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裂枝的嘎鸣--黑塞诗选(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德)赫尔曼·黑塞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赫尔曼·黑塞是一位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他的诗有很多充满了浪漫气息,从他的最初诗集《浪漫之歌》的书名,也可以看出他深受德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影响,以致后来被人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的一个骑士”。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东方之行》、《玻璃球游戏》等。《裂枝的嘎鸣--黑塞诗选》选录了他的111首诗歌,包括《乡村的傍晚》、《黑森林》、《疲倦的黄昏》等。

内容推荐

赫尔曼·黑塞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一个范例”,黑塞获诺贝尔文学奖。黑塞的诗歌中自始至终贯穿着一种富于音乐节奏和民歌色彩的浪漫气息,表现出对旅行、自然和朴素事物的爱好。《裂枝的嘎鸣--黑塞诗选》精心推出赫尔曼·黑塞的诗歌精选,以与广大读者共飨。

目录

春天

暮蓝

乡村的傍晚

桦树

轻云

在北方

在百仞园城堡

威尼斯小舟

早春

春日

绽开的花枝

盛开的花

花的一生

日暮的屋群

暮色中的白玫瑰

疲倦的黄昏

原野上

陌生的城

黑森林

夜(1)

夜(2)

夜间

夜雨

夜吟

夜色中的山

二月的黄昏

三月

三月的太阳

六月多风的日子

伊丽莎白

神庙

日本一处山谷中被风雨剥蚀的古老佛像

漫游者寄宿所

在雾中

山中的日子

花、树和鸟

旅途的歌

雨季

盛夏

晚夏

夏夜

夏尽

九月

秋天的气息

晚秋漫步

被修剪的橡树

乐园一梦

一只蓝蝴蝶

即景

一个灰色的冬日

裂枝的嘎鸣

诗集赠友人

青年时代的逃亡

夜行

给一位中国歌女

荷尔德林颂

观古埃及画展(节译)

给弟弟

艰难时世寄友人

亚伯死难之歌

闻友人逝去

珍重,世界夫人

一本诗集的题词

重读《七月》和《美妙少年时》

一个梦

余音

幸福

命运

独个儿

给忧郁

就眠

迷失

自白

咏书

无常

某处

我的苦痛

孤寂的夜

孤寂的晚上

无休无止

手工学徒的小客栈

很多时候

命运的关键时日

心的震栗

死亡兄弟

战争进入第四年

1944年10月

和平

迎接和平

回思

沉思

小童之歌

给少年时代的肖像

老人和他的手

老去

阶段

倾听

短歌

禅院的小和尚

闻笛

不日民之夜

体验新的生活

朝圣者

向内的路

我知道有些人

写在一个四月的夜晚

然而我们暗中向往

千年以前

附录

黑塞生平及创作年表

试读章节

日本一处山谷中被风雨剥蚀的古老佛像

风雨的侵蚀使你更瘦削

也更慈祥,绿苔为衣,

颊含微笑,眉低睑垂,

迎向你的终极,

柔驯的甘于圮毁、物的移化

于无色无相的无极。

已风化的手势里

王裔的高贵依稀可辨,

在湿气、烂泥、尘土中,你寻求

摆脱形象,得精神的圆满。

也许明日就化为草木,

化为水以印映天空的清澄,

化为青藤苔萝的萦绻——

永恒统一的诸相互生。

漫游者寄宿所

多么新奇少见,

一柱喷泉

竞夜不息地涌流,

而枫树冷冷地旁观。

月光似轻雾

泻下山墙,

云朵成群地

在冷空中游荡。

这一切常年不变,

我们则一夜盘桓,

第二天又动身远行,

没有人把我们忆念。

或许若干年后

那喷泉会偶然人梦,

大门、山墙

依然是当年旧容。

像家一样照人眼明,

却只供人暂卸行囊:

陌生的屋顶为陌生的人,

他甚至不知身在何乡。

多么新奇少见,

一柱喷泉

竞夜不息地涌流,

而枫树冷冷地旁观!

在雾中

多么奇妙,当你雾中漫步!

触目是兀石孤树,

树树各不相见,

每棵都同样孤独。

当我的生命犹披光华,

我的朋友遍布世界,

如今,雾幕低垂,  我一个也看不见。

你难称智者,

若你未识黑暗,

它无声地、挥之不去地

把你隔于万物的彼岸。

多么奇妙,当你雾中漫步!

生命与孤独何殊,

人人互不相识。

个个同样孤独。

山中的日子

唱吧!我心,你的时辰已临,

明天你将长眠不醒:

星星的璀璨你不再见,

鸟儿的歌唱你不再闻——

唱吧!我心,当你的时辰正炽,

你稍纵即逝的时辰!

雪星上阳光灿然,

山谷间云彩结环,

一切皆新,是热、是光,

没有阴影,没有忧伤。

呼吸使你舒畅,使你欢忭,

是祈祷,是歌篇,

呼吸吧,灵魂,为阳光打开心窗,

莫负你易逝的时光!

生命真甜蜜,甜蜜是乐也是愁,

快乐的是雪花朵朵,

快乐的是我,山川任我剪裁,

享尽大地与阳光的宠爱

至少一个时辰之久,

一个欢笑的时辰,

直至雪花融尽。

唱吧!我心,你的时辰已临,

明天你将长眠不醒:

星星的璀璨你不再见,

鸟儿的歌唱你不再闻——

唱吧!我心,当你的时辰正炽,

你稍纵即逝的时辰!

花、树和鸟

当你孤独于空虚,

灼烧于寂寞,心啊,

问候你于深渊之旁的,

还有幽暗的痛苦之花。

悲伤之树

枝丫虬张,

永恒之鸟

在枝头歌唱。

痛苦之花长缄默,

找不到话语找不到声音,  树依然长入云端,

鸟依然唱个不停。

旅途的歌

阳光照耀在我心头,

微风吹散我的忧愁!

我不知世上有何乐事,

胜似这浪迹远游。

山川邀我驰骋,

太阳把我灼热,海把我清凉,

我兴高采烈

与造化同参阴阳。

每一个新的日子都引荐我

新的兄弟,新的友人,

直到我尽情赞美尽了

天地之灵,并作众星的嘉宾。

雨季

多少日夜,

我倾听雨的歌声,

飘落如丝,细诉似梦,

以永不变调的低音。

在遥远的中国,我曾听过

相似的流水琴音,

轻扬而反复吟咏,

却充满魅力每时每分。

夜雨的簌簌声和中国音乐,

流泉的奔泻声和海的喑哑,

是什么力量,把我循着尘世

吸引向你们的魔法?

你们的灵魂是那永恒之声,

从不消逝也不变调,

它的家园我们早已逃离,

它的余音却在我们心头萦绕。

盛夏

远空已廓清,

神采奕奕,清亮照人,

应和着甜润的音乐,

谱自只有九月才有的匠心。

一夜之间,夏已成熟,

换上了丰收节日的盛装,

万物在圆满中畅笑,

等待回归死的故乡。

灵魂啊,何不把时光暂忘,

何不把忧丝愁结暂抛,

准备好飞翔的翅膀,

当久盼之晨已来到。

晚夏  日复一日,迟暮的夏天依然

送来充盈的温暖,花梢上

粉蝶依然鼓着已倦的翼,

闪着丝绒的金光。

晨昏呼吸着润湿

自薄雾,它湿气犹柔。

一片大而黄的叶子

突然自桑树飘落。

蜥蜴憩息在晒暖的石上,

葡萄隐在叶荫深处。

世界似沉迷在睡梦的锁禁,

告诫你勿要把它唤醒。

音乐偶尔荡起长长的拍子,

被凝结成金色的永远。

直至它从魔禁中挣扎醒来,

重又回到时光的流转。

我们老人带着收获在葡萄藤旁,

把晒黑的手搓暖。

白日依然在笑,黄昏犹未来临,

今天依然听我们的使唤。

P40-53

序言

最初读到黑塞的诗主要是他早年的作品。充盈在他诗句之中的青少年时代心灵的流浪、彷徨与渴求激起了我难抑的身世之感,追随我一生的青涩的少年情怀似乎都在这些朴实的小诗中找到了知音。我怀着满心的欣慰和喜爱,带着几分敬羡,也带着几分冒昧,开始泽起了黑塞的诗。

随着读到更多黑塞的作品,我对诗人也景慕日深。像黑塞这样一位饱学、温静、淡泊、追求精神上的和谐与美的人,却难逃两次世界大战前后来自政治和社会充满暴力的折磨。它们带给他的痛苦肯定更逾常人。但黑塞最令人钦佩的是他总能遵循理性的指引,从不失去耐心。因此他从未失去对生命的热爱,从不忘在生活中发现“一切值得谛听和凝视的”事物。他自述说:“有三种强大的因素终身影响着我,完成了我的教育。其一是家族里的基督精神和完全非民族主义的氛围,其二是伟大的中国哲人的书,其三是我唯一信任景仰感激的历史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布克哈特著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希腊文化史》等,黑塞曾为前者写过评论,盛赞其学其人。布克哈特的另一位崇拜者是尼米)。”(《战争与和平》新版前言)黑塞诗中的坚韧、从容和心有所属正是教育了他的这三大因素的生动

黑塞的诗集其实是一部完整的,甚至无可替代的自传。集中记录了他个人成长过程中的挣扎,融入了他本人和他的时代的思想感情。(“你将重见,在这些诗页,/自我少年的峥嵘岁月以来/那些曾感动我愉悦我的一切,/那些逝去的一鳞半苔,/留自我的沉思和幻梦,/留自我的祈祷、追求和苦情多多。……宅于这数千诗行/有一朵盛开的生命,一度如许诱人。”——《诗集赠友人》)他强调个人灵魂的尊严和对一个精神家园的渴望。所以他寄情山水、流连艺术,对一草一木、一幅画、一支曲子都“学会了深深的爱”。这绝不是标新立异或自命清高,而是他从身处的二十世纪上半叶的精神危机中(“人们不再祈祷,不知有神,/冷漠地漫步在尘埃之中”——《荷尔德林颂》)砥砺而出的一个保持独立与清醒、不让自己“冷漠地漫步在尘埃之中”的抵抗纲领。抵抗这一危机,同时,更具独特意义地,抵抗正在肆虐全世界思想界的两大世界病——技术狂和民族主义狂——被黑塞视为毕生的任务。 (《歌德奖答谢词》)

黑塞深知,他对时代潮流和世界病的抵抗是“以个体反抗个体、以质反抗量、以心灵反抗物质”(《1933年7月日记选》)。他在《歌德奖答谢词》中说:“我的力量就像是江河里的一小股波浪。”如今,战争的狂潮恶浪已逝,这一小股波浪所代表的意义却连同他的诗句长留人间,成为人类一项值得珍视的精神遗产。

我们今天的时代,面临的危机比黑塞的时代丝毫不见缓和。世界性的危机换了面目,改了角色,但却本质依旧,甚至因为更隐蔽而更具威胁。作为整体的一部分,我们所处的社会自然不能幸免。可以说,我们在这整体的危机中,还得多加上一份从传统到现代蜕变的煎熬。因此我们受自时代浪潮的冲击可说因其异质性而倍加猛烈。我们的迷失、我们的彷徨可说更远,更深。这一切都使我们对一个精神家园的渴求更为殷切。在这殷切之中,黑塞的诗带给我们的是无尽的安慰与勇气:一切心灵有所追求的人都不会寂寞。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像黑塞那样永远保持清醒和一颗热爱的心,我们终有一天会站在亲手建立起来的精神家园之前。

也许我们会比任何时代任何国度的人更加辛苦更加劳累,因为我们踏上的是一条更绵远更艰辛的旅途。每当我读到黑塞在《暮蓝》中对暮天之蓝所作的一段描写时——你似蓝色的海,/幸福之舟下锚于斯,/暂享极乐的栖憩。/浆叶上,淅沥着尘愁的余滴。——我都会浮想联翩。我多么希望,我的灵魂之舟能多几次这样的栖息来略舒身心的劳顿;我也多么希望,滴自我浆叶的尘愁余沥能多几分明日的希望。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4:5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