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杰克斯著,董惠铭译的《北方与南方(第1部北方与南方)(精)》是《北方与南方》三部曲的第一部。这套小说以美国内战为时代背景,讲述了战争前后北方工业主和南方庄园主两个家族的变迁,而第一部《北方与南方》则描绘了美国历史上最为纠结的一个历史时段——南北战争前大约二十年间的美国南北双方的状态。这是一部教科书级别的史诗式作品。
| 书名 | 北方与南方(第1部北方与南方)(精)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 作者 | (美)约翰·杰克斯 |
| 出版社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约翰·杰克斯著,董惠铭译的《北方与南方(第1部北方与南方)(精)》是《北方与南方》三部曲的第一部。这套小说以美国内战为时代背景,讲述了战争前后北方工业主和南方庄园主两个家族的变迁,而第一部《北方与南方》则描绘了美国历史上最为纠结的一个历史时段——南北战争前大约二十年间的美国南北双方的状态。这是一部教科书级别的史诗式作品。 内容推荐 约翰·杰克斯著,董惠铭译的《北方与南方(第1部北方与南方)(精)》描绘的是美国历史上最为纠结的一个历史时段——南北战争前大约二十年间——的美国南北双方的现状。这也是美国人最最难过、心情最最灰暗的一个历史时期。战争一开打,各为其主,你死我活,也就罢了,最最难受的是战争开打前,父母忧、兄弟谊、夫妻结、同胞情如何割舍得下。 南方的梅因家族代表了农业经济时代的奴隶制度下的贵族,北方的哈泽德家族代表了工业化时代的新兴资产阶级。孰进步孰落后,无论在经济模式还是在人伦哲学上,都是显而易见的。问题在于,从梅因家和哈泽德家的两位代表人物奥里和乔治的生死之交到这两个家族的布雷特与比利的联姻,让美国这个历史阶段的人文关系陷入了扑朔迷离之中。他们不想分裂,但是他们不得不分裂;他们不想打仗,但是他们不得不打仗;他们不想影响两个家庭的情谊,但是他们各为其主,各有其自身的价值观。 目录 序 两种命运 第一卷 响应鼓声 第二卷 朋友和敌人 第三卷 “捆绑的绳子正在一根根断裂” 第四卷 走进黑暗 后记 试读章节 学习读书写字的事情,他们对温多姆守口如瓶。但是,显然,些许骄傲的苗头在贝斯的言谈举止之间不时有所流露,令其丈夫生气。一个夏天的晚上,为了约瑟夫不用温多姆的姓氏而闹架不久,小男孩回家后发现母亲鲜血直流,伤痕累累,倒在泥地上,几乎人事不省。温多姆的踪影全无。她不愿意说发生了什么,而且苦苦哀求约瑟夫,千万别对他的继父实施威胁行动,直到他答应为止。但是,愤怒的种子正在他的内心逐渐发芽生长。 又一个秋季来到什罗普郡,满山金色,层林红遍。贾尔斯因为约瑟夫的进步感到异常兴奋,便采取了一个大胆的步骤。 “我准备跟钢铁厂老板谈谈,请求他让你每个星期花一个小时跟那幢大房子里的家庭教师学习。光阿切尔自己的那几个孩子不够他忙的。我觉得没问题,阿切尔会同意那个家庭教师帮你学点数学,也许还能学点拉丁文。” “干吗找这个麻烦?我算个啥。” 老贾尔斯大笑起来,揉乱了约瑟夫的头发,“他会很高兴的,实际上不花一分钱就得到一个忠心耿耿而又受过良好教育的雇员。那只是一部分原因,还有一部分原因是,阿切尔是个好人。世界上还是有几个好人的。” 约瑟夫没有真正把他的话放在心里,直到贾尔斯告诉他阿切尔答应了。小男孩高兴坏了。当晚,他回家时竟然忘了他的韬光养晦。浓雾飘荡在河面上,缭绕在群山间。他来到小屋的时候,感到有点凉。温多姆在家,浑身肮脏,已经喝得半醉。约瑟夫一想到别人对他的高度评价,就激动不已,居然连他母亲警告的眼神都没有看出来,一不小心漏嘴说出了家庭教师的事儿。 温多姆对他所听到的事情不以为然。“主啊,这小笨蛋干吗需要老师呢?”他拿不屑的目光打量着小男孩,那目光像剑一般刺过孩子的身子,“他愚昧无知,跟我一样愚昧无知。” 贝斯拧着她的围裙,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逃过这个此刻呼呼直喘大气的小男孩所带来的尴尬局面。她飞快地走到火炉边,紧张得撞倒了拨火棒。约瑟夫两眼望着继父,说:“我不再无知了,老贾尔斯一直在教我。” “教什么?” “读书识字,提高提高自己。” 温多姆窃笑一声,拿自己的小拇指尖在鼻孔里来回掏着鼻屎。他在裤子上擦着手指,大笑起来,“多此一举。在精炼炉那儿干活,用不着读书。” “假如你想要像阿切尔师傅那样富有,那就得读书。” “哦,你以为你有朝一日会富有,是吗?” 约瑟夫的双唇失去了血色,“我该死的绝对不会像你那样又穷又蠢。” 温多姆吼叫着,开始向小男孩逼近。贝斯当时正紧张地在用链条挂在火炉上的炖锅里搅拌着什么,她赶紧离开炖锅,张着双手,冲向她的丈夫,“他不是这个意思,撒德。饶了他吧,耶稣教导我们应该……” “愚蠢的臭婊子,我高兴教训他就教训他。”温多姆吼叫道。他一巴掌劈向她的脸。 她蹒跚着,肩膀猛地撞向壁炉架,痛得惨叫起来。 疼痛莫名其妙地摧毁了她对救世主的忠诚。她横眉竖目,找到那根翻倒的拨火棒,抢在手里,举起来威胁她的丈夫。这是一个很可怜的动作,但是温多姆却偏偏觉得这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他转身对付她。 约瑟夫既害怕又愤怒,与继父扭打在一起。温多姆将他打倒。贝斯害怕极了,抖抖索索地捏着拨火棒,根本就捏不紧。温多姆轻而易举地夺过她手中的拨火棒。约瑟夫看到,他拿拨火棒在他母亲的太阳穴上打了两下,打得她脸上鲜血直流。 约瑟夫瞧了她一下,忍无可忍,猛地向拨火棒扑去。温多姆将拨火棒扔向墙边。约瑟夫冲向炉边,抓住吊炖锅的铁链,将滚烫的汤水和里面的食物泼向温多姆。温多姆痛得尖叫,用双手捂住被烫伤的双眼。 约瑟夫的手也被烧伤了,但是他几乎没有感觉。他举起那个空的炖锅,砸向温多姆的头。他跌倒在地,喊叫声慢慢轻了下去。约瑟夫将铁链绕上继父的脖子,狠狠勒着,直到链条嵌进皮肉里一半。最后,温多姆停止了两只脚的蹬踏,一动不动地躺在了地上。 约瑟夫跑到外面薄薄的雾里,呕吐起来。他的手掌也开始火辣辣地痛。他这时才意识到自己闯祸了。他情不自禁地想要痛哭一场,然后逃跑。可是他没有。他强令自己向洞开的大门走去。当他回到小屋里时,他看到他母亲的背在微微颤动。她还活着!(P7-8) 序言 约翰·杰克斯的《北方与南方》《爱情与战争》《天堂与地狱》是描写美国南北战争的三部曲,是他继《肯特家史》八部曲之后撰写的篇幅最长的美国历史小说。 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继美国独立革命之后的最大事件,在全世界范围有着广泛的影响和关注度。一百多年来,这个主题经久不衰,不断有人以此为内容写下不朽名篇,其中最有名的当数斯蒂芬·克莱恩于1893年写的《红色英勇勋章》、玛格丽特·米切尔于1936年写成的《飘》和约翰·杰克斯的《北方与南方》三部曲。 约翰·杰克斯是美国当代以演义方式写美国历史的第一人,被誉为美国“历史小说之父”“民族作家”“美国的历史老师”,是当今美国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约翰·杰克斯1932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父亲是一家铁路公司的高级职员,是曾经参加过独立战争的弗吉尼亚大陆阵线一位军人的后裔,母亲是家庭妇女,外公于1861年从德国移居美国中西部。杰克斯中学毕业后考入美国西北大学。一年后,因为仰慕美国印第安纳州迪波夫大学的文学写作课,便转学到了那里。1953年,杰克斯从迪波夫大学毕业后于第二年考入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生院专攻美国文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他在大学二年级便发表了第一部短篇小说,毕业前一年出版了历史小说《北去的得克萨斯人》。自那以后,杰克斯发表了数百部短篇小说,写过十多个剧本,出版了六十多部书。他的书大多是悬念小说、青少年阅读的非虚构类作品,后来则是科普小说。但是,令杰克斯一举成名的是他的历史小说,尤其是他20世纪70年代发表的《肯特家史》八部曲——《私生子》《叛逆者》《探索者》《复仇者》《巨人》《战士》《不法之徒》和《美国人》。该八部曲发表后,在美国文坛引起轰动,被誉为美国出版史上新的里程碑。1975年,杰克斯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在一年内凭一套书中的三部书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榜首的作家,被誉为畅销书排行榜的状元作家。这套书便是《肯特家史》。他的好多书在英语国家畅销不衰。因为《肯特家史》八部曲对美国独立二百周年纪念所做出的贡献,约翰·杰克斯被五所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一 《北方与南方》三部曲的第一部是《北方与南方》,描绘的是美国历史上最为纠结的一个历史时段——南北战争前大约二十年间——的美国南北双方的现状。这也是美国人最最难过、心情最最灰暗的一个历史时期。战争一开打,各为其主,你死我活,也就罢了,最最难受的是战争开打前,父母忧、兄弟谊、夫妻结、同胞情如何割舍得下。 南方的梅因家族代表了农业经济时代的奴隶制度下的贵族,北方的哈泽德家族代表了工业化时代的新兴资产阶级。孰进步孰落后,无论在经济模式还是在人伦哲学上,都是显而易见的。问题在于,从梅因家和哈泽德家的两位代表人物奥里和乔治的生死之交到这两个家族的布雷特与比利的联姻,让美国这个历史阶段的人文关系陷入了扑朔迷离之中。他们不想分裂,但是他们不得不分裂;他们不想打仗,但是他们不得不打仗;他们不想影响两个家庭的情谊,但是他们各为其主,各有其自身的价值观。 南方的新兴资产阶级厌恶南方的奴隶制,希望发展南方的工业,书中典型的代表是库珀.梅因,于是他利用弟弟奥里跟北方钢铁大亨乔治的关系,动员乔治把一百九十万美元投入了梅因家的船舶制造业。但是,急剧酝酿的美国内战使库珀的造船梦想破灭了。 南方奴隶主奥里·梅因是杰克斯浓墨重彩塑造的一个典型人物。他跟北方资产阶级的典型代表乔治·哈泽德在西点军校有过共同经历,跟乔治在墨西哥战场曾经生死与共。他在经营种植园时对奴隶制的心态矛盾重重,对小妹妹布雷特与北方军人、乔治的弟弟比利的婚姻呈现出矛盾心理,对激进分子煽动南方脱离联邦十分愤恨。这可能是当时美国南方大多数奴隶主矛盾心理的真实写照。他的正直、善良与诚信有一个典型例子:内战爆发前夕,奥里典当种植园,获得现金六十五万美元,冒着生命危险远赴北方,将这笔钱还给乔治。这笔钱虽然不是乔治投入的全部,但是奥里已经罄尽所有。所以,乔治被深深地感动了,这样的行为是“高尚”的。这种“高尚”是一种正能量。可惜当时这种正能量太弱,救不了美国人于水深火热。 《北方与南方》里有一些典型的负能量。奥里的妹妹艾什顿是一个野心家,她不爱她的丈夫亨通,却因为亨通是一个上蹿下跳、摇唇鼓舌、竭力鼓动分裂国家,竭力维护奴隶制,看似将平步青云的激进分子而嫁给了他;她因为虚荣,可以一个晚上跟西点军校的七个学员私通,她因为爱情受挫而企图谋杀自己的亲妹夫。乔治的姐姐弗吉利亚因为信仰而走上“极端”,她到南方朋友家做客时帮助黑奴逃离南方无可厚非,她可以在一个白人容不得黑人的社会里跟她所挚爱的黑人同居而令人钦佩,但是她仇恨奴隶制居然到盲目地仇恨所有的南方人,她发誓要杀尽所有的南方奴隶主。还有,不惜在战场上枪杀自己人、在美国军队中靠裙带关系爬上一定位置的流氓军官本特因为仇恨而一心想对梅因家和哈泽德家实施报复;奴隶主贾斯廷.拉莫特为了不让其妻子马德琳表达对奴隶制和时局的观念,要求其遵守所谓的妇道,居然让其服用鸦片酊,以此麻醉她。所有这一切都证明,在这个动荡和骚乱的历史时期,在南方的文明中和北方的进步中,在南方的平民中和北方的军人中,都有血淋淋的堕落、阴谋和仇恨。这一切也是辅助政治家们开动分裂联邦机器、燃起全面内战大火的社会基础。 令人扼腕感叹的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亘古不变。所以,书中更多的是善良、爱情、正义和理解。譬如,马德琳在鸦片酊的麻痹中、查尔斯在义无反顾中、黑人霍默在献出自己的生命中,联合起来,拯救了北方军人比利的生命和他跟布雷特的婚姻。这是一个含意深刻、具有象征意义的情节。 当时美国的南北矛盾——核心是奴隶制——本来可能是有解的,只不过,那可能有解的方案被忽视,南北双方都被激进分子绑架了,这一主题在这部小说里面不断被提到,说明杰克斯认为,奴隶制可能有和平的解决方法。为什么那么多智慧的稳健的政治人物和军事天才会被激进分子绑架?为什么和平的声音会如此脆弱?是否还有深层次的原因?也许是南方人误判惹的祸——他们以为脱离联邦是自己的权利,北方人不会也不应该用武力讨伐;也许是北方人过于性急惹的祸——他们没有看到南方奴隶制或许会有更好的办法加以解决;也许是南方人的误判和北方人的性急加起来惹的祸——从宗教界到政界、到军界、到贫民阶层的人的认识或者叫价值观到了一个饱和点,急欲喷薄而出。 …… 《北方与南方》三部曲是一套值得一看、值得大中小学图书馆收藏的好书。我以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身份负责地推荐给大中小学的师生们,推荐给为人父母的人们,推荐给对美国有兴趣或者要到美国去深造、经商、发展的人们。我特别要推荐给我国的思想家、政治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和军事学家们。美国的文明史虽然比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史要短得多,但是他们近代两百多年的历史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 美国是西方文明的典型代表,中国则集东方文明之大成;两个国家又都是当今世界上或者说今后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的大国。两个伟大的国家,两国智慧的人民,两地灿烂的文化,没有任何理由隔阂,没有任何理由排斥,没有任何理由敌视。所以,我们要更多地互相了解和理解,我们必须建立新型的大国关系、新型的人民关系和新型的文化关系。 前段时间,我去北京拜访原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现任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的石峰先生时,说到我翻译的《肯特家史》八部曲和《北方与南方》三部曲,他称赞我做了一件大好事。他说,要很好地跟美国打交道,就要很好地了解美国。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当今美国在影响甚至主宰着世界,中国要和平崛起,实现中国梦,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或者说最大的障碍都是美国,所以了解美国并向美国学习十分重要。 自从2011年10月17日创建第一个文件起到2015年5月23日翻译完《北方与南方》《爱情与战争》《天堂与地狱》,历时长达三年多。我之所以潜心于把约翰。杰克斯的作品介绍给中国读者,也是因为爱,对美国的爱,对美国历史的爱,对约翰.杰克斯的爱,对杰克斯历史小说的爱,更多的是对生我养我的祖国的爱,对中国人民的爱,因为我希望中国、中国读者能从约翰·杰克斯的这些美国历史小说里得到点什么。在一个躁动和改革的时代,我们所经历的和没有经历的,我们所得到的和希望的,小说里的美国人可能都已经经历了、得到了。这里面有太丰富的东西可以让我们去获得和体会。看过这些小说,至少会让我们更加热爱和平,会让我们更加参悟人生,会让我们更加大气。 我是一个智商平平的人,唯一的长处是勤奋和坚韧;我的英文功底和中文功底也都有限,所以译文中错误一定在所难免,抑或中文里沾染上了更多的个人喜好的色彩,希望读者批评指正。我今后会继续翻译一些约翰·杰克斯的历史小说,这也许已经是一种割舍不断的情结。 在《北方与南方》三部曲交付出版之际,我必须要表达的是: 感谢我出版界的好友郑重、王晓乐、朱怡瓴以及有关的美编和责编,没有他们的认可和辛劳,这套书出版不了。 感谢浙江现代教育报刊发行有限公司王霞平总经理及其团队和浙江省新华书店王忠义董事长兼总经理及其团队为我所译的书的发行所付出的辛劳。 感谢我的好友潘新峰和他妻子方芳千方百计在网上帮我寻找我要的书和资料。 感谢我的好友郑益明及其女儿张恬,我碰到查不到的词尤其是缩写,就找益明联系她远隔重洋的恬恬帮忙。 感谢我的女儿董洁心,她是我在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让我请教的人。 感谢我的妻子黄诚华,没有她的理解、宽容、支持和付出,这套书不可能这么快就译成。 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翻译工作的人,他们的鼓励比什么都重要。 董惠铭 2016年11月8日 后记 《北方与南方》是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三部小说描写的是一群美国人在内战前、内战中和内战后急风暴雨式的事件中的命运。 有人会争辩说,“旧日西部”才是美国本质性的经历。它很可能是最具有浪漫色彩的。但是对其他很多人来说,我们的共和政体尚未全部展开的故事的核心经历是“州与州之间的战争”。 就像纽约州立大学的理查德·平德尔在一篇有关《飘》的文章里说的那样,最最重要的是,这“完全是我们的战争”,其渊源可以追溯到杰斐逊之后踏上我们海岸的第一批白人投机者,其影响一直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简直像一场拒绝挫减锋芒的风暴。 在奴隶制和脱离联邦的基础元素中,有光荣、悲惨与神话。罗伯特·佩恩·沃伦说,这场战争给了北方宝贵的正义,给了南方伟大的托词。这场战争也给了美国黑人即使不是事实上的自由也至少是自由的法律基础。对南北双方的家庭来说,这场战争带来了大约六十万人的死亡。 历史学家说,这场战争标志着我们国家时代的到来。两个十年的一个短短时期,教给了我们自己和美国社会的东西,比自从第一批殖民地开拓者来到这块大陆以来的所有年份都要多。也许,多得超乎我们的想象。 是啊,我们对这个时期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我们在书本里、文章里、课堂里和小组讨论里重复着这些伟大的战斗。我们思考着这个时期的警示性的教训,或者忽视这些警示性的教训,而且我们看见,这个时期的争议焦点仍然在让我们的大街小巷血流成河。就是这股力量,这个有时能将过去的事件悲剧性地扩展开来的力量,使我对这个主题发生了兴趣,就像那么多其他的作家和学者对它感兴趣一样。 有些反应是很有趣的,但是有助于准备这部书的写作。我提出这一主题后不久的一个聚会上,一位女士问道——我必须说,问得我相当恼火——“一个北方人怎么可能敢到南方来写关于我们的书呢?” “我们”这两个字把我惹毛了。我想要回答她,我认为我是一个美国人,不是为了某个特殊地区或者某项特殊事业服务的代言人。但是,我尽力给了一个更好的回答:“任何一个职业作家写任何一个他没有直接经历过的历史时期都是这样。通过学习、考察,努力把作家的想象深入到人物的大脑深处和心灵深处。”所以,这也许是评论这部书的历史内容一个好的落脚点。 写《北方与南方》的初衷是娱乐眼球。尽管如此,我还是想让这个故事能够精准地反映这个时期的历史;不是费诸多笔墨于复述导致战争全面爆发的发生在查尔斯顿港的每一个极端事件,而是浓墨重彩地呈现双方普遍的态度和紧张心情。 譬如,在南方,到处都有像库珀·梅因那样的声音。当骑兵奥尼尔说到需要在利比里亚重新安置新的自由黑人时,他只是说了的确有一些北方人……有时包括林肯……在说的事情。许多强烈赞同废除奴隶制的人,不相信黑人有价值或者说有能力全面参与美国的民主;今天,这样的观念似乎令人遗憾,但是在一部历史小说里歪曲这种观念,或者予以全盘忽略,将会危及历史的精确度,将会对不起那些为改变这种观念而努力奋斗的志士仁人。 虽然,我努力让这部书具有历史正确性,但是有些地方仍然对历史做了一些较小的改动。这样的改动总是有理由的。有几个例子需要说明一下。 第二骑兵团的K连在19世纪50年代驻守得克萨斯州,声名卓著。我的K连的官兵们必然是虚构的,兰茨曼农场的事件同样也是虚构的……虽然跟实际发生在那一时段的那些事件如出一辙。这个著名骑兵团的生活细节和活动则完全忠实于历史。 有时,我做一些改变是出于理性,而非出于故事的需要。例如,在写于19世纪的有关西点军校生活的历史资料里,“demerit”(缺点)这个词的复数形式跟单数写法是完全一样的……就是“demerit。我在这个单词后面加了“s”,因为在当代的书中,过去正确的拼写现在看上去像是错误的。 我在写作中听到的另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有时真的锋芒毕露……就是:“你,站在哪一边?” 我从来不作回答,因为我总是发现这是一个错误的问题。我所看到的仅有一个正义的“一边”——受苦受难的那些人“一边”,在战斗中失去了生命的那些人“一边”,在奴役中如被凌迟处死般的那些人“一边”。 在此,我们面临着又一个巨大主题的诱惑。这个主题是那样的令人神魂颠倒,但具有悲剧性,一个自相矛盾的荒谬论点。分裂本不该发生,但又不得不发生。不过,这是我的解释;诚如一位历史学家说的,“每个人都可以创造他自己的南北战争”。这句话帮助诠释了这场斗争的魅力,不仅仅是为美国人,也是为千百万遍布世界各地的其他人。 现在要还一些债。许许多多人为我准备写这部书出了力。其中有两位最重要的编辑——帮我制订计划的卡罗·希尔和帮我制订手稿计划的朱利安·马勒。他们俩的工作价值连城。 在帮助我调查研究的单位和人士中,我必须特别点名的是美国军事学院图书馆、西点军校,尤其是地图和手稿图书管理员玛丽·卡普斯夫人。 研究19世纪中叶的西点军校问题的首席专家,我认为,非宾夕法尼亚约克学院历史系教授詹姆斯·莫里森莫属。莫里森教授也是一位退役的部队军官和前西点军校职员。他回答了好多无疑他发现是幼稚的问题,并花费宝贵的时间向我提供了一份“蒂德博尔手稿”——1848级学员约翰·C.蒂德博尔在西点军校的生活记录。 蒂德博尔的记叙具有发表的价值,值得引起广泛关注。要是职业的历史学家在写历史的时候加上一点这位19世纪军人的色彩、幽默和博爱,那么将会有更多的人对历史感兴趣从而去研究历史。看完蒂德博尔手写的这份资料,我发现自己很想结识这位人士。我知道我会很喜欢他。 波弗特县、南卡罗莱纳州、希尔顿黑德岛上的图书馆及其分馆再次为寻找大量云遮雾罩的资料提供了无可估量的帮助。我特别要感谢马夫·肖普姆耶小姐,她始终忠实地应对我似乎无穷无尽的要求,凡涉及这个故事的历史时段的有关图书啦,文件啦,期刊啦,报纸啦,她都有求必应。我还要感谢哥伦比亚南卡罗莱纳州立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的合作,很少看到有其他研究型的图书馆有如此水平的。 感谢罗斯·安·费里克,她不仅为涂改得一塌糊涂的手写稿打出了优质的打印稿,而且还经常在编辑时用敏锐的目光帮助发现和润色了很多措辞。 在对我所得到的帮助表示感谢的同时,现在我必须强调,我所提到的人士和机构对本书的任何错误都不负责任。这个故事里无论是事实还是观念的错误,概由本人负责。 已故的布鲁斯·卡顿给了我们无与伦比的有关南北战争的文章。一看到卡顿的文章,我就永远忘不了他的隐喻:“奴隶制这块不易消化的肉。”短短十一个字,寓意深刻。我在书中恣意地引用了这个隐喻,在此说明。 我的委托人弗兰克·柯蒂斯的好意见和好心情是力量和快乐的源泉。我还要特别感谢迈克和朱迪,我珍惜他们的深情厚谊,这种深情厚谊帮助我度过了伴随长时间创作必然会出现的黑暗时光。我估计他们不知道他们的鼓励有多重要,所以我现在在这里感谢他们。 最后,我要感谢比尔·乔瓦诺维奇对这项工程持续不断的兴趣,感谢我的妻子雷切尔对我永恒的支持和爱。 约翰·杰克斯 1981年8月24日 于希尔顿黑德岛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