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想念如果有声音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周荣丽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想念如果有声音》是青年作家周荣丽老师全新作品精选集。全书写心情、道感受、描美景、说四季、谈朋友、聊旅游……记叙人生、描摹生活。作者用独有的描述方式,兴致盎然地去观察微小又不乏庄严和奇妙的自然界;以心灵的承载,博爱的情怀,将文字与生命缔结,向大家展示出作者眼中和心中的温情与美好。文字清丽、情感真挚,读来让人觉得亲切、自然。

内容推荐

哪一张笑脸,不灿若朝阳?哪一个不被眼前的明媚,涤荡成一块纯净的琥珀?纵有万千心事,也趟过河谷,一片晴朗。

周荣丽著的《想念如果有声音》分为六辑,各篇文章清新诗意、朴实散淡,写下了一个人真实的生活状态,记录下自己的生命轨迹,表达出独特情感和思想,呈现出与别人不同的阅历和见识。

目录

第一辑 一年蓬

大自然这位伟大的设计师,它以自己的坐标和分寸,将每一棵树每一根草每一朵花都编排得个性鲜明,各具情态——这些花花草草,成全了莫可名其妙 的多重感受,成全了一程又一程淡淡的欢喜。

与一棵古银杏对视/002

花开富贵/004

走,一起去看油菜花/006

一树繁花/008

蔷薇有约/010

一年蓬/013

看 荷/015

我的君子兰/017

凌霄花/020

槐树花开/023

仙姬恋/025

又到栀子飘香时/027

紫 薇/029

太阳花/031

花?果?/033

小野菊/036

苇 花/038

菶菶萋萋/040

第二辑 记忆中的夏

最喜欢母亲唱《红梅赞》,那声音像是从旷远的大地深处丝丝缕缕地冒出,经过山泉的洗濯、月光的熨染和夜露的浸润,直入你的心房。

记忆中的夏/044 那段种菜的日子/047 桑枣铺成满地诗/050 我们的六一/053 酱 香/056 清凉一夏/058 晒 场/061 又是木香花开季/064 舌尖上的春天/067

端午粽香/070

童年时光/073

许时光悠悠,记忆悠悠/078

第三辑 观心自在

欢喜随缘,你不必存心回避任何东西,一本书,一杯茶,一刻的幻想,一夜的雪花……一个人,一条路,一段异旅,一群新朋友……都会带给你自由与 快乐,观心自在,自由是属于心灵的。

我是不是很大条?/082

伯 父/086

柿子黄时/090

邻家大伯/093

老 秦/096

那一道靓丽的风景/104

李花飞雪时候/106

霞/108

钓 者/111

观心自在/114

握住你的小手,就像握住了整个世界/116

缘来有你/119

惯听母亲的唠唠叨叨/122

一次就好/125

第四辑 成 全

岁月的转角处,有些情怀永远不会老,比如温暖,比如爱,比如尊重,比如——成全。

理发风波/130

招蚊的人儿香香香/132

雨 夜/135

成 全/138

嗨,我是记者/140

暖暖春风淡淡香/142

午 后/145

监 考/148

微信运动/151

袖珍,不袖珍/154

做香蕉饼/157

当我老了/159

咸菜腌肉/162

冬 枣/164

第五辑 印象高原

山的粗犷豪迈,水的空灵雅韵,森林公园的独特,山花果树的丰满,绘制成一幅高原巨制,让我心动,让我景仰,让我赞叹。

彩云之南,我在石林/168

我想在此浪费一生/170

霓为衣兮风为马/173

小路悠悠/178

印象高原/180

如东洋口那里的海/184

闲走扬州/186

甪 直/189

平遥古城/192

晋 祠/195

访祁寯藻故里/199

镇江行散记之初来乍到/203

镇江行散记之焦山/205

镇江行散记之金山印象/207

第六辑 想念如果有声音

一地的菜花如瀑如盖,一声不响地如火如荼。分明看到一种不问前世,不计来生,只求舞在当下的宁静和彻悟。

淋雨,一直走……/212

散 步/215

月光下的花生/217

花开半夏,茉莉如雪/220

忙而不茫/223 秋 思/225 女儿梦/227 朋 友/230 自己的王/232 要学青天不关门/235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237

我还在/239

想念如果有声音/241

你要学会,好好儿爱自己/244

“我好像舍不得走”/247

序言

从生活里流淌出来的文字

周荣丽是位小学老师,她是南通师范毕业的。我对师范有特殊的感情,因为我大学毕业以后,就到如皋师范当了老师,一干就是二十年。南通师范和如皋师范是兄弟学校,渊源很深,它们一同诞生于1902年。南通师范是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的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师范学校,而如皋师范则是中国第一所规范设置的公立师范学校,是由晚清进士、翰林院编修沙元炳创办的,创办之初也曾邀张謇来共同商议。所以,这两所学校一直以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恢复招生之后,两校的交流更是通畅紧密起来,而现在这两所百年老校已经合二为一了。

我之所以要说一说这一段师范的历史,是因为我觉得这与周荣丽的创作应该有一定的关系。因为这两所学校都有很好的教育传统,它们有着给年轻人准备的良好的成长环境与氛围,无论是如皋师范的一进五堂、书院格调,还是南通师范的“师”字墙,都以一种无声的方式告诉学子们,到这里就是要读书的,就是要治学的,就是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就是要崇尚学术、求真务实。我相信,这样的一种浓重的人文氛围不仅影响了在学校求学时的学生,而且还将影响他们今后的人生。当他们走出校园,奔向四面八方,当年在师范获得的精神力量就会像种子一样,在工作和生活中生根、开花、结果。

周荣丽的工作应该是繁忙的,作为一位小学老师,每天的工作量可以想象,这部书稿应该是她在工作之余写成的,是在批改完作业的灯下写成的。在这里,她与自然相遇,关注一棵树,一朵花,一棵草;她与过往交谈,书写童年时光,记忆中的场景;她与人物对话,亲人、朋友、长辈、孩子都在她笔尖下留下了生动的描述;她还记录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写下的是温暖,是爱,是尊重;当然,世界那么大,她也要去看看,所到之处并非一经而过,而是留下了自己的思考和赞叹;自然,一个写作者也常常要面对自己的内心,独处、慎思、顿悟都是时常发生的,她也会悟道:“一地的菜花如瀑如盖,一声不响地如火如荼。分明看到一种不问前世,不计来生,只求舞在当下的宁静和彻悟。”

周荣丽的文字虽然没有给我带来过多的惊喜,但是我以为,只要她写下了一个人真实的生活状态,记录下自己的生命轨迹,表达出独特情感和思想,呈现出与别人不同的阅历和见识,这部书就是成功的。在这些作品中,我尤其喜欢她关于乡土的一些文章,比如《端午粽香》,将那一份儿时的记忆写得细致生动,我们仿佛看到端午节来到的时候人们忙碌的身影:“前几天奶奶就把包粽子的箬子准备好了,我还和她一起去采摘的呢,就是长在我们周家河边的芦苇叶呀,选宽宽大大平滑的那种,回家用开水烫过之后,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芳香气味便漫溢了出来,闻之神清气爽,满满大自然的气息。等粽子煮熟后,味道就全附着在粽子上了。”比如《晒场》,农忙时节的乡村就是那样的啊,丰收了自然是喜悦的,如何保住辛辛苦苦收获的庄稼是乡下人的大事,放在哪里晒?下雨了怎么办?这时节,大人有大人的心事,孩子有孩子的欢乐,这就是实实在在的生活。

有的时候我就在想,像周荣丽这样的写作者有很多很多,他们并不去追求高大上的文字,也不奢望自己成为什么大家,他们就是写一写自己身边的事,说一说自己身边的人,他们借助散文这种自由的文体,云淡风轻,无拘无束。抒写平常事,表达真性情,这种自然真实的状态也许正是写作者的一种境界,这是从生活里流淌出来的文字,从心灵深处发出来的声音。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0: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