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孩子学习
在开放环境中成长的孩子看来,妈妈已不再是绝对权威。如今,同辈群体的影响日益增强,他们更关注自我的发展,与人相处更注重原则,认识的广度越来越大,面对新环境的应变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所以,在此前提下,妈妈不应该再以自己为中心,让孩子根据你的路线去行走,而是要向孩子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
故事的天空
王小姐在市中心开了一家杂货店,她是一个很会做生意的人,所以每天都会有很多顾客光临她的小店,其中还包括很多外国游客。可是,烦恼来了,因为王小姐不会英语,无法和外国人进行正常的交流。有时候,用手势沟通,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最后的成交率也很低。
有一次,一个老外相中了王小姐店中的一个小型的纪念品,准备将它买下来。可光是谈论价格就花费了王小姐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最后老外感觉和王小姐交流很困难,便放弃了购买纪念品的打算。
这一次,让王小姐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学习英语。回到家,王小姐看到5岁的儿子正在电脑前观看英语教学视频,儿子学得很是认真,别看他年龄小,他可是都能够进行简单的英语对话了呢!
于是,王小姐走过去对儿子说:“儿子,妈妈从现在开始,想要和你一起学习英语,你做妈妈的小老师,好不好?”儿子听了之后,扭过头来说道:“妈妈,你想学习英语?”妈妈肯定地说:“是的,可是妈妈不知道该怎么学习,你能够帮助妈妈吗?”儿子拍拍自己的胸脯说道:“没问题,妈妈,我来教你。”
从那之后,王小姐和儿子每天都早起练习英语,王小姐先跟着儿子学习简单的“ABC”,后来又和儿子一起接触了单词、短语、句子等。就这样,两年之后,王小姐和儿子的英文水平突飞猛进,她不仅扩大了自己的店面,而且还结交了好几个知心的外国朋友!
宋姐爱心课堂
妈妈向孩子学习,会让孩子有一种认同感。就好比王小姐的儿子一样,在听到妈妈要向自己学习的时候,很是高兴,从而也能够更加卖力地学习,在妈妈的陪伴下,健康地成长。
斯托夫人曾经说过:“不管在什么时候,我们都需要这么一个孩子,让他作为我们的老师。”
现在的孩子身上有很多值得大人学习的优秀品质:对新事物和新思想的接受能力比较强;主体性比较强;有着很强的法律意识、平等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有着很强的公民意识、环保意识;有着良好的生活态度,兴趣爱好比较广泛等。
所以,作为母亲,应该充分了解现代社会是一个两代人共同成长的社会,需要两代人互相学习。所以,如果每一位母亲都能够做到向孩子学习这一点,不仅可以拉近两代人之间的距离,而且在孩子心中还能够树立起人格的丰碑。
只有这样,妈妈和孩子才能够共同学习、一起成长,才能够为孩子创造出一种融洽的学习氛围,和孩子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斯托夫人支招DIY
那么,母亲该怎样向孩子学习呢?斯托夫人给了以下几点建议。
懂得欣赏孩子的优点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作为一个身心发展都还未完善的孩子来说,缺点更是暴露无遗,这就需要父母正确地看待孩子身上的优缺点。那些优秀的母亲和教育专家总是能够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进而及时、热情地给予回应和欣赏。
改变自己的观念,终身学习
在斯托夫人眼中,面对这瞬息万变的社会和日益激烈的竞争,母亲自身所具备的知识、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等都已经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而孩子一出生便面对这个多彩的世界,在这个新时代中快速成长,对于这个时代有着强大的适应能力。在这样的前提下,母亲便更应该向自己的孩子学习,从他们的身上感受到社会的变化,跟随他们的成长,适应这个新社会。
在孩子面前,不要拿家长的架子
在知识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孩子用几年的时间可能就会掌握家长花费几十年的时间所学到的知识。家长心中没有“学富五车”的知识,就不需要在孩子面前充当一个博学者,去维护所谓的家长权威。如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父母应该放下架子,主动向孩子了解外界知识科技的发展。
与时俱进,和孩子一起成长
新时代下的生存方式便是与时俱进和学习化。
在信息时代,所注重的并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一个人的学习能力,甚至可以这么说,知识经验越少的人,就越有机会去接触新知识,越有能力去接触新鲜的事物。而这个时代的孩子,身上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能,这也是父母需要向孩子学习的关键所在。
斯托夫人小语
父母向孩子学习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时代的变化。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孩子,其本身就是一本有着极其丰富内容的书,父母和教师只有静心研读,才能够明白孩子心中的“十万个为什么”,才能够悟出该向孩子学习什么。
P13-15
开发孩子这块宝藏
非常感谢斯托夫人,她教会了我们作为父母应该如何教育孩子,让他们可以茁壮成长。相信很多父母突然被自己那娇嫩的小宝宝给依赖上之后,都会对如何教育这个小小人儿存在各种困惑和苦恼。
很多父母都没有教育孩子的经验,只能在摸索中前进。在这种摸索中,父母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据调查,有70%的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存在着教育不当的问题。为了少碰壁,家长们不得不向成功育儿人士讨教经验。出于让父母们更好地学习育儿经验的考虑,《深度解读斯托夫人自然教育经典》一书终于和大家见面了。
每个孩子都是等待开发的宝藏,宝藏如何开发,取决于父母所使用的教育方法。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一旦方法错误,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在这本书里,我们看到了斯托夫人教育孩子的成功经验,更看到了这位女士对教育孩子的重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这个启蒙老师的“教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以后的发展。为了让中国的父母更加深入地了解斯托夫人的教子经验,我们在书中对其进行了深度的解读,并与父母一起探讨了关于孩子教育的一些细节问题,分享了作为好父母在孩子共同成长中所经历的开心与快乐。我们在最大程度上把斯托夫人的教育思想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让这本书可以帮助中国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
父母有成功的育儿经验,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自己的一套技巧,是我们一直以来的期盼。希望父母能够将《深度解读斯托夫人自然教育经典》一书中的经验学透,并巧妙地将它运用到自己的育儿过程中,让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可怜天下父母心,在培养孩子上父母都是不遗余力地使出浑身解数,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孩子成为有用之才。是的,孩子是父母最大的寄托。
在教育孩子上,方法有很多,但是哪一种方法更为有效呢?
研究证明,孩子接受教育越早越好,甚至早到孩子出生之前。于是,早教成了爸爸妈妈们必须温习和钻研的“功课”。
现在,早教已经被爸爸妈妈们所认可。许多父母都能如数家珍地说出蒙台梭利、斯宾塞、卡尔·威特等一大串儿权威的教育家的名字。
在这写在前面的话
可怜天下父母心,在培养孩子上父母都是不遗余力地使出浑身解数,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孩子成为有用之才。是的,孩子是父母最大的寄托。
在教育孩子上,方法有很多,但是哪一种方法更为有效呢?
研究证明,孩子接受教育越早越好,甚至早到孩子出生之前。于是,早教成了爸爸妈妈们必须温习和钻研的“功课”。
现在,早教已经被爸爸妈妈们所认可。许多父母都能如数家珍地说出蒙台梭利、斯宾塞、卡尔·威特等一大串儿权威的教育家的名字。
在这个领域,国外的早教经验比较丰富,开展得也较早,形成许多权威性的理论。但是在引进这些外国经验时出现了一些争议,有的认为必须全盘接受,有的认为西方的经验不适合中国国情,有的认为可以借鉴,不一而足。无论哪一种观点,都是出于对孩子的负责任,目的是让孩子能接受最适合的早期教育。
纵观当前许多流行的早教书,大多是国外名家的著述,鲜有详尽解读其精髓、按照本土的阅读习惯而精心编排的。由于国外著作理论性强,有些理论交叉在不同的章节中,大家在阅读学习时,显得既费时又费力,还很难懂。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决定下大力气去研读国外的各种早教著述,找出更适合中国父母的早教方法。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历史成因的不同,在思想上和方法上也有着一定的不同。但是,总体上来说,基本规律还是相同的,那就是孩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差异不大。应该本着去粗取精、洋为中用的原则,根据是否适合本土的教育环境来取舍。这就是“嘿!我是早教书”系列图书出版的初衷。
我国家教作家吕巧玲、宋璐璐应邀担纲了本套丛书的编撰工作,她们以实际育儿经验和长期研读诸多家教典籍的心得,精心创作出“嘿!我是早教书”系列解读精髓本,呈献给广大读者。其特点是本土化、可读性强、突出重点,围绕孩子身上所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详尽的解读、支招,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情节生动,说理性强。
本套丛书的最大特点是适合现代父母阅读,在孩子身上所出现的很多问题在这里都有解释。有精彩的案例,有详尽的理论解读,有具体的实施措施,通过这一环扣一环的解读,既点出了名家教育的精髓,又结合了本土实际情况进行逐一答疑,使您做父母更为轻松,在家里就能调教出一个聪明无比的小天才。
一书在手,尽享名家教育精髓。若广大读者在研读本套丛书的过程中能得到启发,将是我们最大的欣慰。
开卷一定有益!
斯托夫人在著名哲学家詹姆斯博士的影响下,开始阅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深受影响,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自然教育”理论。
斯托夫人在本书中详细地记述了女儿维尼芙雷特的成长经历,并极力阐明她的教育理念。她的“伟大始于家庭”的观念已深入美国的千家万户,使越来越多的家庭从中获益。《纽约时报》称赞说:“斯托夫人的教育智慧一直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千千万万的家庭。它给孩子们的伟大前程提供了一份行动的指南,也给父母们望子成才的希望带来了福音。”
宋璐璐编著的《深度解读斯托夫人自然教育经典》将斯托夫人教育的精髓全部纳入,并且用活泼生动的事例加以说明,让年轻父母更好地理解早教、运用早教。本书逻辑性强,通俗易懂,适合每一位年轻父母阅读。
在《深度解读斯托夫人自然教育经典》这本书中,作者宋璐璐借鉴斯托夫人详细地介绍女儿维尼芙雷特的成长经历和她的教育理念。她避开了枯燥的论证,而是以鲜活的事例来说明问题,让读者可以身临其境般感受到她的用心所在和方法之妙,具有很强的对比性和借鉴性。每一个母性都天然地具有着孩子不可或缺的母爱,但借鉴名家经典,或许会成就自己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