下来的员工支持我们的球员。对我来说,这些球员是特别的,无论在场上还是场下,在下赛季追随、支持球队,因为他们值得这样做。我最后的话很简单——我会想念你们。感谢你们成为我生命中如此重要的一部分。我希望很快再见,加油,拜拜。”
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英国《每日镜报》首席足球记者约翰·克罗斯,同时也是本书作者,代表足球作者协会向温格送上一瓶红酒作为祝福:“我知道你对红酒深有研究,希望你对它爱不释手,因为这瓶酒产自2004年,所以它永远不会被打开。”
克罗斯发表了深情的讲话:“你改变了这个国家的比赛,同时带来精彩的足球和难忘的回忆……我们英格兰足球人欠你很多,我希望你在过去几周体会到了诚挚的感激之情……一路走来你难免受到批评,但实际上你从不怀恨在心,也从不回避问题,总是心怀敬意,这表明无论作为一个人还是一个足球经理,你都是伟大的。……你对我自己和在座的许多人都很友善,谢谢你,阿尔塞纳。”
记者皮尔斯.摩根称赞克罗斯说:“他的演讲非常精彩,在阿森纳的足球专栏作者中,长久以来他都是消息最灵通、最公正的一个。他是对的——温格永远是伟大的。”
伟大的温格执教阿森纳踢了1235场比赛(其中828场英超比赛,超过老对手弗格森爵士为历史第一),707胜、280平、248负,胜率达到57.2%;赢得1997/98、200I/02、2003/04三次英超联赛冠军,1998、2002、2003、2005、2014、2015、2017七次足总杯冠军,1998、1999、2002、2004、2014、2015、2017七次社区盾冠军。
尽管有长达八年一无所获的低谷,温格无疑是阿森纳132年历史上最成功、最伟大的教练,即使他的反对者也不会否认这一点。
但最近三个赛季,温格和阿森纳队的境况并不佳。球员来来去去:阿莱克西斯.桑切斯如今已经在曼联队阵中,佩尔·默特萨克这个赛季结束就将挂靴退役。球队的成绩依然不尽人意:2015/16赛季,阿森纳开局强势,但随着主力队员的伤病和后半程乏力,只能目送莱斯特城上演逆袭神话,这是温格十年来距离联赛冠军最近的一次;2016/17赛季,温格在夏天花费了9600万英镑引进球员,结果却第一次失去了欧冠资格;2017/18赛季,阿森纳依然无望重返欧冠赛场。在欧洲赛场,球队连续被巴萨罗那、拜仁慕尼黑和马德里竞技淘汰,2006年闯入欧冠决赛的往事变得如此遥远。
这一切促成了温格的离去,还是结局早已注定?
二十二年的漫长旅程走到终点,对全世界的阿森纳球迷来说,这一刻似乎遥不可及,似乎明天就会到来,而当它终于来了,很多人并不惊讶也不悲伤,更多是一种茫然。二十二年来,看到阿森纳教练席上坐着温格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突然之间,那个最熟悉的陌生人不见了,无论是否愿意,这都将改变阿森纳,改变英超联赛,也改变每一个阿森纳球迷的生活。向一个满怀理想的人告别总是困难的,尤其他又陪伴你走过许多日子。
温格在阿森纳官网发表的声明也许是这二十二年最好的总结和告别:
经过深思熟虑,并与俱乐部协商后,我认为是时候在赛季结束后卸任了。
我有幸为俱乐部服务如此漫长难忘的时光,对此心怀感激。
我为俱乐部竭尽所能,问心无愧。
我要感谢所有员工、球员、管理者和球迷,他们让这家俱乐部独一无二。
我希望球迷支持球队圆满完成本赛季的比赛。
希望所有热爱阿森纳的人守护俱乐部的价值观。
我永远热爱和支持阿森纳。
八千里路云和月
每双眼睛里,都会有着一个不同的世界。每个阿森纳球迷心目中,都会有一个不同的温格。
尼克·霍恩比依然居住在北伦敦,寓所距离海布里和酋长球场都非常近。他说温格离去消息传来的那个周五早上,家里好几部手机同时收到各种新闻提示发出的声音,让他意识到有关温格的大事件发生了。
“哪怕是美国朝鲜出大新闻了,也不可能有五六部手机同时提示……”
这位《极度狂热》的作者,早已是欧美闻名的大作家。他的孩子以及好几位朋友的孩子,都在海布里附近念书。孩子们进学校,手机都放在他家厨房。孩子们都是阿森纳球迷,手机上都有接收阿森纳重要新闻的提示设定。
“在他们所有的阿森纳记忆里,只有温格这一个主教练,”霍恩比在他伤感而无奈的文章中写道,“他们的英雄,曾经是法布雷加斯、是范佩西,亨利、维埃拉对他们而言,都有些久远。而英雄们个个离去,离开了他们,也离开了温格……”
霍恩比对温格没有那么强烈的依恋,这可能就是知识分子的通病,他们本质上怀疑一切权威、怀疑任何集权。在霍恩比的表述中,身边的这些阿森纳球迷孩子,对温格也没有那么强烈的认同。“他们早已意识到,这个俱乐部,已经没法和曼联曼城这样的‘大俱乐部’竞争了。延续下去,不会有什么改变。而孩子们对于改变的畏惧,并不像成年人那么强烈。”
不知这是孩子们的态度,抑或是霍恩比自以为是的自道。距离酋长球场越近、在酋长球场看球越多的阿森纳球迷,在温格离去的消息传来后,反应却越为平淡。霍恩比谈到亨利在35岁归来的那个进球时,会强调说:“虽然海布里的国王短暂归来,但我忘不了那场对利兹联队的比赛,是场面丑陋至极的比赛……”他去看了本赛季联赛杯决赛,比赛不到60分钟他就离开了温布利球场。三天之后,作为几十年的季票球迷,他也去酋长球场看阿森纳在联赛中再战曼城,不到60分钟再度离场,“即便我从来都不是一个90分钟结束前就离场的球迷……”
霍恩比说他期待改变,还说他身边那些孩子们,也期待改变:有些东西已经死去,再也不会复生。他承认:“再也不会有一个更好的阿森纳主教练,也不会有谁(比温格)更聪明、更受人喜爱。”但他期待改变。
更好的未来?阿森纳在温格离开后,得到的可能是霍恩比所说的“梦想的自由”,能想象未来的自由,因为这种想象的可能性,在过去几个赛季变得越来越稀有。
霍恩比在八十年代写《极度狂热》的时候,还没有英超,阿森纳是英甲强队,状况不会比今天的阿森纳好多少。他用一种球迷心路历程的笔记体方式,记述了自己在海布里的少年时代,足球和他的生活融为一体,成为破碎家庭环境里,支撑他生活信念的重心。他的少年、青年时代成长,和格雷汉姆的“1∶0主义”阿森纳同步,那不是美妙潇洒,具备想象力的艺术足球,但那是在压抑沉闷环境里,奋力向上、雄性十足的足球,虽然丑陋,但决绝坚毅。
所以对和自己气质更接近的温格,霍恩比却没有了年轻时的那种热情。他也变得更加愤世嫉俗,更加怀疑一切。
人生的成长,是不是都有这样的轨迹,都会从青葱热情,走向表面世故、内心孤独的停滞?
我的同事周亚波先生,标准的九零后。之前在英国念过书,阿森纳球迷,打理过阿森纳一些新闻账号。温格将离职的消息传出后,他立即办好自己的英国签证、订好机票,似乎是和女朋友一道,然后早早请假,做好安排,确保自己在温格最后一个主场比赛日置身酋长球场。
临走前那天,他在肆客足球的排班,是当天的新闻,要到晚上很晚才下班。周亚波专门将他喷印的一条横幅展示给我看,歌词大意是“从北京到伦敦,5302英里,专程来说thank you”。我觉得横幅写得有些过长,字数偏多,要是举起来的话,不论镜头还是肉眼,怕都看不清楚。可是时间已经很紧张,亚波来不及再做修改。
亚波后来成功地让大家看到了他……我不知道是因为这条横幅真的那么吸引人,还是其他原因。酋长球场的这一个下午,国际球迷非常多,来自世界各地为温格送别的球迷都很多。我读到《泰晤士报》同行的现场手记,马修·赛义德就采访了好几个从中东、从南非来的球迷。他们是来送别温格,也是来送别自己的一段青春记忆。
5302英里,超过了8000公里。八千里路云和月。
我想过去一趟伦敦吗?我确实想过,但时间有限,纷扰太多,我做不到像亚波这样,一有想法就立即行动。我很羡慕他的果断,也欣赏他这一行的经历。不过我如果要去,应该不会举横幅,只会去静静地看一场比赛,看这位长者的最后主场。
这个下午,据说北伦敦的阳光特别明媚。各种送别举动当中,温格冷静而克制。他的注意力仍然集中在比赛上,哪怕对手都不是那么集中注意力于比赛。那皱起的眉头,比二十二年前苍老了太多,那紧咬的指甲,似乎是每个上半场都会出现的动作。这个球场在送别他,他却并不为之感伤,或者太在意这样的过程。
温格是一个纯粹的人。他同时也是一个极具人格魅力的人。他不会掩饰对这个球场的感情,对这个俱乐部的热爱。他会转化到球迷的身份来看这一切,“或许以后我能有机会到北看台看球了,如果你们能给我弄张票,这样我也能在看台上去吼下一位主教练……”这是温格在酋长送别他的这个下午,说出的最有趣的一句话。 两支球队列队欢迎温格登场。他拿着话筒致意全场球迷,但有同行说,当时球场的音响效果并不是太好。这些大型球场总会有些音效传播问题,不过温格的第一句话,每个人都听得很清楚——他开口祝福的,是正在和病魔斗争的同行弗格森。
属于他的这个下午,温格并不愿意成为关注焦点。他安静而来,对于离去,他可能更习惯安静地走开。他留下了绝不安静的二十二年,你我们生命中不可复现的二十二年。
他的离去,是很多人对自我青春流逝的凭吊,因为温格定义了很多人的青春。眼见一段历史消失,会牵扯起许多自我况味,于是顾影自怜,看他人人生时,带入自我生事之感。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说的就
是类似道理。
温格是至善之人,这是我们可以长久对来者讲述的。我们也许不会都知道,他到底有多善,可我们在这二十二年的岁月里,一直体验着他的善。
与人善,他指挥过的球员、合作过的同事、对立过的对手和尔虞我诈的媒体,都会承认其善。基翁说温格是对他最和善开明的教练,哪怕批评他近十年的老队长亚当斯,都从不讳言这一点。
与世善。阿森纳在乌克兰的一些善举,就能体现温格的社会价值和世界观。他惊异于英国脱欧,他沉溺于足球,但对社会时事从不隔膜。他是欧洲一体化的长期拥护者。天下大同这样的知识分子情结,在他身上有着明显的体现。
与己善。寻找到阿森纳这样一个和他理念吻合的俱乐部,然后投入自己的一切,这是善群,更是修己。他的坚持,很长时间是对自己理想的坚持,他能赢得如此广博的尊敬,不仅因为奖杯数目的多寡,更因为这种内心的坚韧。只有尊重自我、坚持自我的人,才能如此。这样的善,是那些诋毁者,如索内斯们所不具备的。
我和温格见面过许多次,在鸟巢外场组织温格青少年训练营时,领教过他的平易和幽默;在雷丁客场的主席包厢里,我惊讶地见到,赛前15分钟,他还和阿森纳董事们一起喝咖啡,他一点都不忌讳地告诉我:“我赛前也会紧张,我在更衣室,会让球员们紧张……”;在科尔尼基地、在清华大学、在上海交大,我和这位长者有过多次采访交谈。温格于我,就是一面父辈的旗帜。一个真正具备人格魅力的人。
《卫报》首席足球记者丹尼尔·泰勒撰写了一篇关于安切洛蒂是温格合适接任者的评论。泰勒是2016年英国新闻奖得主,以揭发足球业内性侵丑闻成名。我不知道这篇重要评论,是否有独特消息来源。但谁接任温格,我兴趣不是特别大。
差不多一年前,约翰·克罗斯先生,将他的《温格:阿森纳时代》英文PDF发给我,算是阿森纳球迷同行之间的一次互通交流。我一直忍着忍着,没有一口气将这本书读完。我心里的规划,真是要等温格退休后,再回头看克罗斯的记述,来重温这过去的时光。我当时想到的,只是温格会从阿森纳“退休”,而不是阿森纳俱乐部让温格这样离开。
克罗斯的记述,详细而精彩,因为他本人就是一位非常杰出的体育记者,一位在欧洲享有盛誉的专栏作家。这本书的中文版上市,时间也很合适,哪怕对这种合适,我们都有些各不相同的感喟。
阿尔塞纳走了,阿森纳还在。八千公里的世界,会变得很不同,不论你是否拥抱这变化。
颜强
作者约翰·克罗斯在《温格--阿森纳时代》中引人入胜地描述了温格执教阿森纳的二十余年的故事。他采访过众多和温格相关的人,即球员、对手、工作人员、助理教练、董事会成员,以及同行记者,从一开始,他就关注温格带来的变革,成百上千场比赛新闻发布会、各种专访和电话沟通,跟随球队前往客场比赛,竭尽所能向读者还原一个丰富的温格,以及他二十年年来对俱乐部做出的贡献,对球员产生的激励。
约翰·克罗斯著的《温格--阿森纳时代》记录伟大主教练阿森纳执教历程,队员、对手、同事、朋友,近距离看一位善良老人对足球之爱。
从执教到转会,从数据分析到心理调节,从牛肉到瑜伽,从发布会上的幽默到提高教练的薪水,他带来的改变“所有英格兰足球人都心怀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