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在历史转折点(恢复高考40年纪实)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郝雨主编
出版社 上海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一、考学

廊坊师专中文系(现为廊坊师院文学院,我1978年入学的时候称为廊坊师专中文科)之于我,可谓是我生命中的贵人。之所以把它称为“贵人”,是因为它于我的生命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我小共和国10岁,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本是应该感到自豪和骄傲的(实际上从我懂事起我也的确是感到很自豪和骄傲的),但是,由于我家属于“地富反坏右”一类级别的,所以,我的人生境况(其实是我们整个家庭成员的人生境况)也便与他人不同。再加上我到了该上小学的年龄正值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开始,因此,在整个求学阶段,我基本上不是天天挨斗被整做检查,就是常常不受学校欢迎或被学校莫名其妙地“驱逐”,没有好好上过一天学,好好读过一页书。也因此,小学五年所谓的“毕业”后,12岁的我自然便成了“海娃”(电影《鸡毛信》中的放羊娃)。在以后当“海娃”的几年里,虽又“托人”进过几天小学和几天初中(因为不久又被变相“逐出”),但是,从整体上来讲,我是一个没有怎么上过学的人。

40年前,也就是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我当时正在水库工地参加修水库的大会战。我拿着《人民日报》去找带队的领导,说要参加高考。领导一怔,惊异地看了我一眼,说:“你们这样的人不让参加考试……”我说现在报纸上说让,并拿出《人民日报》给他看,他无言以对。不过,这一年高考我以失败而告终。但我并不“死心”。第二年,我再一次冲破重重阻力参加高考,终通过自学以超过全国重点大学分数线的成绩获得了录取资格。

那年的上线分数为300分,重点大学的分数为340分,我考了340多分。这分数是我的一位在学校当教导主任的表姐夫连夜偷偷告诉我的。由于我家属于被专政的对象,还没有获得真正平反,这类人的后代的“政审”谁也说不好。“政审”不过,便全部泡汤。那时,家里既没有电话,个人更不会有手机,所以,只能亲自当面互通有无。于是,我表姐夫连夜趁黑骑车跑到我家,兴奋而神秘地对他的什么也不懂的尚未“摘帽”的“五类分子”舅舅我的爹说:“过了。过了重点校的线。一定不要声张,以防引起别人的注意。赶紧想办法过‘政审’关。”

二、政审

表姐夫走了以后,我家进入了紧急战备状态。是啊,这消息一旦传出去,会有什么结果呢?一些人知道了,难道会轻易放你走吗?于是,大哥对我说:“三儿(我在男孩子中排行老三),这些日子不许出去,听见了吗?别人忘了,你一显别人又想起来了。,’为了“政审”保险起见,我们委托了和我们关系不错的一位邻村的当教员的嫂子去办理。

“他热爱共产党吗?他热爱社会主义吗?他热爱劳动吗……”填写政审意见的大队干部对他的大意又恨又急,他万没有想到我会考上,而且工作进行得这么秘密,他为此事来得突然自己毫无察觉和防备而感到吃惊和恼怒:“这些人上大学,贫下中农怎么办!”他冲着我那位嫂子教员大喊大叫。

“书记,这……现在可跟以前不一样了。现在有政策了,这些人也让考。现在说话可要负责任呢!不信,你看看,这有文件……”我那位嫂子教员拿出了近前的《人民日报》和一些文件给他看,并说:“现在这还很紧急,今天就必须交上去……误了我可负不了责任……”

事已至此,那位村干部又气又恨,低头不言语。等了半天,他指着那些表,无奈地挥了挥手说:“你看着办吧。”我那嫂子教员趁机签署了意见,拿过章盖上就走了。此“关”终于在险象环生的情况下“顺利”通过。

三、填报志愿

接下来,就是填报志愿。

我爹说:“咱们不求高,拣最低的,别人不去的咱们去,淘厕所、扫大街大学咱也走,逃离虎口啊!你去找你姐夫吧。”

我点了点头。我理解爹的苦衷。记得第一次不让上学的时候,爹领着我去求大队书记,爹戴着“五类分子”的帽子,书记躺在床上装睡理都不理,爹含着泪领着我便回了家……其实,我也没有过高的要求。什么学校对我来说根本没有概念,唯一的概念就是能上学就行。于是,我去找我的表姐夫。

我说了我爹的意思。姐夫展开印有各录取学校名称的《河北日报》。姐夫说,咱们别填高的,还是保险为好。你看——姐夫指着报纸上的最后一所学校说——这最后一名是张家口师专,倒数第二是廊坊师专。廊坊师专在京津之间,肯定比张家口师专强,就填它吧!于是,廊坊师专便成了我生命的新的起点。P1-3

后记

1977年,恢复高考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前奏之一,有连续三届曾经被耽误了十年的考生踏进大学校门,我们都是这其中的幸运儿;而1978年,也正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式拉开序幕的一年,刚刚恢复高考,我们有机会进入大学,从此改变了我们的人生之路,改变了我们的个人命运,而与之相伴的全国性和全方位改革开放,也改变了我们整个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到明年——即2018年,已整整40年过去。正如苗雨时先生在序中所言,肇始于40年前的恢复高考和改革开放运动,至今已使得我们这一代人和我们的共和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此,我们上海大学文化传播研究中心特编辑此书。

为了永远记住那个重要的年头——1977、1978、1979年,我们先后迈进大学的日子;也为了永远能够把我们这一代的拼搏精神和整个国家的发展进程记录下来,传播下去,更为我们民族和社会留下一段真实而又有血有肉的历史,我们把这样一部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回忆录,奉献于世,以记录历史,传承精神。

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征集1977、1978、1979级的新三届大学生,撰写80年代那一代大学生的回忆录,书名《在历史转折点》。力图真实记录恢复高考对于我们每个人命运的改变和人生的转折,真实记录我们“80年代新一辈”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凝聚着当年一代人的时代特点,大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以一斑窥全豹,由个人看社会。用我们的眼光,我们的记忆,我们的笔墨,展示一个丰富多彩的80年代大学生活和时代精神。

文章内容主要反映每个同学自己的真实故事,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很多当年的同学焕发青春激情,一展文笔才华,写出了精彩妙文!对于大家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我在此表示诚挚感谢!

并特别感谢上海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感谢责任编辑黄晓彦老师的辛苦指导和细心修改!

郝 雨

2017年12月22日

目录

序 / 苗雨时

特稿

我与廊坊师专 / 汤吉夫

仰山赋——献给我的母校 / 翟 暾

永远的回忆——1977年高考之后的回忆 / 周纪鸿

岁月留痕——恢复高考40周年记 / 高林玉

我的大学生涯 / 王晓红

师专三年那点事儿 / 王淑荣

1978,我的人生航船扬帆 / 张振国

那年那月,廊坊师专 / 曹艳肖

拙笔真情话读书 / 成春荣

梦圆廊师 / 李俊卿

青春友谊之声 ——我的大学时代之同学录音带记事 / 任海军

是高考改变了我的命运 / 赵福禄

起点 / 吕云树

回望母校 / 孙文强

话说77级 / 李振国

一波三折的求学路 / 王贺民

往事如烟,真情永驻——我的高考记忆 / 张晓辉

美丽的年华 / 刘晓霞

最美的珍藏——1977年高考回放 / 高云凤

人生的转折点 / 冯宝森

从土坯房到廊坊师专——忆1977年高考 / 白振宗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廊坊师专前后的主要经历 / 李凤平

点点滴滴忆恩师 / 林洁

母校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回忆 / 刘福江

“骄子”之梦 / 牛志强

那天也下着小雨 / 王振雷

命定廊师 / 秦爱华

怎一个情字了得 / 屈振光

那年那月那时光——大学,我心中永不消逝的虹 / 李克难

我的大学 / 魏丽茹

由《雪花那个飘》想到的 / 丁云梅

1978,往事琐忆 / 司建永

我的大学之路 / 张景尧

我的大学梦 / 罗汝军

学海回眸——难以忘却的经历和大学时光 / 刘树宝

那些年,那些事 / 李造锁

我心无悔 / 郭志杰

1978,命运的转折 / 郝雨

后记

序言

2017年,是我们国家恢复高考制度40周年。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各高校陆续举办了许多大学同学的聚会,而聚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聚会的主人大都是些年纪六七十岁左右的人。他们,就是我们国家恢复高考制度以后的最初几批学生。分别40年的同学聚在一起,自然免不了相认叙旧。大家在回忆往事的时候,个个都是神采飞扬,兴奋异常,似乎又回到了那个心潮似火意气风发的时代。大家兴奋之余,萌发了编辑一部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回忆录的想法。我作为当年的老师,也参加了几次同学们的聚会,感同身受,颇有同念。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郝雨教授是倡议人之一,他代表同学们请我为该书作序,勾起了我存在心底40年来的许多记忆。

大家都知道,1976到1977年的两年时间里,我们国家发生了许多大事。周恩来、朱德、毛泽东三位伟大的领导人先后逝世,粉碎了“四人帮”,一大批老干部陆续重新走上中央领导岗位,“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国民经济百废待兴。1977年7月的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同志复出,8月,邓小平主持召开全国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大家呼吁恢复高考制度,邓小平同志特别表示了赞同。10月,《人民日报》刊文发布了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恢复高考的意见,令全国人民欢欣鼓舞。

之所以说是恢复高考,皆因以考选才是我们国家的历史传统。恢复高考,虽然只是回归传统,但在当时,却是从疯狂走向正常,从禁锢走向开放,从停滞走向流动,是拨乱反正、引领未来之路的一盘硬棋。它令板结的中国社会重新松动,为接下来波澜壮阔的改革奠定了人才和思想基础。透过高考,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时代的变迁,是一代年轻人命运的改变。

1977年12月10日,全国570多万年轻人(年龄控制在30岁以下),凭借自身努力,怀揣美好梦想,踏进庄严考场。由于报考人数过多,国民经济也才刚刚恢复,国家竟一时拿不出足够的纸张印刷考卷,调用印刷《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纸张才解决了燃眉之急,最终,27万人在1978年的春天顺利迈进了大学的校门。

1978年的高考调整到7月20—22日,全国610多万考生参加(对1966年高中毕业生不限年龄),录取40万人。首次实施统一命题分省录取,这一制度基本上沿用至今。

对于1977年冬天高考的学子们来讲,那一年没有冬天,只有充满着希望和憧憬的温暖阳光;对于1978年夏天高考的学子们来讲,那一年也没有炎炎夏日,只有充满亢进和期盼的徐徐春风!

1977--1978年的高考,参加考试的是1966年停止高考以来积压的十多届初高中毕业生和应届毕业生,他们的数量至少也有几千万人!他们在思想僵化经济停滞文化凋零的“文革”十年里,徒耗光阴和青春,他们多么希望借高考改变自己的处境。僧多粥少,高考成为一条严酷的羊肠小径,它注定了迈入大学殿堂的学子们今后人生的不平凡。他们抖落身上的历史尘埃,最终成为一个时代的创造者。

让我们来看看这些40年前的高考故事,愿这些曾经的往事,化作进取的力量,激励我们前行。

肇始于40年前的恢复高考和改革开放运动,使得我们这一代人和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此,上海大学文化传播研究中心特编辑此书并上举办纪念活动,其目的意义是,为了永远记住那个重要的年头----1977、1978年和1979年,我们先后迈进大学的日子,也为了永远能够把我们这一代人的拼搏精神和整个国家的发展进程记录下来,传播下去,更为我们民族和社会留下一段真实而又有血有肉的历史。

这部回忆录,力图真实记录恢复高考对于我们每个人命运的改变和人生转折,真实记录我们“80年代新一辈”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凝聚着当年那代人的时代特点。大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以一斑而窥全豹,用我们的眼光,我们的记忆,我们的笔墨,展示一个丰富多彩的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活和时代精神。

这些故事从多层面多角度说明,理论的创新,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政治的民主,无不需要知识对人们头脑的武装。

故事因真实而精彩,文字因真情而感人。

回忆过往,不单单是为了记录曾经的难忘岁月,同时也为了启迪未来。但愿我们的国家在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内容推荐

今年恰逢恢复高考和改革开放运动40周年(1978-2018),郝雨主编的《在历史转折点(恢复高考40年纪实)》真实记录了恢复高考对“80年代新一辈”每个人命运的改变和人生的转折,以及他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同时也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活和时代精神,并记录了他们的拼搏精神和整个国家的发展进程,为我们民族和社会留下一段真实而又有血有肉的历史。

编辑推荐

郝雨主编的《在历史转折点(恢复高考40年纪实)》这部回忆录,力图真实记录恢复高考对于我们每个人命运的改变和人生转折,真实记录我们“80年代新一辈”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凝聚着当年那代人的时代特点。大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以一斑而窥全豹,用我们的眼光,我们的记忆,我们的笔墨,展示一个丰富多彩的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活和时代精神。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19:4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