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的七弦琴(英诗里的爱情)》以爱情为主题的英诗,并不都是浪漫的情歌与缠绵的恋曲,往往包含了诗人对人生和世界的感受和评价。《任性的七弦琴》是国内首部以英语爱情诗为研究对象的作品,作者肖聿选译了16—19世纪四百年间英国18位著名诗人的48首英诗,并对这些作品进行鉴赏品评,同时涉及对英诗翻译的探讨。可以说这本书既是英诗漫话、文学随笔,又可谓译诗札记,包含了大量丰富的英语文学知识,可供学习参考之用,带有“肖式幽默”的行文也让此书读来趣味横生,回味无穷。
| 书名 | 任性的七弦琴(英诗里的爱情)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 作者 | 肖聿 |
| 出版社 | 漓江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任性的七弦琴(英诗里的爱情)》以爱情为主题的英诗,并不都是浪漫的情歌与缠绵的恋曲,往往包含了诗人对人生和世界的感受和评价。《任性的七弦琴》是国内首部以英语爱情诗为研究对象的作品,作者肖聿选译了16—19世纪四百年间英国18位著名诗人的48首英诗,并对这些作品进行鉴赏品评,同时涉及对英诗翻译的探讨。可以说这本书既是英诗漫话、文学随笔,又可谓译诗札记,包含了大量丰富的英语文学知识,可供学习参考之用,带有“肖式幽默”的行文也让此书读来趣味横生,回味无穷。 内容推荐 肖聿著的《任性的七弦琴(英诗里的爱情)》既是英诗漫话、文学随笔,又可谓译涛札记。书中选取16一19世纪四百年间英国18位著名诗人的48首英语涛歌,一齐奏响七弦琴演奏的永恒主题,谱写爱与诗的深情旋律。 书名“任性的七弦琴”,来自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抒情诗人阿那克里翁的《颂诗集》。阿那克里翁本想写出荷马史诗般的宏伟诗篇,但他的七弦琴却很任性,只能演奏爱情。情涛与恋曲是诗人难以自禁的心声,爱情诗、诗人与作者在书中拨动着读者的心弦,诉说着爱的苦涩与芬芳。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谁个情人不是一见钟情? 第二章 爱是毒药混合着蜜糖 第三章 既已无望,就让我们吻别 第四章 你的黑肤在我眼中白皙无双 第五章 玫瑰花苞,欲掇及早 第六章 你可是上天派来的可人瘟疫 第七章 求命运将我的崇拜分成两份 第八章 只要为了她,我情愿做个奴隶 第九章 无声且无形,一叹携伊去 第十章 我永远爱你,一直到大海枯干 第十一章 充满激情和盲目的初恋 第十二章 伊甸园就在爱之初吻中苏醒 第十三章 你能不能收下这颗心献给你的崇拜 第十四章 你美过夜空中闪耀多情的晚星 第十五章 他的眼睛瞬间饮尽了她的美 第十六章 我多想把那颗心紧搂 第十七章 我一直只是你短暂的花 第十八章 在你秀发的暗影里,我曾见到你的双眼 第十九章 回来吧,心爱的鸽子! 第二十章 我不后悔我曾爱你 试读章节 首先,断人貌美是一种审美判断,涉及趣味。趣味因人而异,殊难划一,不能量化,不容分辩(De gustibus non est disputandum,即“言及趣味无争辩”)。2001年3月25日,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发表文章说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远非千古美女,就激起了埃及人的公愤。其次,一见钟情有时会包含对恋人的美化。美化是一种心理投射(projection),能无中生有,放大优点,消弭缺憾,甚至能点铁成金,正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对此,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有一段议论: 恋人们极少看清真相。不,莫如说我们的自我欺骗一旦陷入热恋便将演示得淋漓尽致……假如克娄巴特拉的鼻子是弯的,他(指安东尼)势必佯装未见。在不得不正视时也难免寻找其他长处以弥补其短……不仅如此.她们的服装,她们的财产或者她们的社会地位等也都可以成为长处。更有甚者,甚至以前被某某名士爱过的事实以至传闻都可列为其长处之一。 最后,古人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春秋》)由南而北,甜橘变酸枳;逆而言之,焉知酸枳到了南方不会被误作甜橘?时地条件的变化,往往会将平凡变为神奇。 时空的挪移,衡量标准的改变,不但能使人身价倍增,而且可以逆转好恶,其例甚多。韩国女伶张娜拉、日本歌女酒井法子和我国女模吕燕,都堪称“远来的和尚”,在外邦的身价高于本土。“破鞋”本是当今的骂人话,若“挪移”到古代,换为“敝屣”,便雅了许多。同样是端盘子,在地上为餐厅服务员,在天上为空中小姐;前者无人问津.后者大受追捧。洋人的名字在国外是家常小菜,但国人用上便可哗众,只是必须谨防谐音,不可不察,如女人叫baby,虽然听来很“洋”,却与“卑鄙”谐音。国产女名也是如此,如“雅婷”本义是典雅娉婷,却与粗口京骂“丫挺”谐音。洋名的音译也有雅俗之别,例如,法国白兰地“马爹利”(Martell)和意大利咖啡“拿铁”(Latte)就是最没文化、最刺耳的音译,而美国威士忌“占边”(Jim Beam)有时被译为“沾边”,倒平添了几分情趣。 来自惊艳的一见钟情仅仅属于爱情,往往无涉婚姻。叔本华认为。两情相悦的生物学基础服务于族类繁衍这一最终目的,婴儿胚胎的形成始于男女双方的第一次对视(或日一见钟情);这些说法过于“科学”、过于理性,与文学艺术殊不搭界。欣赏异性之美与占有异性,两者不能混同:前者为情,后者为欲;前者可以人诗,后者不行;若说有例外,那就是古人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其中说登徒子的老婆发似蓬蒿,耳郭蜷曲,连嘴唇都合不拢,尖牙暴露(“蓬头挛耳,龃唇厉齿”),但“登徒子悦之,使有五子”。这已毫无爱情可言,而全是肉欲使然。要分清爱和欲,且听奥地利哲学天才奥托·魏宁格(Otto Weininger,1880—1903)在他唯一的著作《性与性格》第11章中的精彩论述: 性吸引力会随着肉体距离的接近而增加,爱情却是当被爱者不在眼前时最强烈。要维持爱情,双方便需要分开,需要彼此保持一定距离……性冲动一旦被唤醒,那就足以立即杀死爱情。 美与性冲动几乎没有多少关联,正像性冲动与爱几乎没有多少关联一样。美既是某种无法被触摸把玩的东西,又是某种无法与其他事物混合在一起的东西。唯有保持一定的距离,美才能被清晰地分辨出来。若是去接近美,它便会自动消退。 男人在爱女人的那一刻并不理解她。也不想去理解她,尽管理解是人类结合的唯一道德基础。人无法去爱一个被他完全理解的人,因为他若完全理解了一个人,就必定会看清对方的不完美之处,那是人类个体不可避免的组成部分。 从这个角度说,希罗与利安德的悲剧恰恰在于他们的爱情转变成了情欲:据马洛原诗,利安德第一次泅海时,被海神尼普顿(Neptune)误当成了主神朱庇特的司酒美少年加尼米德(Ganymede),被拖到海底又放回;因此,赤身裸体的利安德叩开希罗房门后,希罗便被他的爱情告白、巧言说服和俊美躯体征服了。《希罗与利安德》歌颂了爱的魔力和青春激情,也表现了爱情的残酷性,即爱与死的必然联结。当然,倘若利安德始终站在远处欣赏希罗的美貌,仅仅到此为止.也就不会有后来双双身死的悲惨结局。可以说,这两人的一见钟情也注定了他们的死亡。对这种导致毁灭的“钟情”,最好挂上“动物凶猛.切勿靠近”的警示牌。但这种事后的感慨就像帕斯卡的那句名言,丝毫不能改变那个古老的神话传说。P9-12 序言 本书是以爱情为主题的英诗漫话。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认为,书籍可分两种,一种以题材取胜,“其独特之处全在于写作的客体。因此,某些书无论其作者是谁,都可以成为重要的作品”;另一种是“以写作者作出的思考见长的书,其独特之处在于写作的主体”。(《论写作和文体》)以题材取胜的书,大多记录了作者独有的个人经历,例如回忆录、自传、纪实文学等;以形式(或日文笔)见长的书,写的却往往是些历久弥新的永恒话题,只是融入了作者独特的视点,采用了作者独有的论述方式。本书漫话的爱情,便属于此类话题,本不算新鲜,但永远被人热议。以爱情为主题的英诗,并不都是浪漫的情歌与缠绵的恋曲,而往往包含了对人生和世界的感受和评价,爱情观是这些思想的集中反映。 我在本书译出的48首英诗,是16世纪到19世纪四百年间英国18位著名诗人的作品。除了以爱情为主题的诗作,这些诗人当然更有其他主题的名作,但限于本书的主旨和篇幅,只能“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了。本书的书名《任性的七弦琴》,来自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抒情诗人阿那克里翁(Anacreon)的《颂诗集》,英国浪漫派大诗人拜伦在《爱的初吻》一诗中引用了它(见本书第十二章)。七弦琴是一种小竖琴,又称“抱.琴”或“里拉琴”,其拉丁语是barbito,其英语为lyre,古希腊人常用它为诗人和歌手伴奏,故又曾被译作“诗琴”。阿那克里翁的那首诗说。他本想写出荷马史诗般的宏伟诗篇,但他的七弦琴却很任性(wayward或rebellious),只能演奏爱情。“任性的七弦琴”是个很好的比喻,表示情诗与恋曲是诗人难以自禁的心声,是诗人的世界观和爱情观的标本。 本书是英诗漫话,是文学随笔,是译诗札记。我在书中翻译和点评的英诗都是名家名作,但不一定都是佳作(例如斯威夫特的诗便不算上乘)。结合诗作议论爱情,要求诗作本身能提供议论的“由头”或契机,因此,一些名诗入选本书是因其思想观点,并不因其诗艺。还有些诗与诗人的爱情生活密切相关。也选入了本书;要了解诗人的爱情观,这些诗是最好的材料。 本书字数不多,却慢腾腾地写了八个月,其因有二:其一,写作的过程首先是读书的过程。若只想就诗论诗,写起来便很轻松,随意拈来几首诗词,信笔由缰,亦无不可。而若要翻译和评析不同历史时代的英诗,便应知人论世,广采众说,再作出入理之论,虽不算做学问,但毕竟不能敷衍。因此,收集和阅读有关书籍和网页资料便占去了三分之一的时间。古罗马谚语说“写一读二”(Qui Scribit bis legit),这实在是经验之谈。其实,“写一”何止要“读二”,“写一读十”亦不为过。其二,识者一向认为诗无达诂、诗不可译;极言之,尤其不可汉译,因为中国古代诗词的成就太辉煌了,英诗属于另一种表音表义体系,与中文诗迥异,意态相去甚远,殊难“归化”,故英诗汉译只能在这两种体系之间挣扎前行,甘苦自领。因此,翻译本书里的英诗又占去了三分之一的时间。 在追求功利的社会里,读诗、品诗、译诗应算一种奢侈。这是典型的“慢生活”,需有闲适,更要有闲心。近二十年来,我翻译了多种学术和文学作品,其中也有诗歌译作,但不曾再写新书。撰写此书,使我重读和初读了更多中外文书籍,也使我能将英诗汉译的体会诉诸笔墨。我愿与同道共勉,以自己的努力,营造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因为其中有我们的过去,更有我们的未来。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