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经典名著口碑版本)/教育部统编语文推荐阅读丛书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作者 (美)欧·亨利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欧·亨利是美国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善于描写美国社会尤其是纽约百姓的生活。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外;又因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

《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经典名著口碑版本)》收集了《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幽默家自白》等曾使作者得到广泛赞誉的名篇中短篇小说。细细品读本书,在精彩的语言,动人的情节中回味无穷!

内容推荐

欧·亨利被全世界读者公认为20世纪初最好的短篇小说家,直到今天,故事结局的精彩转折依然被称为“欧·亨利式结尾”。他的故事展现出令人啼笑皆非的悲悯、独特的幽默和不到最后一秒绝对猜不到的结局。它们描绘了欧·亨利那广阔的世界,从他挚爱的纽约街道,到美国国界以南充满异域风情的地方。

《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经典名著口碑版本)》精选了他最优秀的二十九篇短篇小说代表作,如《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供应家具的房间》……欧·亨利的作品将会一直成为好故事的典范。

目录

导读

麦琪的礼物

爱的奉献

警察和赞美诗

财神与爱神

市政报告

幽默家自白

忙碌经纪人的浪漫史

华而不实

精确的婚姻学

虎口拔牙

公主与美洲狮

索利托牧场的卫生学

小熊约翰·汤姆的返祖现象

慈善事业数学讲座

艺术良心

双料骗子

重新做人

提线木偶

汽车等待的时候

两位感恩节的绅士

没有完的故事

供应家具的房间

女巫的面包

最后的常春藤叶

知识链接

试读章节

麦琪的礼物

一块八毛七分钱。全在这儿了。其中六毛钱还是铜子儿凑起来的。这些铜子儿是每次一个、两个向杂货铺、菜贩和肉店老板那儿死乞白赖地硬扣下来的;人家虽然没有明说,自己总觉得这种掂斤播两的交易未免太吝啬,当时脸都臊红了。德拉数了三遍。数来数去还是一块八毛七分钱,而第二天就是圣诞节了。

除了扑在那张破旧的小榻上号哭之外,显然没有别的办法。德拉就那样做了。这使一种精神上的感慨油然而生,认为人生是由啜泣、抽噎和微笑组成的,而抽噎占了其中绝大部分。

这个家庭的主妇渐渐从第一阶段退到第二阶段,我们不妨抽空儿来看看这个家吧。一套连家具的公寓,房租每星期八块钱。虽不能说是绝对难以形容,其实跟贫民窟也相去不远。

下面门廊里有一个信箱,但是永远不会有信件投进去;还有一个电钮,除非神仙下凡才能把铃按响。那里还贴着一张名片,上面印有“詹姆斯·迪林汉·扬先生”几个字。

“迪林汉”这个名号是主人先前每星期挣三十块钱的时候,一时高兴,加在姓名之间的。现在收入缩减到二十块钱,“迪林汉”几个字看来就有些模糊,仿佛它们正在郑重考虑,是不是缩成一个质朴而谦逊的“迪”字为好。但是每逢詹姆斯·迪林汉·扬先生回家上楼,走进房间的时候,詹姆斯·迪林汉·扬太太——就是刚才已经介绍给各位的德拉——总是管他叫做“吉姆”,总是热烈地拥抱他。那当然是很好的。

德拉哭了之后,在脸颊上扑了些粉。她站在窗子跟前,呆呆地瞅着外面灰蒙蒙的后院里,一只灰猫正在灰色的篱笆上行走。明天就是圣诞节了,她只有一块八毛七分钱来给吉姆买一件礼物。好几个月来,她省吃俭用,能攒起来的都攒了,可结果只有这一点儿。一星期二十块钱的收入是不禁用的。支出总比她预算的要多。总是这样的。只有一块八毛七分钱来给吉姆买礼物。她的吉姆。为了买一件好东西送给他,德拉自得其乐地筹划了好些日子。要买一件精致、珍奇而真有价值的东西——够得上为吉姆所有的东西固然很少,可总得有些相称才成呀。

房里两扇窗子中间有一面壁镜。诸位也许见过房租八块钱的公寓里的壁镜。一个非常瘦小灵活的人,从一连串纵的片断的映像里,也许可以对自己的容貌得到一个大致不差的概念。德拉全凭身材苗条,才精通了那种技艺。

她突然从窗口转过身,站到壁镜面前。她的眼睛晶莹明亮,可是她的脸在二十秒钟之内却失色了。她迅速地把头发解开,让它披落下来。

且说,詹姆斯·迪林汉·扬夫妇有两样东西特别引为自豪,一样是吉姆三代祖传的金表,另一样是德拉的头发。如果示巴女王住在天井对面的公寓里,德拉总有一天会把她的头发悬在窗外去晾干,使那位女王的珠宝和礼物相形见绌。如果所罗门王当了看门人,把他所有的财富都堆在地下室里,吉姆每次经过那儿时准会掏出他的金表看看,好让所罗门妒忌得吹胡子瞪眼睛。

这当儿,德拉美丽的头发披散在身上,像一股褐色的小瀑布,奔泻闪亮。头发一直垂到膝盖底下,仿佛给她铺成了一件衣裳。她又神经质地赶快把头发梳好。她踌躇了一会儿,静静地站着,有一两滴泪水溅落在破旧的红地毯上。

她穿上褐色的旧外套,戴上褐色的旧帽子。她眼睛里还留着晶莹的泪光,裙子一摆,就飘然走出房门,下楼跑到街上。

她走到一块招牌前停住了,招牌上面写着:“莎弗朗妮夫人——经营各种头发用品”。德拉跑上一段楼梯,气喘吁吁地让自己定下神来。那位夫人身躯肥硕,肤色白得过分,一副冷冰冰的模样,同“莎弗朗妮”这个名字不大相称。

“你要买我的头发吗?”德拉问道。

“我买头发,”夫人说,“脱掉帽子,让我看看头发的模样。”

那股褐色的小瀑布泻了下来。

“二十块钱。”夫人用行家的手法抓起头发说。

“赶快把钱给我。”德拉说。

P1-3

序言

美国作家欧·亨利的真姓名是威廉·西德尼·波特。他于一八六二年九月十一日生于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波罗镇一个医师的家庭。

从十五岁开始,欧·亨利就在他叔父的药房里当学徒,工作了五年,后来由于健康关系需要更换环境,便到得克萨斯州一个朋友的牧场上做了两年牧童。辽阔的西部草原和粗犷的牧人生活,给了欧·亨利深刻的影响。

一八八四年以后,他调换了不少职业,做过会计员、土地局办事员和得克萨斯州首府奥斯汀第一国民银行的出纳员。这期间,还办过一份名叫《滚石》的周刊,发表了一些讽刺性的幽默小品,但由于经营不善,不久这份周刊就停刊了。欧·亨利在奥斯汀国民银行工作时,银行短缺了一笔现金,为了避免受审,他抛下妻女,到中南美流浪了几年。后来得到妻子病危的消息,冒险回到家里,以致被捕,在俄亥俄州监狱坐了三年多牢。

出狱后,欧·亨利迁居纽约,专门从事写作。他曾经和纽约《世界报》签订合同,每星期提供一个短篇,同时还替别的报刊撰稿。正当创作力最旺盛的时候,欧·亨利健康日益恶化,于一九一〇年六月五日在纽约病逝。

不幸的遭遇、流浪的岁月、监狱的禁闭,以及和多种多样的人物接触,给了欧·亨利丰富的创作题材。他一生写下了将近三百个短篇和一部长篇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是在逝世前八年左右的时间里完成的。在他的笔下,我们看到了美国不同阶级和不同社会地位的形形色色的人物。这里面包括百万富翁、农场主、将军、律师、法官、商店老板、证券经纪人、牧师、警察、书记、女店员、演员、艺术家、音乐家、女打字员、侍者、水手、骗子、小偷、强盗、牧童、医师、小孩、酒店掌柜等;尤其是居于资本主义社会底层的所谓小人物,更是他经常描写的对象。他的小说因此曾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的百科全书”。

从题材的性质来看,欧·亨利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以描写美国西部生活为主;一类写的是美国一些大城市的生活;一类则以拉丁美洲生活为对象。这些不同的题材,显然与作者一生中几个主要生活时期的不同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三类作品当中,无疑又以描写城市生活的作品数量最多,意义最大。

作者描写拉丁美洲生活的最主要的作品,是他的长篇小说《白菜与皇帝》。这部小说出版于一九。二年,以拉丁美洲一个虚构的安楚里亚共和国为背景,揭露了美帝国主义在拉丁美洲推行侵略掠夺的殖民主义政策的种种罪行。《白菜与皇帝》是欧·亨利唯一的长篇小说,作者通过四五条并行的线索,试图描绘出一幅广阔的画面,在写作方法上有它的别致之处。不过从另一方面看,小说的章与章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够紧密,各有独立的内容,当做几个不同的短篇来看亦无不可。

欧·亨利是十分喜爱美国的西部的。我们从他早年在朋友牧场上养病时的一些书信,可以看出他对美国西部辽阔自由的草原和浪漫奔放的牧人生活的热爱,以及他对草原上的人们所抱的深厚的感情。在他的心目中,美国西部草原与美国东部城市大不相同,这里仿佛感觉不到资本主义城市文明的压迫,人们纯朴、勤劳、正直、勇敢、充满活力和生气,还没有沾上资产阶级唯利是图、尔虞我诈的恶习。一个几乎给城市吞噬掉的赌棍,凭着偶然的机遇来到草原上,通过劳动,接近大自然,重新获得了健康的生命(《索利托牧场的卫生学》)。

欧·亨利描写美国城市生活,特别是住在这些城市里的普通人生活的作品,比起他的西部作品来,似乎更值得重视。我们知道,欧·亨利对于美国下层社会生活是非常熟悉的。他的一位朋友,早年与他一同办过《滚石》周刊的丹尼尔,在谈到他的时候,曾经这样说:“他从来不大关心所谓‘上流社会’,而只注意大街上和商店、咖啡馆里的人,一夜接着一夜地从他们身上汲取思想。我想,正是由于这样,他才能够逼真地去描绘普通的人。”

在居住纽约期间,欧·亨利的确常常坐在自己家里的窗口,密切地观察行人,或者在街上徘徊,在小饭馆、香烟铺、小客栈,在排队领取救济金的失业工人中,甚至在公园的长凳上找寻和人们接触的机会,从周围的现实生活中汲取题材。

……

不过,欧·亨利在这种不自由的庸俗环境中的苦闷,还要更深一层。他一面“为面包而写作”,一面却深深地厌恶资产阶级文学的虚伪,憧憬着另一种不同的文学。在他的遗稿中,有一封没有写完的信,他在信里宣称想写一部他所谓的“只讲真话”的长篇小说。

作者谈到了这部未动笔的小说的特点,以及小说的人物和内容。谈到怎样讲真话的时候,作者写道:“假定他是被放逐到大海中心的一个孤岛上,永远没有获救的希望;于是,为了消磨一点时间,他就对自己讲起故事来了,其中包含着他的种种奇遇、经历和见解。”

作者反复强调这个人物说的必须是真话。他想说真话的心情是那样迫切,要求是那样严格,他甚至说:“如果你在我的稿子上找出一字、一行或一句假话,你就把它删去,扣除版税好了。”

可是,在信的末尾,作者忽然一转,作了这样的声明:“请不要有一星半点认为这部小说将是一部什么自传。我心目中有个很清楚的角色可以做这个人物,他根本不是……”这位主人公“根本不是”谁呢?作者想说的,大概是“根本不是”他本人。正像在他所有的作品里一样,作者始终喜欢把他自己隐蔽起来。我们读他的小说,常常可以感到,作者仿佛有意在避免和他的读者直接见面。他老是戴着一副面具,企图使读者看不清他的真面目,摸不透他的真见解,虽然他到底还是不可避免地把自己整个显示在读者面前。不过,可惜的是,欧·亨利并没有实现他要写一部“只讲真话”的小说的愿望。

收在这个集子里的《幽默家自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很像作者本人的自白。小说主人公说:“我的笑话的性质是和善亲切的,绝不流于讽刺,使别人生气。”故事告诉我们,这个幽默家的幽默很受欢迎。可是一旦做了职业的幽默家,他就说:“五六个月之后,我的幽默仿佛逐渐枯竭了。”由于不得不向人榨取幽默材料,小说主人公对他的朋友们,竞成了“一个贪婪的人,一个莫洛克、约拿和吸血鬼”。他的生活因此变得极不自然,丧失了一切乐趣,简直过不下去。最后,只有在他不再闭门写作、毅然回到日常生活的时候,他才破除了笼罩在他头上的“魔咒”,重新感到生活和创作的快慰。作者在这里很幽默地描绘了创作与生活的关系,说明一个作家脱离了生活,将一无所能。

关于写作的方法,欧·亨利是主张自然、直接和简洁的。他曾经在给他的朋友阿尔·杰宁斯的一封信中,劝后者在写作时尽可能注意“简单、明白和不加修饰”。阿尔·杰宁斯这个人,原先做过拦劫火车的强盗,后来成了俄克拉荷马州一个赫赫有名的检察官。他想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欧·亨利后来与他合作,写成了短篇小说《拦劫火车》。在上面所引的同一封信中,欧·亨利替阿尔·杰宁斯拟了一个写作提纲,劝他“单刀直人地开始,不要扯什么道理”。又说:“写事实和细节——我们要的是真实见闻——顶重要的是,要自然、直接和简洁。”我们从欧·亨利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本人对于这些见解是身体力行的。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书评(媒体评论)

我这些年是提倡让中小学生“海量阅读”的。人民文学出版社这套书品种齐全、版本可靠、质量上乘,非常适合学生阅读。

——北京大学教授、教育部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温儒敏

作为专业的文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这套书选目完整而全面,在古典名著、外国作品的整理和译介上,也都采用了独家的大师底本,值得推荐!

——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

统编语文教科书陆续使用后,文学阅读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空前提高。这套书紧扣统编教材内容,充分照顾到了学生拓展阅读的需要,内容丰富,结构合理,是一套理想的语文读本。

——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

这套书紧密对接语文教学的最新动态,对提升孩子的语文素养及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均大有裨益。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顾之川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3:0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