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以鬯经典(共3册)(精)》收录的《酒徒》《对倒》《寺内》是香港文学一代宗师,荣膺终身成就奖的刘以鬯的三大杰作!
《酒徒》和《对倒》是王家卫电影《2046》《花样年华》灵感来源!
本套书由莫言、蒋勋、刘再复、龙应台、孙立川、陈晓明等名家力荐!
| 书名 | 刘以鬯经典(共3册)(精)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刘以鬯 |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刘以鬯经典(共3册)(精)》收录的《酒徒》《对倒》《寺内》是香港文学一代宗师,荣膺终身成就奖的刘以鬯的三大杰作! 《酒徒》和《对倒》是王家卫电影《2046》《花样年华》灵感来源! 本套书由莫言、蒋勋、刘再复、龙应台、孙立川、陈晓明等名家力荐! 内容推荐 《酒徒》《对倒》《寺内》是香港作家刘以鬯先生最具代表性的三部经典作品,创作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方便读者阅读和研究,特推出《刘以鬯经典(共3册)(精)》,邀请香港作家梅子担任编者,择选这三部作品的最佳修订版本重新出版,以飨读者。 《酒徒》讲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商品经济盛行,文艺也高度商业化。一位艺术良心未泯的作家,挣扎于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不愿典卖自我价值而不能,只好一面煮字疗饥,靠写文字垃圾求取生存,一面自责忏悔,借酒麻醉,沉沦为不能自拔的酒徒…… 《酒徒》创作于上世纪60年代初,被誉为“中国首部意识流小说”,入选“20世纪现代小说经典名著百强”。2004年引发香港导演王家卫拍摄电影《2046》,2011年由香港导演黄国兆拍摄成电影。 《对倒》讲述了一个是上海移居香港,在回忆中怀旧的中年男子;一个是香港土生土长,在幻想中憧憬的青春少女,他们互不相识,各自游荡在70年代的香港街头,带着各自的见闻和感受迎面而行,又背向远去,仅有的一次邂逅,也是擦肩而过…… “对倒”指一正一负双连邮票,借用此形式,作者于1972年创作了长篇小说《对倒》,后又浓缩为短篇,本书为长、短篇合集。2000年,《对倒》引发香港导演王家卫拍摄电影《花样年华》。 《寺内》是十四篇新颖多彩的中短篇小说集,熔想象与诗意、古典与现代于一炉,或为故事新编,如《寺内》《除夕》;或表现香港现代都市之人与事,如《对倒》《链》《吵架》《赫尔滋夫妇》《龙须糖与热蔗》《圣水》等;或探求生命哲理,如《蟑螂》…… 这部结集于1977年的经典小说集,篇篇有创意,篇篇是佳构,以“求新求异”的文体实验,彰显现代小说的新锐与性灵,至今令人惊艳而掩卷慨叹:原来小说可以这么写! 目录 《酒徒》 作者简介 编者的话 序 酒徒 附录 我为什么写《酒徒》——在港大香港文化课上的发言 《酒徒》新版前记 小说技巧刍论(节录) 解剖《酒徒》(节录) 《酒徒》浅探 刘以鬯及其文学成就(节录) 《酒徒》的意义和技巧(节录) 香港小说与西方现代文学的关系(节录) 众人皆醉我独醒——评刘以鬯的《酒徒》中的先知角色及其他 刘以鬯作品年表 《对倒》 作者简介 编者的话 序 对倒(短篇小说) 对倒(长篇小说) 附录 刘以鬯及其文学成就(节录) 批判的现代主义文学或现代主义的观察主义——以刘以鬯的文学批评为中心(节录) 刘以鬯《对倒》和一九七〇年代香港文学(节录) 对倒《对倒》 《(对倒)写真集》前言 王家卫为何“特别鸣谢刘以鬯”——影片《花样年华》的幕后故事(节录) 在暗室里读《对倒》 港日文字缘——日译刘以鬯《对倒》 刘以鬯作品年表 《寺内》 作者简介 编者的话 上辑 动乱 链 吵架 除夕 赫尔滋夫妇 俯视 龙须糖与热蔗 第二天的事 时间 圣水 一个月薪水 下辑 对倒 寺内 蟑螂 附录 刘以鬯的《寺内》(节录) 别开生面的故事新编——谈刘以鬯和他的意识流诗体小说《寺内》 《寺内》读后(节录) “文本互涉”/故事新编:读刘以鬯的《寺内》(节录) 刘以鬯作品年表 试读章节 我贫穷时曾经向他恳借二十块钱他扁扁嘴将头偏过一边 现在我有钱了 我将钞票掷在他的脸上 然后我坐着汽车去找张丽丽 张丽丽是一个势利的女人 我贫穷时曾经向她求过爱她扁扁嘴将头偏过一边 现在我有钱了 我将钞票掷在她的脸上 然后我坐着汽车去找钱士甫 钱士甫是一家出版社的老板 我贫穷时曾经向他求售自己的小说他扁扁嘴将头偏过一边 现在我有钱了 我将钞票掷在他的脸上 然后我坐着汽车经过皇后道因为我喜欢别人用钦羡的目光注视我 然后我醒了 真正的清醒。头很痛。乜斜着眼珠子,发现那个熟睡中的女人并不美。不但不美,而且相当丑陋。她的头发很乱。有很多脱落的头发散在枕头上。她的眉毛长得很疏。用眉笔画的两条假眉,经过一夜的辗转反侧,各自短了一截。她的皮肤也相当粗糙,毛孔特别大。(昨天在那餐厅见到她时,她的皮肤似乎很白净很细嫩,现在完全不同了,究竟什么道理?也许因为那时的灯光太暗;也许因为那时她搽着太多的脂粉;也许那时我喝醉了;也许……总之,现在完全不同了。)她的鼻子有着西洋人的趣味,事实上,以她的整个脸相来看,只有鼻子长得美。她的嘴唇仍有唇膏的痕迹,仔细看起来,像极了罐头食物里的浸褪了色素的樱桃。但是,这些还不能算是最丑恶的。最丑恶的是:眼梢的鱼尾纹,隐隐约约的几条,不用香粉填塞,不能掩饰。她不再年轻,可能四十出头;但是在黝黯的灯光下,搽着太浓的脂粉,用醉眼去欣赏,她依旧是一朵盛开的鲜花。 她睡得很酣,常常在迷糊意识中牵动嘴角。我无法断定她梦见了什么;但是我断定她在做梦。当她转身时,她舒了一口气,很腥,很臭,使我只想作呕。(如果不是因为喝多了几杯,我是绝对不会跟她睡在一起的。)我一骨碌翻身下床,洗脸刷牙,穿衣服,将昨天下午从报馆领来的稿费分一半塞在她的手袋里。我的稿费并不多,但是我竞如此的慷慨。我是常常在清醒时怜悯自己的;现在我却觉得她比我更可怜。我将半个月的劳力塞在她的手袋里,因为此刻我已清醒。离开酒店,第一个念头便是喝酒。我走进士多买了一瓶威士忌,回到家里,不敢喝。我还要为两家报馆写连载的武侠小说。摊开25×20=500的原稿纸,心里说不出多么的不舒服。(这两个武侠小说已经写了一年多,为了生活,放弃自己的才智去做这样的文章,已经是一件值得诧异的事了;更奇的是:读者竟会随同作者的想象去到一个虚无缥缈的境界,且不觉惮烦。)我笑了,走去揭开酒瓶的盖头,斟了一杯。(如果可能的话,我将写个中篇小说,题目叫作《海明威在香港》,说海明威是一个贫病交迫的穷书生,每天用面包浸糖水充饥,千锤百炼,完成了一本《再会罢,武器!》到处求售,可是没有一个出版商肯出版。出版商要海明威改写武侠小说,说是为了适应读者的要求,倘能迎合一般读者的口味,不但不必以面包浸糖水充饥,而且可以马上买楼坐汽车。海明威拒绝这样做,出版商说他是傻瓜。回到家里,他还是继续不断地工作,完成《钟为谁敲》时,连买面包的钱也没有了。包租婆将他赶了出来,将他睡过的床位改租给一个筲箕湾街边出售“肾亏药丸”的小贩。海明威仍不觉醒,捧着《钟为谁敲》到处求售,结果依旧大失所望。只好将仅剩的一件绒大衣当掉,换了几顿饭和一堆稿纸,坐在楼梯底继续写作。天气转冷了,但是他的写作欲依旧像火一般在内心中熊熊燃烧。有一天早晨,住在二楼的舞女坐着汽车回来,发现楼梯底躺着一具尸首,大声惊叫,路人纷纷围拢来观看,谁也不认识他是谁。警察走来时,死者手里还紧紧握着一本小说的原稿,题目是:《老人与海》!)我又笑了,觉得这个想念很有趣。我喝了一口酒,开始撰写武侠小说。(昨天写到通天道人要替爱徒杭雨亭复仇,然而仇人铁算子远在百里之外,该怎样写呢?)我举起酒杯,一口喝尽。(有了!通天道人用手指夹起一只竹筷,呵口气在筷子上,临空一掷,筷子疾似飞箭,飕的一声,穿山而过,不偏不倚,恰巧击中铁算子的太阳穴!) 一杯。两杯。三杯。四杯。 搁下笔。雨仍未停。玻璃管、劈刺、士敏土,透过水晶帘,想看远方的酒窝。万马奔腾于椭圆形中,对街的屋脊上,有北风频打呵欠。 两个圆圈。一个是浅紫的三十六;一个是墨绿的二十二。 两条之字形的感觉,寒暄于酒杯中。秋日狂笑。三十六变成四十四。 有时候,在上的在下。有时候,在下的在上。俯视与仰视,都无分别。于是一个圆圈加上另一个圆圈,当然不可能是两个圆圈。 三十六与三十六绝不相同。在上的那个有两个圆圈,在下的只有一个。 《酒徒》P6-9 序言 《酒徒》《对倒》《寺内》是香港作家刘以鬯先生最具代表性的三部经典作品,创作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版以来已有多个版本,作者也对作品分别做过局部修改,使得不同版本略有差异。为方便读者阅读和研究,本社特推出“刘以鬯经典”丛书,邀请香港作家梅子担任编者,择选这三部作品的最佳修订版本重新出版,以飨读者。 其中,《酒徒》依据的是二〇〇三年香港获益出版事业有限公司推出的修订版;《对倒》依据的是二〇〇〇年香港获益出版事业有限公司付梓的长短篇合一版;《寺内》篇目、分辑、排序依据的是一九七七年台湾幼狮文化公司期刊部的初版本,作品正文则尽可能优选作者后来的修订本。 除作品之外,编者还选编了各版本序文或前言及相关评论文章作为附录,以方便研究;并为作品提供了大量注释,以方便阅读,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香港作品。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二〇一八年一月十日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