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安东尼·艾登著的《艾登回忆录--清算(上下)》是作者从辞去张伯伦先生政府中的外交大臣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一期间的回忆录。书中也引用了电报和公文方式,以及致首相和其他同僚的备忘录,目的是想把作者当年所见所写所说的事情,公诸读者。本书内容大部分根据的是没有发表过的材料。
| 书名 | 艾登回忆录--清算(上下)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英)罗伯特·安东尼·艾登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罗伯特·安东尼·艾登著的《艾登回忆录--清算(上下)》是作者从辞去张伯伦先生政府中的外交大臣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一期间的回忆录。书中也引用了电报和公文方式,以及致首相和其他同僚的备忘录,目的是想把作者当年所见所写所说的事情,公诸读者。本书内容大部分根据的是没有发表过的材料。 内容推荐 罗伯特·安东尼·艾登著的《艾登回忆录--清算(上下)》出版于1965年,记述了自1938年英国参加战争前夕直到1945年世界大战结束这一历史时期的许多重大国际事件和战争进程,特别是与英国有关和作者亲身参与其事的那些事件。本书涉及范围广泛,材料颇多,对于了解、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国际关系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录 第一卷 悬崖 第一章 独裁者磨刀霍霍 1938年2月-5月 第二章 慕尼黑风云 1938年6月-10月 第三章 艾登集团 1938年10月-1939年3月 第四章 战争 1939年4月-9月 第二卷 坚持 第一章 波兰孤军作战 1939年9月-11月 第二章 丘吉尔接任首相 1939年12月-1940年5月 第三章 法兰西战役 1940年5月-6月 第四章 人和武器 1940年6月-10月 第五章 韦维尔指挥区 1940年10月-11月 第六章 沙漠大捷 1940年11月-12月 第七章 对希腊的决策 1941年1月-2月 第八章 拜占庭形势 1941年2月-3月 第九章 政变 1941年3月-4月 第十章 得与失 1941年4月-5月 第三卷 同盟 第一章 俄国遭到进攻 1941年4月-12月 第二章 熊 1941年12月 第三章 王道 1941年2月-12月 第四章 低潮 1942年1月-8月 第五章 “火炬” 1942年7月-11月 第六章 达尔朗和戴高乐 1942年11月-1943年1月 第七章 罗斯福登场 1943年1月-3月 第八章 我们最古老的盟国 1943年4月-6月 第九章 自由法国 1943年7月-9月 第十章 在俄国的两周间 1943年10月-11月 第十一章 替波兰担心 1943年11月-1944年1月 第十二章 D日之前 1944年1月-6月 第十三章 远东战略 1944年6月-9月 第十四章 同波兰人一道在莫斯科 1944年lO月-12月 第十五章 谈判高手斯大林 1945年1月-4月 第十六章 旧金山会议 1945年4月-6月 第十七章 胜利和失败 1945年7月-8月 附录 附录(1) 艾登先生1939年5月19日在下院外交辩论中的讲话摘要 附录(2) 艾登先生1940年9月3日致首相的备忘录 附录(3) 艾登先生1940年9月24日致首相的备忘录 附录(4) 陆军元帅韦维尔伯爵为计划写作的1941年希腊战役纪事所草拟的序言稿 附录(5) 艾登先生1943年4月13日致霍普金斯先生的电报 附录(6) 艾登先生1944年6月5日草拟的备忘录 参考书目和资料来源 索引 地图 欧洲中部 欧洲西北部 北非和中非 中东 希腊和巴尔干 俄国的欧洲部分 远东 试读章节 第一章 独裁者磨刀霍霍 1938年2月-5月 我辞职了——希特勒先生的野心——奥地利的斗争——冯·里宾特洛甫先生辞3 行——德奥合并——英国置身事外——我关于英意协定的信件——达拉第先生 访英——我回到下院——一次意外的会见 那是1938年的2月20日,这天晚上,我以四十之年,成了卸任的外交大臣。第二天一觉醒来,我意识到:不担任大臣的工作,六年多以来,这可是第一天啊。罢官的心情支配着我,我由于不得不离开外交部而感到委屈。这些年来,我对于那里的工作,始终是乐之不疲、嗜之如命的。现在,我很难再见到我那些多年共事、朝夕相处的朋友了。不仅如此,我还抱着一种自负的想法(我希望这点能够得到谅解):倘若让我放手做去,我是可以把事情办好的。 尽管如此,我的主要情绪还是由于脱离了政府而感到宽慰。我之所以辞职,是因为我不能同意内维尔·张伯伦先生和他的同事们想要推行的那种对外政策。他们的意见,尤其是他们之中为首的一些人的意见,日益与我自己的不合,而这些人却是我必须与之打交道的同事。当时,我们对外政策的每一个细节,都得在内阁里经过一番口舌才能定下来。这实在是一个难以为继的局面。 此刻,我必须考虑我应该采取怎样的政治方针了。在今后几星期里,坐在下院后排席位上继续提出我的论点,是不可能有什么决定性效果的了。内阁中尽管有人抱怀疑态度,但内阁既然已经作出决定,那就只有等待事态发展来说明一切了。一旦我们想同墨索里尼先生、希特勒先生谈判的打算产生不出什么有意义的结果,那时候,就是指出教训所在、想办法来影响英国对外政策的时机了。 我的行动,在自由党、工党和我自己的党里,都得到支持。有些人鼓励我组织一个新党来反对张伯伦先生的对外政策。随后几个月里,我曾一再考虑这个主意,但是由于这在政治上是不切实际的,因而没有采纳。在保守党内部,我和其他跟我意见相同的人是少数,在近四百位议员中只占大约三十人。如果往后的事实证明我们是正确的,我们的人数可望增加。但是,决裂越彻底,那些新改变政见的人越是不愿意来参加我们一边。 工党虽然反对张伯伦,并且也经常发表反对独裁者的议论,但是,对于如何对待随之而来的种种后果,还缺乏准备,尤其是在重整军备问题上。直到大战爆发,工党是一直反对重整军备的。许多自由党人,也在这个矛盾的问题上纠缠不清。像这样一些成分如此不同的人,是不可能组成一个党的。另一方面,关于加强全国团结的号召,关于相应扩军以对付日益增长的危险的号召,如果发自一些对此坚信不移的人,无论他们属于哪个党,倒是更能引起注意。这样,他们的人数,他们的权威,就可能影响事态的发展。(P3-4) 序言 本书是我从辞去张伯伦先生政府中的外交大臣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一期间的回忆录。战争爆发时,我参加了政府,任自治领事务大臣。丘吉尔先生在1940年5月受命为首相,我改任陆军大臣,到当年年底为止。其后,我回到外交部,直至1945年夏,这是我三度外相生涯中最长的一任。在这时期内,我有两年多时问兼任下院领袖,有四年半是战时内阁阁员,而在丘吉尔先生整个任期内,我一直是国防委员会委员。最后这个职务,使我有好几年担负着指挥战争和处理战略问题的日常重任。 在战争时期,外交是战略的孪生兄弟。同盟国的种种需求自然是当务之急,但中立国的情绪,不论友好与否,其重要性并不稍逊。1939年至1945年间,这些问题一再占去我的时间,使我不得不经常出国奔走。其间,我曾三次去雅典和莫斯科,两次去华盛顿和魁北克,四次去开罗,一次去安卡拉,还参加了德黑兰、雅尔塔、旧金山和波茨坦会议。我还对法国和意大利作过短期访问。1941年初,我曾和约翰·迪尔将军爵士出使中东,就英国政府决定援助希腊的问题提出意见。这件事影响深远,在本书中有详细的叙述。 大战期间,我经常同罗斯福总统、戴高乐将军、斯大林元帅以及科德尔·赫尔先生、莫洛托夫先生打交道。这些交往,有些是十分愉快的,但其中显得最突出的人物还是温斯顿·丘吉尔爵士。我同他长期夜以继日地一起工作,通过我们经常的一致和偶然的分歧,我日益加深了对他的钦慕。 与其他两本回忆录一样,我在本书中也引用了我写的电报和公文,以及致首相和其他同僚的备忘录,目的是想把我当年所见所写所说的事情,公诸读者。本书内容大部分根据的是没有发表过的材料。为了避免重复,凡是那几年我发的函电公文在别的资料中引用过的,我就尽可能不冉引用了。我也引用了我的日记和笔记,这些虽然只是零星文字,但对我有几次重要的旅行来说.却是有价值的亲手材料。我没有凭借我二十多年来了解的情况和积累的经验来删改我当日的议论,把它们装点得高明些。我甚至还偶尔有意让我对某些人物和事件的判断保留原状,尽管由于事后之明,我现在已经修改了我当日的判断;因为我认为,还是让渎者看看我当时形成的和写下来的思想为好。书中凡有提到我日后意见的地方,都清清楚楚地说明了这是后来的意见。 我在引用笔记和日记时所作的为数极少的删削,是为了避免给一些今天还健在的人士徒增烦恼。后世如果愿意的话,可以把它们重新抖搂l叶I来,那样做倒可以使书中叙述的那些事情显得更突出、更深刻。 本书写的是在那一段落到我们头上而为民主国家的姑息政策所助长的历史清算过程中我本人的经历。希特勒的行动决定了大战,墨索里尼企图从中捞一把。而大不列颠当年不得不进行的那番努力,则加速了一个随着岁月的推移必然会发生的过程,即世界霸权从西欧转入美国和苏联之手,至少一个阶段如此。 阿冯 于威尔特郡皮尤西法菲尔德庄园,1964年8月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