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晋文公
分类
作者 张石山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15.室内东宫厅堂日

东宫厅堂,献公端坐;寺奔在侧,勃鞮值守门口。

申生等兄弟三人次序而立。

献公:你们三个转递上来的帛书,寡人看过了。帛书既是你们连夜代为呈递,想必是赞同那些说法喽?

申生一时嗫嚅。

申生:这个——

献公:深更半夜,搅扰寡人;怎么,你们都哑巴啦?重耳,你怎么不讲话?帛书上那些说法,你外公没和你谈论吗?

重耳:太子长兄在前,重耳不敢造次。

献公:你倒成了个知礼的!凡事推了太子在前,主意却多半是你的。以为寡人看不出来吗?

申生:父王!夜来呈递帛书,是儿臣的主张。大夫上书谏诤,合于朝规;况乃是血书血谏,理应及时转呈。至于谏书内容,儿臣不尽赞同。晋国如何能够日益强盛,父王思虑一定比我等更为周全。只是对外兴兵,百姓负担确乎过重。国人能够安居乐业,是儿臣之盼!

献公:百姓负担,寡人岂能不想?但此事诚属两难。不去开疆拓土,莫说称霸,晋国能否强大自立,都要存疑!若眼下国人暂时勒紧腰带,能与寡人上下一心,晋国强盛,便指日可待!

夷吾瞅瞅情势,站前半步。

夷吾:儿臣同意太子的说法,尤为赞同父王的强国方略。其实,道理再明白不过。不知我外公他怎么就闹不懂?晋国想要称霸,只能开疆拓土;开疆拓土,就得打仗;用兵打仗,百姓的负担,暂时非得加重不可。相信在父王统领之下,我晋国定然能够强盛起来,超过齐国!——不知儿臣说得对不对?

献公面现喜色。

献公:夷吾年岁不大,道理讲得竟然不错。不过,上下尊卑,长幼有序;你的外公,是你随便议论的吗?你哥哥重耳尚未说话,你就开口,这个不好啊!

夷吾:父王教训的是,儿臣知错了!

献公:重耳,寡人该听听你的啦!

重耳:父王,儿臣赞同外公和杜大夫的谏言,不同意对外用兵。对内而言,晋国连年征战,老百姓苦不堪言。仅仅常规税收,已是负担不轻;再要增收兵赋,恐怕属于竭泽而渔。老百姓哪里还能安居乐业?对外来说,骊戎不曾进犯我国,晋国凭什么要攻伐骊戎?不宣而战,师出无名,会对我晋国声誉大大有损!至于称霸云云,齐国那么做,晋国为什么一定要学它的样子?诸侯争霸,将周天子置于何地?

献公脸色愈来愈难看。

献公:那以你之见呢?

重耳:请恕儿臣斗胆。恳望父王内修德政,让我晋国民众安居乐业,真正做到民富才能算是国强。为政治国,不能单单仗恃武力;只有广施仁政,才能千秋万代立于不败,才会“远人来服”。恭请父王听取谏言,放弃攻伐骊戎!我们晋国,不可对内不仁、对外不义啊!

夷吾偷眼来看,忙又顺下眼皮;申生似有首肯。

献公陡然站起,一掌拍响几案。

献公:你给我住口!让你说两句,竟敢滔滔不绝数落寡人“不仁不义”,什么叫“内修仁政、远人来服”?空话连篇,简直是迂腐之论!就算远人来服,也是来吃晋国的麦子,不会带上土地来晋国!天下的大势,你看清没有?你不去杀人,别人就要来杀你! “不能仗恃武力”,我们小小一个百里之国,仗恃什么?就这样一个百里之国,是你祖父和我一刀一枪打下来的!不是谁白白赏赐给的!——申生、夷吾,寡人说的不是事实吗?

申生:父王所言极是!

夷吾:父王说得太对了。与其等着别人打我们,不如我们打别人!

献公:打打杀杀,寡人为了什么?是为了晋国!晋国是谁的?眼下是寡人的,日后是你们的!——重耳,怎么不吭声啦?你是不是想着,这晋侯之位,日后是太子的,与你无关啊?

重耳听得这话,当即跪下,伏地叩首。

重耳:父王册立太子,立嫡、立长、立贤,最是英明!太子仁厚睿智,众望所归。儿臣断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

献公:谅你也不敢!

重耳连连叩首;申生接着跪下,夷吾看看局面,也跪下来。

申生:父王,重耳勇于进言,出于一片忠义之心。言语多有失礼冒犯之处,也是儿臣为兄者没有做好表率。

夷吾:父王,仲兄和儿臣不知天高地厚,随便议论国事,全凭仰仗父王仁慈。

献公:你们两个起来,让重耳还给我跪着!

申生叩首不起,夷吾也跟着叩首;献公缓缓口气。

献公:寡人攻伐骊戎,决心已定!自家人尚且意见不合,如何表率国人?既要打仗,就得开征兵赋。你们三个即刻给我分头前去王室公田,来一个雷厉风行。如此,朝中各家大夫,也就不敢无故拖延。给我好生学着办事从政吧!再过几年,说不定还要率领千军万马、带兵出征呢!——重耳,寡人知晓你身边有什么“五贤士”,你是个干才,会用人是你的长处。这回征收兵赋,且看你给寡人怎么交账!

献公扫视一下三个跪着的儿子,转头离去。P12-14

目录

前言 文明的诞生

第一章 刚愎晋君无端兴战事 贤良公子仗义进危言

第二章 上下勾连骊姬得宠信 里外策应重耳费周章

第三章 手足情深悲泪赴曲沃 父子相残杀机满都城

第四章 小施仁政筑城守边地 大动干戈封功藏杀心

第五章 决战疆场太子入险境 运筹帷幄重耳布奇兵

第六章 得胜还朝申生反遭忌 设谋深宫骊姬伏祸根

第七章 废长立幼上国违古制 移花接木毒妇施恶行

第八章 防不胜防昏君中奸计 逃无可逃仁者陷牢笼

第九章 孝道忠心申生甘自尽 枪林箭雨二子竞逃生

第十章 国将不国首都伐边地 家已非家君父灭儿臣

第十一章 走投无路重耳奔狄地 进退有据介推辅贤君

第十二章 假途灭虢诈谋夺临国 以德服人真情助友邦

第十三章 盛年生子善者得善报 老来无德暴君终暴亡

第十四章 骊姬赴死衷肠获倾诉 夷吾登基本性尽昭然

第十五章 矢志复国重耳起盟誓 扶佐友邦秦君错主张

第十六章 恩将仇报惠公犯秦境 吊民伐罪秦军捉夷吾

第十七章 赶尽杀绝勃鞮充刺客 半途而废头须当逃兵

第十八章 野人献土绝境得吉兆 大国高待流亡且存身

第十九章 重耳子圉叔侄皆大婚 晋国齐国两处生变端

第二十章 李代桃僵仁人脱险地 瞒天过海志士离乱邦

第二十一章 偷偷摸摸曹侯坏大礼 堂堂正正宋君获仁名

第二十二章 死到临头子圉杀狐突 生当人杰重耳会楚王

第二十三章 苦尽甘来仁君竟复国 百废待兴晋侯首惠民

第二十四章 除恶务尽履险平内乱 既往不咎大度得人心

第二十五章 高尚其志高士隐山野 功成身退功臣归田园

第二十六章 尊王攘夷旗帜真猎猎 恪守信义精神最煌煌

第二十七章 觊觎中原楚国逞蛮横 维护公理晋军树威权

第二十八章 攻卫救宋晋旅得胜势 退避三舍大军失先机

第二十九章 城濮之战一举成霸业 践土之盟诸侯贺周王

第三十章 春秋大义瑰宝千古在 仁者无敌箴言万代传

序言

自序文明的诞生

雍容博大的中华文明,犹如黄河长江,不择细流、有容乃大。

离开众多地域文明,华夏文明难以称其大。山西地域文明、三晋文化,乃是整个中华文明巨幅画卷上最为色彩浓重的一方画布。这块画布得天独厚,富含了整个中华文明画卷上的所有文明基因。

从上述意义来讲,认知地域文明正是认知整体华夏文明不可或缺的功课。

公元前1046年中国历史上的周朝建国,到公元前770年这一时段,史称西周。西周初年分封诸侯,同姓诸侯国晋国的始封地在今山西晋南一带。晋国在史书《春秋》上频频出现,盖有渊源焉。

晋国所以成为史上大名鼎鼎的晋国,我们山西特称为“晋”、三家分晋而有“三晋”,关键在于晋文公。春秋五霸,“晋文公称霸”赫然在列。历史选择了晋文公,晋文公以其辉煌业绩光耀史册。

书写山西历史,传略三晋历史名人,晋文公当仁不让该有一席之地。《晋文公》风云际会,得以出版,堪称以史为鉴,所谓古为今用是也。

公元前770年,王室衰微,周朝东迁,其后称为东周。随着诸侯国势力壮大,相互攻伐、战事频仍,所谓礼崩乐坏,成为当时历史的现实。诸侯国起而争霸,客观评判,有着历史的必然,我们不可无视其重新“整合、塑造”华夏民族文明的历史功能。

晋文公重耳生于公元前697年,卒于公元前628年,时在“春秋”中段。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时在“春秋”末年。

孔子整合华夏上古文明,叫作“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华夏文明,“周监(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曾经有过炫目的辉煌。时移势易,“周辙东,王纲堕”,周朝却走向了衰落。到孔子的《论语》出世,时光经历了五百年,传统文明才得到再一次整合。这五百年,不会是华夏文明的蛮荒和空白。除了亲传和再传弟子们记述孔子言行而有《论语》,孔子还亲笔修订了一部伟大的史书《春秋》,与《诗》《书《礼》《乐》《易》五经共列,通称六经。

重耳在《春秋》《左传《国语》以及《史记》等皇皇史书中号称“晋文公”,恰如周文王、孔文子,其谥号中的这个“文”字,大有考究。

晋文公重耳,因国乱流亡在外十九年,艰辛备尝,终于复国。复国之后,秉持仁义,为政以德。对内广施仁政,拔擢贤能;国民各执其业,官吏各司其职;政平民阜,晋国由此大治。对外主持公义,锄强扶弱,联秦合齐,保宋制郑,尊王攘楚,维护国际和平。作三军六卿,勤王事于洛邑,败楚师于城濮,盟诸侯于践土。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为维护当时的中原和平、造福人民,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文治武功,昭明后世、显达千秋。

晋文公“尊王攘夷,退避三舍,施惠百姓”等等,其中有忠恕、有仁道、有信义、有坚守、有弘毅、有当仁不让。特别是有“仁者无敌”的形而上精神。

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正当马斯贝斯所论断的人类文明史上的“轴心期”时代。在这一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时代,佛陀、亚里士多德和孔子等各大文明的圣贤诞生。他们所整合创建的文明,光耀千古,两千年来无人可及。无论中外皆然。

毫无疑问,孔子的伟大思想,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他老人家凭空虚构出来的。春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生动活泼的时代,是一个诞生圣贤、伟人和传奇的时代,是华夏国族的民族性格成型的时代,也是民族文化达到成熟的时代。

晋文公生于那样一个时代,参与创造了那个时代的宏伟历史,也建造了属于那个时代的文明。

《晋文公》基于这样的一些思考而撰述完成。

应该坦诚说明,《晋文公》原本是一部电视剧剧本。这个剧本创写完成之后,于2014年获取了国家新闻广电总局颁发的全国剧本大奖。所谓剧本,乃一剧之本,当然可以经过二度创作,搬演为可供视听的精彩电视剧。正如莎士比亚、关汉卿、汤显祖等伟大剧作家所创写的剧本,它首先是可供阅读的。编撰故事、塑造人物,在这些文学创作的要素方面,与小说创作没有本质的区别,倒是颇具共通之处。

《春秋》 《左传》,包括《史记》,中国的古代典籍惜墨如金、微言大义。关于晋文公的史料,非常有限。搜罗殆尽,短短数千言而已。我的这本《晋文公》却写了几十万言。可以这样说,这本书是在严格遵照史实的基础上完成的一部“故事体”志传。作为电视剧的脚本,拿过来就可以拍摄;作为小说,捧起来便利于阅读。

在这部志传中,笔者除了塑造晋文公重耳这一主要人物,当然还塑造出了众多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其中,我想特别说说介子推其人。

介子推的故事传说,在民间留传广远。

民间传说,小说家言,比如把曹操描绘成白脸奸臣,往往有悖正史。介子推割股奉君、后来被烧死绵山,也属于类似传说。而严肃的史家顾炎武说:“当以左氏为据。割股燔山,理之所无,皆不可信。”

尊重正史,才更是我们的职责。

在这部志传中,我将介子推塑造为一位带剑行走的士子。春秋时代,所以伟大,恰恰在于那是中国文明史上的士文化诞生的时代。士农工商,士子,历来处于四民之首。他们原本属于自耕农,读书认字,秉持仁义,以仁为己任;有时带剑行走天下,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有时进入仕途,君臣共治天下;但他们始终葆有人格的自由,鸟可择木,木岂能择鸟?一言不合,拂袖而去;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胸怀天下而能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不改其乐。可以讲,介子推是儒学士子的先行者,后来的孔门弟子之精神与介子推的精神一以贯之。  《晋文公》首先会非常好看。编撰故事、营造气氛、刻画细节、渲染情感,本来是小说家的长项。

《晋文公》塑造了众多人物,其人物形象堪称鲜活,让史书上概念化的一些人物变得有血有肉、呼之欲出,笔者也颇具自信。

而我最为满意的是,《晋文公》竭力凸显了伟大的春秋时代的民族精神。愿我能够引领读者一道穿越回“文明的轴心期”,体味国族先人曾经的文明辉煌。

内容推荐

张石山著的这本《晋文公》介绍了,公元前770年,王室衰微,周朝东迁,其后称为东周。随着诸侯国势力壮大,相互攻伐、战事频仍,所谓礼崩乐坏,成为当时历史的现实。诸侯国起而争霸,晋文公重耳生于公元前697年,卒于公元前628年,时在“春秋”中段。因国乱流亡在外十九年,艰辛备尝,终于复国。复国之后,秉持仁义,为政以德。对内广施仁政,拔擢贤能;国民各执其业,官吏各司其职;政平民阜,晋国由此大治。对外主持公义,锄强扶弱,联秦合齐、保宋制郑,尊王攘楚,维护国际和平。作三军六卿,勤王事于洛邑,败楚师于城濮,盟诸侯于践土。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为维护当时的中原和平、造福人民,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文治武功,昭明后世、显达千秋。

编辑推荐

张石山著的这本《晋文公》共分为三十章,塑造了众多人物,其人物形象勘称鲜活,让史书上概念化的一些人物变得有血有肉、呼之欲出,笔者也颇具自信。再现一代霸主晋文公振兴故国的艰难历程和丰功伟绩;体味国族先人曾经的文明辉煌;凸显了春秋时代的民族精神。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7: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