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是我国书院发展的鼎盛阶段,也是其变革和改制时期,其原因和这一时期士大夫的动向密切相关,因此,研究明清时期士大夫和书院的互动关系十分重要,可惜的是,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尚付之阙如。
赵连稳著的《士大夫和书院互动关系研究》对明清时期士大夫和书院互动关系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和系统的论述,并且探讨了明清时期朝廷和地方社会的关系,中央集权的演变轨迹以及社会变革时期士大夫阶层的动向,这些均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 书名 | 士大夫和书院互动关系研究 |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 作者 | 赵连稳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明清时期是我国书院发展的鼎盛阶段,也是其变革和改制时期,其原因和这一时期士大夫的动向密切相关,因此,研究明清时期士大夫和书院的互动关系十分重要,可惜的是,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尚付之阙如。 赵连稳著的《士大夫和书院互动关系研究》对明清时期士大夫和书院互动关系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和系统的论述,并且探讨了明清时期朝廷和地方社会的关系,中央集权的演变轨迹以及社会变革时期士大夫阶层的动向,这些均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内容推荐 赵连稳著的《士大夫和书院互动关系研究》是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时期士大夫和书院互动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充实而成。2015年11月9日《人民日报》(学术版)以“士大夫和书院关系研究取得进展”为题,介绍了本项目研究的学术价值与理论意义。 中国士大夫和书院互动关系研究是目前学术界涉猎较少的领域之一,该成果在充分占有丰富详实的史料基础上,从书院创办、经费筹措、书院管理和推动书院改革改制等方面,系统全面地论述了中国古代士大夫对书院发展的作用,同时从士大夫价值观的培育和士大夫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分析了古代书院对士大夫阶层的影响。作者认为,书院须与国家的文教政策相适应才能获得顺利发展,知县和乡绅是明清时期书院达到鼎盛的主要推动力量,书院教育内容随士大夫价值取向的变化而变化。这是迄今为止,学术界首次深刻论述士大夫和书院两者互动关系的成果,开辟了我国古代书院研究的新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 国内研究状况述评 二 士大夫阶层的演变 三 士大夫的人生价值观 四 士大夫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作用 五 书院历程 六 士大夫和书院之互动 七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 唐末至元朝士大夫和书院互动关系 第一节 唐末至元朝的社会文化环境 一 有利书院发展的文教政策 二 三教合一,理学产生 三 科举制度和官员选拔 四 印刷术进步和出版业的发展 五 官学衰败、私学兴盛和书院发展 第二节 唐末至元朝士大夫对书院发展的作用 一 士大夫与书院发展 二 官员对书院的控制 三 士大夫支持书院发展的原因 第三节 唐末至元朝书院对士大夫的影响 一 培育士大夫价值观 二 培养大量士大夫 第三章 明代士大夫对书院发展的作用 第一节 明代的书院政策 一 洪武至宣德年间的书院政策 二 正统至正德年间的书院政策 三 嘉靖至崇祯年间的书院政策 第二节 明代官员对书院发展的作用 一 创办书院 二 筹措经费 三 书院讲学 四 选拔山长 五 规范发展 六 增加藏书 七 禁毁和控制 第三节 明代乡绅对书院发展的作用 一 创办书院 二 公举山长 三 捐献经费 四 管理经费 五 书院讲学 六 制定学规 七 增加藏书 第四章 明代书院对士大夫的影响 第一节 明代书院和士大夫价值观培育 一 书院教学 二 书院祭祀 三 书院学规 四 山长的言传身教 五 书院自然环境 第二节 明代书院和士大夫培养 一 培养了大量官员 二 培养了大量学者 第五章 清朝士大夫对书院发展的作用 第一节 清代的书院政策 一 顺治和康熙时期的书院政策 二 雍正时期的书院政策 三 乾隆时期的书院政策 四 嘉庆、道光和成丰时期的书院政策 五 同治、光绪前期的书院政策 六 光绪后期的书院改制 第二节 清代官员对书院发展的作用 一 创办与修复书院 二 经费筹措与管理 三 书院讲学 四 山长选拔和管理 五 书院藏书和管理 第三节 清代乡绅对书院发展的作用 一 书院创办与修复 二 书院讲学 三 经费筹措 四 书院管理 第六章 清代书院对士大夫的影响 第一节 清代书院与士大夫价值观培育 一 书院教学 二 山长的言传身教 三 书院祭祀 四 书院规章 五 书院建筑环境 第二节 清代书院与士大夫培养 一 培养了大批官员 二 培养了大批学者 三 培养了一批维新派和革命家 第七章 结语与思考 一 士大夫在书院发展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二 士大夫热心书院教育的原因 三 士大夫和书院能否相向而行的原因 四 明清时期南北方书院发展状况的区别 参考文献 后记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