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文明寻思录(第2辑中国新商道与商业新未来)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作者 秦朔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资深媒体人、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发起人秦朔再出发,寻找我们这个时代的企业家精神和商业文明!秦朔著的《文明寻思录(第2辑中国新商道与商业新未来)》深入挖掘热点财经事件背后的真相,直击中国经济背后的隐忧,振聋发聩、令人警醒!中国企业界领袖柳传志、张瑞敏、马明哲、马化腾、丁磊一致推荐!

内容推荐

秦朔作为中国极具影响力的政经评论家、资深媒体人,不仅在商界和财经媒体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人脉关系,同事也有其独特的观察视角和令人敬佩的客观立场,而对中国经济和商业的关怀,已经深深烙印在其文章之中。

秦朔著的《文明寻思录(第2辑中国新商道与商业新未来)》收录了秦朔自2016年至2017年的数十篇文章,包括多篇引起强烈反响的爆款热文。而在这些文章中,可以看到他对企业家精神的孜孜追求、对中国经济现状的不断关怀、对社会制度的反复拷问和对中国商业文明重新的探索推动。透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探索者对商业文明一如既然的信念与执着。

目录

重建中国的新商道

 姚振华应该向王卫学习什么?——中国富豪商道辨析(一)

 新型政商关系时代开始了——中国富豪商道辨析(二)

 王亥之死:中国商人何时走出3800年的宿命

 ——中国富豪商道辨析(三)

 贾跃亭:有多少梦想可以重来?

 致敬王石,你让企业家的企业笑到了最后

 冯根生:在岗最久的国企掌门人留下了怎样的遗产?

 征服——83岁高龄创业者周家初的故事

 中国有过一个商人,他留下的财产让无数富豪羞愧

 致中国企业家:当你奔向世界首富时,请多了解一些商业文明

时代的焦虑与现实的反思

 谈房价快让经济学家“崩溃”了,远未见顶还是熊市不可逆?

 致房价乱心的时代和自己

 品牌,品牌,中国和世界差多远?

 中国财富大趋势:拐点还是新起点?

 “校园日记”和“彭蕾之问”:中国互联网能否走出魔鬼的

 诱惑?

 谁都希望繁荣,但常识和梦想哪个更可靠?

 当阿里和腾讯成为一种基础设施,它们会通往哪里?

 唯创新与责任不可辜负:中国经济的根本问题在哪里

 (上篇)

 唯创新与责任不可辜负:中国经济的根本问题在哪里

 (中篇)

 万科大结局对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中国经济的根本问题

 在哪里?(下篇)

 你的、我的、我们的焦虑,如何一起走出?

未来在哪里

 美国大选余思:哪一句“中国话”最该让世界听到?

 38年前与后:中美新耦合,还是再脱钩?

 在CES聊聊未来和投资是怎么一回事

 走出掠夺与膨胀,中国好市场离我们还有多远?

 都在谈创新,中国新空间究竟在哪里?

 王健林不堪“负重”,中国经济能否“变轻”?

 莫让“人民的名义”变成“名义的人民”

 没有书生气,会有更文明的中国?

试读章节

有人梳理了姚振华运作中港城小区地块的历史,大致如下:第一步,缴纳地价款170余万元,取得3.2万多平方米“菜篮子工程”的用地红线图;第二步,和一家要建住宅楼的银行合作,在该地块为银行建两栋住宅楼,银行出资7500万元,合同签订之日起3日内付一半即3750万元,项目封顶之日起3日内付另一半;第三步,银行资金到位后,疏通关系,将菜篮子工程用地变更为住宅用地,缴纳地价款3400余万元;第四步,两栋住宅楼建筑超出地面后,新保康公司将整个3.2万多平方米地块和在建工程作为抵押物,找银行贷款,由此启动另外3栋高层和6层商业裙楼的建设。银行住宅楼2000年完工交付,其余项目2001年完工开售。

姚振华善于发现市场机会,用170余万元撬动一个几亿元的项目,堪称妙手。他由此走上了以“杠杆化金融”作为驱动力和放大器的“金融+”道路。从宝能系的历史看,前后涉及的大行业超过10个,姚振华对所谓的“朝阳行业”都想试试,不放弃任何一种可能。但由于产业发展慢,他更为喜欢的还是类似安邦这样的资产规模增长模式。他在内部讲话中说:“金融是第一位的,地产未来的作用可能更多的就是加大资产估值。未来上市和融资的话,毕竟手里有土地储备,还有项目,还有经营性自持物业,外界对企业资产规模估值有好处。”

姚振华的管理风格务实而强势,最看重赚钱的实效。他从大公司挖了不少职业经理人,但能干久的不多。2015年7月宝能系旗下的钜盛华公司和前海人寿开始举牌万科,“万宝之争”拉开帷幕后,多家财经媒体开始关注姚振华。第一波质疑声浪中就包括对前海人寿三年换了三任总经理、高管频繁换血的质疑。自2012年3月前海人寿正式挂牌,第一任总经理孙伟光任职不到一年;第二任总经理傅杰原来是泰康人寿副总裁,2013年11月赴任前海人寿,一同加盟的还有董秘、审计责任人、财会负责人等,一年后也离开了;总经理职位空缺大半年之后,2015年7月,深圳T商银行副行长兼前海分行行长刘宇峰才来填空。《21世纪经济报道》2015年12月的报道称,前海人寿12位高管,2012年开业任职至今的仅剩4位。“董事长姚振华并不尊重职业经理人的专业性,不尊重保险业的运营规律”,“过去两任总经理(刘宇峰之前)在前海人寿体系内并无真正的话语权可言,包括大额报销权限的审批、业务拓展进度厘定等事项,均由姚振华拍板定夺”,“姚老板只要在一天,基本上不用设总经理或者总裁,管理风格强势,所有东西都要管”。

挖人不惜血本,一旦发现赚钱能力不行就迅速弃用,这使得姚振华在金融圈内留下了很难伺候的口碑,职业经理人在强势的“老板文化”下的生存周期基本上都是半年到一年。这里讲的不是专业能力,而是快速赚钱的能力。

王卫和姚振华的不同在哪里?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道不同,命运不同。从宏观上看,王卫走的是价值优先、价值驱动型的道路;姚振华走的是财富优先、财富驱动型的道路。

王卫专心做一事,以内生发展为主,注重服务质量和声誉胜过追求规模,注重脚踏实地打基础胜过追求“走得快”,注重员工行为的长期性胜过把他们当成追求短期利益的工具,注重行为的合法合规胜过对“逾矩”和“擦边”的偏爱。在深交所上市仪式上,王卫讲了几分钟话,他提醒的第一个人是自己,要符合证监会的所有要求,“从今天开始,话不能随便说,地方不能随便去”,还提醒朋友“有些问题也不要问”,“我不能随便答复,那会害了大家,会被关联起来(指关联交易)”。

P8-9

序言

两年前,2015年6月7日的早上,晓波在他的自媒体平台“吴晓波频道”上发表了《最后一个“看门狗”也走了》,当天刷屏。我是要走,但原来没打算那么快,也还在选择和考虑,有点拖泥带水的。晚上,我不得不通过微博发声:

【告白】谢谢晓波对财经媒体的关心。在新闻一线奋斗了25年后,我的内心有种强烈的驱使,希望转向以人为中心的商业文明研究,推动中国商业文明的进步,并进行自媒体的新尝试。感谢SMG领导和马云先生的理解支持。祝愿第一财经在与阿里巴巴战略合作后,谱写数据时代的财经媒体新篇章。殊途同归,明天更好。

从2015年6月到10月“秦朔朋友圈”上线,是我有生以来最纠结和痛苦的几个月。道理以前说过,我在《南风窗》做了14年,在第一财经做了11年,从1997年开始做总编辑,这个岗位一共做了18年,虽然笔耕不辍,读书不断,但早已习惯了当管理者和指挥者。一旦回到家中,无一兵一卒,与外界逐渐失联,还是有巨大的不适应感。

既然不愿去别的互联网和媒体平台打工,也不希望去融资,给商业文明这一客观中立的研究方向染上某某系或某某资本的痕迹,而想到大学校园教书,“土博士”也不受待见。做投资呢,那场惨烈的股灾让我深感在一个结构扭曲的市场,保持平常心很不容易,也很难可持续发展……

有一天去杭州拍大头频道的预告片,浑身无力地应付完,打车到火车站,因暴雨而塞车,竟然到晚了,赶不上火车。可是,在上海还有一个和小伙伴的会等着开。我拿出记者证找车站工作人员通融,先上车再补票,进去了,看到一辆南昌到上海虹桥的车,就上了。等车开,一问,才发现下一站是义乌——方向反了。

我在义乌下车,没出站,找到一个有车去虹桥的站台,上去补票。那是南昌铁路局的车,一个叫肖鹏飞的80后列车长帮了我。我一直记得他。这个小小的细节,足以反映出当日的焦灼与仓皇。

创业不是只有一种理由和姿态。有信心满满面朝大海的,有坚定不移去探索的,也有懵里懵懂去尝试的,还有走投无路只能跳下去的。

我最后选择了大部分舞文弄墨的人都可以选择的起点,就是开一个微信公众号,同时在爱奇艺和喜马拉雅FM做一档脱口秀。读书,采访,思考,写作,交流。每年我所写的文章会结成一个集子,大的题目就是《文明寻思录》,一年一集。

很多朋友问我写作的酸甜苦辣,问我还能写多久。坦率地说,我也经常会焦虑。而克服焦虑的办法有两个:一个就是坐在那里去写,有时候甚至写什么不是第一重要的,重要的是写,不知不觉就会写出些什么来;另一个,更重要的,就是去学习,特别是在现实中学习,向更优秀、更专业、更贴近现实的人学习。这两个方法,前者算是“自强不息”“不抛弃不放弃”的态度,后者则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努力。只要自己的大脑还在更新,用新的东西去充实,就不会写不出新的感受。

至于说劳累,在经历了2015年那个夏天之后,我觉得今天已经够幸运,不仅找到了方向,而且在大家的关心支持下,不知不觉中,“秦朔朋友圈”公众号已经有了很多关注者,有一批忠实听友和观众,理当知足自安。

从2017年7月1日起,喜马拉雅FM上开始播出我的“中美商业文明传奇”的付费节目。6月6日是会员日,该日起正式接受预订。《美国商业文明传奇》(《美国双创400年》)2018年春节完成,《中国商业文明传奇》(《中国双创40年》)到2019年春节完成。

这个节目对我来说有着特昧的意义,标志着我将以更聚焦的态度,在商业文明领域展开总题为“文明大视野”的体系化建设。这些工作包括历史的梳理、理论的建构、案例的总结以及传播与推广,等等。按照初步的规划,少则五六年,也可能八到十年。

“五十而知天命。”这个工作,就是我未来相当长时间的天职和使命。

大家可能会问:需要花这么多时间吗?值得吗?

这要看怎么理解商业文明。如果只把它当成企业正面宣传或反思商业弊端,可能没有那么复杂,但我对文明的理解远不止于此。我们经常说,文明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我的研究视野看,文明主要和以下这些方向联系在一起。

第一个方向是语言、文字、信息、知识、符号。这些东西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所在。动物传承东西,只能靠基因,以及一定范围内的交流,但它们无法和祖先交流,和超出自己活动范围的同类交流。而语言、文字、信息、知识、符号,类似于一种中介物、一种抽离物,被创造出来后就可以代代相传。我们可以经由它们,把浩渺无际的宇宙,几千几万年时间的文明史,把“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这么大空间的东财富和智慧。他说有一种“天意的存在”,通过智慧的律令,那些专心致力于追求私利的人们的欲望会被转化为公共秩序。

在我看来,商业就是以和平交换的方法,将人类贪婪的欲望导人文明的轨道,让商业成为促进人的本质力量发展的阶梯。所以,我是这样给商业文明下定义的:商业文明是人类在商业实践中,在不断满足人的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升人的本质力量、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过程中,积淀下来的具有创新性、扩展性、延续性的观念、制度、规范、模式、生活方式等。

在2004年11月15日《第一财经日报》创刊的时候,我写了一篇发刊词,其中的逻辑是四句话:商业改变世界。商业改变中国。中国改变世界。世界改变商业。   前三句话是不难理解的。在我们筹备报纸的时候,我在《参考消息》上看到了一句话并用到了发刊词里——“中国或许是1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以来最重要的经济新闻产生地”——今天来看,不是“或许”,而是现实。

在多年的研究与观察中,我也清楚地看到,人类贪婪的欲望是不会消失的,而是给经济和社会带来一轮又一轮的冲击、压力乃至危机。一部商业文明史,也是不断从危机中汲取教训的进化史,但教训永远不会止息。商业和金钱的扩张,如果没有“绝对值”的限制,必将一次次出轨,如同我们在历史和现实中看到的那样。“商业是一种责任。负责任的商业,就是一种文明。没有文明的商业,就没有文明和谐的社会。”这些13年前写的话,仍在我心中。

商业改变世界,也被世界改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体制结构、治理水平、社会文化、价值伦理,对商业有着巨大的影响。如果没有对创造者权利的尊重与保护,没有清廉高效的公共服务,没有可依赖的法治体系,没有开放兼容的文化理性……如果没有这些配合,中国商业的未来很可能被机会主义的阴影所威胁,被既得利益的固化所侵蚀,被社会鸿沟的扩大所影响,被粗放增长的压力所制约。这都是多年前的观点,至今也不变。

亚当·斯密最早说出了“无形的手”这一创造财富的基因,英国的历史学家汤因比也说过:“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

过去的40年,中国幸运地选择了现代化和开放,选择睁开眼向世界、向最先进的经济体看齐,选择走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之路。这种“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调动了中国人的创业、创新、创造、创富的热忱。在我研究美国商业文明的过程中,类似通过政策和制度创新而激发民众创造力的案例也比比皆是。1862年,林肯签署的《宅地法》规定:“凡一家之长或年满21岁、从未参加叛乱之合众国公民,在宣誓获得土地是为了垦殖目的,并缴纳10美元费用后,均可登记领取总数不超过160英亩的宅地,登记人在宅地上居住并耕种满5年后,就可获得土地执照而成为该项宅地的所有者。”美国西部大开发,在相当程度上受惠于《宅地法》。

以大跨度的时空对比研究中美商业文明,有很多相通与可以互相借鉴的地方。这种研究是艰苦的,但也充满了发现的喜悦。而我最深的体会是,每一种商业文明都深植于民族的文化中,就此而言,商业文明的发展有早有晚,有快有慢,但并没有天然的优劣之分。差异并不等于差距。只要中国坚持开放的胸襟和眼光,勇于竞争,勇于创新,终有一日,中国的商业文明不仅令国人感到骄傲,也会成为世界商业文明的宝贵财富。

值此商业文明的系统研究开始之时,特作此文。十年一诺,道路漫漫,同道相期,上下求索!

书评(媒体评论)

柳传志

我和秦朔相交相知多年。他是一个有思想、有才华的媒体人。衷心希望他能够继续长袖善舞,为推动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马明哲

这个世界的商业模式和技术革新无论怎样潮来潮往地变化,企业家精神、商业文明的灵魂、商业伦理的价值都将始终鞭策我们。

丁磊

我的产品观念是做精品,慢一点没关系,赚钱也不是第一位的,高品质的产品才是第一位的。读秦朔一篇篇的优质文章,相信它们对商业文明的发展一定有积极作用。

张瑞敏

我非常看好“秦朔朋友圈”这个产品,并非仅仅因为互联网,也并非仅仅因为新媒体,而是因为秦朔身上永葆追梦赤子之心的创新和创业精神。

马化腾

一年前秦朔说要以微信公众号为基地进行内容创业时,说实话我还是有些担心他能不能从媒体管理者归零,真正转型为创作者。看到他一篇篇严肃真诚、发人思考的文章,很高兴他转型成功。

刘强东

在这个时代做一个创业者是幸福的!秦朔继续坚持着“守土有责”,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变化,追求新闻价值和商业文明价值的初心不变。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7:5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