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祖父张复,是五代十国时期吴国的句容县“老行尊”;父亲张泌则是南唐的句容县尉,已经算是家族中唯一入品级的官吏了,虽然已经致仕退休,却依旧是名震一方的人物,昔日就连江宁府尹也曾经请他到金陵相助破获奇案。张士师子承父业,也承袭了家族的传统,于时局不大热心。数月前他调到京师任江宁县吏时,家中人人反对,唯独父亲赞成,说是京师枢纽重地,各种势力盘根错节,对他的人生会有所历练。张士师也视为见识世面的大好机会,一直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怠慢。自从前几日细作全部放归北方后,他也好不容易有了难得的清闲,是以这一日到江宁府递了公文、办完公事,便回家换了便服,准备独自前往西城秦淮河畔的金陵酒肆饮酒。
一出门,便望见好几个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李子的小贩,李子个个饱满圆润,玲珑剔透。偏偏当地有句俗谚说:“桃饱人,杏伤人,李子树下抬死人。”极言李子不可多食。张士师随便喊住一个小贩,一文钱买了三十个李子,用衣襟兜着,拿去前院给房主的孙子小豆子当零嘴吃,然后出了巷口,往西而去。
刚拐上御街,便遇到簇拥新科状元游街的一大群人。人潮汹涌,登时将张士师挤在了一旁。
南唐一直奉唐朝为正朔,制度亦沿袭唐制,每年均举行科举考试,只是考试时间改为每年的五月初五。说起这日子,可谓颇有一番来历,还得从唐玄宗李隆基第十六子李磷说起。“安史之乱”时,李磷为与兄长唐肃宗李亨争夺皇位,以平乱为号召,擅自在江陵起兵,引军东下,后来兵败被杀。南唐的创建者李昪本姓潘,为了抬高自己地位,便自称是永王李磷的后人,改姓为李,而南唐的科举考试时间,也定在永王李磷的生日五月初五这一天。而每年的六月初六,则是南唐进士榜的放榜日子。按照惯例,放榜后新及第的进士要骑马环城一周,称为“游街”。
在游街的进士中,最风光、最引人瞩目的当然是领先而行的头名状元了。今年的新科状元是位少年才子,名叫郎粲,才二十岁出头,是今科进士中最年轻的一位,面白须净,年轻帅气,穿一身专为状元郎准备的大红长袍,胯下一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愈发显得英姿潇洒。不过,相比于身后那些比他年纪大不少的进士,他本人倒显出与年纪不相匹配的老练沉稳——不像其他人那般兴奋,满面红光,掩不住的得意之色——他只是四下环顾人群,似乎在寻找着什么人。
江南民风温软柔媚,素有享乐的传统,诗曲歌舞风行,不说历代才子佳人大多出自江南,就连这里的贩夫走卒都比其他地方要风雅得多,进士游街更是金陵了不得的一大盛事。除了看热闹的人外,更有不少权贵微服藏身于人群中,品头论足,意欲从进士中为自家爱女觅得佳婿。一时间,街道两旁挤满了熙熙攘攘的民众,比肩接踵。两名司会府的差役在前面鸣锣开道,另有十余名差役护在进士队伍周围,极力赶开聚拢过来的人群。 张士师本不喜热闹,加上不好读书,最怕与文士来往,对围观进士游街毫无兴趣,却不得已陷在了人流中,眼见着无数脑袋争相雀跃向前,毫无休止之意,只好努力朝外挤去。他身后恰好站着个挑担子卖李子的商贩,肩头担子还没来得及卸下,却已经被人群挤得东倒西歪,箩筐中的李子也散落了不少出来。张士师这一转身,刚巧踩到了一枚李子上,脚下一滑,手肘顺势甩出去,立时便撞到了一人。那人当即痛叫了一声:“哎哟……”却是个清脆的女子的声音。张士师自知适才用力甚猛,忙赔礼道:“得罪了……”
那女子尚不及回答,旁边又有人不留神一脚踩到了她。她“啊”了一声,仰天便倒,却又被后面往前涌的人一带,身子又向前仆倒。张士师顺手扶住她肩头,往斜里大力一带一冲,总算出了人群,这才放开那女子,问道:“适才多有得罪,有没有踩坏了小娘子?”
那女子大约十八九岁年纪,穿一件莲花色纱衫,下系一条百褶湖色罗裙,身形纤细娇弱,也不应张士师的问话,只埋头理平衣衫的褶子,又弯腰掸去绣鞋上的尘土,嘟囔道:“我的新鞋子……”(P10-11)
关于《韩熙载夜宴》小说
《韩熙载夜宴》小说是一个在传世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上发挥了想象力的原创故事。这个故事所发生的时间,选择为公元969年(开宝二年),也就是韩熙载死前一年、南唐灭亡的前六年。在这样时代背景下举办的夜宴,本身就有着极大的功利性,美酒女色、轻歌曼舞中混合着天下局势、南唐国运、君臣猜忌、宾主心机、男女谎言,由此上演了一幕荒诞离奇的悲喜剧。
在本小说中,没有绝对的主角人物,真正的核心角色只是韩熙载夜宴。一场夜宴,一家兴衰,一朝更替。
后主李煜本是个感性的文人,对政治亦毫无兴趣,因而南唐国事到了他手中时,常有不依制度、率性而为之举。而处于大变局中的历史人物,始终只是历史博弈的棋子,不可避免地为时局所挟制,如韩熙载,如秦蒻兰,如樊若水,常常表现出惊人的复杂性与多面性,本能地、或是有意地做出一些大异于本性的举止来,因而本小说中的故事,虽是作
历史人物是在真实与虚妄之间,而人性还在最深处。
本小说除了故事以外,历史环境、人物均尽可能复原为古代风貌,在各种细节上力图做到有考据可循——主要人物均为《韩熙载夜宴图》中之真实到场人物,人物命运和故事背景亦符合正史;文中所涉及的古代刑事案件司法流程,官府对案发现场的勘验、监当,甚至包括监狱的方位、建制、守卫、进出管理、对犯人的具体看守等,均取自相关典籍;还原描绘了南唐金陵的山水胜景、酒茶箪食、奇闻逸事、风土人情等,让读者不仅可以看到历史人物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也可以阅览南唐时期的官场百态及市井众生相。小说中所描绘的金陵地形图采用《金陵地志图考》中《南唐江宁府图》,有部分地名与《十国春秋》不符,特意说明。
正如小说中尾声中所提,流传于后世的《韩熙载夜宴图》(今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并非南唐人顾闳中原作,而是由宋人所临摹,这点已经为沈从文先生明确考证,不再赘述。
《韩熙载夜宴》与之前出版的《鱼玄机》,以及即将出版的《孔雀胆》、《大唐游侠》等书共同组成了我正在构思创作的《中国古代大案探奇录》系列丛书。这里,要特别感谢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社长杨瑞雪女士对我的巨大鼓励,感谢刘海涛、逯卫光二位先生专业而细致的工作,感谢本书的设计师孟纪原先生。正是他们的热心帮助和不懈努力,才使得这本书得以顺利付梓。
吴蔚
2009年9月30日于北京
历史不远
十年,在人生的长河中是一个不长也不短的时段。如果用十年坚持做一件事情,很漫长。如果沉浸并乐在其中,其实也不久。以一己之力,将中国2000多年的精彩故事娓娓道来,让历史还原其本来可能的模样,忽然发现,历史从未远离。鱼玄机、韩熙载、包青天、柳如是、宋慈;斧声烛影、甘露之变、钓鱼城、江宁织造……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事件,在她的笔下丰满而真实,与历史隔空交流如此荡气回肠。吴蔚,一位用文字丈量历史的行者。
回望与吴蔚共同走过的岁月,感慨万千。11年前,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播出的《大唐西游记》节目需要出版纸质图书,我们看过电视小片后,觉得内容需要补充,认为可以将这第一部手绘纪录片内容做得更充实。经制片人盛振华先生推荐,与吴蔚认识。第一次见面吃了一惊,本认为是位男士,当看到是一位妙龄女郎时,着实有些担心是否能把握那么大题材的补撰。经过整理出版的《大唐西游记》图文并茂,很快得到市场的积极反馈。接着我们又把《探索发现》栏目的《竹林七贤》重新补撰出版,也请吴蔚进行了重写。这一方式后来成为我社电视图书出版的模版。
经过两次合作,发现吴蔚虽然年轻,但文史功底和对文字的把控能力非常强,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叙事技巧的多变,故事架构的铺设,让我们颇为惊叹!一种长期合作历史题材作品的想法油然而生。
从何入手?双方能否一拍即合?我们谈了多次,由电视谈到图书,由古代谈到当今,由行业谈到出版,进而谈到我们出版社的产品线规划,谈到如何丰富,找到别人不曾介入的领域……渐渐地,思路清晰起来,古代大案探奇系列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十年前的这场策划,吴蔚、时任社长杨瑞雪、我以及编辑团队几易方案。当时考虑,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扑朔迷离的历史名案和历史之谜,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甚至有很多迄今为止学术界都无法给出真正的定论,这就给推敲和研究历史名案留下了空间。正是看中了这种空间,最终决定由吴蔚拟订出版计划,正式下笔创作《中国古代大案探奇录》系列,以小说的叙述方式来展现精彩的历史案件及人物。就这样,让历史大案再次鲜活起来,还原那些虽然耳熟,但未必能详的事件成为了我们系列产品的方向。
悠悠十多年,弹指一挥间。自2007年《中国古代大案探奇录》系列开始策划推出第一部《鱼玄机》以来,迄今已推出24部(26种)图书,作者孜孜不倦用十年的时间创作如此蔚为大观的鸿篇巨作,恐怕当今作坛也无几人能及。吴蔚以超人的毅力沉浸于故纸堆中,凭借过人的才情与深厚的积累,先后推出《鱼玄机》《韩熙载夜宴》《孔雀胆》《大唐游侠》《璇玑图》《斧声烛影》《和氏璧》《大汉公主》《包青天》《明宫奇案》《宋慈洗冤录》《柳如是》《钓鱼城》《战襄阳》《敦煌》《青花瓷》《交子》《开元悬疑录》《江东二乔》《大明惊变》《鱼肠剑》《江宁织造》《竹林七贤》《甘露之变》等。
《中国古代大案探奇录》系列集宏观历史的真实性、微观历史的细致性于一体,以作者独特的历史观与历史视角,选取各朝代著名大案,在忠于历史的基础上,填补宏观历史背后的微观世界,对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作出细致的刻画和表现,并力求将人物、事件与环境、背景和大气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血有肉地讲述中国古代一系列广为人关注又鲜为人知的传奇大案,并以此探寻历史人物精神境界深层次的内容,探寻历史事件中人物复杂矛盾的心理状态及人性。将一个个名闻遐迩而又扑朔迷离的历史名案镶嵌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中。
纵观系列图书,事件选材起于春秋止于明清,横跨中国2000余年历史,该系列于2017年底全部完成,系列图书累计销售几十万册,全部品种的繁体版输出至我国台湾地区,多部作品影视改编权被中外知名影视公司高价买走,相关影视作品也已开机……
十年磨一剑。吴蔚老师十多年执着而多产的写作,时常感动着我。记得陪她参加台湾书展时,她一路上述说历史上的种种,如数家珍;看到美好景色,欢呼跳跃如孩子般纯真;参观书展及名胜古迹,如痴如醉;与引进版权的出版商沟通,坦诚而谦恭。让我近距离看到一位作家经过十年后的风骨:坚定而不失温婉,内敛而不做作,知性而不娇纵。后来,又陪吴蔚去参加了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我们又一起憧憬和策划了未来十年的出版计划《真小说》系列和《沧海录》系列。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值得等待”。历史很远,那些旷世的精彩已然远去,但依然值得重现,值得期待。相信写作是吴蔚钟爱一生的事业,愿她在写作的这条道路上继续辛勤耕耘,追逐属于自己的那片蓝天,我们也愿意与她及她的作品共同守护这片蔚蓝。其实历史不远,就在当下。
值《鱼玄机》《韩熙载夜宴》《孔雀胆》《大唐游侠》《璇玑图》《斧声烛影》改版之际以志。
刘海涛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传世名画《韩熙载夜宴图》神韵独出,令世人惊叹!吴蔚著的《韩熙载夜宴(中国古代大案探奇录)》由此讲述了一个扑朔迷离的曲折故事。在南唐名臣韩熙载举办的一场豪门夜宴中,发生了一桩离奇命案。那一晚,一位年轻美貌的女子在众目睽睽下被人巧妙下毒,命殒当堂。红颜薄命、内藏玄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究竟谁是真正的幕后凶手?这个波诡云谲的离奇古案。仿佛就发生在昨日,一切均历历在目……
吴蔚著的《韩熙载夜宴(中国古代大案探奇录)》是一个在传世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上发挥了想象力的原创故事。
小说中,没有绝对的主角人物,真正的核心角色只是韩熙载夜宴。一场夜宴,一家兴衰,一朝更替。
本小说除了故事以外,历史环境、人物均尽可能复原为古代风貌,在各种细节上力图做到有考据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