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杰
2—4
方文杰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六点。他先起来冲了个冷水澡。他们约好了李国祯,但是听说李国祯是一个自由搏击手,还邀请他们一起去看他的比赛,说比赛过后再采访。
但是方文杰对此不是很感兴趣,他问刘德伟还有没有烟。刘德伟说已经没有了,然后补充一句,可以下楼买。
方文杰说:“没关系,待会儿一起下去吧。”然后拿起了录音笔,按了几下还是不会用,就递给了刘德伟,说:“你调一下看看怎么用,我不是很会用这玩意儿。”
刘德伟在调的过程中,正好播放了郭仁忠采访到方文杰的几段话。
方文杰听到自己的声音,脸有些红。
刘德伟笑了一下,没有说话。
他们两个先吃了晚饭,各自抽了两根烟才进地下搏击俱乐部。不出所料,场地果然是在地下,他们进去时被保安拦住了,给李国祯打了电话才被放行,但是无论怎么说,阿仁都不被允许带进去,他们只能把它放回车里面等着。
比赛场地并不是很大,能容纳两百余名观众。他们想事先跟李国祯打个招呼,但未能如愿,李国祯是第二个上场,已经正在后场做准备。
他们坐在比较靠后的位置,里面人声沸腾,如果只听声音,还以为那是几千个人的场地呢。
旁边的人正在抽烟,方文杰本想去阻止,但看了一下他的身高、体重便觉得算了,禁烟应该禁不到地下搏击俱乐部这里,他为自己的胆怯这样开脱。
观众的口号很是整齐,喊的是拳王阿拓的名字,而不是李国祯的,方文杰和刘德伟从口号中看得出李国祯也许并不是一个很受欢迎的选手,不是很明白郭忠仁为什么要采访他。
但是凡事总有理由。
自由搏击中,一个人倒下也是表明下一场比赛马上到来,这有点像足球比赛里的替补,但是足球比赛中替补上场并不代表这场球会输,但是对于MMA来说,倒下则意味着输得一塌糊涂。李国祯上场时,依旧没有观众大喊他的名字,连小声地支援都没有。在MMA比赛场上,两个参赛选手都如同困兽,又像在进行电影里面的生存游戏,毕竟要有一个人倒下才会结束比赛。
李国祯先是四处扫视了一下,方文杰向他挥了挥手,刘德伟也跟着挥了挥手,但是李国祯像没有看见一样,然后咬了牙齿护具,随着钟声的响起,比赛开始。
这场比赛并不精彩,这种地下比赛就像学校里面踢的足球友谊比赛,远比不上足球世界杯精彩,更别说是与其他的国际专业俱乐部比赛相比了。但观众依旧热情高涨,像是把所有的愤怒与委屈都发泄在自己的怒喊中了,对拳王阿拓的支持像希望他能打倒自己的上司、打倒自己的老师、打倒自己的仇人一样。
李国祯在场上仿佛没有进攻的空间,只有防守的份儿,但是MMA比赛比的不是防守,更多的是进攻者胜,第一个回合下来,他虽然没有倒下,但却感觉没有赢的机会了。
方文杰一直向刘德伟咨询他们所用的招数,但是刘德伟对拳击没有多大的兴趣,连类似的电影都没有看过几部,所以也说不上来,只是说,MMA看的不是招数,而是进攻与防守之间的博弈。方文杰虽然没明白是什么意思,但也点了点头。
场上比得热火朝天,李国祯在第二个回合倒是用了一些进攻方式,他试图锁住阿拓的头,但是最终还是失败了。对于锁头那部分,方文杰对刘德伟说,他也知道这一招,叫夺命剪刀脚,是周星驰电影《逃学威龙》里面的一个招式。不过,刘德伟看着觉得不是很像,但由于自己的知识量不够,他还是点头认同了方文杰的看法。
比赛终究得有赢家,很不幸的是,李国祯输了。他被阿拓的左勾拳用力一击,倒在了地上。裁判跪下来开始倒数,与此同时,全场气氛更加高涨,“阿拓万岁”的字眼夹杂在各种叫喊声中,跟着裁判一起喊:“10,9,8,7,6,5,4,3,2,1。”
李国祯输了,很多时候都是如此,在最迫切需要奇迹的时候,往往奇迹不会发生。
比赛结束后,观众开始慢慢地离开座位,他们第二天会照样按时上班打卡,除了满地的烟蒂,还有空啤酒瓶能证明他们来过,整个场地看起来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方文杰走到赛场上,扶起了李国祯,没有提比赛结果,或许这也是一种尊重。他先是自我介绍了一下,然后指了一下刘德伟:“这是刘德伟,郭忠仁的编辑。”
李国祯笑了一下,握着他们的手,好像失败没有发生过,说:“你们好,我是李国祯。”
P49-52
我喜欢读这样的故事,在揭穿现实的过程中,不失天真的本性,让人意识到,在残酷的背后,每个人的生活仍在继续,这是悲歌末尾忽而欢快的哨声,极有小说的质感。阿新用他的视角,用他身为写作者的天真,去构筑一个暗藏在无序社会中,每个人不经意间展露出的善与诚。这样的故事是温柔的,但也是有强大生命力的。
——姬霄
一部纯粹、干净的文学作品,不失类型小说的趣味和阅读快感,流畅的行文一如一场场短促却又有力的冲刺,经过无数次命运抉择的交接棒后,在旅途戛然而止之时,迎来真正的爆发。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蒋话
张其鑫的公路小说,没有“垮掉的一代”虚无主义的烙印,更没有某种渴望逃离的激愤。它更像一部精神成长之书,裹挟着黑色幽默的青春叙事,在具体的困境与具体的艰难中,呈现了属于青年人的坦荡姿态。
——王苏辛
张其鑫一直是我很欣赏的一个作者.他的行文并不传统艰涩,却也不落俗套,这本小说一如既往是他特有的感觉,用黑色幽默解构又重塑了这个时代的诸多印记与裂痕。
——陈谌
这本小说带有强烈的叙事磁场。语言张力大。小说中呈现的人物和事件像套娃一样,层出不穷,又紧密联系成一个寻找的世界。小说中的种种选择,其实我们更可以理解为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对生命的礼赞。张其鑫的小说永远是他自己的小说。
——黄杰
哪怕慢慢跑,也终会到达
——荞麦
阿新一定要我为他的新书写序,其实,他认识其他更红、更有名的作家,我让他去找他们,他不肯,可能是觉得我更和蔼可亲吧?
我本来也不想写,因为我很懒。但是前几年春节我们在微信群里抢红包,抢得最多的人要继续发,阿新每次都奋不顾身地先去抢,看到结果后偷偷告诉我剩下的能不能抢。在他的帮助下,我那个春节赚了三千元。因为这份情义,我真是不得不写了。(好的,当时一起抢红包的朋友,对不起!)
阿新非常非常暖,是个暖男。我出书,他总是要买几十本,朋友有什么事情,他也总是很积极地帮忙。这几年他从广州到北京又到哪里搞不清楚,也搞不清楚他在做什么。
有一次我们在北京见了一面,同时还见了其他人,一起吃饭。那个时候我很爱讲文学,讲了很多。阿新就点头听着,好像觉得我说得很有道理,其实现在想来,不过都是发泄。
他还说自己也在写小说。
我心想,写个什么啊,写写写,不要写了。谁都说自己在写,最后写了什么?
那个时候我很愤怒,很焦虑。
几年过去了,我写得越来越少,经常写广告软文。结果有一天阿新来了,跟我说:“我要出版一本小说啦。”
就好像隔壁谁家的侄子忽然跟你说:“我要出国留学啦。”之前印象中的他整天就跟在大人屁股后面玩,永远长不大,实际上他很快就长大了,而且慢慢地走在自己的路上,将越走越远。
想到这里,有一种心酸和欣慰交织在一起。同时很想轻轻问一声:“过年还抢红包吗?”
张其鑫著的《旅程结束时》与韩寒《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媲美的百分百公路小说。
作家郭忠仁因为书的销量不佳,于是规划了一条路线打算采访不同城市的朋友们完成下一本书,不料中途遭遇车祸身亡,留下了还没有完成的几个采访地图路线。
编辑刘德伟和小作家方文杰两人继续上路帮忙完成郭忠仁的遗愿,于是开始了这一次的旅程。在这次旅程中,他们遇见形形色色的被采访者;一直想要赢的自由博击手李国祯,当出租车司机是为了寻找女儿的李文豪,为了梦想跟父亲抗争的摇滚歌手林振兴,一直想要寻求真爱却无果的夏天,以及沉迷于“古惑仔”中义气的中二青年董宝忠。他们以各自的视角还原了那些人的处境和生活,他们大都是为了亲情,爱情,还有对于梦想和信仰的追寻。
旅程中,刘德伟和方文杰也突破了各自的困境,找回了自己所丢失或是所逃避的一面。而在采访中也渐渐的还原了郭忠仁的真实面目。
在旅程结束即将结束时,他们为是否要公开郭忠仁的真实面目时展开了激烈的争吵,最后大打出手,闹得不欢而散。
这场旅程虽然没有告别,但对于他们来说,这场旅程足以改变他们的一生。
《旅程结束时》是一部关于友谊和人生选择的力作,带你检视前方道路的勇气、信仰与爱。
他们都以为人生就此以无趣终结,直到同时接到一通电话邀请他们参加因车祸死亡作家葬礼,为了帮忙完成死去的作家没有完成的遗愿清单,他们上路了。一条狗,两个人,五座城市,六个故事,寻找真相,遇见温暧。
作者张其鑫从不同角度洞悉人性的温情,通过旅程的采访,去发现被采访者对亲情,爱情,还有对于梦想和信仰的追寻。有趣、生动的情节交纠,让这部小说别具一格,值得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