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互怼的日常
6月2日
“老彭,你女儿每天都会给你做好吃的对不对?”我舀起最后一勺饭往他嘴里送,满足的看着他吃完,忍不住问。
“一般都不太好吃。”老彭很认真的作答。真真是个耿直boy,十分平淡却带着满是嫌弃的口吻,除了他,如今也没有谁会这样打击我了。
对了,郑重的介绍一下:老彭是我爹,亲爹。
我脸上被笑意挤出的褶子一瞬间被熨平,迅速假装换上一副生气的面孔,携一丝丝威胁的语气:“老彭,你今天没晚饭吃了哈!”
老彭却是一点也不怕的样子,咧着已经有些歪的嘴呵呵一笑,一口标准的洞庭湖普通话:“怎么能这样咧,肯定不行不!”顺带着还朝我翻了个白眼,似乎懒得再搭理我,扯掉下巴底下围着的毛巾,自顾自的挣扎了半天,终于借着桌子稳固的支撑力站了起来,转身往他的根据地——沙发方向拖着小碎步的挪。
我边收碗边回想刚才的那一幕,觉得又好笑又好气,满脑子黑人问号脸:“我的厨艺真的有这么差?!”
这样每天俩人斗斗嘴的戏码不厌其烦的上演几个月了。生病的父亲总是看着像个老小孩,脾气来的快,得细细的哄。但偶尔又得给生活加点乐子,才能让这时光看起来不那么枯燥或者漫长。明显的,老彭怼我的技能正日渐升级。
这老头,我都快斗不过他了。
沿着厨房的流水声,排风扇里透进几丝夏日突袭的凉气,又开始下雨了。雨滴啪嗒啪嗒敲在窗玻璃上,一下一下,节奏感带得人的思绪飞出去老远。
只有恍惚间才会惊觉,竟然已经整整半年了;距离那场突变,真的过去了半年。
第二章 烟雾病?
1.晴日惊雷
12月2日
那天上午,还在上班的我,手机突然执拗的被挂断后又一次次响起。终于按下接听键,声音却蹦得有些突兀:“你父亲突然头痛呕吐被送到医院去了!”
“严重吗?”
“不太清楚,但是医院派了救护车来接的。”
“哦,我知道了,把医院地址发我手机上吧,谢谢了。”挂下电话小跑着请了假,想着应该不过是个重感冒罢了,但还是以最快的速度抵达了医院。
回想起来,那天的天气已丝毫没有印象。
急诊室里父亲的上衣已经被剪开,微张着的嘴没什么血色,双眼紧闭。情况似乎并不是我想的那般。有医生正叫着父亲的名字召唤家属,我的心毫无征兆的开始猛跳。
“你是病人的家属?”
“我是他女儿。” 大概是我看起来不太靠谱的样子,“你们家其他人呢?”医生巴巴的看着我。
“我们家户口本上只有两个人,都到齐了。”我故作轻松的笑了一下。
“那好,你听我说,按初步检查结果显示,你父亲是脑溢血昏迷,而且预计有烟雾病的可能性……”我有些懵,窃窃的犹豫了两秒。
“医生,这病,很严重吗?”我揪着心底最后一根稻草,满怀期待的盯着眼前的白褂大叔。眼底擒着的泪似乎已经快扛不住,意欲夺眶而出。
P-7
读朱自清《背影》的那一年,还不懂得“蹒跚”二字的含义,只有那个肥胖而略显笨拙却又满怀爱意的背影烙印在心底;后来看龙应台的《目送》才顿悟,所谓父母与孩子,不过一场目送的轮回。
他用坚强的身躯为你挡风遮雨陪你长大,目送你朝着自己的生活前行,深深浅浅的脚印中,跌跌撞撞地与他的世界渐行渐远;而你,也不过是在他未来或许不太康健的岁月中,看他日渐佝偻而不利索的背影,一点一点地蹒跚着消失在生活的光影里。
年岁的增长,越发让我笃定每一个父亲都用自己的生命写下了一部史诗,不管是不是宏篇巨制。所以在李健翻唱《父亲写的散文诗》时,才会有那么多人对着屏幕落泪。
父亲其实陪伴我的时间并不长,从记事起的大多数时间里,甚至高中毕业前的十几年,我都是在教书的伯父家中度过。所以对我而言,伯父才是那个真真切切的父亲式存在:督促我读书,教育我为人,或者在每一个犯错的瞬间纠正我,或者在每一个收获的季节分享喜悦,甚至遇事的每一次,他才是我第一个想要打电话通知的人。
可是,父亲仍然是父亲,是那个为了我二十年都不肯再成婚的人,是那个数十年为了我一直在外打工的人,是为了争取多打几年工会把身份证改小好几岁的人,是那个存了一辈子愧疚却用行动不停弥补的人,是那个与我真真切切血脉相通的人。
很久以前就有用文字记录父亲的想法,事实上,一直以来,不善语言表达的他,也曾用文字向我传达了无数生活技能和为人处事的道理。
比如说小学时,因为上夜班而留在桌上的字条,那上面记录的是家常菜的简单做法以及深夜独处的注意事项。每一次出门前他都会和周边邻居再三沟通安排妥当,也会在字条上着重反复强调,并表达自己的歉意。父亲向来写得一手好字,不知道是否因为爷爷当年是教书先生的缘故。
后来再大一些,会偷偷翻看他藏在抽屉深处的日记,那行被反复书写的“一失足成千古恨”,是他用一生也再换不回的歉意,亦是我原谅他的开端。
而懒散成性的我,一直拖沓不曾下笔。如今这算起来扎扎实实的两百多个日夜,无数回忆涌在心头,每一个画面都想要铭记。
看着身边这个从昏迷到日趋健康的老小孩,我终于鼓起勇气提起了笔,只为在余生的记忆力消退前,留下些于他人微不足道,于自己刻骨铭心的回忆。
彭婷著的《有一天老爸成了小孩》讲述了“我”与患病父亲艰苦却温馨的日常故事。
他曾经是“我”的依靠,是为了女儿不肯再婚,努力工作,不断付出的父亲。后来他身患烟雾症,智力衰退,甚至记不清自己的女儿到底是谁,变成了需要“我”来照顾的老小孩儿。作者用温馨可爱的文字记述着与患病父亲的这段时光,有苦有乐,有温暖有心酸,但是因为爱,温暖与欢乐往往战胜病痛和生活的心酸。而关于这段爱,正如文中所讲:所谓父母与孩子,不过一场目送的轮回。
有一天,那个曾经高大坚强,把她捧在手心上的男人突然倒下,
身患重病,智力衰退,甚至再也不能牵着她的手继续前行。
她慢下来,喂他吃饭,逗他欢笑,带着他一步一步慢慢走,
就像儿时,他带她长大。
“你老了
越来越像个孩子
可我知道
你比我小时候好哄多了”
彭婷著的《有一天老爸成了小孩》是一篇篇温馨感人的“女儿日记本”。
是翻开一页,就会被温暖到流泪的亲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