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犁的作品从许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风俗画面,以明丽流畅的笔调刻画了众多劳动者,尤其是农村青年妇女的形象,形成了他朴实深沉、优美淡雅的文风,被誉为著名文学流派“荷花淀派”的创立者。《荷花淀(经典名著口碑版本)》收录了他的散文代表作,给读者带来美丽陶治和人生启迪。
| 书名 | 荷花淀(经典名著口碑版本)/教育部统编语文推荐阅读丛书 |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 作者 | 孙犁 |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孙犁的作品从许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风俗画面,以明丽流畅的笔调刻画了众多劳动者,尤其是农村青年妇女的形象,形成了他朴实深沉、优美淡雅的文风,被誉为著名文学流派“荷花淀派”的创立者。《荷花淀(经典名著口碑版本)》收录了他的散文代表作,给读者带来美丽陶治和人生启迪。 内容推荐 《荷花淀(经典名著口碑版本)》精选孙犁文学作品数十篇,他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深情赞颂接受了革命思想、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新型农民,特别是那些既有革命热情又富于美好人性的乡村女子,如秀梅、水生嫂、吴召儿、浅花……在萧条粗砺的时代背景下,他的作品别具一种阴柔妩媚的幽美。 目录 导读 荷花淀——白洋淀纪事之一 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之二 “藏” 丈夫 光荣 纪念 嘱咐 吴召儿 琴和箫 小胜儿 山地回忆 白洋淀边一次小斗争 相片 采蒲台的苇 安新看卖席记 黄鹂——病期琐事 石子——病期琐事 服装的故事 童年漫忆 吃粥有感 《红楼梦》杂说 书的梦 夜思 读萧红作品记 乡里旧闻 报纸的故事 亡人逸事 芸斋琐谈 母亲的记忆 青春余梦 老家 告别——新年试笔 残瓷人 知识链接 试读章节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 一天夜里,老头子从东边很远的地方回来。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老头子载了两个女孩子回来。孩子们在炮火里滚了一个多月,都发着疟子,昨天跑到这里来找队伍,想在苇塘里休息休息,打打针。 老头子很喜欢这两个孩子:大的叫大菱,小的叫二菱。把她们接上船,老头子就叫她们睡一觉,他说: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到苇塘里,咱们还有大米和鱼吃。 孩子们在炮火里一直没安静过,神经紧张得很。一点轻微的声音,闭上的眼就又睁开了。现在又是到了这么一个新鲜的地方,有水有船,荡悠悠的,夜晚的风吹得长期发烧的脸也清爽多了,就更睡不着。 眼前的环境好像是一个梦。在敌人的炮火里打滚,在高粱地里淋着雨过夜,一晚上不知道要过几条汽车路,爬几道沟。发高烧和打寒噤的时候,孩子们也没停下来。一心想:找队伍去呀,找到队伍就好了! 这是冀中区的女孩子,大的不过十五,小的才十三。她们在家乡的道路上行军,眼望着天边的北斗。她们看着初夏的小麦黄梢,看着中秋的高粱晒米。雁在她们的头顶往南飞去,不久又向北飞来。她们长大成人了。 小女孩子趴在船边,用两只小手淘着水玩。发烧的手浸在清凉的水里很舒服,她随手就舀了一把泼在脸上,那脸涂着厚厚的泥和汗。她痛痛快快地洗起来,连那短短的头发。大些的轻声吆喝她: “看你,这时洗脸干什么?什么时候呵,还这么爱干净!” 小女孩子抬起头来,望一望老头子,笑着说: “洗一洗就精神了!” 老头子说: “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 远远有一片阴惨的黄色的光,突然一转就转到她们的船上来。女孩子正在拧着水淋淋的头发,叫了一声。老头子说: “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 他蹲下去,撑着船往北绕了一绕。黄色的光仍然向四下里探照,一下照在水面上,一下又照到远处的树林里去了。 老头子小声说: “不要说话,要过封锁线了!” 小船无声地,但是飞快地前进。当小船和那黑乎乎的小火轮站到一条横线上的时候,探照灯突然照向她们,不动了。两个女孩子的脸照得雪白,紧接着就扫射过来一梭机枪。 老头子叫了一声“趴下”,一抽身就跳进水里去,踏着水用两手推着小船前进。大女孩子把小女孩子抱在怀里,倒在船底上,用身子遮盖了她。 子弹吱吱地在她们的船边钻到水里去,有的一见水就爆炸了。 大女孩子负了伤,虽说她没有叫一声也没有哼一声,可是胳膊没有了力量,再也搂不住那个小的,她翻了下去。那小的觉得有一股热热的东西流到自己脸上来,连忙爬起来,把大的抱在自己怀里,带着哭声向老头子喊: “她挂花了!” 老头子没听见,拼命地往前推着船,还是柔和地说: “不怕。他打不着我们!” “她挂了花!” “谁?”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厉害地侧歪了一下。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 她们已经离苇塘很近。老头子爬到船上去,他觉得两只老眼有些昏花。可是他到底用篙拨开外面一层芦苇,找到了那窄窄的人口。 一钻进苇塘,他就放下篙,扶起那大女孩子的头。 大女孩子微微睁了一下眼,吃力地说: “我不要紧。快把我们送进苇塘里去吧!” 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老头子叹了一口气,停了半天才说: “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小女孩子睁大眼睛问: “为什么呀?” 老头子直直地望着前面说: “我没脸见人。” 小女孩子有些发急。在路上也遇见过这样的带路人,带到半路上就不愿带了,叫人为难。她像央告那老头子: “老同志,你快把我们送进去吧,你看她流了这么多血,我们要找医生给她裹伤呀!” 老头子站起来,拾起篙,撑了一下。那小船转弯抹角钻人了苇塘的深处。 P10-12 序言 孙犁无论是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文学语境中,还是在新时期的文学创作中,都是极具鲜明个性的存在。四十至五十年代,孙犁的创作以小说为主。一九四五年五月五日,副题为“白洋淀纪事之一”的《荷花淀》在延安《解放日报》副刊登载,在革命文学整体浑厚豪放的创作背景下,小说诗化的追求,对战争年代里人性之善、人情之美的描写,犹如一首清新优美的抒情诗,在解放区大放异彩。之后结集为《荷花淀》出版,并陆续出版了《芦花荡》《嘱咐》《采蒲台》等短篇小说集。一九五六年,由于身体不适,之后又经历“养病”十年、“动乱”十年,孙犁写作逐渐减少,至七十年代后期又重新开始晚期写作,而转向散文方向,先后出版了《晚华集》《秀露集》《澹定集》等,此时孙犁的写作风格已格外的沉郁淡泊,对人情事理有了更为深邃的理解,呈现出一种更为通达的气象。 对于自己小说的创作,孙犁有着清楚的定位,“我的创作,从抗日战争开始,是我个人对这一伟大时代、神圣战争,所作的真实记录。其中也反映了我的思想,我的感情,我的前进脚步,我的悲欢离合”。孙犁的抗日小说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描写冀中白洋淀一带水乡农民的斗争生活,比如《荷花淀》《芦花荡》《嘱咐》等。另一类是描写以冀中阜平为中心的山地儿女的斗争生活,比如《光荣》《吴召儿》等。他的作品总体风格清新恬淡,有着强烈的地域色彩,在表现解放区人民艰苦斗争的同时,洋溢着革命的乐观主义。这与他对小说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双重美学追求有很大的关系。 孙犁所追求的现实主义,是一种严格忠实于生活、忠实于作家自己的真情实感的现实主义,正像他所说的,“创作的命脉,在于真实。这指的是生活的真实,和作者思想意态的真实。这是现实主义的起码之点”。但同时他又认为,“文学不要急急忙忙地、直接地反映文件上的政治、会议上的政治,而是要表现溶解于生活中的政治”。因此,在小说的主题和题材的选择上,孙犁不刻意地追求史诗性的宏大叙事,不侧重于表现某一具体的社会问题,也不过多地直接描写战争、眼泪和死亡,而是选择一些看似“细枝末节”却是与大时代紧密相连的抗日军民的日常生活和普通人物的平凡故事,来表现炮火硝烟中人民的美好情操、战斗的豪情和胜利的喜悦。 通过这种表现方式,孙犁独创了自己的人物体系。与其他作者强调的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不同,他的小说中主要挑选了那些热心抗战、坚信抗战正义和必胜的、对生活充满热爱和喜悦的底层民众作为描写对象,展现他们的健康乐观以及坚毅英勇的优秀品格。其中最突出的又是一批在残酷斗争中具有献身精神,能吃苦、顾大局的农村青年女性形象。比如《“藏”》里的浅花、《光荣》里的秀梅、《吴召儿》里的吴召儿等都是这一类的代表。在对她们的描写中,孙犁抓住人物思想性格中最主要、最特殊的部分,然后“强调它,突出它,更多地提出它,用重笔调写它,使它鲜明起来,凸现出来,发射光亮,照人眼目”,而让读者“通过这样一个鲜亮的环节,抓住整条环链,看到全面的生活”。比如《吴召儿》中所选择的就是几个瞬间:吴召儿在给“我”当向导的时候,穿上了一件红棉袄;在爬神仙山的途中,穿着红棉袄的吴召儿爬在最前面,像是在乱石中突然开出了一朵红花;当敌人包围了大山的时候,吴召儿截击敌人时,把红色的棉袄翻过来穿,登在乱石上跳跃,活像一只逃散的黑头的小白山羊,那翻在里面的红棉袄,还不断被风吹卷,像从她的身上撒出的一朵朵的火花。作者通过对不同环境下吴召儿形象的描述,将她的外在美与内在美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一位聪明、热情、勇敢的抗战女性形象跃然纸上。 与之相匹配的是,在孙犁的小说中,并不十分注重故事的完整性和情节的曲折离奇,而是善于用散文化的抒情笔法灵活自如地穿插描写、议论与抒情。比如《荷花淀》中白洋淀的诗意轻盈与女人们的劳动、水生夫妻的分别、紧张的战斗场景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与此同时,他的语言虽从生活出发,清新质朴却又不露痕迹地进行了艺术加工,将“通俗和优美、简练和细腻、直率和含蓄、清淡和浓烈,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他将自己浓厚的感情蕴藉其中,景、物、人在他的笔下都生动活泼起来。他的这些诗化小说的追求,影响了四十年代“荷花淀派”文学流派的形成。 与此同时,作为散文家的孙犁是与作为小说家的孙犁并存的。新时期,孙犁将创作的重心由小说转移到了散文,并成为散文创作的一名大家,与巴金一起被誉为“当代散文星空中的双星”。 孙犁的散文,多取材于自己过去的经历,虽题材琐细,却真诚亲切,同时注入了当下的情感体验,笔触细致自然,又富有历史的厚重感。比如《乡里旧闻》《童年漫忆》就是以其童年的乡村生活为素材,选取了富有代表性的人物及故事片段,展现了中国北方农村的缩影;《亡人逸事》则是选取了亡妻生前的几个生活小片段,笔端悠远有淡淡的悲哀。 同时,晚年的孙犁潜心读书,在散文创作中务求文字的简洁朴实,而在内容上却有着更为清醒的观察和认知,言简意赅,思想深邃。《云斋琐谈》中对“妒、才、名、谀、谅、慎”等的理解,文字质朴平易,透露着作者宁静沉潜的心态。 总之,孙犁属于少有的能超越时间,既能对当时的文坛产生影响,又能与当代读者对话的作者之一。而通过阅读,我们能愈加理解孙犁作品的经典意义所在。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书评(媒体评论) 我这些年是提倡让中小学生“海量阅读”的。人民文学出版社这套书品种齐全、版本可靠、质量上乘,非常适合学生阅读。 ——北京大学教授、教育部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温儒敏 作为专业的文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这套书选目完整而全面,在古典名著、外国作品的整理和译介上,也都采用了独家的大师底本,值得推荐! ——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 统编语文教科书陆续使用后,文学阅读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空前提高。这套书紧扣统编教材内容,充分照顾到了学生拓展阅读的需要,内容丰富,结构合理,是一套理想的语文读本。 ——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 这套书紧密对接语文教学的最新动态,对提升孩子的语文素养及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均大有裨益。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顾之川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