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家庭和睦;
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温馨陪伴;
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阳光欢乐。
我的体会却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一个弟弟或妹妹。这带给孩子的幸福感是其他东西无法替代的。
两个孩子能搂在一起两分钟也不烦;他们能整整一个下午都做大人看来是最无聊的游戏;他们能卧谈至深更半夜,时而一起哈哈大笑;他们会彼此耳语一些不愿意告诉大人的秘密。
我出身于一个多子女家庭,上面的一切我都经历过。
我爱人则是独生女,我们两人在截然不同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因此,要不要第二个孩子,需要全家统一思想。我谈一下我们家的体会:
兄弟姐妹,在成长中是一种陪伴。多子女家庭的孩子并非全部能包容别人,但多子女家庭的孩子普遍更容易包容别人,他们更愿意去关爱,为对方着想,而习惯于独占资源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
兄弟姐妹能一起分担家庭压力。当家庭遇到大的事情的时候,尤其是老人的问题,独生子女必须自己做出所有决定,优点是他能直接决定,没有任何人与他扯皮;但同样也没有人为他分担忧愁,有时会显得力不从心。
拥有两个孩子的家庭中,可以有一个孩子随妈妈姓。当前许多家庭为孩子的姓氏而争论,女方希望跟母亲姓,男方希望跟父亲姓。一次,我在外出差,晚宴的时候,组织方的一个人谈及孩子姓氏的问题时说:“在我们这里,如果小孩跟他妈姓,那是一件很没有面子的事情。”
“这有什么呀,我的两个孩子都是随妈妈姓的,我从来都没有觉得这是一个问题。”接过话题的是我同行的一位朋友,他担任一家德资公司的总经理,爱人是大学教授,自然是有一定身份的。
就我们家来说,孩子没有出生时,我们就计划一个随妈妈姓,一个随爸爸姓,这一点得到了包括双方老人的一致同意,达成了我们重要的共识。都说要尊重女性,平等地对待女性,孩子随母亲姓,应该是尊重母亲的方法之一。我在苏州最好的几位朋友,但凡家中有两个孩子的,都有一个孩子的姓随了母亲,这几个朋友的共性是都受过良好的教育,都在单位里担任着重要的职务。
是否要两个孩子,必须考虑家庭的实际情况,尤其是经济压力。两个孩子的成本并不是1+1=2,也就是说并不是养两个孩子成本是养一个孩子成本的两倍,如果老二都使用老大的旧东西,除了吃,前几年成本并不大。但养孩子的成本不仅是吃穿,巨大的教育投入是必须面对的,假如不符合所在地的入学标准,就有可能需要读私立学校、民工子弟学校,外地人还可能要回乡就读,这都是需要大人认真对待的问题。此外,两个孩子有没有人带,大人有没有精力辅导孩子学习,都需要家长考虑清楚。
“贫贱夫妻百事哀”,如果负担太大,原本相对稀缺的资源还要被两个孩子分担,这样对两个孩子的成长都可能不太好。
从我们家两个孩子的培养过程来看,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我们家长的心态一直在转变。对于老大来说,她所有的东西都是新的,新衣服、新玩具、新书,集所有大人对她的爱于一身,她的物质条件显然优于妹妹。对于老二来说,她的衣服、玩具、书当中许多都是姐姐用过的,她的物质条件显然不如姐姐。但此时,作为家长的我们更懂得老二需要什么,对老二有更多的耐心与包容力,更理解与尊重老二。尽管物质上她可能不及姐姐,但她对生活的热爱比姐姐更胜一筹。不是父母更疼爱谁,而是父母也在一步步走向更成熟。
有一种情况,我坚决不建议要第二个孩子,那就是认为孩子是负担的家庭,这种家庭最好不要第二个孩子——心理上原来就存在的抵触情绪更甚于物质上的匮乏。我相信把第二个孩子看作是负担的家庭是培育不好第二个孩子的,即使勉强生下来,两个孩子相互间也不会有很深的感情,可能会使家庭情况变得更加糟糕。
P21-24
好友寄语:
读完此书,吃惊于眼镜爸比对两个女儿的教育居然如此周全,书中列举了大部分有孩子的家庭都会遇到的问题,他做了诠释并分享了自己的教育方法,是一本真正的实操性很强的育儿书籍。
反思自己的行为,同样作为两个孩子父亲的我,同样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我远远不及眼镜爸比做得好,有时候甚至我的教育是缺位的,若早得此书,想必我与我那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一定会处理得更好。
爸爸不是圣人
本书从构思、列目录到完成,只用了三个月,修改却用了半年,因为每修改一次,都觉得自己需要成长和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我会犯错误,我会急躁,我会失望,我会焦急于身边的环境。作为一个关心孩子成长环境的家长,我为此而头疼。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讲述如何培养孩子的时候,谈及作为父亲,永远不能完全胜任作为老师的角色,在培养孩子的路上,他认为没有终点。这个观点我不仅现在坚持,还将一直坚持——无论做什么工作,做什么事业,在孩子面前,我首先应该是一名父亲。
我们,都有着自己的问题所在。
因此,只想告诉小溪和小舒,爸爸不是圣人。
和许多人一样,爸爸只是一个普通人,所以,也会犯许多错误,肯定会有一些事情做得不合理。在这个过程中,只想告诉孩子们,你们的健康成长和人格素养的形成,将是爸妈最幸福的事情,而这份幸福和快乐是来自于你们,所以,爸爸妈妈感谢你们!
作为两个女儿的父亲,我一直在享受着与她们共同成长带来的快乐。快乐之余,常常会陷入思考,那就是我是否可以成为两个拥有健康人生观孩子的父亲?
家长都渴望培育出优秀的孩子。却时常羡慕别人:孩子乐观开朗、待人礼貌、体贴父母、成绩优异,大人小孩其乐融融;而自己却苦于:孩子不争气、不努力、不理解大人的苦口婆心,大人的呕心沥血,换来的却是孩子的无知与无隋。父母身心俱疲,苦不堪言,孩子依然我行我素。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问题是,起跑线到底在哪儿?
孩子真正的起跑线是职场。人生所有的较量都是职场的较量,而之前的所有准备,无论是孩子的责任心、成绩、待人的礼节,还是忠诚、果敢坚毅、自强不息的品格,都只是为职场较量铺路而已。
许多家长一直奔波于职场,为了事业和生活而拼搏,在事业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回看自己的孩子,忽然觉得孩子培养得很失败,除了失望还是失望。于是决定赌一把,再生一个孩子,希望老大的悲剧不要在老二身上重演。这样的心态着实令人担忧,因为第二个孩子从未出生起,家长就开始人为地制造不公平了。这种不公平势必会造成孩子对父母的不满,也造成孩子与孩子之间的矛盾。这样的家庭氛围温馨与否,是可以想象的。
本书以我的两个女儿小溪和小舒作为主线。她们两人相差整整6岁,两个孩子的教育方式肯定与独生子女的教育方式有所不同,因为两个孩子有一个融合的过程。当孩子的世界中突然增加了一个孩子,这种融合绝不能让孩子自我调整,能帮助孩子的只有父母。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人们永远也不会被‘教’会。”
因而我也不敢指望教会大家什么,本书只是一名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的心得与总结而已。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翻阅了所有与孩子有关的文字记录,一许多事情如果不是通过当时的文字记录,或许早已忘却了。当翻开旧日记的时候,那些曾经一起走过的日子与当时的心得体会,便一幕幕地呈现于眼前。一段一段的回忆,点点滴滴,有感触、有温情、有感动、有幸福,全然交织在一起。
借此机会,非常感激我的搭档徐涛先生,所有的插图均是徐先生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徐先生是法学硕士,培育了一位非常优秀的女儿阿来。阿来知书达理,多才多艺,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尽管书中以小溪、小舒为主人公,但许多事情和阿来是很相似的,因为我们这两个父亲有着相近的育儿观。
特别感谢我的爱人对两个孩子的辛勤付出,非常感谢两个孩子的外公、外婆对她们细致入微的照顾。
诚然,因为水平有限,我的一些教育方法不一定正确,请读者批评指正,不到之处,恳请谅解!
赵文轩
2017年10月26日于苏州
职场精英如何实现?如何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为社会精英?
当下育儿书籍多出自妈妈之手,而《和善而坚定轻松养育好孩子》一书是两个用心爸爸联手,每章独立成文,并配有手绘漫画,以爸爸的视角来阐释育儿理念,观点新颖,方法具体,通过作者眼镜爸比陪伴孩子成长的具体经历,讲述了如何让孩子快乐地成长为社会精英。
眼镜爸比著的《和善而坚定轻松养育好孩子》是一本育儿管理书。它以父亲的视角,加上自己独特的理解问题方式,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与孩子相处的方式。本书图文并茂,手绘图将孩子的小心思表现得淋漓尽致,文字则讲述了小主人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以及在爸爸的帮助和引导下如何顺利地解决这些问题。本书富含实用的教育经验和方法,通过描写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扰及解决办法,探索出如何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并成为优秀孩子的独到方法,从而建立更加和谐的亲子关系,具很强的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