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柳著的《红星蓝盾(上下)》讲述了三个不同性格的九零后成长为特种兵。有从不入流生活向“一流”人生追求的励志、有从纨绔子弟到特战尖兵的逆袭,有以丁晓兵、西西玛等前辈为激励的拼命三郎。
时下,很多当兵的受军事题材的小说、电视剧影响,而现实中来到部队后,发现部队和“理想”中的尽然不同。三个人感悟到:小说和电视剧的情节都是虚构的,但是不管虚构的环境如何,如果以虚构的小说、电视剧中主人公那般努力和坚韧、永不言弃的精神来正视所遇到的不同环境,就肯定能实现成为“理想”中的自己。
跨国军事演习:武警东南总队“飞鹰突击队”与多国联合举办大型反恐军事演习“砺剑行动”,“红星蓝盾”行动小组与国外武装力量一绝高低。
大型峰会安保任务:“飞鹰突击队”担负在东南市举办的“国宝展览暨国际文化交流峰会”安保任务。而西方敌对势力派遣出国际雇佣兵企图打碎“中国是雇佣兵禁地”的禁言、费劲周折将一批雇佣兵潜伏进入我国东南市试图对峰会进行破坏活动,“飞鹰突击队”与国际雇佣兵在实战中过招,“红星蓝盾”行动小组与敌人斗智斗勇,最后将敌人如数剿灭,确保了峰会的绝对安全。
朱柳著的《红星蓝盾(上下)》是一部军事小说。讲述了朱皓天、向古月、孟和乌恩奇三个新兵,在经过“炼狱之旅”的选拔考核之后,组成“红星蓝盾”行动小组,并成为武警东南总队“飞鹰突击队”的尖刀力量。在执行任务的同时,“飞鹰突击队”发现以演习为名的雇佣兵组织受西方敌对势力指使企图在我国东南市举办的“国宝展览暨国际文化交流峰会”上制造恐怖活动,于是“红星蓝盾”行动小组与他们展开了一场异常惊心动魄的反恐斗争,最后将敌人如数剿灭,确保了峰会的顺利召开……
第1节/几流人生?
当一个人安静下来、又没有什么具体事情可以做的时候,回忆往事是一种很好的打发时间的方式。
此时,火车上的朱皓天就处于这样一种不由自主的状态。
十八岁的朱皓天,在经历了几天忙忙碌碌的征兵事宜后,穿着武装部新发的军装、戴着“参军光荣”的大红花踏上了前往东南市当兵的征程。从家乡湖南省邵州市到目的地东南市坐火车需要十几个小时,刚上车的时候,朱皓天还和一起参军的伙伴们兴奋地说话、互相认识。随后,那种热闹的新鲜劲过了,便陷入一种空落的无聊中。
朱皓天取下还没戴习惯的军帽,拿在手里把玩,思绪回到了三年前。
三年前,朱皓天刚刚初中毕业。和千千万万普通学生一样,他就读于一所很普通的中学,学习成绩也很一般。导致他成绩一般的客观原因是,在上小学和初中的期间,因为父母的几次工作调动导致他也转了好几次学,学习环境不稳定致使他学习成绩也不稳定。而主观原因,就应该是随着青春期的到来,朱皓天似乎对什么都好奇,又难以静下心来、集中注意力去钻研。所以,初中的三年里,他也就只能是和一些也是很“普通”的同学一起在“普通”的学校里“混着”学习。中考结束后,以朱皓天的成绩来看,只能上个“普通”高中。然而,朱皓天的父母在他拿到那所普通高中通知书后,猛然“开窍”了:如果任由着朱皓天再这样“一般”的混下去,很有可能就会导致他三年之后只能再考上一所很一般的大学,然后再找一个很一般的工作,这辈子就这么一般的过去了。于是,不管朱皓天同意不同意,他们“用心良苦”地通过在教育局工作的老同学关系,费尽周折把朱皓天弄到了市里数一数二的重点高中上学。
高中开学的第一天,留着稍长头发、高高瘦瘦的朱皓天还是和之前上初中一样,双手插在兜里,把几本新发的书本用手臂夹着,晃晃啷啷地走进教室。然而,他从一进入到这所学校开始,便觉得自己与周围的环境有些格格不入,也说不出是什么感觉。新的环境里,陌生气氛很重,他咧了一下嘴,又咬了一下牙,双眼扫视了教室一番,因为瘦而棱角分明的脸颊一阵绷紧,脸色有些苍白。随后他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了下来,把书本写上名字,往课桌上一扔,等着上课。
来到重点高中,朱皓天心理上或多或少的有些自惭形秽。直到上课铃响,有老师进来上课,他从恍惚中回过神来。这时候,他才发现同桌是个漂亮的女生,娇小的脸蛋一脸清纯,大大的眼睛和电视中的女明星有的一比!美女同桌女生礼节性的向朱皓天微微一笑算是打招呼。接着,上课。班上的同学们都专心地做笔记,朱皓天被女同桌的美貌惊艳了一会儿后,缓过来,也有意思没意思地跟着听课。
下课后,女同桌把笔记整理好,转过头来和朱皓天说话:“你好,同桌,我叫文嘉,以后在学习上请多多指教。”叫文嘉的美女同桌落落大方地伸出手来和朱皓天打招呼。
朱皓天有些不太习惯地和文嘉握手,不尴不尬地笑了笑,心想:在这个年龄段,握手应该是属于一种很夸张的礼仪吧。然后,他把扉页上写有自己名字的课本翻开,推到文嘉课桌上,算是回应。
“朱皓天!”文嘉看到朱皓天很飘逸的名字书法,赞美道:“你的字写得真漂亮!”
“马马虎虎吧。”朱皓天没有谦虚的意思,从一个学生的角度来说,他的书法好像是唯一能拿得出手的。
“要是我的字也能和你写的一样漂亮就好了!”文嘉看到朱皓天记的笔记,羡慕地说:“朱皓天,你能不能教教我?我也想把字练得漂亮一点。”(P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