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不同大小的猎物,犬科动物会采取不同的捕猎方法。例如,当一只狼在捕猎兔子或松鼠等小型猎物时,只需要单独行动就行;在捕猎鹿时,则需要同其他两三只狼一起行动;而当捕猎一头大型驼鹿时,则需要与10~15只狼一起集体行动。非洲野犬有时候聚集几十头,共同来捕猎大型猎物,比如下图这只斑马。
当犬科动物聚集成群捕猎时,所有的成员必须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它们必须服从领袖的命令,必须正确传递和理解信号,共同展开协作。下面将会介绍犬科动物在狩猎时采取的几种不同方法。
人们喜爱狗。目前,人类大概饲养了超过400个不同种类的犬类作为宠物。科学家普遍认为,所有这些家养犬类的祖先都是狼。大约2万年以前,狼很可能是人类驯化饲养的第一种野生动物。
虽然没有历史资料记载狼是如何被人类驯化饲养的,但科学家从远古残骸和洞穴壁画中也掌握了一些相关的信息。数千年前,人类四处游荡,以打猎为生,有些犬科动物可能在那时候渐渐开始对人类产生依赖。有些狼可能会跟随在成群结队的猎人身后,以猎人们吃剩后扔下的食物为食。随着时间流逝,这些狼就慢慢地不再那么惧怕人类,开始待在人类营地的附近。
对于有些犬科动物来说,生存下去都是一种挑战。曾经有一段时期,它们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灰狼就曾经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陆生哺乳动物之一,然而后来它们在美国本土(除了明尼苏达州)的数量急剧下降,最终被美国列入濒危物种的名单。再后来,随着它们的数量逐渐有所回升,到了2012年8月,灰狼又被美国从濒危物种名单中移除。
在野外,红狼已经灭绝。1987年,红狼重新被人类引进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到了2001年,它们的数量达到了131只的高峰。到了2012年6月,北卡罗来纳州红狼的数量有100一120只,它们被分成了15个狼群,有13对处于繁殖期。“红狼生存计划”项目有约40个专门的繁殖设备,有大约178只红狼。红狼现在仍然被视为严重濒I临灭绝的动物。
在非洲,有两种犬科动物濒临灭绝的危险。草原胡狼(埃塞俄比亚狼)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珍稀的犬科动物,目前它们还剩下不到500只。另一种是非洲野犬,它们曾经一度生活在非洲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在南非分布最为密集。然而,到1983年,南非只有在克鲁格国家公园才能找到非洲野犬的踪迹,而这时候,非洲其他地区还有不少非洲野犬生存。然而,现在非洲野犬也成了濒危动物,剩下大概有6600只。它们是非洲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非洲。有很多保护和研究项目致力于挽救这一濒危物种,防止它们灭绝。
在南美洲,有三种犬科动物面临生存危机,它们分别是阿根廷狐、鬃狼和薮犬。当地对这三种犬科动物都采取了一定的保护措施,并在研究划设门的保护区域。
豺已经从易危物种转变为濒危物种(濒危的危险等级高于易危)。它们生活在印度、缅甸、泰国、俄罗斯和中国等地。它们遭遇了各种生存危机:栖息地逐渐缩小,偷猎者猎杀了豺赖以为食的鹿类,豺与家犬接触而感染疾病,等等。目前,豺在自然保护区里得到了妥善保护。
幸运的是,大多数犬科动物目前尚未面临生存危机。对于那些确实面临生存危机的少数几种犬科动物来说,它们的未来取决于我们人类的努力:需要我们采取更强有力的法律保护措施;持续开展野外研究,保护它们的栖居环境;为它们采取人工繁殖措施以便于最终将它们放归野外;以及开展相关教育培训项目,教会人们如何与犬科动物和谐共处。P216-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