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厄姆著的《柳林风声》是以动物为主角的童话,文笔典雅,描写细致富含哲理。书中塑造了几个可爱的动物形象:胆小怕事但又生性喜欢冒险的鼹鼠,热情好客、充满浪漫情趣的水鼠,侠义十足、具有领袖风范的老獾,喜欢吹牛、炫耀、追求时髦的蛤蟆,敦厚老实的水獭——他们生活在河岸或大森林里,有乐同享,有难同当。
《柳林风声》按出场先后来看,作品中的主人公分别是身穿人类服装并且能说会道的鼹鼠、河鼠、狗獾和蛤蟆。四个动物各有脾性,心灵却都是美的,没有猜忌,没有勾心斗角,同样热爱生活,同样有自己的梦影,在成长的道路上,他们最终同心协力,迈入了不是伟大丰碑却是不可或缺的亲情与温馨的圈子。
格雷厄姆著的《柳林风声》中塑造的一群快乐的小动物形象:明白事理的鼹鼠、聪明机灵的老鼠、睿智持重的獾,还有一个放浪不羁的蛤蟆。这些个性鲜明的动物形象,其实都是现实世界中孩子们的缩影。这种表现方式,更加深入人心,也更容易被读者接受。由专家老师对作品中的字、词、句、段篇进行详尽的解读,并设置适量思考题,达到无障碍阅读的目的。
Chapter 1第一章 河堤邂逅
田野里、小路边,草儿伸着懒腰,打着呵欠,探出了小脑袋。柳树抽出了细细的嫩丝,小动物们从沉睡中醒来。一切都欣欣然[形容高兴的样子。]睁开了眼睛。哦,春天来了!
小鼹鼠在他的家里已经闻到了春的信息。为了迎接这温暖而美丽的春天,小鼹鼠正在给他的家进行大扫除。他系上了小花围裙,戴上了白色的帽子,拎起了红色的小水桶。他先用扫帚扫干净,接着用抹布擦,然后再用石灰浆粉刷。[用“系”“戴”“拎”“先”“接着”“然后”等词语,不仅写出了鼹鼠为大扫除所做的工作,也体现出了干活儿的顺序。]他的眼睛上、衣服上都沾满了灰尘,他累得腰也酸了,背也疼了。
春的芬芳透过松软的泥十渗进鼹鼠的家,闻着这久违[好久没见。]的气息,他真想马上出去看看。“累死了!不干了!”他顺不上穿一件大衣,也忘记了劳动的疲劳,飞奔着跑出门去。[春天的气息在强烈地诱惑着他,他想到大自然中去。]
他的小爪子在洞口扒啊,扒啊……终于,一股夹杂着泥土与野草的香味冲进他的鼻子,他向上一蹿,躺在了柔软、暖和的草丛之中了。
“啊,真舒服!比大扫除强多了!”阳光把他的皮肤晒得软软的、暖暖的。这个冬天没有出门,他多么渴望春天的来临啊!鸟儿在他的头顶唱着欢乐的歌,小蚂蚁在他的身边跳着欢快的舞蹈。大自然可真美![久违的春天来到了,鼹鼠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这段话表达了他当时的快乐心情以及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他被春天迷住了,早已忘记了大扫除的事。他撒腿就向草坪那端的篱笆[用竹子或树枝等编成的遮拦物。]跑去。
“站住!”一只老兔子在篱笆的豁口处冲他喊,“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钱!”鼹鼠对这只老兔子根本不屑一顾[认为不值得一看。]。他飞快地向前跑去。
他在绿油油的草地上自由自在地散步,当他经过一片小树林时,看见小鸟们正在布置自己的新家,一朵朵鲜花含苞待放[形容花朵将要开放时的形态。],一片片绿叶吐露出新芽。万物都是一派欣欣向荣[形容草木长得旺盛的样子。]的景象,大家都在欢迎春天的到来。可鼹鼠呢,他才不想回去继续粉刷墙壁,他还没玩够呢!
他漫无目的地走着,突然,在他面前出现了一条蜿蜒[弯弯曲曲的样子。]的河流。河水哗哗地向前流着,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耀眼的光芒。他可从没见过这么长、这么清,还会唱歌的河呢!
鼹鼠感到非常惊奇,看浪花轻轻地欢笑,看小鱼在河里追逐戏水。他就这样,随着水流慢慢地向前走着。他被这儿迷住了。他终于累了,就在岸边的草地上坐了下来。[在这里,鼹鼠见到了他从未见过的河流。他非常好奇,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他坐在草地上朝对岸望去,忽然发现对岸上有个黑洞。“这个地方不错,适合我居住。”正想着,他发现好像有个东西在洞口一闪,然后就不见了。难道是萤火虫吗?不是。他赶紧揉揉眼睛,仔细一看,原来是两只小眼睛。随后,一张褐色的小脸露了出来,还隐约可以见到他的胡子,一对小巧的耳朵,一身细密的皮毛。
是水鼠!
很显然,这时,水鼠也发现了他,并对他提高了警惕。
他们两个相互打起了招呼。
“鼹鼠,你好!”水鼠说。
“你好,水鼠!”鼹鼠应道。
水鼠问:“你想过来吗?”
“当然想,可我怎么过去呢?”鼹鼠无可奈何[没有办法了。]地说。
听了鼹鼠的话,水鼠什么都没说,他弯腰解开绳子,跳上了一条小船。这条小船刚好可以坐两只小动物。他划船的技术非常熟练,很快就划到了鼹鼠的跟前。
等船靠了岸,鼹鼠别提有多高兴了,他迫不及待[形容心情非常着急。]地把手伸了过去,水鼠伸出前爪拉着鼹鼠坐在了船上。鼹鼠在船上东瞧瞧,西看看,一会儿摸摸靠垫,一会儿看看船桨,可真新鲜!船轻轻地向前走着,这感觉可真惬意!
“坐船的感觉可真好!你不知道吧,这是我第一次坐船。”
“什么?不会吧?那你天天都干些什么呀?太不可思议[无法想象,难以理解。]了!”水鼠吃惊地说。
“我天天生活在地底下,连小河都没见过,更别说船了。”
“船可真是好东西,它可以带着你,轻轻地向前走,轻轻地……你还可以欣赏岸上的美景。”
“小心!”鼹鼠突然大叫。
可是已经晚了,小船撞上了岸,他们两个四脚朝天,倒在了船里。
“哈哈哈。”他俩快活地大笑起来。
“如果你今天没有其他的事,我就带你玩一整天,怎么样?”水鼠边划边问。
“太好了,太好了!”鼹鼠开心得摇头晃脑。他满足地靠在软软的坐垫上,心里美美的。
“等我一下。”说着,水鼠把船停在岸边,朝家里跑去。不一会儿,他拎着一个大竹篮子回来了。
“把东西放好。”水鼠说完,继续划他的船。
“什么呀?”
“你自己看看。”
鼹鼠打开竹篮的盖子,哇,这么多好吃的:口条、冷火腿、牛肉、小黄瓜、面包、罐头、啤酒、苏打水。真是应有尽有[应该有的都有,形容十分齐备。],太丰盛了!
“这也太多了!”
P1-5
书海导航
作者小传
格雷厄姆(1859—1932),英国银行家,同时也是一位很有声望的儿童文学作家。出生于英国爱丁堡。在他刚满五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从此他便跟随祖母一起生活。九岁时,他作为寄宿生在牛津圣·爱德华学校上学,专业课成绩优异的他期望可以成为那里的大学生,却因家境的贫困未能实现,转而成为一名英格兰银行的职员。工作之余,他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主要写散文和小说。1893年,他出版了第一本故事集《异教徒的文件》,之后又陆续出版了《黄金年代》和《做梦的日子》两部选集。1908年,他出版的《柳林风声》最终成为风靡一时的畅销故事书,更被誉为英国散文体作品的典范。
背景搜索
《柳林风声》的创作背景一般认为是源于作者每天晚上给儿子讲故事的经历。格雷厄姆儿子的绰号叫“小老鼠”,年仅四岁的他每晚入睡前都会缠着父亲给他讲故事。最初,父亲为儿子讲述的故事都是以动物为主角的童话,其中包括蛤蟆、鼹鼠和河鼠等动物,抑扬顿挫的情感基调使得“小老鼠”深深吸引到了父亲编造的故事情节里面,即便是外出度假他都不愿离开。作为父亲,为了满足儿子的愿望便答应儿子用写信的方式为他继续他们之间的故事。果然,连续的假期,父亲每天都会按时给度假的儿子写信讲故事。后来,这些厚重的信件在格雷厄姆手中就成为了这本《柳林风声》的组成部分。
这本故事书虽然是讲给孩子听的,但在作者手中俨然是一部极具深厚内涵的作品,字里行间饱含了他对人生和大自然的感悟。
男人简介
作者用唯美的语言刻画出一幅树林中小动物之间真挚友情的图画。勤劳朴实的鼹鼠、聪明宽容的河鼠、稳重成熟的老獾和一只爱慕虚荣的蛤蟆生活在一片神秘的柳树林里。爱慕虚荣的蛤蟆为了追求新鲜事物不惜挥霍祖上的家产,结果上当受骗,家产被黄鼠狼抢走,更不幸的是,竟然被关进了地牢。他的遭遇让树林里的朋友们感到头疼,为了让他改过自新,帮他渡过难关,朋友们煞费苦心地说服他、教育他,而且挺身而出联合起来,最终用智慧战胜了黄鼠狼,把原本属于蛤蟆的家产夺了回来。这份深厚的友情被蛤蟆看在眼里,他决定从此要改掉自己胡乱挥霍的坏毛病,成为一个好蛤蟆。
艺术特色
一、象征手法的运用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刻画出了几个个性鲜明的小动物形象,每个小动物都具备独特的性格特征,其实这些小动物都是现实世界中孩子们的缩影,如鼹鼠在象征意义可以看成是每个成年人心中期待的乖孩子形象,他勤劳朴实、敦厚善良;河鼠可以看作是现实生活中那些乐于助人、善解人意的人;老獾可以看作是现实生活中那些稳重成熟、正派仗义的人,他看上去是严厉的,但又不缺少慈祥;蛤蟆可以看作是现实生活中那些贪慕虚荣的人,为了追求所谓的刺激,表现出一副十分张扬的姿态。作者借用这些可爱的动物形象来表达出人的内心,这样的故事情节更容易被读者所接纳,也让小读者们从小就可以体察人的真、善、美。
二、自然美的表现
《柳林风声》这本童话书中融入了优美的自然风光,其中每一处对自然的景物描写都值得读者反复诵读,因为这如痴如醉的美景可以使读者有置身其中的感觉,如对河鼠家所在的河岸边的春天景色;老獾家所在的神秘树林的冬天景色;使得河鼠坐立不安的秋天景色等等。只要是动物们所到之处,作者都浓情浓墨地对周围的景色做了细致的描绘,凸显出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人物品评
鼹鼠
鼹鼠是一个勤劳朴实、心地善良的小动物,他对生活充满了热情,总是会很热心地帮助身边的朋友,为大家着想,但又有些胆小怕事,在某些事情上面会犯糊涂。
河鼠
河鼠是一个思想和人格都很成熟的动物,他是鼹鼠最好的朋友,而且就像是一位老师,教会鼹鼠很多东西,但有时他却极容易陷入自己设定的精神危机中,也会失魂落魄,黯然伤神。
蛤蟆
蛤蟆是一个性格有些固执的动物,他喜欢冒险,而且十分爱慕虚荣,喜欢听一些赞扬他的话,但他又是一个十分纯真坦诚,对待朋友热情的动物,他经常会邀请朋友们去他家居住。
老獾
老獾是一个外表看上去很冷淡,但却有着一颗炙热心肠的动物,作为树林里小动物们的长辈,摆出一副稳重成熟、正派仗义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