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龙旗与鹰徽--中德胶州湾之战
分类
作者 刘萍//高明见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近代德国著名的地理地质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对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德国“世界政策”产生重大影响。在他的著作《中国》里,青岛这座城市被他赞美和看重,是可以走向世界的、具备“军事基地和商港”的双重定位的、镶嵌在胶州湾底部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刘萍、高明见著的《龙旗与鹰徽--中德胶州湾之战》讲述了1897年,德国借口传教士被杀,出兵占领胶州湾,把山东划为其势力范围。在报请德皇威廉一世批准的军事计划中,李希霍芬考察结论被多次引用。1897年11月14日,德国的军舰在清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轻而易举从栈桥登陆,随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当鹰徽的利爪划破摇摇欲坠的大清龙旗,青岛落入了日耳曼之鹰的爪牙之下,从此揭开了一段影响深远的历史,《龙旗与鹰徽》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内容推荐

刘萍、高明见著的《龙旗与鹰徽--中德胶州湾之战》从德国以“巨野教案”为由侵占青岛开始,将十九世纪末震惊中外的“胶州湾事件”置于清王朝半殖民地化危机的重要节点考量,构思宏大,气势奔腾。具有很高的军事价值、史学价值、地域文化价值。

慈禧懦弱、德皇蛮横、俄皇狡诈,国际权谋军事较量风云变幻;清兵隐忍、义士舍命、道长智慧,救亡图存之抗争血与火悲壮交织……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问我名字呀

剧中主要人物

第一部分 曹州巨野教案

第二部分 大意失青岛

第三部分 衅不我开

第四部分 抗德义勇军

第五部分 驰援高密

第六部分 以民治夷

第七部分 还我青岛

试读章节

1.山东曹州府巨野县磨盘张庄教堂院墙夜 (雷雨) 外

(字幕:1897年1 1月】日深夜)

电闪雷鸣,大雨倾盆。

教堂院墙外,埋伏着几个蒙面黑衣的大刀会成员,闪电下,钢刀闪闪发光。墙上趴着一人,紧紧盯着教堂内亮灯的房间。房间内,隐隐约约有三个人在交谈。

2.教堂寝室夜内

教堂内寝室,本堂神父薛田资和来访的德国传教士韩·理加略、能方济三人长夜深聊。墙上的挂钟响起,薛田资看了一眼已是深夜十二点,伸了个懒腰,说:“二位神父,已经深夜了,不打扰二位休息了,明日再谈。就请二位在此安睡吧。晚安。”

韩·理加略、能方济起身相送。能方济说:“薛田资神父,我俩在这儿睡,您到哪儿睡啊?”

薛田资说:“外面耳房有一张床,我到那儿睡。”

能方济笑说:“中国有句古话叫鸠占鹊巢,说的就是我们俩吧?”

三人大笑,分于,各自关门关灯安寝。

3.教堂院墙夜外

墙头上的黑衣人看到灯灭,低喊一声:“行动!”

翻身跃下墙,墙外几人飞身跃墙,悄无声息冲向教堂直奔寝室。一人踹开门,寝室内一人惊喊:“是谁?”随即点亮了灯,但见刀光剑影下几声惨叫,然后归于死寂,唯闻雷声霹雳。

一名黑衣人的声音:“咦?怎么只有两人?还有一个去哪儿了?”

另一名黑衣人:“搜!”

领头黑衣人:“不要找了,快撤!”

几人鱼贯而出,翻越围墙消失在雨幕中。

4.教堂内夜内

耳房的门开了一道缝,一只惊恐的眼睛看到了这一幕。

黑衣人散去后,门打开,惊恐万状的薛田资跑进寝室,看到了倒在床上满身是血的二位神父,大喊:“来人啊!快来人啊!”又冲向院子,敲响了挂在外面的钟。

5.北京总理衙门日内

直隶总督王文韶与儿名手下在忙着看各地的奏报、电报。一名守卫急匆匆进来报告:“报各位大人,德国公使海靖大人到。”

没等王文韶开口,海靖闯进来,一把推开守卫,后面还有两个守卫跟进来,连说:“不能硬闯!不能硬闯!”

海靖怒气冲冲回手打了一名守卫一巴掌,守卫捂着脸委屈又无奈地望向王文韶。王文韶挥挥手说:“退下吧。”  三名守卫退下。

王文韶满脸堆笑,说:“海靖大人息怒,息怒。来呀,看座,奉茶。”

海靖不坐,说:“不必了。我来问问王大人,昨天在曹州,我们德意志的两名神父惨遭杀害,贵国打算怎么处理?总得给我个说法吧?”

王文韶大惊:“有这等事?”

转向其他人:“地方上可有奏报?”

下边人一阵乱酬,纷纷说没有。王文韶对海靖说:“抱歉,海靖大人,总理衙门还没有收到奏报,烦请大人先回,我马上调查清楚,如果情况属实,一定给贵国一个满意的答复。”

海靖鼻子哼了一下,傲慢地说:“我只给你们二十天的时间。”

海靖怒冲冲离去。王文韶手下人呸了一声,嘀咕道:“什么东西!”

王文韶瞪了手下人一眼,说:“洋神父被杀,我等一无所知!山东巡抚李秉衡是怎么当的?还不快去发电报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手下人连忙答应:“是,是。”躬身欲退出。

王文韶喊住:“等一等。记着在电报上告诉李秉衡,如果情况属实,尽快派能员破案,就给他十五天时间,洋大人等着要结果呢!这事若办不好,等着摘顶子吧!”

手下人:“是,是。”退出。(P3-6)

序言

写在前面的话

问我名字呀

秦皇在这里登临望海,徐福从这里远渡东瀛,五四运动也因她而起。她是谁?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十九世纪中叶,一个神秘的德国人开始了他独立研究的神秘中国之旅。他来到北京的总理衙门领取护照,颇有心计地遵照朋友建议,将姓氏由最初的“栗”有意识地改译成“李”,与如日中天的李鸿章同姓,希望能在清朝地方官员接洽中提高身份。其后,他携一个翻译和一个仆人,以上海为基地,历时四年,七次旅行,对大清帝国十八个行省中的十三个进行了地理、地质考察。

这次考察,偏于一隅的齐鲁大地牢牢吸引住他的视线,胶州湾成为中国漫长的海岸线里他最倚重的海湾,而他最情有独钟的,是默默地安守于胶州湾底部的年幼的她。

彼时的她,淳朴天成,满身尘埃,透过她褴褛的衣衫,稚拙的气质,他用鹰一样敏锐和犀利的眼睛,看到的却是她令人垂涎的天生丽质和巨大的军事、商业潜能。在他的著作《中国》里,她被给予极致的赞美和最无上的看重,是可以走向世界的、具备“军事基地和商港”的双重定位的、镶嵌在胶州湾底部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他发现了她的绝世魅力。

他借此一跃成为全球名人,对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德国“世界政策”产生巨大影响。他就是近代德国著名的地理地质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

历史进入二十世纪初年,彼时,在西半球,欧美的艺术家正在酝酿着新世纪的突破,罗丹正在他的工作室里雕塑,雷诺阿、德加、塞尚已处于创作晚期,马奈早就展出过他的《草地上的午餐》。而在东半球,她的绝世魅力终于引来了残酷的掠夺和杀戮。

1897年,德国借口传教士被杀,出兵占领胶州湾,把山东划为其势力范围。在报请德皇威廉一世批准的军事计划中,李希霍芬考察结论被多次引用。1897年11月14日,德国的军舰在清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轻而易举从栈桥登陆,随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当鹰徽的利爪划破摇摇欲坠的大清龙旗,1891年才开始建置的年幼的她就这样落入了曰耳曼之鹰的爪牙之下,从此揭开了一段影响深远的历史,《龙旗与鹰徽》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历史的车轮在战火纷飞中跌跌撞撞地向前滑行着,年幼的她注定在战火纷飞中辗转得满目疮痍,也在满目疮痍中走向了中国和世界的历史舞台,饱经磨难的她骄傲地涅檠成一只美丽的浴血凤凰。

1914年,德皇威廉二世对英宣战,悍然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她美丽而残破的身躯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亚洲分战场。随后在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上,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被要求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交日本。她,引发了震惊世界的五四爱国运动,见证了辛亥革命、反袁护国的革命风暴,目睹了革命先驱孙中山的伟人风采……

中山先生垂青于她。曾赞美道:“足可作为以后中国城市开发的模范,若我们五百个县每县有十人到此参观,无论行政管理、市区、道路、码头、海港、大学、造林、公共建设、管理官衙,都应加以学习,对中国将有无比的好处。”

……

她是谁?问我名字呀!

我走来啦,

准备好了吗

迎接我啊

问我名字呀

青岛!

我正强大

朝气喷发

披满天彩霞

前程无涯

问我名字呀

青岛!

我正壮大

意气风发

迈圆梦步伐

昂扬直跨

问我名字呀

青岛!

她的未来不可言说,引无数期待。而她百年历史的扉页却是神秘和悲壮,难以言说。在2000年应学苑出版社之邀,和张继国先生共同完成出版《飘与纵——中国近代海战场丛书·青岛篇》之时,我起意在银幕上讲述她百年历史的童年故事,得益于作家出版社之垂青,如今,终于和高明见先生共同完成出版这一电影剧本。

茂长鲜活的思想,浩繁辛苦的记录,焦灼疲乏的身心,孤独诚实的劳动,电影剧本《龙旗与鹰徽》就是这样一种状态下的产物。它荏苒了我十八载的华年时光,它终于揭开了她百年历史的扉页。它的出现,当然有缘故,有来处,我更盼望,它有去处,有更精彩的去处f满怀着虔诚期待的心企盼来自社会各界和广大读者的宝贵意见和鼎力支持!

谨以此书致敬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

刘萍写于青岛 2018.2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5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