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老子茶
周墨农向余道闵汶水茶不置口。戊寅九月至留都,抵岸,即访闵汶水于桃叶渡。日晡,汶水他出,迟其归,乃婆娑一老。方叙话,遽起曰,杖忘某所。又去。余曰,今日岂可空去。迟之又久,汶水返,更定矣。睨余曰,客尚在耶?客在奚为者?余曰,慕汶老久,今日不畅饮汶老茶,决不去。汶水喜,自起当垆。茶旋煮,速如风雨。导至一室,明窗净几,荆溪壶成宣窑瓷瓯十余种,皆精绝。灯下视茶色,与瓷瓯无别,而香气逼人,余叫绝。余问汶水曰,此茶何产?汶水曰,阆苑茶也。余再啜之曰,莫绐余,是阆苑制法,而味不似。汶水匿笑曰,客知是何产。余再啜之曰,何其似罗甚也。汶水吐舌曰,奇!奇!余问,水何水?曰,惠泉。余又曰,莫绐余,惠泉走千里,水劳而圭角不动,何也?汶水曰,不复敢隐。其取惠水,必淘井,静夜候新泉至,旋汲之。山石磊磊藉瓮底,舟非风则勿行,故水之生磊,即寻常惠水犹逊一头地,况他水耶。又吐舌曰,奇!奇!言未毕,汶水去。少顷,持一壶满斟余曰,客啜此!余曰,香扑烈,味甚浑厚,此春茶耶?向瀹者的是秋采。汶水大笑曰,予年七十,精赏鉴者无客比。遂与定交。
卷三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原作“住”)湖心亭看雪。雾淞沆(原作“沅”)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金山竞渡
看西湖竞渡十二三次,己巳竞渡于秦淮,辛未竞渡于无锡,壬午竞渡于瓜州,于金山寺。西湖竞渡,以看竞渡之人胜,无锡亦如之。秦淮有灯船无龙船,龙船无瓜州比,而看龙船亦无金山寺比。瓜州龙船一二十只,刻画龙头尾,取其怒;傍坐二十人持大楫,取其悍;中用彩篷,前后旌幢绣伞,取其绚;撞钲挝鼓,取其节;艄后列军器一架,取其锷;龙头上一人足倒竖,敁敠其上,取其危;龙尾挂一小儿,取其险。自五月初一至十五,日画地而出。五日出金山,镇江亦出。惊湍跳沫,群龙格斗,偶堕洄涡,则百捷捽蟠委出之。金山上人团簇,隔江望之,蚁附蜂屯,蠢蠢欲动。晚则万艓齐开,两岸沓沓然而沸。
卷五
姚简叔画
姚简叔画千古,人亦千古。戊寅,简叔客魏为上宾,余寓桃叶渡,往来者闵汶水曾波臣一二人而已。简叔无半面交。访余,一见如平生欢,遂榻余寓。与余料理米盐之事,不使余知。有空拉余饮淮上馆,潦倒而归。京中诸勋戚大老朋侪缁衲高人名妓与简叔交者,必使交余,无或遗者。与余同起居者十日,有苍头至,方知其有妾在寓也。简叔塞渊,不露聪明,为人落落难合,孤意一往,使人不可亲疏。与余交不知何缘,反而求之不得也。访友报恩寺,出册叶百方,宋元名笔。简叔眼光透人重纸,据梧精思,面无人色。及归,为余仿苏汉臣一图,小儿方据澡盆浴,一脚入水,一脚退缩欲出。宫人蹲盆侧,一手掖儿,一手为儿擤鼻涕。旁坐宫娥,一儿浴起伏其膝,为结绣。一图,宫娥盛妆端立有所俟,双鬟尾之,一侍儿捧盘,盘列二瓯,意色向客。一宫娥持其盘为整茶锹,详视端谨。覆视原本,一笔不失。P137-140
予既选明清人杂作小品二卷,题日《近代散文抄》,其意似以公安竟陵为归,而亦不以公安竞陵为归也。大抵选文之难,难在无所见,其真有见者殆亦甚难。盖无所见犹如矮子观场,直是随人夸笑,有所见则又不免阿其所好,瓦砾且视为连城矣。选之道固未可认作小小得失,自有一种遇合存乎其间。遇不遇,明不明之辩也。夫公安竞陵诸作,其性灵精光得以留传于世者,当必有其独在之价值,未必即因抹杀的批评家而绝,却亦未必即藉选者之手眼以传,要之传者自不得不传,不传者亦无法使之必传。然则予所选其果足以尽公安竞陵耶,其果不足以尽公安竞陵耶?昔张宗子《石匮书》论日,“今人喜钟谭则诋王李,喜王李则诋钟谭,亦厌故喜新之习也。夫王李自成为王李,钟谭自成为钟谭,今之作者自成为今之作者,何必诋,何必不诋?”吾愿读吾书者,亦知所谓宗法派之外,尚有非宗法派者在,知有公安竞陵者在,并知有所以成其为公安竞陵者在,然后吾书才真端的一小小得失者矣。至于抉剔幽滞,游目赏心,乃自不来俗物败人意也,予更何言哉。
中华民国廿二年开岁十五日,沈启无又记于北平之懒禅书屋。
重印《近代散文抄》序
黄开发
因为接触周作人,自然知道有一个沈启无。他曾经与俞平伯、废名和江绍原一起并称周作人的四大弟子。1933年版《周作人书信》收入周氏致他的书信二十五封,数量之多仅次于致俞平伯的三十五封。他有一个大名鼎鼎的晚明小品选本《近代散文抄》。印象特别深的是发生于1944年的“破门事件”,他被周作人宣布逐出师门。沈氏背负了双重的罪名:附逆和背叛师恩。然而,我们听到的声音基本上都来自于周作人,沈启无则差不多是一个无言者。他那被笼罩在阴影中的面目和后来的命运许多年前就引起了我的兴趣,可是我找不到关于他的完整材料,已有的记述往往语焉不详,甚至多有舛误。我辗转与沈启无的长女沈兰女士取得了联系。2004年12月中旬一个飘着小雪的上午,我去北京房山区良乡镇访问了她。我准备重印《近代散文抄》,他们家属委托我代为办理版权事宜。2月初再见沈女士,由于得到了信任,这次她为我提供了一些重要材料。其中,最重要的是一本五十开牛皮纸封面的工作日记,内容是沈启无自己誊抄的写于1968年4月至6月间的个人汇报;《近代散文抄》上册和《人间词及人间词话》两书编校者的手校本;一份沈氏自拟的著作简目和数张照片等。
沈启无,1902年生于江苏淮阴。原名沈鐊,字伯龙,上大学时改名沈扬,字启无。1925年,从金陵大学转学到燕京大学,读国文系。也就是在这一年,他上了周作人主讲的新文学课程,于是认识了这个他非常崇拜的老师。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燕大毕业后,沈启无到天津南开中学教国文,与党组织脱离关系。一年后又调回燕大国文系,在国文系专修科教书,并在北京女师大国文系兼任讲师。1930年至1932年,任天津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国文系教授、系主任。1930年代,沈启无与周作人过从甚密。1932年至1936年间,任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文史系教授,同时兼任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国文系讲师。1932年北平人文书店出版沈启无当时讲课用的明清文选本《近代散文抄》。该家书店又于1933年12月印行他编校的《人间词及人间词话》。北平沦陷后,沈启无任伪北京女子师范学院国文系教授和伪北大国文系主任。1942年11月新民印书馆出版他编的课本《大学语文》。沈启无是北平沦陷区文坛的活跃分子,曾在伪华北作家协会等机构任职,还两次赴日参加第一、第二届大东亚文学者代表大会。1944年3月,因认定沈启无向日方检举他的所谓思想反动,周作人公开发表《破门声明》,断绝与这个追随他多年的弟子的一切关系。1944年新民印书馆出版他和废名的新诗合集《水边》。1945年由他供职的武汉大楚报社出版诗集《思念集》。新中国成立后,任教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1969年因病去世。
《近代散文抄》共分上、下两册,分别出版于1932年的9月和12月。本书大致以晚明公安、竟陵两派为中心,收录十七位作者的一百七十二篇作品,其中上册一百一十五篇,下册五十七篇。所收作家上起公安三袁,编选者把他们看作晚明小品的开创者;下迄张岱、金圣叹、李渔,在沈氏眼中,张岱是能够兼公安、竟陵二派之长的集大成者,金圣叹、李渔是晚明小品的“末流”。选文最多的是袁宏道和张岱,分别有二十三篇和二十八篇。这后几个人的下半世虽在清初,而实际上是明季的遗民,文章所表现出的还是明朝人的气味。书后附有各家的传记材料和采辑的书目。据编选者在后记中介绍,书名原叫《冰雪小品》,曾交给一家书店,结果被退回。后得到周作人的鼓励,沈氏重理旧编,交北平人文书店出版。书前有两篇周作人的序言,是为《冰雪小品》和《近代散文抄》两个不同阶段写的。俞平伯题签,书后还有他作的跋。《近代散文抄》所收作品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表明言志的文学观。晚明作家强调时代的变化,反对空洞的模拟;极力主张言志的性灵文学。人们通常把分别出自于袁宏道《小修诗叙》《雪涛阁集序》中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和“信腕信口,皆成律度”作为公安派的口号。其二,《近代散文抄》所收文章最多的是游记,共六十四篇,占全书篇幅四分之一强。这一派作家努力摆脱世网,走向自然,怡情丘壑,视山水为知音。其三,表现对世俗生活的关注,喜谈生活的艺术。品茶饮酒,听雨赏花,是他们乐此不疲的题材。《近代散文抄》大抵能选出晚明小品家最有特色的文体的文章,同一文体中,又能选出其代表作。所以,从中可以见出长期为人所诟病的晚明小品的总体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此次重印根据的是初版本,把原书上、下册合订为一册。1934年5月北平人文书店再版,我仅见再版本上卷。初版本校对不严,错讹较多。这次重印对原书的讹误衍脱文字作了校订。原书上、下册各附有一张勘误表,重印本对其中所列文字直接加以改正;校订的另一个根据是《近代散文抄》上册的作者手校本,在根据手校本订正和编者自行订正的文字后用括号注明。沈启无标点《近代散文抄》的原则是尽量简单,基本上只用逗号和句号,且句号较少。其《人间词及人间词话》的标点也是遵循这一原则的。这与今天的阅读习惯有了距离,我因此多点了一些逗号、句号,加了书名号。原书的上、下册的标点做法也不尽统一,下册个别地方用了问号和感叹号,这次重印也一仍其旧。原书未加注解,也因此免了被注解弄得零星破碎;再说书中的文章大多是清新流丽的。我想这个重印本,既可为研究20世纪30年代的晚明小品热提供资料,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的读本。上文提到的刘大杰、施蛰存和阿英的选本近来都重印了,再加上这当时影响最大的一本,也多少可以弥补一些不足。
2005年8月31日作
2017年12月30日再版校后略改
沈启无编的《近代散文抄》是一本晚明小品选,大致以晚明公安、竟陵两派为中心,收录十七位作者的一百七十二篇作品,所收作家上起公安三袁,编选者把他们看作晚明小品的开创者;下迄张岱、金圣叹、李渔,在沈氏眼中,张岱是能够兼公安、竟陵二派之长的集大成者,金圣叹、李渔是晚明小品的“末流”。书后附有各家的传记材料和采辑的书目。
据编选者在后记中介绍,书名原叫《冰雪小品》,曾交给一个书店,结果被退回。后得到周作人的鼓励,沈氏重理旧编,交北平人文书店出版。书前有两篇周作人的序言,是为《冰雪小品》和《近代散文抄》两个不同阶段写的。俞平伯题签,书后还有他作的跋。
沈启无编的《近代散文抄》大致以晚明公安、竟陵两派为中心,收录十七位作者的一百七十二篇作品。老师周作人作序,同门俞平伯题跋。
晚明小品文是极力主张言志的性灵文学,或走向自然、怡情丘壑,或品茶饮酒、听雨赏花,反对空洞的模拟。明清小品文是现代白话美文的源头。
周作人在阐述新文学运动的来源和原因时说:“我们可以这样说:明末的文学,是现在这次文学运动的来源,而清朝的文学,则是这次文学运动的原因。”可见周作人是十分地推崇晚明小品文的,从中亦可见出周作人的言志文学理论和文学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