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立主编的这本《中国检察文化发展史》采用罗列史料并加以综合、分析和总结的方法,研究了中国检察文化的发展历史。全书共分六章,分别是中国检察文化发展的历史渊源、清末的检察文化、中华民国时期的检察文化、新民主主义政权下的检察文化、新中国成立后的检察文化、中国当代检察文化的蓬勃发展。
| 书名 | 中国检察文化发展史/中国检察文化理论研究文库 |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
| 作者 | |
| 出版社 | 中国检察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刘红立主编的这本《中国检察文化发展史》采用罗列史料并加以综合、分析和总结的方法,研究了中国检察文化的发展历史。全书共分六章,分别是中国检察文化发展的历史渊源、清末的检察文化、中华民国时期的检察文化、新民主主义政权下的检察文化、新中国成立后的检察文化、中国当代检察文化的蓬勃发展。 目录 导论 一、中国检察文化发展史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二、中国检察文化发展史研究的对象和主要内容 三、中国检察文化发展史研究的视野和方法 四、中国检察文化发展史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第一章 中国检察文化发展的历史渊源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御史监察制度文化对中国检察文化的影响 一、中国古代的御史监察制度文化 二、中国古代的御史监察形象文化 第二节 中国古代御史监察文化活动 一、学术研究活动 二、繁荣的文学创作活动 三、一格的书法和绘画艺术创作 四、充满人文气息的科技研究 五、中国古代御史监察文化活动的特点 第三节 中国古代思想对检察文化的贡献 一、儒家思想的贡献 二、墨家思想的贡献 三、道家思想的贡献 四、法家思想的贡献 五、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潮及其贡献 六、中国古代的执法思想与官箴理论 第二章 清末的检察文化 第一节 清末检察文化的产生背景 一、近代思想转型与理论引进 二、清末司法改制与近代检察制度的发端 第二节 清末检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一、清末检察制度文化 二、清末检察权力文化 三、清末检察监督文化 四、清末检察队伍文化 第三节 清末检察文化的载体和功能 一、物质载体 二、行为载体 第三章 中华民国时期的检察文化 第一节 中华民国前期的检察文化 一、湖北军和南京临时时期的检察文化 二、民国北京时期的检察文化(1912—1928年) 三、广州、武汉国民时期的检察制度(1924—1927年) 四、民国前期的检察实践所体现的检察文化特征 五、民国前期检察文化的概括和评价 第二节 中华民国后期的检察文化(1927—1949年) 一、南京国民时期检察文化的政治背景 二、南京国民时期的检察制度文化 三、南京国民时期的检察精神文化 四、南京国民时期的检察实践文化 第四章 新民主主义政权下的检察文化 第一节 土地革命时期的检察文化(1927—1937年) 一、鄂豫皖边区时期——人民检察文化的萌芽 二、川陕省时期——人民检察文化的探索和实践 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人民检察文化的初创和发展 第二节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检察文化 一、陕甘宁边区检察文化的政治背景 二、中央苏区检察文化延续下的边区检察文化 三、边区高等法院时期的检察文化 四、人民法庭检察员体制时期的检察文化 五、陕甘宁边区时期的检察精神文化 第五章 新中国成立后的检察文化 第一节 检察署时期检察文化的雏形(1949—1953年) 一、在思想观念上,牢固树立起检察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工具的执法理念 二、在实践文化上,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检察业务 三、在队伍建设文化上,继承发扬革命战争时期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优良传统 四、在制度文化上,对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有初步认识 第二节 人民检察院时期检察文化的形成(1954—1966年探索完善时期) 一、探索发展阶段(1954—1956年) 二、波折发展阶段(1957—1959年) 三、曲折前进阶段(1960—1966年) 第三节 “文革”中撤销检察机关及重建后的反思检察文化(1967—1979年) 一、反思检察机关定位,重新确立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的性质 二、反思执法指导思想,确立任何公民在法律适用上一律平等 三、反思检察机关与党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确立独立行使检察权原则 四、消除余悸,敢于履职 第四节 检察机关发展时期检察文化的发展(1980—2002年) 第六章 中国当代检察文化的蓬勃发展 第一节 中国当代检察文化的缘起与推动 一、中国当代检察文化概念的提出 二、检察文化工作的实践推动 三、检察文化建设的交流 四、中国当代检察文化的格局形成 第二节 中国当代检察文化的基本特征 一、检察文化的法律性 二、检察文化的多元性 三、检察文化的地域性 四、检察文化的包容性 后记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