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威廉皇帝的海狼(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潜艇战)(精)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陈进等编著的《威廉皇帝的海狼(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潜艇战)(精)》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海军潜艇部队从籍籍无名,到崭露头角,再到大放异彩,直至灰飞烟灭的全过程,以及以英国皇家海军为首的协约国海军在美国“表亲”的帮助下,如何一步步扭转颓势、掌握大局直至击败对手的曲折历程。同时,德国海军与奥匈帝国海军在地中海联手对抗协约国海军的战斗经历,也是本书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

书中还穿插介绍了德国海军潜艇部队的技术进化、战术变革、编制演变,以及英、美等国海军反潜装备和反潜战术的发展演进等内容。全书最后从国际法的角度,联系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潜艇战的影响和意义,对无限制潜艇战的法律责任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内容推荐

1914年8月,世界大战爆发后,在英国皇家海军远程封锁政策的重重围困下,德国耗费大量人力和金钱建立的公海舰队几无用武之地。为打破英国人的围困,德国以刚问世不久的潜艇作为主要海战武器,对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集团,开展以打击海上航运线路为主要目标的潜艇贸易战。1917年2月,为彻底击败英国,德国施行了无限制潜艇战政策,对所有协约国和中立国商船实施不加警告的攻击,计划在5个月内断绝英国航运通道。但是在英国护航体系和多重反潜措施的共同作用下,无限制潜艇战以失败告终。1918年11月,一度称雄海上的德国潜艇部队随着德意志第二帝国一同覆灭。

陈进等编著的《威廉皇帝的海狼(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潜艇战)(精)》以贯穿世界大战的德国潜艇战为主要线索,结合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集团开展的一系列反潜措施,全面介绍了德国潜艇技术和战术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以及无限制潜艇战的政策渊源与政治影响。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意外起点

 第1章 海战新武器(1914年8月-1915年1月)

北海丑小鸭

开战初期的侦察行动

小潜艇的大战果

德国潜艇航迹的延伸与英国主力舰队的避让

威胁英吉利海峡运输线

击沉“可畏”号战列舰

背景资料A:战前德军潜艇部队的发展与任务规划

 第2章 向商船发起攻击(1915年2月-1915年6月)

潜艇贸易战政策的出台

对商船的首轮攻击

初战“明星”陨落

弗兰德潜艇支队成军

“卢西塔尼亚”号事件

背景资料B:速胜论的产物——UB和UC型近岸潜艇

 第3章 诱饵船、Q船与潜艇的较量(1915年7月-1915年12月)

U21号首航地中海

诱饵船反潜战术

伪装Q船登场

“巴拉隆”号事件

波罗的海早期战事与潜艇贸易战的暂停

背景资料C:潜艇战的主力——600~800吨级中型潜艇

 第4章 地中海潜艇战序幕(1915年5月-1915年12月)

战争初期奥匈海军潜艇部队的行动

德国海军的增援行动

五艘远洋型潜艇抵达

协约国海军的指挥权之争

背景资料D:地中海的区域性力量——奥匈帝国海军

第二篇 艰难抉择

 第5章 步履维艰的有限潜艇战(1916年1月-1916年6月)

对1916年潜艇战形势的判断与提尔皮茨离职

“苏塞克斯”号事件

英国皇家海军封锁弗兰德海岸的尝试

潜艇与水面舰艇的协同行动

背景资料E:1916年德国海军对潜艇战的效果评估与战局规划

 第6章 日德兰海战前后的潜艇行动(1916年7月-1916年10月)

战前侦察行动

海战期间的潜艇攻击行动

攻击北海渔场和商业潜艇的首次远航

威廉皇帝的海狼: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潜艇战

舍尔将军推动无限制潜艇战的努力

杰里科将军对北海战区风险等级的划分

对北美海岸和北极航线的首次远征

背景资料F:德意志级商业潜艇

 第7章 迈向无限制潜艇战(1916年10月-1916年12月

普莱斯会议

重启潜艇贸易战

对无限制潜艇战政策的评估

背景资料G:向大型潜艇过渡

 第8章 渐入佳境的地中海潜艇战(1916年1月-1916年12月)

构筑奥特朗托海峡封锁线

1916年春季德奥潜艇的破交行动

潜艇战新王牌的诞生

奥特朗托海峡封锁线上的缠斗

愉快的地中海狩猎时光

背景资料H:大战初期的亚得里亚海战事

第三篇 不归之路

 第9章 峥嵘乍现(1917年1月-1917年3月)

美德关系恶化

德军潜艇部队的开战准备

英国皇家海军的反潜难题

肆意蔓延的水雷威胁

背景资料I:无限制潜艇战启动后的潜艇建造计划

 第10章 尖峰时刻(1917年4月)

黑云压城

美国参战

医院船的劫难与虐杀船员事件

英国皇家海军的顽强抵抗

背景资料J:打造超级潜水巡洋舰队

 第11章 殊死争夺(1917年5月-1917年6月

组建护航队

深水炸弹与反潜水雷

帝国武士的困境

剥掉潜艇隐身衣

背景资料K:从反潜灭雷具到深水炸弹

第四篇 日暮途穷

 第12章 巅峰滑落(1917年7月-1917年8月)

霍尔维格下台与无限制潜艇战政策的延续

英国皇家海军的水雷陷阱

潜艇与Q船的死斗

攻击护航队

背景资料L:深弹发射炮与轨道式投放滚架

 第13章 陷入僵局(1917年9月-1917年12月)

梅彻尔森接任潜艇部队司令

巡洋型潜艇参战与英军第10巡洋舰中队解散

巴克恩离职

1917年末的北海战局

背景资料M:性能优异的UB Ⅲ型潜艇

 第14章 地中海潜艇战的巅峰与衰落(1917年1月-1917年12月)

叠床架屋的协约国海军反潜指挥体系

地中海潜艇战高潮与科孚岛会议

地中海护航体系的建立与商船航线的恢复

背景资料N:霍尔蒂夜袭奥特朗托海峡封锁线

 第15章 地中海潜艇战的谢幕(1918年1月-1918年11月)

江河日下的战局

地中海的最后鏖战

奥匈帝国崩溃与德军潜艇的末日归途

背景资料O:英美海军的反潜舰艇

第五篇 未了结局

 第16章 大厦将倾(1918年1月-1918年4月)

1918年北海潜艇战的开局

爱尔兰海攻防战

弗兰德港口堵塞战

1918年上半年的远洋破交作战

最后的水雷战较量

背景资料P:制约潜艇生产的终极难题——德国陆海军资源之争

 第17章 末路挣扎(1918年5月-1918年10月)

黑色五月

最后的远征

海狼余威

弗兰德支队解散

大战终结

背景资料Q:舍尔将军整顿潜艇生产的最后努力

第18章 落幕(1918年11月)

最后的帝国守护者

灰飞烟灭

附录

 附录A:北海及大西洋战区潜艇战示意图

 附录B:地中海战区潜艇战示意图

 附录C:亚得里亚海战区潜艇战示意图

 附录D:U5~U8号潜艇线图

 附录E:U9~U12号潜艇线图

 附录F:U17~U18号潜艇线图

 附录G:U51~U56号潜艇线图

 附录H:U66~U70号潜艇线图

 附录I:U63~U65号潜艇线图

 附录J:U127~U130号潜艇线图

 附录K: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潜艇部队精英艇长名录(官方确认战绩10万吨以上)

 附录L:1914-1918年德国潜艇战相关统计数据

 附录M:德国潜艇谱系(1906-1918) (见书后插页)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小潜艇的大战果

1914年9月初,U21号在U20号的伴随下再次出击。9月2日深夜,赫森指挥U21号潜行至英格兰东岸的福斯河口(Firth of Forth)。在英国人发现赫森的行踪并发出警报前,U21号已经潜入福斯河,但攻击此地的英军战舰却非常困难,赫森不得不原路折回后向南航行,并在3天后取得了潜艇部队参战以来的第一个战果。

9月5日下午,苏格兰东南部圣阿布斯岬(St.Abb's Head)外海风雨大作。U21号与英军第4驱逐舰编队不期而遇。英军编队旗舰为侦察巡洋舰“探路者”号(Pathfinder)。虽然U21号在暴风雨中很难操纵,但赫森发射的鱼雷非常幸运地命中了“探路者”号,该舰艏部立刻被炸得粉碎,艉部翘出水面。4分钟后,“探路者”号沉入海底,259名舰员丧生。由于恶劣的海况几乎完全遮蔽了鱼雷的航迹,这艘战舰迅速沉没的原因在英军内部一度存在争议。“探路者”号命如其名,似乎预示着一种全新的海战形式正式登上人类战争舞台。

赫森的战绩成为1914年秋季德军潜艇部队的头等大事,这大大增强了官兵们的作战信心。但德国海军高层长期以来对潜艇部队的偏见却不是短期内能扭转的。最典型的代表当属德国海军公海舰队的缔造者——冯·提尔皮茨(Von Tirpitz),他坚持认为“能够投入实战的潜艇根本没有问世”。

被轻轻刺了一下的英国皇家海军对潜艇的重视程度却显著提高,海军部和大舰队司令约翰·拉什沃思·杰里科(John Rushwonh Jellicoe)都非常关注主力舰队的驻泊安全问题。当时,这些舰艇大都停泊在苏格兰北部的奥克尼锚地(Orkney),但此地非常缺乏保护。为寻求一个安全的驻扎地点,主力舰队很快在苏格兰西海岸的埃维湾(Loch Ewe)建立了新的燃煤补充基地。一旦形势不利,杰里科便可将舰队主力从斯卡帕湾调往苏格兰西海岸驻扎,尽量避开潜艇威胁。显然,有关水下敌人进犯的谣言已经对英军主力舰队的行动产生了直接影响。

德军潜艇部队与英军水面舰艇的下一轮交锋发生在北海南部海域。鉴于8月以来,德军潜艇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为加强对英吉利海峡以北海域的巡逻防护,英军抽调老旧装甲巡洋舰组成第7巡洋舰中队,承担多格尔沙洲以南的巡航勤务,同时支援以英格兰南部哈维奇港、(Harwich)为基地的海峡区巡逻舰队。该中队的战舰排水量虽然都超过万吨,但舰龄普遍过大,因此得了个“活诱饵”的绰号,战事发展证明这个绰号可谓名副其实。

9月17日夜,英吉利海峡北部海域狂风大作,这迫使驱逐舰等轻型舰艇不得不入港避风。直到9月22日凌晨,天气才开始好转,第7巡洋舰中队指挥官迪利特(Tyrwhitt)立即率领舰队出海巡逻。由于是在恶劣天气的间隙出海,这些大型战舰都没有驱逐舰护航。英国人认为潜艇在这种天气下难以行动。此外,情报显示德军潜艇在北海北部活动更为频繁,因此来自水下的威胁基本可以忽略。

“阿布基尔”号(Aboukir)、“霍格”号(Hogue)和“克雷西”号(Cressy)巡洋舰以2海里的间隔呈纵队出港后向北航行,编队航速约10节。22日清晨,编队抵达靠近荷兰海牙的席凡宁根(Scheveningen)外海,此时天空云幕低垂,大团浪涌排空而来。约6点30分,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阿布基尔”号突然发生猛烈爆炸,导致舰体竖起。25分钟后该舰彻底倾覆,海面上留下大批挣扎求生的英军官兵。

起初,英国人认为“阿布基尔”号撞上了水雷,一旁的“霍格”号立即靠上来搭救幸存者。但“霍格”号很快被2枚鱼雷命中。5分钟内,“霍格”号四分之一的甲板便被海水淹没,随后逐渐从海面消失。仅存的“克雷西”号赶快停航搭救幸存者,但“克雷西”号也被2枚鱼雷命中,并在15分钟内沉入海底。“克雷西”号沉没时,由于其携带的救生艇已被放下搭救另外2艘战舰的幸存者,导致本舰大量官兵无法及时获救。附近2艘荷兰商船和2艘拖网渔船不顾危险参加了救援行动,最终有837名英军官兵被救起,62名军官和1073名水兵阵亡,其中大部分是40岁开外的预备役人员和20岁左右的见习水手,这些人的死亡对于许多英国家庭而言无疑是灭顶之灾。

这场悲剧的制造者正是奥托·维廷根艇长指挥的U9号潜艇。维廷根艇长在日常训练和演习中就表现出卓越的技战术水平。作为一名职业海军军官,维廷根的战斗生涯如同流星一般短暂却引人瞩目。时任U9号副艇长的乔恩尼斯·斯比司(Johannes Spiess)非常详细地记录了U9号的攻击过程,他后来也成为德国海军的王牌艇长之一。

9月20日,潜艇部队根据海军参谋部的命令,对前往比利时的英国远征军实施攻击。维廷根指挥U9号航行至荷兰海岸线附近时,艇上的磁罗经发生故障,经过校正后发现潜艇偏离原航向43海里。当夜,维廷根决定航行至席凡宁根海域进行修理。当时的风浪非常大,即便潜入水下30米依然可能发生艇体摇摆触底的情况。维廷根担心频繁撞击可能导致艇体破损漏水,便于21日夜下令浮出水面。此时,他看到远方隐约有4艘舰船的灯光向U9号所在方位快速靠近。由于担心对方是英军驱逐舰,维廷根再次下令下潜。U9号小心翼翼地在水下航行,如同丛林中躲避猎手的孤狼,但水面上的“猎手”显然没有察觉到水下的潜艇。

22日破晓,整夜潜航耗费大量电能的U9号浮出水面充电,副艇长斯比司在舰桥嘹望值更。他突然在水天相接处发现战舰桅杆,此后又看到大团浓烟。斯比司对目标进行确认后立即向维廷根报告。维廷根命令下潜向目标靠近并准备发射鱼雷,斯比司则进入鱼雷舱检查战斗准备情况。当他返回指挥舱时,维廷根告诉他目标可能是伯明翰级巡洋舰。(P7-10)

序言

1804年,美国发明家富尔顿以刚刚发明的“鹦鹉螺”号潜艇向英国皇家海军毛遂自荐,并提议建造潜艇对付法国舰队,时任海军大臣圣文森特伯爵(本名约翰·杰维斯)不无担忧地警告:“不要去看,不要去摸,如果我们制造出这个怪物,其他国家就会群起效仿,迟早有一天这个怪物会将我们全部吞噬。”

一百多年后,圣文森特伯爵的预言早已被世人遗忘,但潜艇却实实在在地成为一种海战武器开始登上人类战争舞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誓言要把海神的三叉戟握到手中的威廉二世发现,花费巨额国帑建立起的公海舰队依然无力挑战大英帝国的百年海权。在英国皇家海军远程封锁的沉重压力下,德国的对外海运航路几乎断绝,而公海舰队的大型主力战舰,除在几次沿海炮击行动和日德兰海战期间短暂亮相外,绝大多数时间都趴在港内,成为一支“存在的舰队”。为打破英国人的重关叠锁,小小的潜艇被德国人寄予厚望。在长达4年的鏖战中,围绕潜艇开展的一系列破交与护航作战成为海上战争的焦点。尤其是1917年2月德国实施无限制潜艇战政策后,摆脱一切战争规则束缚的潜艇化身为狡诈凶悍的海狼,意图“撕碎”海面上一切能浮起来的东西。时任德国海军参谋长赫岑多夫甚至放言要在5个月内窒息大英帝国。

本书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海军潜艇部队从籍籍无名,到崭露头角,再到大放异彩,直至灰飞烟灭的全过程,以及以英国皇家海军为首的协约国海军在美国“表亲”的帮助下,如何一步步扭转颓势、掌握大局直至击败对手的曲折历程。同时,德国海军与奥匈帝国海军在地中海联手对抗协约国海军的战斗经历,也是本书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此外,书中还穿插介绍了德国海军潜艇部队的技术进化、战术变革、编制演变,以及英、美等国海军反潜装备和反潜战术的发展演进等内容。全书最后从国际法的角度,联系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潜艇战的影响和意义,对无限制潜艇战的法律责任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碍于笔者能力和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漏之处,还望各位读者批评指正。参加本书编写的有陈进、张铂炎、刘秀安、黄国鹏、李姣、陈砚清、孙学德、赵茹和李占国。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5:0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