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是吕思勉先生在历年教学讲稿和史学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详细叙述了从远古时代到1922年华盛顿会议期间的中国历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
本书通贯各时代,周瞻各领域,是史学大师写给大家的中国历史入门书,是中国最经典、最权威、最完整、流传最广的史学读本。
| 书名 | 中国通史 |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作者 | 吕思勉 |
| 出版社 | 三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通史》是吕思勉先生在历年教学讲稿和史学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详细叙述了从远古时代到1922年华盛顿会议期间的中国历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 本书通贯各时代,周瞻各领域,是史学大师写给大家的中国历史入门书,是中国最经典、最权威、最完整、流传最广的史学读本。 内容推荐 《中国通史》是“史学四大家”之一吕思勉的代表作品,顾颉刚评价他以丰富的史实和流畅的笔调为通史写作开了一个新纪元。 《中国通史》分为上编和下编。上编分门别类地叙述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内容包括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兵制、刑法、实业、货币、衣食、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宗教等十八类;下编按历史顺序叙述了政治历史的变革。上下两编合起来构成了对中国历史文化全貌的一个完整而精练的论述。 目录 上编 自序 绪论 第一章 婚姻 第二章 族制 第三章 政体 第四章 阶级 第五章 财产 第六章 官制 第七章 选举 第八章 赋税 第九章 兵制 第十章 刑法 第十一章 实业 第十二章 货币 第十三章 衣食 第十四章 住行 第十五章 教育 第十六章 语文 第十七章 学术 第十八章 宗教 下编 第十九章 中国民族的由来 第二十章 中国史的年代 第二十一章 古代的开化 第二十二章 夏殷西周的事迹 第二十三章 春秋战国的竞争和秦国的统一 第二十四章 古代对于异族的同化 第二十五章 古代社会的综述 第二十六章 秦朝治天下的政策 第二十七章 秦汉间封建政体的反动 第二十八章 汉武帝的内政外交 第二十九章 前汉的衰亡 第三十章 新室的兴亡 第三十一章 后汉的盛衰 第三十二章 后汉的分裂和三国 第三十三章 晋初的形势 第三十四章 “五胡之乱”(上) 第三十五章 “五胡之乱”(下) 第三十六章 南北朝的始末 第三十七章 南北朝隋唐间塞外的形势 第三十八章 隋朝和唐朝的盛世 第三十九章 唐朝的中衰 第四十章 唐朝的衰亡和沙陀的侵入 第四十一章 五代十国的兴亡和契丹的侵入 第四十二章 唐宋时代中国文化的转变 第四十三章 北宋的积弱 第四十四章 南宋恢复的无成 第四十五章 蒙古大帝国的盛衰 第四十六章 汉族的光复事业 第四十七章 明朝的盛衰 第四十八章 明清的兴亡 第四十九章 清代的盛衰 第五十章 中西初期的交涉 第五十一章 汉族的光复运动 第五十二章 清朝的衰乱 第五十三章 清朝的覆亡 第五十四章 革命途中的中国 试读章节 主张一夫一妻的家庭,为男女元始关系的形态的,不过说:人类是从猿猴进化而来的,猿猴已有家庭,何况人类?然谓猿猴均有家庭,其观察本不正确。详见李安宅译《两性社会学》附录《近代人类学与阶级心理》第四节。商务印书馆本。即舍此勿论,猿猴也是人类祖先的旁支,而非其正系。据生物学家之说,动物的聚居,有两种形式:一如猫虎等。雌雄同居,以传种之时为限:幼儿成长,即与父母分离:是为家庭动物。一如犬马等,其聚居除传种外,兼以互相保卫为目的;历时可以甚久,为数可以甚多,是为社群动物。人类无爪牙齿角以自卫,倘使其聚居亦以家庭为限,在隆古之世,断乎无以自存:而且语言也必不会发达。所以元始人类的状况,我们虽不得而知,其为社群而非家庭,则殆无疑义。猿类的进化,不如人类,以生物界的趋势论,实渐走上衰亡之路,怕正以其群居本能,不如人类之故。而反说人类的邃初,必与猿猴一样,实未免武断偏见了。何况人类的性质,如妒忌及性的羞耻等,均非先天所固有:此观小孩便可知。动物两性聚居。只有一夫一妻、一夫多妻两种形式,人类独有一妻多夫,尤妒忌非先天性质之明证。母爱亦非专施诸子女等,足以证明其非家庭动物的,还很多呢。 现代的家庭,与其说是源于人的本性,倒不如说是源于生活情形。道德不道德的观念,根于习惯:习惯源于生活。据社会学家所考究:在先史时期,游猎的阶级,极为普遍。游猎之民,都是喜欢掠夺的,而其时可供掠夺之物极少,女子遂成为掠夺的目的。其后虑遭报复,往往掠夺之后,遗留物件,以为交换。此时的掠夺,实已渐成为贸易。女子亦为交换品之一。是为掠夺的变相,亦开卖买的远源。掠夺来的女子,是和部族中固有的女子地位不同的。她是掠夺她的人的奴隶,须负担一切劳役。此既足以鼓励男子,使之从事于掠夺。又婚姻之禁例渐多,本部族中的女子,可以匹合者渐少,亦益迫令男子,从事于向外掠夺。所以家庭的起源,是由于女子的奴役:而其需要,则是立在两性分工的经济原因上的。与满足性欲,实无多大关系。原始人除专属于他的女子以外,满足性欲的机会,正多着呢。游猎之民,渐进而为畜牧,其人之好战斗,喜掠夺,亦与游猎之民同,凡畜牧之民,大抵兼事田猎。而其力且加强。因其食物充足,能合大群:营养佳良,体格强壮之故。牧群需人照管,其重劳力愈甚,而掠夺之风亦益烈。只有农业是源于搜集的,最初本是女子之事。低级的农业,亦率由女子任其责。其后逐渐发达,成为生活所必资。此时经济的主权,操于女子之手。土田室屋及农具等,率为女子所有。部族中人,固不愿女子出嫁:女子势亦无从出嫁:男子与女子结婚者,不得不入居女子族中,其地位遂成为附属品。此时女子有组织,男子则无,或虽有之而不关重要。所以社会上有许多公务,其权皆操于女子之手。如参与部族会议,选举酋长等。此时之女子,亦未尝不从事于后世家务一类的事务,然其性质,亦为公务,与后世之家务,迥乎不同。实为女子的黄金时代。所谓服务婚的制度,即出现于此时。因为结婚不能徒手,而此时的男子,甚为贫乏,除劳力之外,实无可以为聘礼之物之故。其后农业更形重要,男子从事于此者益多。驯致以男子为之主,而女子为之辅。于是经济的主权,再入男子之手。生活程度既高,财产渐有赢余,职业日形分化。如工商等业,亦皆为男子之事。个人私产渐兴,有财富者即有权力,不乐再向女子的氏族中作苦,乃以财物偿其部族的损失,而娶女以归。于是服务婚渐变为卖买婚,女子的地位,又形低落了。 P9-10 序言 我在上海光华大学,讲过十几年的本国史。其初系讲通史。后来文学院长钱子泉先生说:讲通史易与中学以下的本国史重复,不如讲文化史。于是改讲文化史。民国二十七年,教育部颁行大学课程:其初以中国文化史为备院系一年级必修科,后改为通史,而注明须注重于文化。大约因政治方面,亦不可缺,怕定名为文化史,则此方面太被忽略之故。用意诚甚周详。然通史讲授,共止一百二十小时,若编制仍与中学以下之书相同,恐终不免于犯复。所以我现在讲授,把他分为两部分:上册以文化现象为题目,下册乃依时代加以联结,以便两面兼顾。此意在本书绪论中,业经述及了。此册系居孤岛上所编,参考书籍,十不备一:而时间甚为匆促。其不能完善,自无待言。但就文化的各方面,加以探讨,以说明其变迁之故,而推求现状之所由来:此等书籍。现在似尚不多,或亦足供参考。故上册写成,即付排印,以代抄写。不完不备之处,当于将来大加订补。此书之意,欲求中国人于现状之所由来,多所了解。故叙述力求扼要,行文亦力求浅显。又多引各种社会科学成说,以资说明。亦颇可作一般读物。单取上册,又可供文化史教科或参考之用。其浅陋误谬之处,务望当代通人,加以教正。 民国二十八年九月二十八日,吕思勉识。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