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战后日本文学史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李德纯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李德纯著的《战后日本文学史论》一书对纷繁的六十年的日本文学做了自己的梳理,把文学放在不同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分别论述日本小说、诗歌、戏剧等不同体裁的发展,为读者阐释和解读了战后派、无赖派、第三批新人、现代派、社会派、内向的一代等不同流派的作家和作品。作者以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坚持了文学评论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全书数据翔实,引证丰富,文字流畅,论见独到。

内容推荐

李德纯著的《战后日本文学史论》是一部研究一九四五年后日本当代文学的专著。作者为资深日本文学专家,从中国研究者的视角,梳理了自日本战败一直到二十一世纪初期日本当代文学发展的主要脉络,对日本战后各文学流派、文体以及以川端康成、松本清张、安部公房、三岛由纪夫、大江健三郎、村上春树等为代表的日本作家,分别以专章做了介绍与评述,对于帮助普通读者了解日本当代文学的概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战后日本小说的衍变轨迹

特定的时代产生特定的文学,文学反映着社会文化跳动的脉搏。二次大战结束后,正是人类历史长河中十分重要的时代。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全局来看,日本社会发生了一次历史性巨变。战后日本文学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部思想史,也是一部社会变迁的历史。日本作家凸现出来的问题意识的觉醒和强化,具有极为鲜明的现实指向和时代特征,带来诸多方面的积极触动和历史性变化,让人看到了更加丰富和多层次的世相,包括那些隐秘的、个人化的角落。文学艺术经历了数十年真理被尘封的的岁月,重新回到了正确的发展轨道,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一个在废墟上重构精神家园的新时代的开端,也成为解析社会生活进程的一条重要途径。

战后日本文学的脉动与走向,大致经历了恢复期、成熟期、发展期和相对稳定期四个阶段。其思想演进的轨迹和变迁的阶段性,有其各不相同的纵深性和层次性,并酝酿着新的生机,始终同日本人民精神世界、内心情感的变化保持着惊人的一致。

一恢复期:对战前军国主义的鞭笞

在整个二十世纪上半叶,对外侵略战争就是日本近代史的全部。军国主义从猖獗到颓败,全能政府的权力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形成了日本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专制暴政。自明治维新以来将近八十余年所形成的社会文化,在战前那种思想僵化、心态封闭以及理论功用上的政治化、工具化的严酷气候下,发生了二十余年的大倒退。日本文化的血脉被严重毁坏,也造成了文学的扭曲乃至对文学基本功能的侵蚀,作品衍变成武士道观念的载体和图解,沦为现代造神、颂神运动的工具。文学虚假的粉饰和超现实的神性,造成了文学断裂和名著难产的处境。这一代作家命运多舛,陷入尴尬的境地:一方面要坚持艺术与生活保持距离,尽量保持内心的纯净,避免尘世喧嚣对文学创作的干扰,坚守一种封闭的写作空间,为自己求得内心平衡寻找一个重要支点。另一方面,在严酷的政治高压和恶劣的生活环境里,学人中,或抗争,或探索,或屈服。独立思想、自由精神这些稀缺性资源在多数作家身上逐渐流失;有些作家苟全性命于乱世而游离于社会边缘,他们的创作个性、主体感受和生命体验,凡此种种,几乎完全被淹没,失去了表达的愿望。某些作家匍匐于军靴与军刀之下,机械地把政治意图敷演成服务殖民战争的工具,不仅失去了价值判断,还丢失了精神品位。其出版的一些作品基本上为一种非文学的气氛所控制,被当时的政治斗争需要所利用,奉行的文学价值观念,带有极强的政治功利性。文坛凋敝到几近空白的地步,尤其是臭名昭著的“笔部队”,以文学活动的方式参与、协助侵略战争的所谓文学家,他们炮制以侵略战争为背景和题材的作品,形诸笔端的或是把侵略战争美化成“圣战”,或是把战争责任强加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同盟国,或歪曲描写被它们侵略地区的状况。这一现象反映了时代变迁中的文化断裂,和整体文化的堕落和无奈。一些有良知的作家正处于创作成熟时期,由于外在的干扰和自身的限制,被意识形态遮蔽了二十余年,失去创作自由。二十世纪前半叶,日本文坛成了一个死寂沉没、万籁俱寂、万念俱灰的世界,广大读者引颈翘望作家立足于自己的真情实感,说出他们不敢说的话而不得,这是平民百姓的不幸,作家的悲哀。P1-3

序言

李德纯氏的《战后日本文学管窥——从中国的视点出发》,读后受益匪浅。我以为,这部著作是对日本战后文学的出色介绍、解说和批评。正如副标题所标明的那样,作者从中国学者的视角,阐释、批评了战后日本文学,然而,更其重要的是,这是一部热情洋溢的好书。

这些姑且不论,作者李德纯氏投入这项工作的热情和努力,似乎是巨大的。仅就我个人在战后不久发表的作品群为例,迄今还没有人读得这样细致,并放在战后这一特定历史背景和时代思潮中加以细致考察,凸现出细节的内蕴。他读得准确,我是这样看的。

所有这些或许取决于论者的中国式思维方法。这位中国学者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四人帮”的特殊政治时期,想来这一点也是重要因素。他的态度可概括为真挚二字。

目前,中国对各种日本文学作品的译介方兴未艾。为促进这种势头的健康发展,李德纯氏的研究工作以及他所处的地位,应受到极大的关注和期待。希望作者多自珍重,取得更大的成绩。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5: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