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重要性
哲学方法的第一章都应涵盖对于一些终极概念的自由探查,因为概念自然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我这里指的是蕴含于文献资料、社会组织和理解物质世界过程中的那些一般原则。
这些概念没有定义,因为所涉及的因素更为广泛,难以进行分析。如果要理解概念中的各类含义,需对每个因素进行同等深度的探讨。在讨论这样一组概念时,因为语言上的细微调整,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可能成为中心概念。在这一讲中,“重要性”会作为中心概念,而其他话题会围绕其展开。
通过这个系列讲座,我旨在探查在人类定向活动中作为前提的人类经验所涉及的一些普遍性特征。我并没有想要建立一个体系哲学框架,这个目标对于这门短期课程来说过于宏大。所有体系化的思想,都必须始于前提。同样,如上所述,讨论过程中会不时使用一些基本概念,这些概念比由讨论的明确目的所表达出来的概念更为基本。在任何体系化过程中,必须将这些材料的语言解释进行整理、加工和排序。
在所有体系化的思想中,都有迂腐学究之气,即对概念、经验和建议置之不理,并将“我们不去想这些事情”作为堂而皇之的理由。体系很重要,它对于整理、利用和批判遍布于我们经验中的思维来说都是必要的。
但在体系化工作开始之前,如果想要避免所有的有限体系中所固有的狭隘性,我们必须做一项准备工作。当前,即使逻辑学本身,也在与形式论据中的发现做斗争,即每一套有限的前提所暗示的概念不应该在其直接范围之内。哲学涵盖所有概念,因此哲学永远不能始于体系化,而应从被称作“收集”的这个阶段开始。
当然,这个过程是无止境的。人们能够实现的是强调少数范围广泛的概念,并注意在这些概念展示中出现的各类其他观点。体系哲学虽然仅是专业研究的对象,但每一位知识分子都应对其加以注意,以避免受到自身专业领域的影响。
西方文献中,有四位伟大的思想家,他们除了在哲学体系建构方面对文明思想做出了贡献之外,在哲学收集方面更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们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莱布尼茨和威廉·詹姆斯。
柏拉图把握了数学体系的重要性,但他的声名鹊起主要源于散落在其对话、建议中的大量深刻洞见,这些洞见几乎被当时他生活的时代的古体文字造成的误解所湮没。亚里士多德边收集边体系化,将从柏拉图那里继承来的思想纳入到自身的体系结构中。
莱布尼茨继承了两千年来的思想,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姿将先人的多样化思想大部分传承了下来。他的兴趣广泛,从数学到神学,从神学到政治哲学,又从政治哲学到自然科学,均有涉猎。这些兴趣点是以深入的学习为支撑的。若要写一本书,可将其命名为《莱布尼茨的智慧》。
最后,还有威廉·詹姆斯,他本质上是一位现代人,在学习以往知识的基础上充分提升了自身的智慧,但是他对当代理念的高度敏感性才更能体现其伟大之处。他通过旅行、与领袖人物的私人关系以及自身的各类学习等方式了解了他所生活的时代。但最重要的是他进行了收集工作。他的理智生活反对为了体系而忽视经验。他凭直觉发现了现代逻辑正在试图解决的伟大真理。
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