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加布里埃尔著朱艳辉译的《爱与资本(马克思家事)(精)》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一部生动描述马克思及其家人私人生活的秘史。书中,作者对作为丈夫、父亲的马克思和作为思想家、革命家的马克思均作了翔实的描述,生动再现了马克思为了全人类的解放而牺牲自我和家庭的伟大品质。
| 书名 | 爱与资本(马克思家事)(精)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美)玛丽·加布里埃尔 |
| 出版社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玛丽·加布里埃尔著朱艳辉译的《爱与资本(马克思家事)(精)》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一部生动描述马克思及其家人私人生活的秘史。书中,作者对作为丈夫、父亲的马克思和作为思想家、革命家的马克思均作了翔实的描述,生动再现了马克思为了全人类的解放而牺牲自我和家庭的伟大品质。 内容推荐 玛丽·加布里埃尔著朱艳辉译的《爱与资本(马克思家事)(精)》揭示了马克思作为一个男人罕见而令人心碎的人性面,他的著作在他离世后重新定义了这个世界。这本书还生动地描述了那个给予他勇气追寻危险征程的女人。当卡尔·马克思还是个穷困、前途未卜的学生时,迷人的普鲁士男爵的女儿,燕妮·冯·威斯特法华伦爱上了他。因为马克思的革命思想,招致了越来越多如影随形的迫害,他们一路奔逃,跋涉于欧洲大陆。历经数十载的绝望挣扎,燕妮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对卡尔的爱,等待他完成他的杰作——《资本论》。 目录 序幕:1851年,伦敦 第一部分 马克思和男爵的女儿 1.私定终身 2.学术与诗歌里的大学时光 3.24岁的《莱茵报》主编 4. 在克罗茨纳赫终成眷属 第二部分 流亡的一家 5.巴黎的激情岁月 6.爱情的纽带 7.初遇一生的守护者 8.幸福的婚姻 9.英国见闻 10.新思想的孕育 11.壮丽的事业 12.《共产党宣言》的诞生 13.燃起革命的火焰 14.人民之春 15.《新莱茵报》与新斗争 16.笔杆子不得不服从枪杆子 17.坚守堡垒 18.梦碎巴黎 第三部分 流寓伦敦的家庭苦难 19.伦敦新家 20.小福克斯之死 21.黄金时代的艰辛 22.流亡者的指挥中心 23.家庭生活的苦乐 24.穆希之死 第四部分 贫病交困中携手前行 25.分离的痛苦 26.疾病缠身 27.福格特事件 28.荷兰之行 29.死亡的阴影 第五部分 从《资本论》到公社 30.流亡者的圣地 31.拉法格之恋 32.《资本论》问世 33.劳拉的婚礼 34.小燕妮登上舞台 35.普法战争 36.公社万岁 37.姐妹被软禁 第六部分 马克思家庭的悲与欢 38.小燕妮恋爱 39.杜西的烦恼 40.家庭转机 41.外祖父的快乐 42.燕妮离世 43.两个女婿 44.伟人陨落 第七部分 共同的革命事业 45.杜西的幸与不幸 46.艾威林的传言 47.同床异梦 48.工人运动风起云涌 49.第二代革命者 50.恩格斯的遗嘱 51.“将军”逝世 52.杜西走上绝路 53.拉法格夫妇自杀 致谢 参考书目 注释 试读章节 从1693年起,马克思的家族有数人在特里尔担任拉比。其中就包括马克思的父亲这一边的乔舒亚·赫舍尔·利沃夫,他在1765年,即美国独立战争前几年、法国大革命二十几年前,便写出了宣扬民主的《答问:月亮的脸》。据说,当时,他声名显赫,犹太人世界做出任何重要决定,都要事先征求他的意见。卡尔的祖父迈尔·哈勒维死于1804年,最初名叫马克思·菜维,成为特里尔的拉比后,把姓氏改为马克思。马克思家族担任拉比的传统一直持续到马克思的孩童时代,他的叔叔赛米尔在特里尔担任高级拉比直至1827年,他的外公也曾在荷兰内梅亨担任拉比。随着社会不断变革,犹太人社区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拉比的职责不再局限于精神层面,开始成为犹太人事务的实际管理者。 在法国人占领西普鲁士前后,基督徒一直把犹太人视为外人,看待他们的眼光总带着一丝怀疑、甚至敌意。但在1806年到1813年法国占领期间,犹太人获得了一丝平等对待。卡尔的父亲赫舍尔·马克思抓住机会接受法律培训,成为特里尔第一位犹太人律师,在社会上占有了一席之地,还担任了当地律师协会的主席。他和路德维希·冯·威斯特华伦一样,思想上更加贴近法国人,而非普鲁士人。他对伏尔泰和卢梭耳熟能详,自然而然选择通过他们的视角来看待未来。他希望犹太人将来能够免受歧视,从事更多职业,甚至进入政府任职。但拿破仑战败后,普鲁士政府收回了之前授予犹太人的权利,并在1815年正式禁止犹太人担任公职。一年后,普鲁士政府又禁止犹太人从事法律行业。在普鲁士最西端的莱茵省,有三个人受到这一禁令的影响,其中就包括赫舍尔·马克思,他必须做出选择,是皈依基督教、继续从事律师这一职业,还是继续做犹太人。他选择了继续从事自己的职业。1817年.35岁的赫舍尔加入路德教会,改名亨利希·马克思。 当时,亨利希刚刚与罕丽达·普雷斯堡结婚三年,罕丽达来自荷兰一个非常富有的犹太人家庭,没受过教育,也没什么文化。他们已经有了两个孩子,并在一年后的1818年又生下一个儿子,起名卡尔。出于对父母的尊重,罕丽达直到他们在1824年去世后才皈依基督教,孩子们也一样。显然,他们的皈依,不是因为信仰,而是基于实际需要:当时6岁的卡尔如果继续坚持自己的犹太信仰,就上不了公学。 可以说,年轻的卡尔是在文化冲突中成长起来的。在他长大的城市,大多数人信仰天主教,他自己出身犹太家庭,而后加入了路德教会,父亲和导师表面上为普鲁士国王效力、遵守普鲁士政府压迫人的法律,暗地里却崇拜维护个人自由的法国哲学家,尤其是威斯特华伦,他崇拜更加激进的社会主义者。 很多传记作家认为,马克思家和威斯特华伦家是邻居。卡尔出生那年,亨利希一家的确在距离威斯特华伦家只有几条街的地方居住过,但时间很短。1819年,他们在西蒙街买下一处小一些的房子,就在喧嚣的市场边上,距离庞大的罗马建筑尼格拉城门很近,这座黑色的巨石城门已经历经了16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威斯特华伦家位于小城南部的新街,离摩泽尔河较近,房子很高,窗户很是雅致,透过窗户,可以看见房子里的富足生活。 两家人不仅住处离得较远,文化也千差万别。威斯特华伦家经常举办社交活动,可谓光芒四射。路德维希常在宴会上说到但丁、莎士比亚和荷马(他能随口吟诵荷马和莎士比亚的作品),聊天时,随时会有拉丁文和法文从他嘴里冒出来,而且非常自然,一点也不显得突兀。他们用生动的绘画和诗作来招待宾客,餐桌铺设讲究,晚餐丰盛无比。主客尽欢到深夜,直至客人意犹未尽地高声谈笑着,坐上华丽的马车离开。 马克思家则完全相反。1832年时,家中已经有了8个孩子,但还是非常安静。卡尔的父亲为人谨慎,闲暇时更喜欢阅读,而非高谈阔论。他母亲的德语带着浓重的荷兰腔,游离在特里尔的社交圈之外,似乎只关注家中的吃穿用度,根本不想扩大交际圈。他家里氛围不错,但谈不上特别令人愉悦,亨利希工作努力,家里又一贯节俭,一家人倒也吃喝不愁,还买下了两小片葡萄园,但绝算不上特别富足。虽然,马克思经常对父亲的建议置若罔闻,但很尊敬他。马克思的母亲虽然对孩子们都极为溺爱,但马克思从小与母亲的关系便有些紧张,他认为,似乎是母亲导致了家里的阴郁气氛。 P12-13 序言 我最开始接触到马克思家的故事,是通过伦敦一家杂志的一篇文章。文章是关于伦敦名人的,其中,有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大意是说:马克思幸存下来的三个女儿中,两个选择了自杀。读到这里我停下了,我意识到自己对马克思的家庭或者说他的个人生活一无所知。那时候我眼里的马克思,是坐落在海格特公墓里花岗岩墓碑底座上的那个巨大的头像,是出现在数百本著作中的理论体系。我一直未曾想过,他在艰辛地创造出一个为世界带来革命理论的时候,他身边的女人每天是如何照顾他的,也从未想过,这个造就了欧洲社会主义,并将共产主义传递到包括俄国、非洲、亚洲和加勒比海的男人,他的生活是怎样的。 我开始读更多关于他们的故事。我发现,马克思哲学的每个角度以及文字的每个细微差别,都有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但没有一本英文著作完整地讲述马克思一家人的故事。无数关于马克思的著述中没有一本完全聚焦于他的妻子燕妮和孩子们,以及对他们而言,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的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和海伦妮·德穆特。关于燕妮·马克思和马克思的小女儿爱琳娜的传记倒是有几本,但没有一本完整地讲述她们在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或者讲述她们的辛酸对马克思工作的影响,因此我想试一试。 我搜集了马克思一家人相互间以及他们与朋友们在60多年间的通信,多达数千页。其中很多保存在莫斯科的档案馆,之前从未用英文出版过。我还阅读了马克思一家更远一些的亲戚朋友谈论他们的信件。我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和同一时期不同信件这两个维度,来阅读这些海量的文字。我仿佛听到里面的人物正随着事件的展开在对话。我倾听他们每天的言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20年时间里几乎每日都相互写信,马克思家庭里的女性写的信也很多。一个画面逐渐浮现在我眼前:一家人牺牲了一切,为的是后来被称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但当她们在世时,这种思想仍主要存在于卡尔·马克思的脑海里。 我看到丈夫和妻子的故事:他们彼此深爱,即便经受失去四个孩子的痛苦,遭受贫困和疾病,被社会排斥,他们的爱依然热烈如火。我看到三个女儿的故事:她们崇拜父亲,即便自己失去了梦想,甚至失去了孩子,仍把他的伟大思想的前景当作信仰。我看到一群人的故事:在19世纪欧洲的革命浪潮中,他们璀璨、高昂、不屈、有趣、激情,却最终以悲剧收场。终究,这是个美好愿望(个人的和政治的)被残酷现实所击碎的故事。 看到马克思一家人写下的这些文字,我发现:过去125年来的传记呈现的很多细节是对事实的篡改或误读,有的基于政治原因,有的基于个人原因。受争议的人物往往面对这样的情况,但我敢说,马克思更是如此。有些例子广为人知:马克思在1883年逝世后,追随着们便马上试图把他完美化:不再提到他的缺点,以及从大学时代便开始有的绰号“摩尔”。冷战时期以及柏林墙被推倒后,马克思的传记成为东西方思想对抗的战场。他(和他的家人)生活中的各个细节根据需要被删改——就看是把他刻画成共产主义的圣人,还是蛊惑人心的恶徒。读者只有知道作者站在哪一方,才能理解马克思的一生为什么会被那样描述。 恶意批评者经常贬低马克思假意为工人战斗,实际上过着奢华的资产阶级生活。这样的指控早在马克思还活着时便已出现,直到20世纪都没有停歇,因为总有人试图诋毁他和他的工作。 在过去的许多年里,还出现过很多错误和误导的例子,已经被研究马克思的学者发现并尽量纠正。不幸的是,还有一些仍在被当作事实,不仅马克思的传记作家在重复,研究他的战友的传记作家也在重复,研究他的战友的传记作家也在重复。为了尽可能澄清更多这种尚未揭晓的秘密,我追根溯源,到历史的主要参与者留下的文字中去寻找,尤其是马克思家的女人们,她们的信件被很多研究者几乎完全忽视了。(当然,众所周知,马克思必要时会在事实面前打马虎,换言之,他言之凿凿说是事实的,并不一定是事实。这时,我会尽量说明他所说的事实版本并不值得完全相信。) 马克思一家的故事极为丰富,而且有助于理解马克思思想的发展,因为它们就发生在现代资本主义诞生的背景下。19世纪的资本主义制度与马克思的女儿们在同一时期成熟。到19世纪末,她们代表工人进行的战斗与父亲在19世纪中期时的战斗已经完全不同。他当时的战斗相对温和,她们的战斗却已变得凶猛。事实上,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故事的这个方面也越来越重要。 开始本书写作后,我眼前的世界也发生了变化。开始时,很少有人质疑主导世界的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正处在高速发展的周期中。但当我的调研工作结束,准备动笔写作时,对这一制度绝对正确的信念开始动摇,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在秋天达到高峰后,学者和经济学家们开始公开质疑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的价值,讨论有没有其他选择。面对这样的混乱,马克思的著作显得极具预见性和说服力。在1851年资本主义刚刚发展时,他便已经预料到这样的结果。他对革命即将爆发的预测显然是错的,但他对资本主义弱点的分析显然得到了应验。因此,我不再局限于开始时的想法,即仅仅讲述马克思一家人的故事,而是加入了马克思的更多理论,更加详细地描述了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最终,我也发现,没有这些因素,马克思家的故事不会完整。这就是他们的生活:他们在政治、社会和经济革命中吃饭、睡觉、呼吸。正因如此,以及对马克思的爱,一家人才能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公元120年,普鲁塔克在去世前撰写罗马和雅典伟人的传记时说:理解这些人物的关键:不在于他们在战场上的搏杀或者他们取得的胜利,而在于他们的个人生活和性格——小到一个动作或者一句话。我相信:阅读这本马克思家庭故事的读者,能够通过普鲁塔克建议的方式更好地理解马克思。我希望:读者在读完后能够对马克思生命中的女人们多一份欣赏,因为在她们成长的那个社会,她们的角色大多是辅助性的。我认为,她们的勇气、力量和光辉已经被放置在阴影中太久了。没有她们,就不会有卡尔·马克思;没有卡尔·马克思,世界就不会是今天的模样。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做了几个决定,需要读者知悉: 马克思一家人相互间使用多种语言通信:英文、法文或德文(经常三种都有),还时不时掺杂些意大利文、拉丁文和希腊文。我不想读者费力去查找翻译,因此,直接使用了英文,只有在外文对于理解原意十分关键时,才保留了原语言。 此外,有些信件包含种族主义言语,我没有将其收入本书,因为首先,它们与整个故事并无关系,其次,它们具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美国尚在实行奴隶制)。它们不需要被呈现给当代读者。我觉得把这些种族主义言语加入进来(很少,数千页信件中只出现过寥寥十数次)只会不恰当地转移读者的注意力。马克思和燕妮显然都不是种族主义者,因为他们没有反对女儿嫁给一个混血儿,也因为马克思极为坚定地反对奴隶制。如果我觉得需要把这些内容加入进来,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一家人,我肯定已经这样做了,但我的确认为,这些话不能反映这一家人,而只能反映他们所处的那个社会。此外,马克思、燕妮和恩格斯有时说一些反犹太的话语——经常是在说斐迪南·拉萨尔。对于马克思是不是反犹太主义者,已经有过无数研究。我决定把这个争议留给其他人,没有在本书提及。马克思本身是犹太人,我相信,他、燕妮和恩格斯所说的反犹太话语同样只是19世纪社会文化的反映,而非他们本人具有何种根深蒂固的偏见。 书评(媒体评论) 玛丽·加布里埃尔不仅让新时代的读者强烈地感受到马克思家族悲剧的一生,并提出充分的理由使人们相信:在东欧共产主义灭亡和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崩溃之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济分析在21世纪仍与现实有关联性。 ——《我们两个: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统治者,合作伙伴,对手 》作者 吉莉安·吉尔 我看到丈夫和妻子的故事:他们彼此深爱,即便经受失去四个孩子的痛苦,遭受贫困和疾病,被社会排斥,他们的爱依然热烈如火。我看到三个女儿的故事:她们崇拜父亲,即便自己失去了梦想,甚至失去了孩子,仍把他的伟大思想的前景当作宗教般信仰。我看到一群人的故事:在19世纪欧洲的革命浪潮中,他们璀璨、高昂、不屈、有趣、激情,却以悲剧收场。 ——《爱与资本》作者 玛丽·加布里埃尔 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的《爱与资本》讲述了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作者呈现了大篇幅的研究,每个段落、每一页,或出人意表,或细致入微,或感人肺腑,又或发人深省,让我想引用当中的每一个内容。从未想象过卡尔?马克思的书会让人如此爱不释手,这本书打破了我的想象。 ——《华盛顿邮报》 伊莱恩·肖沃尔特 《爱与资本》是一部让人欲罢不能的书,它用广博而敏锐的视角观察这个改变世界的男人,重要的是,发现那些在他生命中被忽视的女人们,她们牺牲了自己的幸福来帮助他传播他对阶级平等的理想。 ——《石板》杂志 米雪儿·沃世本 那些对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欧洲政治发展感兴趣的人将会对单一、有胡子、贫穷的经济讲师以及他那些无产阶级听众们的故事着迷。 ——美联社记者 卡尔·哈特曼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