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杨雨讲诗词故事(情谊卷)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杨雨
出版社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海内存知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代是一个盛产神童诗人的时代,而引领了唐朝诗歌走向繁荣的“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无疑是唐朝诗人中的佼佼者。其中王勃更是六岁就以擅长写文章而闻名,不到二十岁就高中进士,并被授予朝散郎的官职——要知道,自从隋唐举行科举考试以来,有多少人熬到白发苍苍还考不中一个进士,王勃的年少得志真是让人无比羡慕。更让人羡慕的是,很多人写诗作文都要绞尽脑汁,一番冥思苦想之后写出来的作品可能还不尽如人意。王勃却是下笔如有神,每次他要创作之前,都先磨好几升墨汁,然后畅饮一通美酒,拉过被子躺下呼呼大睡一觉,醒来之后,提起毛笔,饱蘸墨汁,一篇妙笔生花的文章就像瀑布一样倾泻而出,而且写完之后不需再改动一个字。王勃写文章之前的这个过程被人们称为打“腹稿”。

不过虽然看上去王勃写文章完全不费劲,实际上这与他少年时代的用功和积累是分不开的。王勃出身于书香门第,是大学问家王通的孙子辈。王通是桃李满天下的一代大儒,自己的子孙更是从小就浸润在书香之中,因此王勃自小就饱读诗书,学富五车,再加上天赋的灵性,才会在十几岁的年纪便高中进士,才名也随之不胫而走,这真应了后来杜甫说过的两句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王勃不但诗写得好,还写得一手漂亮的骈文,才情飞扬,文采绮丽。当他成为初唐最有名的诗人之后,上门求他写诗写文章的人很多,其中不乏王公子弟、达官贵人,年轻的王勃一度成了长安城中最受欢迎的人物之一。

在王勃交往比较密切的朋友之中,有一位姓杜的官员,任职少府。杜少府本来与王勃在京城长安同朝为官,因故被调任四川(蜀州)。在古人看来,在京城为官,不但生活条件、工作条件都比外地要好,而且离皇帝近,待遇较好,升迁更容易,地位也比地方官显得清贵一些。因此杜少府被调离京城的时候,有些闷闷不乐,在朋友们为杜少府饯行的宴席上,虽然杜少府打起精神应对朋友们互道珍重的祝愿,但眉宇之间仍然有若隐若现的忧愁。

年轻的王勃那时还没有经历过大的人生挫折,性情张扬洒脱,甚至还有些傲岸不羁,凭着诗人特有的敏感以及好友之间的情分,他注意到了杜少府有些低落的情绪。毕竟从长安到四JI l,那是一段不近的距离,而且其间还隔着崇山峻岭,交通十分不便,后来李白还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来形容从陕西到四川的地势之险要。如今好友要远行,看着好友落寞的表情,王勃有些于心不忍,可是在送别好友的宴席上,他又不愿意太过儿女情长,哭哭啼啼毕竟不像男子汉大丈夫的风格。

于是,王勃端起酒杯,朗声说道:“老兄,我敬你一杯。今天一别,虽然你人在蜀州,我在长安,但咱俩的命运其实是一样的——咱们都是身不由己啊。我是山西人,背井离乡来到长安做官,你如今从长安远赴蜀州,也是为了更好的前途。来,我祝你一路平安,早日归来。”

杜少府有感于王勃的一番真情,也收敛起脸上的伤感,笑一笑回答:“子安兄(王勃字子安),我哪能和你比啊!你年纪轻轻,才华横溢,连陛下都那么赏识你,你才是真的前途无量啊!对了,子安兄,我这一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可否赐诗一首啊?”

王勃爽朗一笑:“这是自然。老兄远行,愚弟岂能无诗相赠?”

杜少府一听,不禁喜上眉梢,赶紧命人准备好笔墨,王勃略一沉吟,挥笔写下了这首著名的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夭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P2-4

目录

友情篇

 海内存知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一片冰心在玉壶一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劝君更尽一杯酒一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桃花潭水深干尺——李白《赠汪伦》

 把君诗卷灯前读——自居易《舟中读元九诗》

 同是天涯沦落^——自居易《琵琶行》

 行路悠悠谁慰藉一顾贞观《金缕曲》

爱情篇

 窈窕淑女——《诗经·周南·关雎》

 桃之天天——《诗经·周南·桃天》

 执子之手——《诗经·邶风·击鼓》

 洞庭波兮木叶下一屈原《九歌·湘夫人》

 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垓下歌》

 愿得一心人——汉乐府《白头吟》

 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夜雨闻铃肠断声——白居易《长f艮歌》

 曾经沧海难为水——元稹《离思》

 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

 莫道不销魂——李清照《醉花阴》

 红酥手——陆游《钗头凤》

 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性德《浣溪沙》

亲情篇

 母氏劳苦——《诗经·邶风·凯风》

 对萱草兮忧不忘——蔡文姬《胡笳十八拍》

 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序言

这是一套被约请的丛书,与往常被约书稿时的迟疑不同,这次接到出版社的约请,我几乎是满口应承了。这除了与“诗词”的主题有关,也与我一直想为青少年诗词爱好者写点东西的心愿有关。对于我来说,洋洋洒洒写下这五卷四十多万字的诗词解析,倒不是为迎合当下的诗词热,而是作为诗词中人,普及传播中国的优秀诗词,我一直引以为自己的天职。我很清楚,所有的“热”都有一定的时效性,都会有降温的时候,从而变成僻置一旁的“冷”。而中国作为诗的国度,忽冷忽热的情形都不是诗词应有的常态,诗词就应该是我们生命中的一股暖流,舒缓、优雅而有力地呵护着我们的人生。

诗词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呢?也许答案各不相同,但我深信,长期浸染诗词的人,诗词回馈的一定是丰厚而优质的生命质量。辛弃疾曾惊讶地发现他与自然之间,时常有着互相深情而神奇的眷顾之心,他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是一种怎样温润而浪漫的情怀和情景,又有谁能拒绝这样心物交融后纯净而纯美的时刻呢?而人文中的诗词与自然中的“青山”,其与“我”的关系正是神韵相似的。我希望更多的人走近诗词,尤其希望青少年多品读诗词,多感受一流诗人笔下曾经的风景和情怀,从而让自己的世界更丰盈、更有姿态、更有内涵。

为了便于读者在主题上把握‘占典诗词的类型,我将这套书分为品格、智慧、珍惜、情谊、自然五卷。每卷之下再细分若干专题,如品格卷下分爱国、战争、气节三篇;智慧卷下分人生哲理、豁达胸襟、讽刺劝谏三篇;自然卷下分羁旅行役、赠友送别、遣}-乙梦境、隐居林泉四篇,等等。当然,所有的分卷分篇也只具备相对的意义,其中交错夹杂的情况难免存在,所以严格来说,这个主题及主题之下的细目只是从大概的意义上来划分的。但我也深知,古典诗词所反映的世界如此繁复变幻,如果混沌无序地把这些诗词随置一处,可能更让读者有茫然无措之感了。

我选择的这一百五十首诗歌,从先秦的《诗经》到龚自珍的作品,基本上涵括了整个古代的诗歌发展史,显然带着尽力展示诗史源流的用意。这些诗歌更在主体上覆盖了中小学语文课本收录的诗词,兼收一些虽未被收入语文教材,但在中国诗歌史上卓有影响的作品,目的当然是为青少年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之外,拓展他们的诗词视野,加深他们对诗史源流的整『本l生理解和接受。

诗词虽然是诗人思想和情感的结晶,但其背后往往有着广阔而深远的社会现实背景。我的解析注重知人论世,原因亦在此。如我在分析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时,用了一半多的篇幅叙说南宋与金朝之间称“臣”称“侄”的屈辱历史,并最终形成以“主和”为核心的南宋偏安政治局面。在这种背景之下,陈亮与辛弃疾的“鹅湖之会”,剧谈“恢复之事”,简直可以视为一场民间“英雄会”。以此来看词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冷白发生”数句,辛弃疾的内心该深藏着何等的苍凉与悲愤!

考虑到青少年的接受特点,我在讲解中还非常注重故事性的场景还原,以使读者能形象而便捷地切入到诗歌的情境之中。李白的《赠汪伦》本身就是写一个诗坛巨星与粉丝之间的有趣故事。汪伦以一封夸奖泾川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信件,引发了李白的兴趣。但这背后实际上是汪伦的“狡狯”之心。面对并无桃花的“桃花潭”和只有一家“万”姓人开的“万家酒店”,不用说,李白与汪伦的见面一定充满着戏剧性。还原这一戏剧性的场景,想来读者可以对当年那“历史性”的场面心追神想了。

一等的诗歌当然也具有一等的艺术性,所以对诗词的艺术分析,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书稿中分析《山鬼》用风云变幻的景物变化来写一个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可以说是情景交融的典范。而汉乐府《妇病行》是如何体现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艺术特点,等等,这些也都在讲解中会涉及。情感的熏陶与艺术的感染,是我讲解时并重的两翼。

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总有人担忧诗词的边缘化。而以我粗浅的了解,至少在中国人的心中,这是一种过虑了。诗词可以不张扬在生活的表象,独自徘徊;但也必然会盘踞在心里,生根发芽。伴随着诗歌一路走来的中华民族,这种诗性早已沉淀在血脉里,是一种与生命同在的存在。“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的这首诗是写给琴师董大的,如果我们把“君”换作“诗”,我觉得这完全就是诗词的自信了。

诗词,天下谁人不识君!诗词,何愁前路无知己!

杨雨

2018年2月10日

内容推荐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 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也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精髓。本系列图书由“ 百家讲坛” 主讲杨雨教授悉心创作, 从先秦到清代的古典诗词中提炼出“ 品格、智慧、珍惜、情谊、自然” 五大主题, 从时代特色、历史背景、诗人身世、创作经历等角度, 为青少年讲述蕴藏在古典诗词背后或伟大、或感人、或有趣的故事, 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与内涵、精神与品格。

《杨雨讲诗词故事(情谊卷)》由杨雨著、周敏绘。

编辑推荐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经典古诗词,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工具。“杨雨讲诗词故事”系列图书由百家讲坛婉约派教授杨雨倾力创作,将深入浅出地呈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内涵,精神与品格。该系列图书共五本,以“萃取国学精华”为基础,分为“品格、智慧、珍惜、情谊、自然”五大主题,精选从先秦到清代,具有代表性的经典诗词篇目或节选进行赏析,并讲述古诗词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或诗词故事,向青少年传递爱国、诚信、豁达、独立、坚韧、勤俭等优良品质,以期古为今用,把经典传统文化嵌在青少年的脑海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本文稿为“品格卷”,精选30篇与中华民族优秀品格相关的古诗词进行解读和赏析,也为青少年讲述诗词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周敏绘的《杨雨讲诗词故事(情谊卷)》为其中的一册。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4: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