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做春天的小雨点
有人想变成可爱的天使,有人想变成自由的小鸟,有人想变成清凉的海水,有人想变成美丽的女王……可是大家知道我想变成什么吗?我就想变成一滴春天的小雨点。
一滴春雨的力量微不足道,它并不高贵,并不神圣,并不美丽。但它可以和其他雨滴一起灌溉大地、田野,可以让大树、花朵生长,可以染绿高原、草地。
如果我变成了一滴春雨,就可以做一些微不足道、但不可缺少的事。比如:不下春雨,气候干燥,植物不能发芽生长,下一场清凉的春雨,空气清爽,万物复苏。我不喜欢夏天的倾盆大雨,我喜欢春天的细雨沙沙。春雨无声地滋润着大地和万物,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着自己;春雨亲吻着生灵,亲吻着云朵,轻轻地、温柔地抚爱着每一个生命。我渴望拥有春雨的高贵品质,默默地、无私地奉献自己的力量,把爱分享给每一个人!
假如我能变,就让我变成一滴春天的小雨点吧!把甘露撒播给每一个人,把绿色传遍每个角落,为绿色环境贡献出我的一份力量!
坚持就能成功
今天,妈妈带我去盖伦学校学英语,回来的路上,我看见一个陡坡,很想跑上去。因为坡很陡,我担心妈妈不会同意我去跑,可是不争取一下又有些不甘心。
于是,我试探着问妈妈:“妈妈,我想上那个陡坡,能不能试一试?”没想到妈妈很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要求,她叮嘱我说“试一下可以,但是要注意安全。”
听了妈妈的话,我非常高兴,就连忙跑了上去。可是,我跑了好几次也没有跑到顶点,我失望极了。
这时,妈妈鼓励我说:“你远一点助跑,也许就能跑上去。”我按照妈妈的方法试了几次,可是仍然没有成功。我有点灰心了,妈妈也有一点灰心。坡太陡了,我们决定放弃了。
就在临走的时候,我忽然改变了主意,我对妈妈说:“为什么不再试一次呢?”妈妈同意了我的想法,并很耐心地站在一旁等我。妈妈的肯定和赞许给了我无穷的力量,我鼓足力气又试了一次,果然就上去了,原来跑上去就这么简单呢!
我连蹦带跳地回了家,这次的事情让我明白了坚持就能成功的道理,我真高兴!以后我遇到任何困难都不会轻易就放弃,因为事情没到结束的时候谁也不能断言它的结果。
第一次焖饭
因为甲型流感,所以我们学校停课一周。虽说这一周没有上学,但是我的收获似乎更大。比如,我学会了焖饭。
停课的当天晚上,妈妈决定要教我焖饭,这让我感到非常新奇!做饭不是大人们的事儿吗?居然我也可以做大人才能做的事儿了呢!妈妈告诉我,如果人少的话就放一瓢米,人多的话就放两瓢。下面,我们就开始焖饭了!第一道工序就是淘米,妈妈说,现在的米都是机械加工,基本没什么沙子,所以现在的人们做饭啊,淘米这道工序可是比以前简单多了。那第二道工序呢,就是放水,这个有点技术含量在里面。通常我的小手指,放到食指的三分之一还少一点儿的位置上就行了。这些工作都完成后,要把锅胆的外边擦干净,还有手指也要擦干,一丁点儿水都不能留。然后,就可以开始焖饭了。找到电饭煲的面板上的“煮饭”这个按钮,把指针调到凹下的地方,电饭煲就开始工作了。当我们听到“滴滴”声的时候,就说明饭好了。
第二天,我按照妈妈说的方法焖了一锅饭。这可是我第一次独自焖饭,有些事还是不够清楚。当电饭煲发出“滴滴”声的时候,我特别想看看我焖好的饭是什么样子,于是,我立即就把排气阀打开了,等气全散尽,我急不可待地把锅盖打开,盛了一勺子出来。我小心翼翼地吹凉米饭,放在嘴里贪婪地嚼了起来,咦?!怎么这么硬啊!
我非常沮丧,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便颓丧地坐在了地板上等妈妈回来。
妈妈尝了我焖的米饭,居然说很好吃,但是提醒我说,米饭在气的滋润下才水灵黏糊,除非特别着急,一般都要等着排气阀自动跳起来,这证明气是自然散尽的。哦!原来奥秘在这里!
第三天,我再次独立焖饭,这次我没有着急打开排气阀,而是耐心地等待米饭自然变熟。等妈妈回来,我们打开锅盖,米饭香喷喷的气味扑面而来,别提多好闻了!妈妈抱着我又亲又啃啊,我得意地笑了。
通过这次焖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什么事情都要亲自动手试验才能体会其中的辛苦与困难。焖饭是一件十分简单的事情,但是要想做得软硬适中,还得多试验几次。而且,水的多少会影响饭的口味儿的!几天的反复尝试让我意识到,爸爸妈妈每天真的很辛苦。这些简单的事情妈妈每天都在重复,我每天回家就在房间里写作业,可是妈妈每天除了洗米蒸饭,还要刷锅、切菜、烧菜,可是他们总是默默地为我付出,从来没有怨言。
我想好了,等甲型流感隔离结束返校后,我要跟同学们倡议,让大家每天帮爸爸妈妈做一顿饭,或者做一件家务,回馈父母、感受快乐,让每名同学都能体验享受自己劳动成果的成就感!这种陶醉的感觉真的不一样,会让我们觉得自己真的是一个大孩子了呢!
P3-6
当她的第一篇作文《坚持就能成功》发表在《小学生报》上。我如同每一个幸福的年轻妈妈一样,侧耳聆听成长的声音;当安全系列倾注笔端,我看到了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对公德、环境、安全与健康的思考和疾呼,看到了这个社会正在生生不息地衍生着向上、向善的力量!当《如果我能追上太阳》的青春道白铺满纸张,我真切地感受到含苞待放的青涩,看到了懵懂思考、心灵悸动的青春飞舞!
当她的文奄首次在《新民晚报》亮相,当《北京晚报》的编辑打来长途电话索要这个十几岁少年的履历,当她用自己积攒起的一笔笔稿费添置令她着迷的摄影器材,当她轻扫慢拂,用筝音打动赛场评委,我看到了一个花蕾绽放的生命在吐露芬芳!
——妈妈:崔沈霞(中国化工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
我,一直都在这里——写在《如果我能追上太阳》之后
一段心路历程、一种压抑不住泪水的冲动,让我用点滴的成长,赴你心灵的契约。
或许是太早融入我的生活,我对读书习字最初的记忆早已无从描摹。只记得每晚灯下随意几笔已成了家常便饭,每次妈妈告诉我作文登报时,总是期待着下一份稿酬。每一张薄薄的灰色报纸都会被我珍藏,那是我绚烂多彩的童年。
偶尔翻看儿时的作文本,些许歪扭的字迹布满着稚气,早忘记了当年记录的事情,是泛黄的文字又让我记起。曾经让自己难忘至极的事情如今还觉得有些好笑。再读最近发表在报纸或杂志的短文,也还不乏一些不太成熟的文字。幡然醒悟,原来,这才是成长!
慢慢读来,我这些年的生活如卷宗般在案几上缓缓舒展开来。那都是些清晰可见的成长,是我能看到的跳动的鲜活,是我能听到的真实的吵闹。它让我慢慢记起生命之初的美好。
有些事情看似平淡,却刻骨铭心。整理文稿的过程中,当我读到初中关于老师、关于友情的文章,我可以毫不夸张地告诉你,我是哭着读完的。有时候,哭可能都算不上一种表情,更多的是一种本能,一种反应,一种理性战胜不了感性的冲动。这样的冲动,来自于时间,记录在文字。是啊,十七岁的我,更在意的,仍然是校园、友情和一些大人们看起来是些无聊的事情。
我的文字里,关于成长、关于爱、关于校园,虽然不是最美,却是最真实。高中生活我还在经历、还身在其中,玩味起来忍俊不禁。但是我知道,若干年后,我会像读初中的文字那样泪流满面,因为那是我真实的青春,记录在记忆里的欢笑和泪水。
如果将这本书看成一个孩子的话,那她可能不仅难产,还是个有缺陷的新生儿。但人们常说,做母亲要宽容。以宽容的心态看这本书,我想她还是给了我很多很多。
回味我的十年,今天的我回望十年前的我,很庆幸我能拿起笔写作,很感谢我的文字可以不被嫌弃,很欣喜时间带走了稚嫩与轻狂,我现在才可以有时而女汉子时而文青的资本。
文字的力量真的可以超乎我们的想象,每当失意、落寞,埋在文字里总能让我找到安慰,逐渐地我学会跌倒后如何清理伤口,知道怎样的折翼才够漂亮;渐渐地我学会如何整理凌乱的思绪,知道怎样的伪装才够优雅;我学会怎样在跌倒中寻找爬起来的力量,知道怎样的微笑才够坚强……
回首过往,我也有时步履蹒跚,但书香一直都在,笔墨不曾风干。
再翻书稿,仍觉遗憾太多、文字尚浅。岁月还长,但是十八岁等不及。一个零零散散的成长小辑,没有整体的结构框架;翻起来就像是走走停停的惬意,像是写写画画的悠然。从生命开始一路走来,走到现在。因此更期待包容、期待认可、期待欣赏。我知道,在文学的梦里,我会始终在路上!这部文集的结篇,却是我全新的起点和跑道。感谢我的爸爸妈妈,在我尚未识字的时候,就用笔告诉我:
风和日丽,妈妈帮你收集蹒跚学步的足迹;
风雨兼程,爸爸为你丈量泥泞路上的脚印。
感谢爸爸妈妈的呵护,为我的成长撑起了明朗的天空,带我一路前行,让我懂得感恩,学会思考。
感谢未曾谋面的庞滟老师和王维亮老师,是他们的鼓舞和欣赏,让我的文字能够以这种形式问世!
感谢为了给扉页配图,用了一下午的时间只为了采拍到我一个精彩瞬间的祝志鹏叔叔!
感谢为了文集插图帮我整理和挑选我的摄影作品的李萌叔叔和晓强叔叔!
感谢一路走来,扶持我成长的师长、朋友!
从七岁时稚嫩的笔法,到十七岁略微走向成熟的思想;从咿呀学语的琐碎繁杂,到正气满腔的振臂一呼,文字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东西,它记录了我的,或许也是你的过去、现在以及将来的样子。我,一直都在这里;我会继续写下去,一直写下去。
孙怡冰
2016年9月12日
花开无声,岁月有痕
女儿的作品集就要付梓了,翻动这一页页电子书稿,心中感慨无限。
从蹒跚学步,到小荷初露,我最爱读的书,还是这个崭露头角的十七岁小丫。她才是最精致的书页,最美丽的诗行。
特别欣赏一句话,走着走着,花儿就开了。从七岁到十七岁,我的宝贝就这样踏着文字的脉络一路走来,阳光、率真、自信、开朗。
当她的第一篇作文《坚持就能成功》发表在《小学生报》上,我如同每一个幸福的年轻妈妈一样,侧耳聆听成长的声音;当安全系列倾注笔端,我看到了一个十几岁的少女,对公德、环境、安全与健康的思考和疾呼,看到了这个社会正在生生不息地衍生着向上、向善的力量!当《如果我能追上太阳》的青春道白铺满纸张,我真切地感受到含苞待放的青涩,看到了懵懂思考、心灵悸动的青春飞舞!
当她的文章首次在《新民晚报》亮相,当《北京晚报》的编辑打来长途电话索要这个十几岁少女的履历,当她用自己积攒起的一笔笔稿费添置令她着迷的摄影器材,当她轻扫慢拂,用筝音打动赛场评委,我看到了一个花蕾绽放的生命在吐露芬芳!
她的镜头里,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她的文字里,凝炼了对生活的审度和思考。当我像看一幅作品一样,看着她透过镜头捕捉生活的点滴;当我像抚摸她一样抚摸她的文字,成长的力量让我无比震撼!就如我在她的文稿《伟大的母爱》后记里所说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能够阻挡成长的脚步、能够抗衡成长的力量!
每当学校的比赛、义卖以及其他活动来临,女儿用小相机忙碌地在现场咔嚓,我知道,接下来的图片处理,一定会伴随着优美的文字诞生。我喜欢这些充满青春活力的文字,让我感受到生活除了必须,还有不必须但是自己却一定要去从事的营生!我为我的宝贝感到庆幸,在这个高考超越一切的时代,她还拥有除了高考之外其他的生活和学习内容,庆幸她舍得拿出珍贵的备考时间去摄影、拂筝、写文。
我庆幸她还能够拥有快乐的能力,能够在忙碌的备考时期,专注地来盘点自己的文字,庆幸她能够独立地思考,庆幸她还没有丢掉曾经的执着和纯真。
收入这个集子的文章绝大部分都是她各个阶段的作文习作,也有一些是她用不同体裁进行文学创作的尝试。在一起讨论文章的选用过程中,我真实地感受到了一个少女,从蹒跚起步到个性飞扬,岁月在她心里刻下的印迹。
她对自己的文字有各种各样的不满意,让我不由自主地去展望她更广阔、更绚烂的未来!我告诉我的宝贝儿,成长,因为真实,无比美丽;因为不可复制,值得好好珍藏。
她的每一句诗行,都洒满阳光的味道;每一段文字都填满成长的渴望。从咿呀学语时对文字的好奇,到十七岁花季对人生的思考,我从文字的堆砌中觅到了花开的痕迹。
是这样的阳光,这样的朝气,这样的聪慧!每当她把筝音揉进文字,每当她把文字凝进照片,我时常会疑惑,是什么样的力量,让她如此精力充沛、兴趣浓浓?是怎样的时代,给予了她如此肥沃的土壤,让她拥有自由选择生长的机遇?
我不禁感叹,这是我的孩子吗?懂音律,擅书法,爱运动,会摄影,通文字。哦,原来,这就叫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她的文字,尚青涩幼稚,但是真实地记录了生命的蜕变曲线。十七岁的少女,积攒了十几万字的成长碎片,是一段长长的路程,应该让它们公之于众,值得为十七岁留下一个别样的纪念。对当下,是肯定,是见证,是无声的鼓舞;对未来,是回忆,是总结,更是崭新的起步!
每个孩子都是唯一的,他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充满着创意和活力。怡冰不是最优秀的,但是,值得我们去阅读,去期待。
花开无声却有姿,岁月有痕却无言。我们都在静静地期待和欣赏,都在默默地祝福和期盼!等待每个唯一的蜕变,盼望每个唯一的腾飞!
祝福成长中的孩子们!
祝福我亲亲的小宝贝!
妈妈:崔沈霞
2016年9月9日
《如果我能追上太阳》为孙怡冰的成长作品集,真实地记录了她生命的蜕变曲线。全书共分六辑,分别是小荷初露、爱的天空、缤纷校园、懵懂思考、青春魔方、初学乍练。
花开无声却有姿,岁月有痕却无言。每个孩子都是唯一的,他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充满着创意和活力。《如果我能追上太阳》为孙怡冰的成长作品集,真实地记录了生命的蜕变曲线。从七岁时稚嫩的笔法,到十七岁略微走向成熟的思想,从校园到社会的点点滴滴成长琐事与心灵感悟,值得为十七岁留下一个别样的纪念。对当下,是肯定,是见证,是无声的鼓舞;对未来,是回忆,是总结,更是崭新的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