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力量源自唧里
急功近利是美利坚民族性格的显著表现之一,而整个世界正在被这种观念所同化。若是不能帮助我们获得权势和职位,不能给我们带来财源和金钱,任何事物,都无一例外地会让我们心生厌烦。对于朋友,我们不愿意花时间和他们交流思想、分享乐趣。相反,我们倾向于将他们视为一架梯子上的诸多梯级,并喜欢根据其能够为我们的事业带来多少顾客、委托人或是客户;为我们的书作带来多少读者;能否有能力帮助自己得到某个垂涎已久的职位等,来衡量他们的价值。
这是一个充满浮躁和喧嚣的时代,一切都讲究高效而快捷。从前,想成为一个智者的忠实听众,追随其左右,一直被视为是一种奢侈。但比起最摩登的讲演和任何书本上的知识,这样的行为更为精彩。因为性情的触碰和交流像磁石一般有吸引力,而智者富有风度的魅力和高尚的人格将令我们神魂颠倒。从智者的谈吐之间汲取知识的甘露,对于那些热切期盼接受教育的饥渴的灵魂来说,简直如同享用丰盛而美味的筵席一般。
但是在今天,一切都是那样快捷。我们没有时间在街上驻足,更没有闲心彼此致以得体的问候。这样的问候再也不可能是文雅的鞠躬,最多只是一声“你好”,或伴随迅速点头示意的“早安”。一切都得让位于内心膨胀的物欲,我们已无暇顾及自己的举止是否文雅和有风度。
富于骑士精神的安逸悠闲的岁月已经和现代文明挥手作别,从此一去不复返。而其间蕴含的巨大魅力也随之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新潮的“个人主义”精神。时下,我们可能会痴迷于戏剧《特洛伊》,夜夜成群结队地涌入剧院或其他娱乐场所。我们太忙碌,没有时间完善自我,养成优雅的风度;也没有时间去创造自己的娱乐方式;也无法如从前的人们那样,在业余时间培养自己的幽默感和及时行乐的处世哲学。一如那些需要靠导师帮忙才能通过考试的大学生幻想买到“现成的教育”,我们付钱给那些表演幽默和逗乐的演员,然后坐下来,捧腹大笑。
生活变得越来越虚假和造作,正日渐远离其自然的本质。昔日那种精致美好的生活方式已经灰飞烟灭,而我们丝毫不曾意识到,还自顾自地以一种可怕的速度驱驰着“人类文明”这辆机车。我们身上那些举止自然、话语诙谐、彬彬有礼和卓尔不群的人格魅力——那些值得珍惜的高贵品行,如今早已了无痕迹。
我们已不复拥有往日悲天悯人的同情心,这是我们语言能力的日渐衰微和颓废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太热衷于名利,以至于变得太自私。我们局限于自己的那片小天地之中,终日只顾着埋头于自己的价值提升之中,以至于作茧自缚、对他人冷漠而麻木。可是,如果我们缺乏同情心,就永远不要指望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健谈者。因为,缺乏与他人和谐共处的能力、无法融入他人生活的人,怎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倾诉者或倾听者呢?
沃尔特·贝赞特曾高度评价过一位享有巨大声誉的智慧女性。他称赞其为健谈之人,虽然这位女士平常话语并不多,但她善于倾听他人。她身上所拥有那种热忱和怜悯之心,驱使她始终如一地帮身边众多胆小羞怯之人展示出最美好的一面,并努力使他们畅所欲言。人们之所以将她看作一个有魅力的、能说会道的女性,便在于她拥有一种唤醒他人美丽心灵的能力。她具有驱散别人内心恐惧的能力,因而人们都愿意向她敞露心扉。
如果你也希望像这位女士一样有亲和力,就必须在谈话时先学会平易近人,投其所好,通过言语的交流深入他人的内心,打动每一位听众。如果你不能激发听众对它的兴趣,那么不管你对谈论的话题了解得多么透彻,终归是徒劳无功,一切努力都将付之东流。
当人们拥挤在一个俱乐部的走廊里热情洋溢地进行交谈,或者围聚在一起聆听一场普通的招待会的时候,有些人却因为陷于主观的心绪,而习惯远远地围观,并流露出沉默和无助的眼神,这是多么可悲的情形。他们在不停地思考,但是他们永远只思考他们的事业,除了事业还是事业。他们绞尽脑汁地思考怎样才能更快一点儿——揽到更多的生意,为更多的客户服务,拥有更多的读者,或是住进更华美的豪宅,替更多的病人进行诊断。相比去思考怎样打动别人的心,他们更愿意不停地思考怎样才能出人头地。他们一切的所作所为不过是在向世人宣告:自己已经打消想要成为善于交谈者的念头。他们总是显得高不可攀,始终保持冷漠与矜持。这是因为他们的心里除了自私与自利,再也容纳不下别人。除了他们的事业和自己的那个社交圈这两件事情,他们对其他事物都提不起兴趣。如果你与其谈论这两类事物,他们会立即眉飞色舞起来;但是,对于你的事情、你的志向、你的疾苦或者你需要何种帮助等问题,他们从来漠不关心。身处这样一个狂热、自私和无情的社会,人与人之间要进行高尚脱俗的言谈,是一件多么不合时宜的事情!
P11-13
在阿拉伯沙漠地区流传着一个古老的关于羊皮卷的故事:两千多年前,有一个叫海菲的孤儿,靠为主人喂养骆驼过着贫穷而卑贱的生活。后来他爱上了一位富商的女儿,强烈的爱情促使他急切地想改变自己的境况,立志要“当一个全世界最伟大的商人,最有钱的富翁,最成功的推销员”。他的真诚和激情感动了他的主人——富甲一方的皮货商柏萨罗,为了试验海菲意志的坚定,柏萨罗交给海菲一件昂贵的袍子,让他到偏远的小镇上去推销。但海菲失败了:出于怜悯。他把袍子无偿送给了山洞里一个即将冻毙的婴儿。当海菲两手空空、满心羞愧地返回时,一颗明星一直跟随着他,在他头顶上闪烁。柏萨罗意识到这是上帝的启示,原来海菲就是他一直寻找的传人。于是柏萨罗交给海菲10张神秘的羊皮卷,并告诉他:“每一张羊皮卷都记载着一种原则、一种规律,或者说一种真理……如果懂得这里面的原则,那就可以随心所欲拥有想要的财富。”在羊皮卷的鼓舞下,海菲离开了主人,正式开始了独立谋生的推销生涯。在漫长的奋斗过程中,海菲矢志不渝地身体力行羊皮卷中的原则。若干年后,他实现了自己的志愿,成为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富豪,并娶回了热恋已久的姑娘。
每个时代都会产生自己“最有力量的文学”,这种文学代表着时代的最强音,刚健、豪迈,鼓舞人们奋起拼搏。两千多年前10张古老的羊皮卷使海菲从一穷二白走向成功。在当代,《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的作者——美国杰出企业家、作家、演说家奥格·曼狄诺与海菲也有类似的经历,他也是在“羊皮卷”的激励下获取成功的。
奥格·曼狄诺一生历尽坎坷。1925年,他出身于美国东部一个平民家庭,在28岁以前过着平静的生活,完成了正常的教育并成立了家庭。此后,他的内心世界发生了剧烈转变,他无法再安于长期以来的平淡生活,开始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一样毫无理性地瞎撞,酗酒、打架斗殴、夜不归宿……无所不为。最后在一次冲动中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并因此失去了一切——家庭、工作、房子,赤贫如洗,一如乞丐。突如其来的变故引起了曼狄诺深刻的忏悔和反思,他决心寻找支配人生命运的种种法则,并以此获取人生本应享有的成功、财富和幸福。
一次,奥格·曼狄诺到教堂向一位神父忏悔自己的经历,并表达了自己的决心。神父深受感动,给了他许多安慰。临别时,神父递给曼狄诺一部《圣经》和一张小纸条,并说道:“孩子,你要寻找的答案都在里面。”回来后,曼狄诺激动得打开纸条,上面罗列着一些书名:《投资自我》(奥里森·马登)、《积极心态的力量》(罗曼·文森特·皮尔)、《自己拯救自己》(塞缪尔·斯迈尔斯)、《思考致富》(拿破仑·希尔)、《向你挑战》(威廉·丹佛)、《思考的人》(詹姆斯·E.爱伦)、《钻石宝地》(拉塞尔·赫尔曼·康威尔)、《最伟大的力量》(马丁·科尔)、《从失败到成功的销售经验》(弗兰克·贝特格)、《唤起心中的巨人》(安东尼·罗宾斯)。曼狄诺如获至宝,他没有钱购买,便搜遍全城所有的图书馆,把这些书一一借来,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反复阅读。渐渐地,他心中的迷雾消散了,信心、勇气和力量在他的血液里复苏。他坚信已找到了支配命运的法则,决定立即付诸行动。他曾在第一张《羊皮卷》中写道:今天,我开始新的生活。今天,我爬出满是失败创伤的老茧。今天,我要用全身心的爱面对世界……在以后的时间里,曼狄诺从最简单、最底层的工作做起,一步步往上攀登。他做过卖报人、推销员、业务经理……他愈挫愈奋、百折不挠,以强有力的手扼住了命运的咽喉,终于在35岁时创办了自己的企业——《成功无止境》杂志社,实现了多年的梦想。
1968年,44岁的曼狄诺已功成名就,但他仍然珍藏着当年神父赠给他的那张纸条,正是这张纸条改变了他的命运。为了让更多的人掌握成功的秘诀,他决定将纸条上列出的书辑录成一册,命名为《羊皮卷》公开出版。如今,《羊皮卷》已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在全世界广泛发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全球成功人士的启示录”“超越自我极限的奇书”,人们不分国界、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不分肤色、不分性别、不分年龄、不分学历、不分贫富,都在读这部书,从中汲取着信心和力量。毫无疑问,《羊皮卷》堪称人类成功史上最为璀璨的明星。
20世纪50年代初,一位美国青年由于年轻无知失去了自己一切宝贵的东西——家庭、财产和工作,凄惨地流落街头,四处寻找着赖以度日的种种答案。直到有一天,他收到“来自上帝的馈赠”——一位神父交给他一份包含15本著作的书单。从此,他奇迹般地获取了一股神奇的力量,很快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的作者奥格·曼狄诺。
奥里森·马登著的《羊皮卷(精)》汇集世界上优秀的精神导师们的思想精华,揭示了希望、财富、幸福的真正秘密,以及怎样追求到它们的成功法则。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但是为人处世的原则却是亘古不变的,打开这部人生百科全书,你一定会获得非凡的感悟和无穷的力量。
奥里森·马登著的《羊皮卷(精)》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励志丛书,所辑录的内容都是近200年来美国各个行业中的成功人士,他们根据自己的经历,循循善诱地向世人告知成功的秘密以及由之所带来的幸福生活的意义。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但是,做人处事的原则却是亘古不变的,只有遵循了一定的原则去生活才能获得成功,才能实现你的目标,从而改变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