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一个闪光的称谓,它蕴含着无畏与无私。何为“英雄”?那些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甘愿牺牲自己一切的人。他们的付出理应被历史铭记,被这个国家和民族铭记!
一身肝胆九死无悔,两代特工十面埋伏,三生石上百般柔肠,四海同心廿载履危!
虽千万人吾往矣!!
《若爱重生(共3册)》由纳兰香未央著。
| 书名 | 若爱重生(共3册)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纳兰香未央 |
| 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英雄”,一个闪光的称谓,它蕴含着无畏与无私。何为“英雄”?那些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甘愿牺牲自己一切的人。他们的付出理应被历史铭记,被这个国家和民族铭记! 一身肝胆九死无悔,两代特工十面埋伏,三生石上百般柔肠,四海同心廿载履危! 虽千万人吾往矣!! 《若爱重生(共3册)》由纳兰香未央著。 内容推荐 由纳兰香未央著的《若爱重生(共3册)》是长达一百五十万余字谍战作品,全三册,分别为《若爱重生·周旋1946》《若爱重生·围城1947》《若爱重生·彼岸芬芳》。其人物关系密如蛛网,真实内幕惊心动魄。作者依托大量史实,将敌我两个阵营里的暗战故事,刻画得丝丝入扣,回肠荡气。主人公江静舟是长期潜伏在国民党军中的红色间谍,出生入死,几度陷入绝境,却凭机智勇敢化险为夷。生动再现了残酷斗争环境中,革命者的信仰、追求与铁血柔情。 目录 楔子 第一章 初到上海 第二章 三封电报 第三章 往事如烟 第四章 两个父亲 第五章 电讯博士 第六章 故人旧情 第七章 贞德是谁 第八章 与他共舞 第九章 彼岸之花 第十章 白鸽飞来 第十一章 他的英雄 第十二章 重生之门 第十三章 雨夜情殇 第十四章 暗战又起 第十五章 梅兰芬芳 第十六章 我的雄鹰 第十七章 早作谋划 第十八章 此心向月 第十九章 紧急搜捕 第二十章 血的教训 第二十一章 楚家风云 第二十二章 楚萧初会 第二十三章 宁兰之死 第二十四章 别样安慰 第二十五章 遭遇车祸 第二十六章 萧岳案件 第二十七章 狱中诀别 第二十八章 坚如磐石 第二十九章 生日惊变 第三十章 东北赴任 代后记:历史的眼光悲悯的情怀(王仲生/文)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初到上海 是的,很多时候,我们挣扎在抗拒命运、力争运命的漩涡中,辗转反侧,盘 旋迂回,终究收获的,也不过是一缕“大江东去,往事如烟”的寂寥和怅惘心绪 罢了。 那一年,江沁梅还不满十八岁,却站在了一个重要的人生转折点上。 这个来自红都延安的女孩,注定要经受一场非常的考验,承受来自于身心的双重压力。就像置身于一片不可预知,却注定惊涛骇浪上的小舢板中,仰望着深窗莫测的天空,俯瞰着深不可测的海面,难以感知未来。 两个父亲,两个将军,一个是我党资深卧底人员,一个是老牌国民党特务,而她,将从一名延安时代无忧无虑、热情激昂的抗日军政大学学员,变身为一名红色谍报人员,周旋在敌营,在生父和养父之间。 她将面临怎样的困境,会作出怎样的抉择?没有人为她预测、猜想过,继而对她做出过什么暗示和提醒,包括她的母亲,那个饱经风霜的老地工人员。一切都是那样未知和不可估量。 她曾在德国教会学校学到一句话,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多年以后,每当江沁梅记起自己当年离开延安的情景,历经波折、劫后余生的她,总会从心底发出一声叹息。是的,很多时候,我们挣扎在抗拒命运、力争运命的漩涡中,辗转反侧,盘旋迂回,终究收获的,也不过是一缕“大江东去,往事如烟”的寂寥和怅惘心绪罢了。 当年的江沁梅却是浑然不觉的,那时的她,意气风发,年轻心热。可在小姨沈冰眼中,这张清纯稚嫩的娃娃脸,未曾发育起来的细瘦身材,清汤挂面式的披肩长发,看起来最多十五、六岁的样子。幸好1米64的身高,让她有了一丝窈窕淑女的风范。 “唉!你这总是长不大的样子,可咋办呦?这改装不易……”小姨沈冰轻叹道:“虽说不易……也还是要改!”然后就拉着她走出了家门。 一九四五年秋天的重庆,到处都是抗战胜利后的欢快气氛。那残酷持续的大轰炸已成为历史,和平的曙光乍现,一切都是百废待兴充满希望的状态。 从北碚的一家高级美发厅出来,江沁梅已改了模样。 一身象牙白的洋装裙下摆略微蓬起,恰到好处地凸显了女孩不盈一握的纤纤腰身;繁复精致的胸前刺绣花边掩藏了她上身的平板瘦弱;新剪出的齐眉刘海光亮蓬松,乌黑的直发仍然披在肩后,却因为一条鹅黄色发带的束起而显出几分俏丽;加上女孩洁白如玉的肤色,乌亮闪光的双眸,精致挺拔的鼻梁,微微上翘的嘴唇。尤其是她独有的特征——眉间那颗淡红色、形如梅花的俏皮朱砂痣……眼前这个精致美妙的形象让沈冰不由得捂嘴笑了。 “小姨,您笑什么呀?”女孩懵懂的样子甚是可爱。 “傻丫头,这下我放心了。唔,这个形象挺符合你目前的身份,是在陪都中产家庭生活了多年的女孩!” “可是,我穿这种洋装好不习惯,哕里哕嗦,缚手缚脚的……”女孩嘟嘟嘴。 “别不知好歹啊,这么华贵的衣服还不习惯,那你习惯穿什么?”沈冰亲呢地拍拍她的头。她自己还没有孩子,所以对这个才重逢不久的外甥女格外宠爱。 沁梅贴着小姨的耳边低语:“当然是军装啦!您忘了?我是来自延安的……八路军!” 看着小姨鼓起眼微微瞪着她,沁梅忙求饶地一笑:“偷偷说一句还不行吗?又没外人……” 沈冰满脸严肃道:“梅梅!你要记住自己如今的身份,你不是小孩子了,你是一名……” “红色特工!”女孩兴奋地抢过话头,虽然声音压得很低,她还是习惯性地回头看看门窗的方向,随即给自己小姨绽放了一个最明朗的笑意。 “唉!”沈冰却叹了口气,接着又摇头:“其实我倒觉得,很多时候,你应该忘却自己的身份。对你来说,目前能成功蛰伏下来比什么都重要,你忘了老秦同志的交代了?蛰伏重于行动!” 女孩忽闪着大眼睛频频点头。 沈冰神情复杂地上前搂住她的肩膀:“别忘了,到了上海,你的身份会更加敏感特殊,你要面对的是……两个将军父亲!” 这样的表情让沁梅有点困惑。她敏感地发现,在重庆和小姨相处了三个多月,每当提及自己的生父,小姨的神情总会变得不耐、不屑和不情愿。 虽然如此,父女之情相关,有些话还是要问。 “小姨,您能再多给我讲讲我爸爸的事情吗?我的亲生父亲?” “有啥可讲的?你不是说,在老家的时候,很多事情你妈都告诉你了吗?” “我妈是我妈,您是您啊!听说您曾经做过我爸爸手下的交通员,你们在一起工作的时间比跟我妈相处都要长。小姨,讲讲吧?” “唉,你这孩子怎么学会缠人了?到上海缠你爸去!让他讲给你听,他的那些“光荣历史”,哼!” P1-2 后记 代后记:历史的眼光悲悯的情怀 土仲生/文 麦家的《暗算》、龙一的《潜伏》以及黄珂的《黎明之前》等电视剧问世以来,谍战小说风声水起,一时占尽风头。无可讳言,不少仿作、戏作,大都千人一面,程式化、虚拟化充斥了文坛。 《若爱重生》系列的问世,给谍战小说带来了新的变化。正如作者纳兰香未央所说,这是一部“谍战隋感文”。将谍战小说的重心予以了创造性转移:从谍战本身转向了谍战者,转向了谍战者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人,在谍战小说里重新获得了艺术生命,站立了起来,征服了读者。 故事的背景设置在1945—1949年,国共内战时期,共产党与国民党展开了殊死搏斗,这是中国命运的大决战!一批红色特工打入国民党内部,从事谍报、策反。 《若爱重生》系列的艺术智慧在于,谍战工作中的惊险、离奇,虽然不可或缺,但作者的笔墨更多的是投向了谍战人员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和他们的人生价值取向、伦理道德选择和丰富复杂的内心情感。 她并不回避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的矛盾冲突。但是所有这些矛盾、冲突不再是简单化、平面化的,而是在不同层面上,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它们甚至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这样,小说中的人物也就不再是黑白分明,云泥立判的,而是拥有各个人物全部的复杂性、丰富性和生动性。 当然,这绝不意味着作家淡化或模糊、甚至取消了她的历史眼光和价值判断。 如果只写红色特工,而不写国民党军,小说当然可以成立,但小说却不惜笔墨,展开了敌我双方的生死较量。《若爱重生》系列之所以可贵,作家并没有简单化、脸谱化、妖魔化地写敌对一方。在作者笔下,任何人物都是作为“人”,自然而然地展现了他们的心理和行为。正如有的读者留言评论的那样——书中各式人物有一种人格上的平等感,无论笔墨多少,纳兰给予的情感对待是一样的。 作者以多样艺术手段为我们塑造了几个不可多得的艺术形象。 江静舟这位长期潜伏于国民党军的红色间谍,出生入死,几度陷入绝境,却化险为夷,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回到了党的怀抱。 这位功勋卓著的红色特工出身农家,家境贫苦,是苦难的逼迫,使他投身于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成为黄埔军校学员生。刚烈是他性格的特征,长期的潜伏又锻炼了他的机智和沉稳。作为一名战士,他无限忠诚,而作为一位男性,他又柔情似水。 江静舟先后经历过几场生死纠葛的婚恋姻缘。 沈婉与江静舟青梅竹马,情深意长,因为一场“假婚姻”的误会,阴差阳错间,沈与江离婚。后来与江一直以战友相处。 陈青瑜是江为了潜入敌营,接受组织指令而主动娶的少妻,她出身名门,却是除了爱情什么都不放在心上的名媛,他们的婚姻注定会纠结而凄美。 虞水蓉,美丽柔情,而又聪慧机敏,为谍战需要,与江静舟假夫妻三年,不知不觉中萌生了爱,这种超乎同志情谊的爱,让他们双方都惊觉而宣告“离婚”。此后双双虽互恋却终不能成眷属。虞因为事业,婉拒过江的求婚,后又被派赴台湾,潜入敌营,屡建奇功。但是由于造物弄人,他们曾经相约的——在新中国建立的礼炮声中结婚的承诺终成幻影。“有位伊人,在水一方。”江静舟心目中,她永远可念而不可及。 另一位身份诡异莫辩的男二号——楚天舒,在各方面,几乎与江静舟成为“互为镜像”的人物。 楚天舒出身官宦,家世显赫。1945年自美国归来,他已是电讯、数学双料博士,供职于军统,他的身份一度成谜,是江静舟飓风小组主要防范的“危险人物”。他与江沁梅(江静舟的女儿)在相互不知底的长期对峙里逐渐演化为了一对恋人。 楚天舒是孤独的夜行人、独行侠。在他的组织里,一直是单线作战,没有战友,也没有朋友。在家庭里,更没有可以吐露真情的亲人。他最后留给哥哥的那首诗,移用了殷夫的《别了,哥哥》。这首脍炙人口的充满了亲情的诀别诗,为那个时代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向晖是作家倾心塑造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他出身官宦世家,清华毕业后入陆军大学,在抗日远征军里崭露头角,野人山突围中与江静舟成为生死与共的患难弟兄,彼此成为救命恩人。 作为一名职业军人,向晖永远恪尽职守,他为人儒雅,谦谦君子,一身正气,忠诚于自己的信仰。 当昔日“手足”,视若亲人的江静舟以我军某部参谋长身份出现在他眼前,宣告接受向晖所部起义时,向晖的内心痛楚,莫可名状。这是一场无法回避的兄弟阋墙的悲剧。 与向晖成为互补的是胡文轩。胡文轩在军统里身居高位,当年黄埔军校时与江静舟,程鹏霖结义为三兄弟。 胡文轩一直怀疑江静舟为共党,时时处处设防,视为死敌。胡又收沁梅为养女,胜过父女。胡文轩一生真心爱的不是别人,而是虞水蓉,这让他与江又处在了情敌地位。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当然不止这几个,那是一组闪亮的群雕。在谍战的故事连着故事的遍地荆棘里,人物站立了起来,这是抓住了小说艺术的魂。 在整个系列里人物关系密如蛛网,极为复杂。敌中有我,我中有敌,谍战的种种内幕与手腕,小说都一一涉及,其残酷,其惊险,其匪夷所思,其奇峰突起,其水落石出,其起死回生,其峰回路转,不一而足。 作家的高明是她的笔绝不局限于“事件”的叙述,而是向着事件的创造者、参与者、亲历者的内心世界开掘,情感的纠缠与敌我谍战相伴相生,重峦叠嶂,云缠雾绕。 谍战工作者,是人,是血肉之躯,有七情六欲。也许较之于谍战,在正常生活中,世俗生活里,他们会以另外的面孔出现? 荣格早就指出,人是有多重人格面具的。社会角色的不同,以及同一个人在家庭、职场、社交中扮演的不同角色,都将让人以不同面具出现。这并非人格分裂,而是人的存在的多面性和多层次。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物的总的倾向的淡化或消解。 不论是江静舟,还是向晖,他们都无限忠诚于19己的信仰,不惜为此而献身。但因政治立场不同,敌我对峙的境地让他们陷入了尴尬之中。他们难免内心的矛盾与顾虑、顾忌,甚至于隗疚,而这又恰恰反证了他们对19己的信仰忠贞不二。 显然,发生在上个世纪前半叶的中国革命,有它的历史选择性;而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的胜利,也有它历史的合理性。国民党政权的极度腐败激发的对于民主、自由、公正的普遍诉求与“二战”之后,人类的普遍呼唤是遥相呼应的。作者纳兰香未央正是从这样的历史高度从事创作的。 余华曾经说过:“我和现实关系紧张,说得严重一点,我一直是以敌对的态度看待现实……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线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的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余华后来又曾这样说:“这不只是我个人面临的困难,几乎所有优秀的作家都处于和现实的紧张关系中,在他们笔下,只有当现实处于遥远状态时,他们作品中的现实才会闪闪发亮。” 当现实处于遥远的距离,作家的创作才会以“同情的理解”(陈寅恪语)出现?这似乎并不一定。一切取决于作家对现实的审美理解。 海德格尔认为作为审美的 乌托邦,文学是心灵的拯救。马尔库塞甚至认为:“艺术作为性爱和幸福的升华形态,在根本上就是性爱和幸福的代用品。” 回到这系列作品上,我们看到—— 与其说,小说是写谍战中的情感,不如说小说是写情感在谍战中的特殊呈现。情感从来是复杂微妙的。而谍战更赋予这复杂微妙以双重的特殊性。 我们看到小说的叙述往往不吝笔墨于人物之间友情、亲情,尤其是爱情。它们甚至成了小说的主河道。 作者的真诚与悲悯容不得虚假与自私。那种视情感为廉价的商品的逢场作戏;那种视情感为一己的专利而毫不顾及对方与他人的对情感的亵渎。对此,作者是拒斥的。 正如历史的正义性一样,《若爱重生》系列的情感的纯粹性,让整部作品获得了一种悲悯。在这里,我们依稀听到了“古典情怀”,在喧嚣的新世纪的曼妙回响。 情感的残缺、残损与残破,是情感中最撼动人心的一页。人的无限可能性和人在规定情境中的唯一现实性从来是人的二律背反,也是人生悲喜交集的无可遁逃的命运。贾宝玉如此,林黛玉如此,杜丽娘如此,崔莺莺如此。 《若爱重生》系列正是写出了这种人的生存困境,因了谍战,无论是江静舟,楚天舒,还是向晖,胡文轩,在情感这一领地,他们收获的无一不是残缺、残损、残破。如小说所言:“江静舟苦战敌营二十多年,忍受了太多的离散、伤逝、悼亡……他的委屈,他的伤痛,他的悲情,谁又能真正体味得到?” 其实,即使没有谍战,在人生的另外的情境里,他们能避免这情感的不圆满吗?这是一个待解的,也可能是无解的命题。 《若爱重生》系列迎难而进,以小说的形式,意欲对此作出自己的阐释。但作品的命名,其实就已给读者以答案:爱如果能重生,那么,一切就将皆大欢喜;可是爱,能够重生吗? 唯勘破红尘者,始得清净。那是心若止水的世界。爱,已包容了一切,涵纳了一切,爱也消融了自己,消融了爱恨情仇。 整个系列的语言走向了挥洒自如、细腻而温情,作者纳兰香未央尤擅长于情感涟漪的捕捉与表现。她曾广泛收集,长期沉潜于红色间谍的文史资料之中,小说中不少情节、细节皆有史可查、可证。如郑域国所收周恩来敦促其起义的书信,就节录自当年周写给郑洞国的那封信。 小说结构宏大而严谨,以人物为核心,多线索交织,穿插照应而又主线突出。小说也会摇曳于追述与回忆之中,如缅北战场上,那首壮怀激烈的新一军军歌。 如果小说在叙述节奏上能更多注意于疏密舒疾,腾出笔墨适当铺染于风景、风物的描述上多下些功夫,适当留下一些闲笔,小说的语言就会从容而洒脱多了。 李叔同当年为自己留下了“悲欣交集”的绝笔,这无疑是一个极高贵的人生境界、审美境界。 《若爱重生》系列是向着这高贵攀沿的一支青藤。 王仲生著名文学评论家。《唐都学刊》主编,浙江蓝溪人,西安文理学院教授,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贾平凹的小说与东方文化》《鲁迅作品试析》《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综史》《看到与没有看到的风景》《陈忠实的文学人生》等专著。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