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分分秒秒在阳光里滑落。半小时了,轻轨还没来。静姝有点惶惑,朝黑色山洞的方向张望着,身边的人们也伸长脖子张望着。人越来越多了,后来,披肩老人和另一个老人指着头顶上的显示屏,用挪威语聊了起来,好像出什么事了。
“轻轨坏了,今天停开!”一丝马鞭草的清香在空气中游走着,一位瘦高男生朝混血女孩走了过来,用英文向不懂挪威语的留学生翻译着屏幕上的内容。
不同肤色的女孩们不约而同惊叫起来。但她们仍不太相信,继续伸长脖子朝未知的远方张望着。静姝也不知所措,继续呆呆地站在砂砾上等候。
该找个地方买床单和被褥了。已是第四天了,她每晚开着暖气,在时差中和衣而睡。没想到号称全球物价最高的挪威,竞像世外桃源一般古朴恬静。她没有地图,全然迷失了东西南北;她也没有了手机上网卡,短信、微信似乎成了遥远的记忆,一切俗世的负累都从心里轻松卸去。
“你好,你需要帮助吗?”没想到,混血女孩和那位瘦高男生看出了她身处异国的惶惑,主动过来和她打招呼了。
‘‘你想去哪儿?”见静姝蠕动着嘴唇,瘦高男生热切地看着她,又问了一次。
“我,我想找个超市,可以买被子的超市。”她不好意思地望着眼前有着海洋眼睛的男生说,特别强调了一下要买的物品。这些天她发现,卑尔根的超市都像全家、好德一般迷你,只是卖一些食品点心,不像国内大卖场那般包罗万象。
“买被子?Safari超市有!”瘦高男生想了想说,眼睛一眨不眨地凝视着静姝。
“你知道超市在哪吗?能找到吗?”男生看出了静姝的迷惑,马上追问了一句。
“Safari?在哪儿啊?”静姝不好意思地望着他们。
男生低下头,和混血女孩商量了几句。不一会,他抬起头对静姝说:“我们陪你,好吗?”
“你们?不会耽误你们的时间吗?”她将信将疑,迅速打量了一下男孩和女孩的脸庞、形象。
“没问题,离上班还有一段时间,我们来得及!”男生说着,和混血女孩、静姝一起朝山下的公交站走去。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濡染了中国传统教育的静姝还是将信将疑。她想推开胳膊弯里混血女孩那只温热而陌生的手臂,却又不好意思,于是一步一腆随着他们往山坡下走去。
穿越山下的枞树林,果然有一条蜿蜒向前的马路。不一会,朴素的公交车便停靠在简陋的站台上。等轻轨的人们在阳光里欢快地跃上车,三三两两寒暄着。
静姝也随他们上了车,紧握着身旁的扶手。汽车一颠一簸,羊脂玉般的阳光星星点点洒在男生的脸庞上,男生不时调整着站姿,向静姝儒雅地介绍着自己。原来,他是机器人专业的博士后,在瑞典ABB工作过,现在正与卑尔根大学共建机器人实验室。
“你是日本人吗?”男生终于问及了静姝的国家,眼里似乎有些惊喜,一股淡淡的树林清香微微浮动。
“我是中国人。”静姝灿烂地说,不像在欧洲有些中国留学生一般躲躲闪闪。
“哦,是中国人。”他似乎有一点失望,然而马上又对遥远的中国充满了好奇。
“中国,也是一个遥远神秘的国家!我向往万里之外的东方,喜欢古老的唐装和少林功夫!”他很是憧憬地笑了,接着又说,他喜欢春卷和饺子,还喜欢故宫、长城、上海。如果以后去了长城和故宫,他一定要盘坐在地上写生,画个三天三夜!说着,他做了个少林和尚打坐的姿势,惹得静姝和混血女孩哈哈大笑。
男生源自心灵深处的儒雅和清新让静姝有了言说的冲动。在遥远的地球北端,她已经好多天没和人聊过天了,更别说畅快地开国语了。她似乎有点忘却怎样表达,怎样言说自己和外物。这一刻,她很想自由畅快地诉说,也很想叽里咕噜地告诉他们,自己也曾接触过机器人企业,接触过科学和企业,但她不喜欢生硬的科学和技术。她喜欢轻舞飞扬的艺术,喜欢一切有着蜻蜓翅膀般透明轻盈的自由和美好。
然而,她欲言又止,什么都没说,还是心存了一丝戒备。
市中心到了!静姝喜出望外地发现,出发前在谷歌地图上查过无数遍的童话小屋,梦幻般出现了!
眼前赤橙黄绿积木般矗立的,就是传说中汉萨同盟时代建成、富有历史传奇色彩的卜吕根小木屋。在彩色童话小屋的左侧,伫立着两座神圣的教堂,一座暗红色的哥特式建筑,宣告着威严与神圣;另一座是绿顶罗马式教堂,浑圆的穹顶充满了母性关怀和温柔呵护。
混血女孩抚摸着静姝的手告诉她,超市就在小屋后面。她的眼有点痴迷地望着静姝的面庞。
静姝点点头,不好意思看她的眼睛。她望着约翰说:“你们快回去上班吧,要迟到了。”然而,两人似乎还不放心,执意要沿着湖畔小径陪她前行。P4-7
在遥远清澈的地球北端,有一座恬静优雅的小城卑尔根。在那里,生活着一群源自万里之外的中国游子。游子们沉静地融入北欧的静谧与简洁,无时不思念故土和亲人。
时光飞快,转眼离开卑尔根回国多年了,时常会不由自主牵挂起北极圈附近那座小小的明珠之城,很是惦念那群质朴纯真的中国游子们,那一丛丛随风飞舞的旷野小菊花,那丝丝缕缕沁人心脾的月桂香。
出于怀念,一气呵成写就了《欧罗巴的清香》。然而,思念似乎仍不绝于心,在灵魂深处呼之欲出。伴着那份扑朔冲动,再一次提笔虚构了这本《卑尔根的阳光》,为北欧那片灵秀润泽的土地和那群月桂香游曳的学子们。
在简单朴素的北欧访学,那是非同一般的人生体验,需要寻常人少有的坚韧、淡定与乐观。那片安静的土地远离了高楼大厦灯红酒绿,也没有了奢侈与物欲,没有了熟悉和热闹。在完全看不到中文、连亚洲餐厅也罕见的卑尔根,当你欣喜万分地向偶遇的黄皮肤人们打招呼时,她却可能羞涩一笑告诉你,她是日本或越南人。东方元素在这座布吕根小城里无迹可寻,文化偏见和误解却偶尔可感。更让人艰于忍受的是,这座几近灰色的小城全年275天飘着无边无际的细雨!想冲出房间眺望窗外,永恒横亘于眼前的也是穿越不了的深褐凋零与暴风雪随时突袭的严寒。
在清新深情的小说《卑尔根的阳光》中,笔者借女主人公静姝的体验,细致描绘北欧游子们的真实生活,展示文化间的差异和隔膜:静姝的戏剧教育课上,只要贫穷和灾荒的镜头摇晃而出,别国同学就会毫无恶意想当然,那是发生在中国或其他东亚地区的事情;跟随外国同学前往布达佩斯进行戏剧交流,老师、同学们都会围着她关怀备至,担心她不会过边检和海关;同屋室友西班牙女孩路易莲更是居高临下,以一种无敌舰队的汹汹气势来对待看似柔弱的中国女子。此后,也因她的嚣张凌厉,发生了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故事。
《卑尔根的阳光》演绎的,是一段极不寻常的异国爱情故事。笔者试图以这段浪漫的爱情,承载曾经不断碰撞却也日渐融合的多元文化,展示北欧那一群散发月桂芳香的学子们的真实状态。小说女主人公静姝温柔、沉静而充满力量。她淡定乐观适应着北欧的种种不同,不卑不亢面对着具有杀伤力的路易莲等人,努力以一颗温暖善良之心去包容和理解。男主人公约翰则是儒雅、深情、科学和智慧的化身。他们的爱情以地铁站的初次偶遇萌芽绽放,而深夜廉航机场的再次欣喜相逢,则催生了爱情花蕊的怦然绽放,约翰与静姝在深夜的廉航机场鸟雀般飞向对方。
异国爱情的历程着实不易,其间情节跌宕起伏。静姝要淡然应对国内苟延残喘、充满背叛和欺骗的婚姻,也要沉着应对他国女孩诧异的眼神和误解偏见。尤其充满挑战的是,约翰的疯狂崇拜者路易莲近乎痴迷地爱着约翰,不断打击与挑战,向静姝传递着嫉妒、愤怒和仇恨的眼神。为了拆散静姝和约翰,她不惜散布谣言;在布达佩斯,她还唆使西班牙同伙去非礼静姝,自己则设计勾引上了约翰。当静姝迷惘地穿梭于上海、多伦多与波士顿时,她无意中在全球陌生人互赠礼物网站上书写了心愿单,却被远在卑尔根峡湾机器人工作室的约翰看到,他悄然寄来了静姝梦寐以求的北欧甜点和挪威山妖。然而,当约翰重新振作走出封闭的机器人工作室,再次回到同学们中间时,被嫉妒烈焰煎熬的路易莲竟然燃起一把大火,企图烧死静姝和约翰……
机器人博士和戏剧女博士的恋情中,笔者更多的是对多元文化和爱情婚姻的思考,对女性独立意识的强调。婚姻中爱情中,或许只有恬静安然充满力量的女人,才是最美好的女人,才能在人生与爱情旅行中无往而不胜。作者对多元文化兼容并蓄的表达中,最别具匠心想阐释的,是对科学和艺术独具一格的理解。一般大家都会认为,科学与艺术或许是隔膜的,科学家和艺术家是截然不同完全无法沟通的。然而笔者想说,无论是量子还是机器人科学家,他们都是艺术家,必须有大胆的想象和喷薄的灵感与激情。他们执着对科学女神的探索,其实就与艺术家对艺术女神的顶礼膜拜全然相同。
在《卑尔根的阳光》里,科学与艺术彩蝶双飞。借优美的男主人公约翰的言语,笔者表达了对艺术的观点:“科学和艺术其实并不是隔膜的。如果一个人真正了解艺术和科学,他就会发现,它们是蝴蝶的两个翅膀,缺一不可。科学需要的就是翩然起舞的大胆想象和夸张,正如艺术一般。科学研究的过程确实枯燥孤独,然而如果注入艺术的滋养,或许就充满力量和乐趣了。”小说中,为了表达科学与艺术的完美融合,作者别出心裁设计了男女主人公的身份。约翰是从事机器人研究的科学家,他却近乎热烈地爱着艺术,只有在音乐、诗歌、戏剧和爱情的滋养中,他才灵感进发,科学翼翅飞扬,他的机器人研究无不渗透着艺术和文化的影子。静姝是艺术的代言人,她热爱文艺,却从事一份很不喜欢、看似枯燥的科学工作。因为对科学与技术的隔膜与不理解,她逃往北欧追寻艺术缪斯的足迹。然而和热爱艺术的机器人博士约翰相遇相爱后,她终于明白,艺术和科学原来互相彰显,互相依存与激发。她开始热爱起有关科学的工作了,徜徉于上海的各种创意咖啡馆和创客空间,寻找艺术和科学相融的因子。她也无比憧憬地飞往全球创新神殿硅谷,在斯坦福大学静谧的山巅上聆听着科学与艺术的缠绵絮语。最后,她在挪威的峡湾深处找到了约翰,说服他来到了上海,来到了神秘的东方,投身到科学和艺术相融的事业中去。小说第一次展现了上海科技创新的年轻人,描绘了上海科技创新园区田园牧歌般的风景线。文中的上海是一个不一样的上海,一个科学与艺术完美融合的大气澎湃的新上海。 在对静姝和约翰爱情故事的浪漫叙述中,笔者不忘描绘北欧中国学子们的群像图,塑造着这一群浸润着清新月桂香的年轻人。这本小说或许也是第一本关于北欧留学生的小说。小说中,无论是教授、教授夫人还是海伦,虽寥寥数笔却都栩栩如生。大家各有各的生活轨迹,各有各的生活智慧。他们都美好善良、质朴纯洁,也都切肤感受着异国他乡共同的孤独与酸楚。书中海伦这一香港女孩形象楚楚动人。海伦只身一人在卑尔根读硕士,为了挣得留学所需生活费,她不辞辛苦张罗在卑尔根鱼市码头的鱼摊上。因为孤独和空虚,她不敌混血女孩狂热的追求,拉开了不被人理解和认可的恋爱历程。当静姝惊讶地问她为什么时,海伦大声倾诉了所有挪威学子们的酸楚与孤独:“你明白挪威冬天的漫长和孤独吗?有时圣诞节前后,整个宿舍楼里空荡荡地就只有我!在地球北端的遥远异乡,在无边无际的寒冬里,能抱着一个火热的身体睡得昏天黑地,那就是挪威冬天里最幸福的事了!”
这种孤独与寒冷,是每一个北欧游子共同的体验。然而,他们不畏寒冷和孤独,彼此支撑互相鼓励。每当天寒地冻时,王教授家的客厅便是他们温暖的乐园。围坐在暖热的客厅里,闻着北欧罕见的从瑞典哥德堡采购而来的桂皮八角炖猪蹄的馨香,质朴的学子们仿佛回到了万里外的故园。狭窄空间里弥足珍贵的温暖滋润着远方游子一颗颗疲惫的流浪心,让这群北欧游子们在孤独中感受温暖,在寂寞里守护美好,在失败与挫折中坚韧前行,向着远方更加澄澈透亮的世界。
小说匆忙草就,有许多疏忽之处,敬请好友们、读者们批评指正。拙作出版过程中,得到了挚友们的热心帮助和鼎力支持,永远铭记。书中配有多幅欧洲风景的插图,是著名画家孙海峰先生旅欧时的作品。画作笔触细腻优美,其间蕴蓄磅礴力量与旷远意境。深深感恩。
《卑尔根的阳光》是作者唐墨依据游学欧洲的经历写就的纪实文学作品。所见、所闻、所想,皆洋溢着作者海阔天空、自由烂漫的情怀。其中故事惊奇迭出、奇遇连绵,主人公戏剧性地走近不同肤色人们,走入地球的一个个偏远的角落,去深层思考个体所处的情境与生命内蕴的意义。
卑尔根是挪威霍达兰郡的首府,也是挪威第二大城市,同时还是挪威西海岸最大最美的港都,曾在2000年被联合国评选为“欧洲文化之都”,这里气候温和多雨,是一座“雨城”。
《卑尔根的阳光》是作者唐墨依据游学欧洲的经历写就的纪实文学作品。
读着读着,你就如同置身于欧罗巴的阳光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