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消失的地平线(指引你找到心中的神秘理想国)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詹姆斯·希尔顿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四个旅人被命运捆绑在一起,在香格里拉遭遇了种种离奇事件。书中的香格里拉有雪峰峡谷、金碧辉煌的庙宇,被森林环绕的宁静的湖泊,美丽的草原,净如明镜的天空,这一切都美得让人窒息,纯洁、好客的人们热情欢迎着远道的客人;这里是人间的天堂。这里有神圣的雪山,遍地的野花,成群的牛羊在徜徉,湍急的瀑布在跳舞。在这里,太阳和月亮就停泊在你心中。

《不列颠文学家辞典》称此书的伟大功绩之一是为英语词汇创造了“Shangri-la”(世外桃源)一词。

詹姆斯·希尔顿著的《消失的地平线(指引你找到心中的神秘理想国)》是一部令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美国总统罗斯福都念念不忘的精彩小说。

内容推荐

詹姆斯·希尔顿著的《消失的地平线(指引你找到心中的神秘理想国)》讲述了有四名西方旅客乘坐飞机时被一个神秘飞行员劫机,从而来到坐落在群山之中的香格里拉秘境。这四名旅客分别是外交家、银行家、修女与大学毕业生。他们在香格里拉遭遇了种种离奇事件,命运因此而发生了剧烈的改变。

他们发现,在这里,时光几乎是静止不动的,没有纷繁琐事和无谓纷争,陪伴人们的有肖邦的失传之曲,有藏书丰富的大型图书馆,有永不老去的少女,有无比睿智的活佛,有明净如镜的天空和金碧辉煌的庙宇。这些有着令人窒息的魅力,令人心甘情愿永远不离开它。

日月光辉庇佑下的香格里拉,究竟埋藏着怎样令人震惊的秘密?在当地喇嘛的引领下,四名旅客一层层揭开香格里拉之谜……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后记

试读章节

一支雪茄快抽完了,我们才开始感觉到恍如隔世般的痛苦。之前无话不谈的校友,久别重逢之后,彼此之间却少了很多共同话题。其中,卢瑟福成为一名小说家,怀兰成为一名大使馆秘书。今天,怀兰在柏林的滕伯尔霍夫饭店请我们吃饭。吃饭的氛围并不是很愉快,可能是因为职业的关系,怀兰一直正襟危坐。在国内时,我们并没有约见。仿佛是因为我们三人都漂泊在异国的首都,所以才有机会相聚。在我的印象里,怀兰身上总有一股学究气,现在的他依然如此。比起之前,我更喜欢现在的卢瑟福,他不再像以前那样瘦骨嶙峋。以前他弱不禁风,我虽然总是欺负他,但也会经常保护他。如今他获得了皇家维多利亚勋章,因此比我们富有,生活也比我们有趣,这让我和怀兰甚至有些嫉妒。

吃过饭后,我们度过了一个有趣的夜晚。我们观赏了汉莎航空公司的飞机,这些飞机从中欧各个地区飞来,然后在机场降落。黄昏时分,机场的弧形灯都亮了,呈现出五彩缤纷、金碧辉煌的场景。其中有一趟来自英国的航班,航班飞行员经过我们的桌子时,还跟怀兰打招呼。由于他全副武装,怀兰一开始没有认出来。怀兰认出他后就给我们介绍,并邀请他一起坐下来吃饭。他叫桑德斯,是一个有趣的年轻人。怀兰连连道歉,说飞行员穿着飞行服、戴着头盔很难辨认。桑德斯笑着说:“不用道歉,我知道这样不好认。别忘了,我也在巴斯库待过。”怀兰也跟着笑,笑得有些尴尬,于是我们就换了话题。

桑德斯坐下来之后,吃饭的气氛活跃起来,我们一起喝了很多啤酒。大约十点,怀兰到邻桌说了一会儿话,卢瑟福突然问:“你刚才提到了巴斯库。我对那里知道一点儿,你是不是知道那里发生了什么事?”

桑德斯笑得更腼腆:“哦,也没什么,就是我在那里服兵役的时候,经历过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他毕竟是个年轻人,心里藏不住事。过了一会儿,他说:“一名阿富汗人,哦不,可能是其他什么国家的人,劫走了我们的一架飞机。你可以想象一下,后果有多么严重。这是我听说的最无耻的事情。那个人埋伏在那里,趁飞行员不注意把他打晕,然后换上飞行服爬进驾驶舱。他干这些事的时候,竟然没有人发现。他还给地面控制人员发出正确的信号:飞机飞行状态良好,没有任何异常。但是问题是,他再也没有飞回来。”

卢瑟福被深深吸引,眼睛里放着光彩:“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一年以前,五月三十一日。由于战争,我们把平民百姓从巴斯库疏散到白沙瓦。你应该记得,当时发生了战争。巴斯库一片混乱,否则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可是事实就是发生了。从某种程度上讲,飞行服让那个人的阴谋得逞,不是吗?”

卢瑟福仍然饶有兴趣,说:“我一直觉得,在当时的情况下,一架飞机上应该有两个飞行员。”

“的确是,普通的军用机上都是两个飞行员,但是这架飞机很特殊,是专为印度邦主造的小飞机。印度的勘察员专门用这架飞机在克什米尔高空执行勘测任务。”(P2-4)

序言

关于《消失的地平线》

《消失的地平线》是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1900~1954)于1933年发表的作品。

1900年,詹姆斯·希尔顿出生于英格兰,青年时代曾就读于剑桥大学。1933年,他发表了长篇小说《消失的地平线》和《没有甲胄的武士》,前者在发表当年便获得霍桑登文学奖。第二年发表的《再见了,奇普斯先生》也是其代表作,仅仅用了4天时间便创作完成。

1924~1935年,美籍奥地利探险家约瑟夫·洛克曾以美国农业部、哈佛大学植物研究所的撰稿人、摄影家身份到中国云南滇缅边境以及西藏考察,并在《国家地理杂志》上发表了系列文章和照片。照片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西南部川滇藏交汇处的横断山区,这里有白雪皑皑的高山,有清澈见底的湖泊,有险峻狭长的峡谷,还有庄严肃穆的庙宇。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深深吸引着这位探险家。直到弥留之际,他还对这里念念不忘:“我宁愿回到玉龙雪山的鲜花丛中死去。”约瑟夫·洛克的成就与声望使他的文章大受欢迎,詹姆斯·希尔顿深受其影响,并由此产生了创作一部以“香格里拉”为主题的作品的灵感。

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仍处于经济危机的恐慌之中,工业革命的弊端逐渐暴露,人们极度缺乏安全感,整日忧心忡忡。《消失的地平线》创造了“香格里拉”这一理想世界,本书犹如黑暗中的灯塔,给了迷途的人们光明与希望,因此一经出版便引起轩然大波。《不列颠百科全书》中说:“《消失的地平线》的一大功绩是为西方世界创造了‘香格里拉’。”

1936~1937年,美国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以重金聘请意大利裔大导演弗朗克·卡普拉将《消失的地平线》拍摄成电影,该影片上映后迅速轰动全球。这也掀起了世界范围内强劲的“香格里拉热”,人们探寻的脚步自那时起从未停止。1997年9月14日,中国云南省政府正式宣布,香格里拉就是云南中甸,至此,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寻访香格里拉热”终于结束。

《消失的地平线》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20世纪30年代末,巴斯库发生暴乱,英国领事馆的领事康威和马林森匆忙转移,他们与传教士布林克罗小姐、美国人巴纳德共乘一架小飞机到白沙瓦。不料,他们遭遇了劫机,被带到喜马拉雅山麓的某个地区。飞行员遇难,他们却被当地人领到一个被称为“香格里拉”的地方。四周是直入云端的雪山,这里却鲜花盛开、风景优美。当地人善良友好、健康长寿。喇嘛寺香火不断,喇嘛们与世无争、怡然自得。初来这里时,他们一直想着怎么离开,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渐渐习惯之后,他们对这里产生了不一样的情感。

康威是个优秀的年轻人,活佛召见了他两次,和他探讨了一系列宗教、哲学问题,他们之间也产生了“心灵感应”。康威成为活佛中意的继承人。活佛圆寂后,康威在马林森的劝说下离开了香格里拉。外面的世界残酷而喧嚣,康威失忆后住进了重庆教会医院。恢复记忆之后,他沮丧低落,最终没能再回到香格里拉。

希尔顿的文字描述如梦如幻,真实与想象交织,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重叠,为我们展现出梦幻而令人向往的世界。这片宁静祥和的土地包容着所有人,这里又有中庸之道约束着相对的自由。书中的四位主角都追寻着内心的平静,如实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香格里拉”的向往。

这种创作方法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如出一辙,是当时人们心理的真实写照。但是“香格里拉”却比“桃花源”更为先进,这里接受文明世界的成果与思想,一切仍然和谐有序。

在那个万念俱灰的时代,希尔顿用手中的笔为人们构建出“香格里拉”这片净土,使读者的焦虑得以缓解,使暗无天日的生活照进了阳光。他鼓舞了无数心灰意冷的人,鼓励他们去创造自己丰盈的内心世界。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香格里拉”,那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净土,是我们心灵皈依之处。有时,我们会觉得它遥不可及、虚无缥缈,有时又觉得它近在咫尺、唾手可得。其实,能不能走进那里,完全取决于我们的内心。即使步履匆匆、工作忙碌,我们依然要保持从容与风度;纵然世界喧嚣、众人浮躁,我们依然要寻求平静与安宁。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2:5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