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顾维钧家族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沈潜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他是“民国第一外交家”,巴黎和会上首次向西方强权说不。他娶过的妻子有总理之女、“糖王”千金、上海名媛,婚姻、事业、历史如何交错发展?

他娶总理之女,“糖王”千金……“贵”与“富”一应俱全,然而婚姻最终的落脚点却另有他人;他动员长子加入空军飞虎队,女儿伦敦大学毕业后,飞回祖国参加战地救护……沈潜著的《顾维钧家族》看顾维钧家族史,看一个平凡的人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才能生发出的伟大。

内容推荐

沈潜著的《顾维钧家族》讲述了从1912年担任袁世凯英文秘书初登外交舞台,到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挺身而出声名鹊起,从1945年代表中国第一个签署《联合国宪章》,到1967年告别海牙国际法庭全身而退,顾维钧作为“近代中国第一位职业外交官”,经历了民国几乎所有的重大外交事件。身为弱国的外交人员,他在挫折中尽力挽回国家尊严;身为一名远离政治风暴的技术官员,他兼容并蓄,被不同政权青睐有加:身为一名美式思维的中国人,他不泯然苟且,招致身边人冶眼相视。

他一生做过很多轰轰烈烈的大事,但也做过许多高贵的小事。比如在抗日战争中,他动员长子加入空军飞虎队,女儿伦敦大学毕业后学习x光技术,飞回祖国参加战地救护……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仕宦首户 时移世易

 一、水光塔影

 二、嘉定顾氏

 三、家道离乱中

 四、时来又运转

第二章 新旧递嬗雏鹰展翅

 一、父子两代间

 二、上海少年

 三、学士·硕士·博士

 四、老人家的伤心泪

第三章 民初气象 奋发蹈厉

 一、风云际会

 二、双重秘书

 三、最年轻的公使

 四、顾唐联姻

第四章 巴黎和会中国小猫

 一、翘首期盼

 二、席位风波

 三、唇枪舌剑

 四、中国第一次说“不”

第五章 声名鹊起富贵结好

 一、没有不散的“筵席”

 二、“大帅”与“少帅”之间

 三、同胞手足情

第六章 梦里家国折冲樽俎

 一、日本人的眼中钉

 二、父老乡亲

 三、此恨绵绵

 四、前程叉漫漫

第七章 乱世迷局进退维谷

 一、“玉碎”乎?“瓦全”乎?

 二、“道”与“势”的纠葛

 三、苦境

第八章 桑榆未晚儿女情长

 一、夕阳红

 二、儿女心

 三、胜似血缘亲

第九章 一门英才各显风华

 一、家产几何

 二、子不承父业

 三、女中豪杰

第十章 眷念故土桑梓情深

 一、最后一笔激情

 二、故乡明月里

附录一

 顾维钧家族世系简表

附录二

 顾维钧家族年表

附录三

 主要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第一章 仕宦首户 时移世易

一、水光塔影

烟雨江南,朦胧迷离。

出上海西北,沿沪宁高速公路行程15里许,是融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嘉定工业区,鳞次栉比的现代化高楼、高新科技密集的现代化企业扑面而来。与此相对应,走进嘉定老城保护区,感觉深处,空气中弥漫着千年的余韵,水雾里飘散着百年的旧情,历经千百年的岁月浸润和风雨荡涤,分明传递出悠远而绵长的历史品位。

这是一个人文氤氲的江南水乡古城,一块由特定的地域环境和特定的时代氛围交织而成的浓重深厚的社会历史土壤。

来到占地约有34万平方米的老城保留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耸在城中心的法华塔。法华塔始建于南宋开禧年间(1205-1207),又名金沙塔,俗称文笔峰,寓祈求科举中试之意。塔呈楼阁式方形七级,高40.83米,几经历代修缮,至今仍依河傍街地屹立着古老挺拔的身姿,成为嘉定境内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坐落在东大街的秋霞圃,建于明弘治、正德年问(1488-1521),由龚氏、沈氏、金氏等明代私家园林和邑庙(城隍庙)合并而成,占朴典雅,小巧玲珑,与不远处的汇龙潭公园,均在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列。

以州桥为中心的嘉定老城区,因了现代化城市建设规划所需,已有不少拆建和改造,但曾经的风貌仍依稀可辨,曾经的风情仍隐约可感。特别是往西门大街去,仍有一段保存相对完好的街巷,散发着古色古香的历史文化气息。

西大街是嘉定护城河外的一条老街,西起侯黄桥,东至西门吊桥,一条总长900多米、打磨光滑的“弹硌路”,称得上是嘉定区历史最悠久、风貌最本真,也是仅存的最后一条老街。这里,民居临河而筑,青灰色的墙壁、屋脊连片伸展。练祁河斜贯古城,由西向东缓缓流淌,至法华塔下与南北向的横沥河纵横交汇。沿河两岸,间跨着高义桥、众善桥、太平永安桥、登龙桥、普济桥、登瀛桥、青云桥、德富桥、永宁桥等一座座年代久远的单拱石桥;保存着一些古街弄、古寺庙、古城楼、古亭馆,并且还有一大批历史名人的世家宅第。

片帆屡卷暂停船,东望微茫接巨川。

几簇人家烟水外,数声渔唱夕阳边。

雁知黍熟呼群下,鸥为睛沙傍母眠。

银绘丝莼今正美,且拼一醉曲江天。

宋人吴惟信的《泊舟练祁》诗句,描绘的正是夕阳映照下的练祁风光。粼粼波光,巍巍塔影,仿佛正诉说着被历史风尘所湮没了的往事岁月,它默默地提醒着人们,岁月如流,流水不尽,江南,不只是今日的江南;嘉定,也不只是今日的嘉定……

一个百年家族的最初生成背景,不妨就让我们在此余光斑驳的投影里去做历史的追寻。

“东南财赋地,江浙人文薮。”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嘉定(古称醪城),1218年(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置县,以年号为名,县署设于练祁市(今嘉定镇)。自明清到民国,一直隶属江苏省管辖。这里东近大海,南接吴淞江,北枕浏河口,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境内气候湿润,河湖交错,素有舟楫之利,通海之便,物产丰饶,货畅其流。伴随宋、金对峙并宋室南渡的历史大动荡,北方士族为避免兵乱战祸,纷纷南迁,由他们带来的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包括嘉定在内的江南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P1-3)

序言

纵观中华民族走过的漫长历史行程,以家庭为基础,以血缘为纽带形成的家族或宗族,当是其中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始自西周以下数千年间,著姓望族有如绵绵瓜瓞、传承不绝。曾有当代评论家把家族比作一种“人间序数”,精辟地论述说:

“家”只是“族”的一分子,“族”又只是社会的一分子,它们都统一在一个叫作“国”的范畴里。这是人世间最繁博也最伟大的一种秩序数。家庭→家族→社会组织→国家,这么简单的排列,却包含着无上的哲理与深广的情愫,包含着人世间斑驳陆离的种种。这是一个神秘而秩序井然的磁场结构,家是个体的人的磁场,族是家的磁场,这些大大小小的磁场又那么神奇地吸附在“国家”这个巨大无比的磁场之内。

毫无疑问,“国”与“家”,如藤连瓜、似水融乳,彼此连体同构,不可分割。因此,家族作为一种社会存在,不仅仅是代代相传的血脉延伸,流淌着个体生命在成长的岁月里不可避免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更应该是生生不息的历史剪影,传递着家族群体在薪火传承中无以超脱的时代冲击、社会影响。

从某种程度上讲,一个个家族,几乎就是一部浓缩别裁的历史话本。

本书以顾维钧家族为选题,顾名思义,旨在以顾氏家族的人物为视域、为载体、为场景,通过再现家族三代主要成员的人生道路,包括理想抱负、事业成就、境遇命运、子弟教育、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情况,全方位地反映其家族的兴衰起落,揭示百年社会的嬗变历程。

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稍识中国近代史的大陆读者对于顾维钧恐怕大多不甚了了。教科书里或只字不提,或一笔带过,偶有所论,也多有失公允。学术界给予客观全面的评价,还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事。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拒签对德和约,从此开创了近代以来敢于抗争的先例。这位站在列强霸权的国际论坛上第一次敢说“不”的中国代表,就是顾维钧。此后,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大凡有中国参与的国际组织和重大的国际会议,无不留下了他折冲樽俎、纵横捭阖的身影。自20世纪90年代末电影《我的1919》得以公映——此为中国电影为民国外交家宣传的开端,顾维钧的形象开始进入公众视野,也使他成了几乎家喻户晓的人物。

个人离不开社会。所以,知其人必须论其世,必须放宽历史的视界,重返晚清到民国的历史现场。

试想,始于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面对远隔重洋、持暴叩关而入的西方列强,处于举步蹒跚状态的清王朝茫然失措,最终不堪一击地败下阵来,从此门户洞开,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租地造屋、传教自由为基本内容的条约制度,便利了外国侵略势力从沿海沿江向内陆腹地步步深入,把一个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的泱泱大国强行拉入近代门槛的同时,又推向了丧权辱国的半殖民地深渊。

试想,处多灾多难之世,多少仁人志士怀忧国忧民之心,抱自强自立之志,在此“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惊叹中审时度势,徐筹对策,以忧愤交集的心灵喋血饮恨、趔趄而行。于是,从“师夷制夷”发其端,始而有顺乎变局、惨淡经营军事和民用企业的洋务新政;继有倡君主立宪、谋保国保种的戊戌维新;再则有高扬民主共和、掀翻皇座结束帝制的辛亥革命。期间,自然不乏交织了义愤激进的农民风暴,前有“奉天讨胡”的太平天国起义,后有仇洋排外的义和团运动。

要而言之,一部中国近现代编年史,满载着丧权辱国的伤痛,铭刻着救亡图存的奋勉,展现在后世面前的,是一幅中华民族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封闭走向开放,更是从屈辱走向新生的悲壮画卷。这一充满新陈代谢的过渡时代、转型社会,无疑构成了顾维钧及其家族所依托的深刻历史背景。

以顾维钧为中轴,将顾氏家族做上下两代延伸,前后跨度上百年,大体与中国近现代史的历程交相伴生演进。

其父顾溶一代,生于19世纪中叶嘉定古域的仕宦首户之家,因世道变乱而家道离乱,孤儿寡母饱尝人间苦辛。但在慈母督教下长大的顾溶,适逢招商局带来好运气,走上经商之路,他后来仕途亨通,历任苏松太兵备道财政主管、广东驻沪官银号总办、大清邮传部上海交通银行总裁,自有一段坎坷的人生境遇与时代休戚相关。

既已发家致富,如何绵世泽而振家声,也就有了顾溶的良苦用心所系。

在传统社会里,“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唯俭与勤。”诸如此类的楹联话语,从来就在族中长者耳提面命、族中晚辈耳濡目染之中,成为不证自明的行为和道德准则。所以,身为父亲的顾溶,既有此后秉承祖训、捐建义庄之举,更有在先迎师训子、望子成龙之想。在他看来,只有通过子弟读书做官,登第入仕,才有可能巩固家族的社会地位,保持家族的世代绵延。

然而,时移世易,观念更化。急剧递嬗的百年历史中,百年家族的精神风貌,既有传承,又有变异。

顾维钧一代,际会19世纪末20世纪初“古今中西大交会”的历史大背景,身处上海滩开埠通商的特定地域环境,伴随欧风美雨袭人中国的西方文化,经过半个多世纪从器物到制度、再到精神诸层面的渐次展开和深入,如新鲜血液源源不断地输导入华,废科举、兴学堂、派游学,世风变动,新潮涌起,大势所趋下的清末社会,西学愈来愈成为读书人的大课题,一代新人随之氤氲化育。有幸栉沐了西学教育的顾维钧,更在留学热潮的鼓荡下远赴大洋彼岸。由此,其人生轨迹不可能再墨守成规,而是辟出了一条别开生面的经世从政、外交救国之道。

为民族救亡的时代主题所铸就,为西学东渐的近代化潮流所润泽,也为其特殊的成长道路所规范。学成归国的顾维钧,以其忧患弥深的民族意识、放眼世界的国际视野、勇于任事的献身精神、清廉自律的人格魅力以及超越政派的处世原则,竭诚报国之心、竭尽经世之才。这分经世品格,既与传统儒家文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世思想一脉相承,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拓展了新的时代特色。在此基础上迈开人生前程,建立经世事业,不仅使他出类拔萃,饮誉国际外交界几近半个世纪,也给他的家族带来了休戚与共的社会影响和馨香久远的历史底蕴。

代际流动,薪火传续。

试看其女顾菊珍一代,概与顾维钧为弱国争外交的艰难历程不无关联。在后来山重水复的历史迷雾中,顾维钧一度陷入黯淡失色的苦境,以致最后不得不为晚年生计而忧心。濡染之间,儿女们白当不无感触,也不能不影响到他们的人生选择,子不承父业,也就在所难免。但有儿女们对父亲发自内心的尊敬和爱戴,女儿顾菊珍又意外地成全了乃父心愿,成为活跃于现代国际舞台的女中豪杰,更传承了父辈爱国家、爱民族的精神。如此,纵然今日的顾氏家族成员大都星云海外,仍一样地弥散着历久不灭的韵味。

据说,晚年的顾维钧有一次绘了一幅画,随手落款“亭林顾氏”,夫人不禁问他:“怎么能这样写呢?”顾维钧道:“为啥不可以呢?亭林就是嘉定,顾氏就是我顾维钧啊!”夫人又说:“谁知道亭林就是嘉定,嘉定顾氏多着呢。”且听顾维钧如何应答:“嘉定顾氏唯我是焉。”那神情、那语气,是好一派自信。

如此看来,循着一代外交家的足迹和心迹,由此及彼,由小及大,可以走进沧桑几更的百年家族,走进风云激荡的百年历史。

2017年2月20日

书评(媒体评论)

我敬佩顾维钧先生的外交才华和为人。

——毛泽东

即使是他的敌人,也承认他是一个不可动摇的忠于祖国和民族的伟大的爱国者。

——哥伦比亚大学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0: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