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高洪波文存(散文卷3)(精)
分类
作者 高洪波
出版社 山东教育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高洪波的儿童文学作品善于以孩子的视角寻找有趣的发现,在轻松、活泼、幽默的氛围中传达他对孩子们深沉的爱;他的诗歌体现出作者对诗意人生的执著寻觅,风格清新,格调高古,在诗坛自成一家;他的评论或纵向系统梳理,或横向对比评述,条分缕析,深入精当;他的散文充满人生智慧与文化积淀,其艺术格调或灵动鲜活,或优美深沉;他的杂文诙谐中透出厚重,率真而不乏灼见。

《高洪波文存(散文卷3)(精)》精选其散文作品,分为文坛忆闻和军旅轶事两辑,供读者赏阅。

内容推荐

高洪波著的《高洪波文存(散文卷3)(精)》分为文坛忆闻和军旅轶事两辑,包括《搁浅的梁凤仪》《葛洛先生二三事》《爱和美的奉献者——记金波》《五台山再生记——“黄河笔会”纪事》《吃·穿·住·行——大荒田生活琐记》《置边防线上——两帧老照片趣谈》等文章。

目录

第一辑 文坛忆闻

 喜欢丰子恺

 一种风景

 永不熄灭的“小橘灯”——忆冰心老人

 克家先生二三事

 一日三泰斗 逢之受祥光——为钱锺书先生祝寿记

 百岁陈伯老

 艾青换骨

 想念艾青

 老将孙毅

 又见三老

 风雨山河壮 文章日月新——访舒群

 童心在他胸间跳动——访严文井

 高大的小老头——忆金近

 说不完的冯牧——“冯牧文学之路”研讨会发言

 一个人和一篇文章

 星斗其文 赤子其人——怀念汪曾祺先生

 落帽湖——汪曾祺在“红塔山笔会”

 敢扶百尺上高台——访国画家高冠华

 歌唱家臧玉琰

 老芹的画

 爱和美的奉献者——记金波

 说金波

 别鲍昌

 葛洛先生二三事

 永旺先生小记

 玉碎——悼秦文玉

 画人鲁光

 难忘沧桑

 文友散记

 女编辑

 搁浅的梁凤仪

 梦莉之旅

 书家之旅——台湾版画家在京散记

 来自红场的诗人——苏联诗人叶甫图申柯在北京

 想起了米哈尔科夫

 闲话“文坛十大”

 诗歌一日

 鲁院今年五十岁

 五台山再生记——“黄河笔会”纪事

 草长莺飞三月春——三项全国优秀作品发奖大会散记

 我与《诗刊》

 上海一日

 瞬间辉煌——“上海一日”摄影活动侧记

 巨大的秋叶——兼贺《中国摄影报》创刊五周年

 北大往事及两篇作业

 朴实与单纯的少年之歌——读《真情少年》兼怀李建树

 “男婴笔会”及其他

第二辑 军旅轶事

 穿越隧道

 大荒田

 走出大荒田

 那时候

 吃·穿·住·行——大荒田生活琐记

 再说军营的吃

 菠萝与波罗蜜

 边陲红雨

 蛤蚧声声

 蜂蜜

 香肠

 采菌

 昆明夜市

 操场

 排球故事

 羽毛球大赛

 军营人物

 走火与打架

 接兵

 夜映琐记

 山野听歌

 伐木声声

 蚂蟥

 蟒的传奇

 南疆刀趣

 石林拾叶

 水罐

 军犬三记

 关于地震

 书缘

 书的回忆

 号兵之歌

 当兵的人

 迷恋写作的士兵

 边防线上——两帧老照片趣谈

 主持人

 飞翔在高原

 山那边的风景

 生活札记

 生活日记

 抗震之旅

试读章节

老将孙毅

进入客厅,尽是熟识或不太熟识的朋友。于是点头、握手,当握到一只筋骨嶙峋的大手时,我注意到这手的主人是位满头白发的老者。这老者身着旧军衣,留着一抹白且浓的胡须,把上嘴唇掩尽,连眉毛也映白了许多。看到他,我猛然忆起文坛前辈叶圣陶先生的面容。当然,他不是文人,而是一位八十七岁的老将军,这客厅的主人——孙毅。

我所参加的这次座谈会,为的是讨论一部中国华侨出版公司出版的叙事诗《二月兰》,作者咏慷,这是我的文讲所学友陈咏慷的笔名。咏慷是将军的忘年交,于是写定这部反映战争年代教育生活的长诗后,孙毅将军兴冲冲地作了序。这本来就是一件奇事,作罢序,他老人家意犹未尽,非约一批人来家中谈诗,于是和孙毅将军、王宗槐将军一道,我们一批编辑、记者共同讨论了长诗《二月兰》。在我的十几年文坛经历里,这种形式独特的讨论会尚属首次遇到。

《二月兰》写的是一位华侨女教师投身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故事,文笔简约,形式取“信天游”体,因而不拘韵律,清新而朗朗上口。因此大家对《二月兰》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更感兴趣的是孙毅和他的客厅。客厅四壁均有字画,东面墙上有“奋斗”两个大字,是将军自题。衬在四周的墨竹图、松梅图,是别人赠送给将军的。北墙属正墙,满满地张挂着一幅带卷轴的世界地图,这地图足有七米长短,气势雄奇,显示出它的主人别有一种胸怀。西壁亦有字画,除了将军自题的“励精图治”外,有总参谋长迟浩田将军的条幅,上书“华夏名将学府宗师桃李满园弟子万千”,时间为1990年1月18日,距今整整一年。从地图、条幅及将军手书的内容来看,离休的老将军生活得充实、生气勃勃。

事实的确如此。

孙毅将军一发言,就给人一种质朴真诚的感觉,他张口闭口“我老汉”,可是再听下去,你才发现他无意中讲述了军史、战史,也概括了诗的某些规律。他说道:“我要向作者学习,向诗中女教师学习。我没学过诗词。我老汉只有小学五年级水平。清风店战斗时,朱老总在我的指挥所作诗,写完了递给我说:‘胡子,你看看改改。’我说:‘不敢,改不了。’”

讲完这段历史,孙毅将军认真地说道:“古体诗限制人的思想,年轻人还是应作新诗。顺口、押韵、合辙是起码的要求。”说完诗,话题转到晚年生活安排上来,他说出一番话来,十分引人深思:“我今年八十七岁,大体确定活到九十七岁,不希望超过一百。尚有十年奋斗!很多老战友牺牲了,我们是幸存者,想想太够本了。”讲完这段话,孙毅随口吟道:“‘晚霞红似火,余热可生辉。春风浩荡,岁月峥嵘。老牛明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我现在当了五十多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就是一种‘老马奋蹄’。”

老将军实际上讲的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心态,一种老干部的养生学。

王宗槐将军笑着补充道:“孙老汉提倡‘抓两头、带中间’。每天走路十几里,每天写字到深夜。”话音刚落,他又带出孙毅将军的九字真言:“脑管用,手能写,腿能走。”从一个下午的座谈会来判断,老将孙毅的确身手不凡。告别时我再次握握他的手,心想:这本身就是一首好诗!

P43-45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6 4:0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