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海教授的新作《太湖石与正面体:园林中的艺术与科学(精)》一书,从中国园林摄影的特殊图像和语意谈起,追溯其研究历程及图像沿革,进而质疑其造园意匠的传承模式,带领读者深度思考中国园林设计的辉煌与局限。他在书中依托多年欧洲留学生涯和跨国工作经历的厚重积淀,从东西方园林的对比研究入手,以崭新的观察视角和犀利的批判眼光,探索了设计科学的形式逻辑,开辟了中国园林研究走向国际化的新途径,在思考的广度和深度上均可圈可点。
| 书名 | 太湖石与正面体(园林中的艺术与科学)(精) |
| 分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 作者 | 方海 |
| 出版社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方海教授的新作《太湖石与正面体:园林中的艺术与科学(精)》一书,从中国园林摄影的特殊图像和语意谈起,追溯其研究历程及图像沿革,进而质疑其造园意匠的传承模式,带领读者深度思考中国园林设计的辉煌与局限。他在书中依托多年欧洲留学生涯和跨国工作经历的厚重积淀,从东西方园林的对比研究入手,以崭新的观察视角和犀利的批判眼光,探索了设计科学的形式逻辑,开辟了中国园林研究走向国际化的新途径,在思考的广度和深度上均可圈可点。 内容推荐 《太湖石与正面体:园林中的艺术与科学(精)》为一本以世界视角反思中国园林的著作,撰写源头为王昀教授《中国园林》一书,书名中太湖石与正面体分别象征中西文化。书中作者以崭新的观察视角和犀利的批判眼光,从东西方园林的对比研究入手,探索设计科学的形式规律。从园林到博物学,作者方海通过对比东西方园林的设计手法和图像表现传统,展现设计科学的渊源;从博物学到自然科学,作者将探索的视野扩展至数学、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医药学、工程学、宇宙学和广义的设计学等,揭示设计科学的内涵。 园林研究所引发的最伟大的成就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作者追述艺术与科学的渊源,动物的设计智慧,大自然的色彩,以及从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到阿尔托,从富勒、帕帕奈克到诺曼所发展出来的设计科学的理论建构,最后结合中国自身特点,为中国设计科学的建立提出创新性理论性。并指明,中国园林既需要从科学的角度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也需要与世界其他园林系统进行更广泛的对比交流,需要跨思维、跨领域研究构建中国设计科学。 本书适合园林、建筑学、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学生与研究人员,也适合从事中国文化研究者阅读与参考。 目录 序 自序 导读 绪论 1 中国园林的研究轨迹 2 摄影的力量 3 中国园林的图像和语意 I 从中西方园林对比看中国园林的误区和缺憾 1 中国园林和世界园林 2 中国古代的博物学传统 3 墨竹与墨梅:中国的画谱传统 4 西方园林:世界物种大交换时代的缩影 5 达·芬奇的意义 6 西方园林与博物学传统 7 西方园林与艺术创作传统 8 日本园林与日本创新模式 Ⅱ 园林、大自然的图像再现和人类的设计天性 1 园林、花园、庭园和公园 2 大自然的图像再现传统:中国博物绘画从辉煌到衰落 3 大自然的图像再现传统:西方植物学绘本 4 大自然的图像再现传统:西方动物学绘本 5 从丈量世界的两种模式到生命科学与设计科学的发展 6 理解自然与科学: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 7 理解人类与理解生命 8 食物、疾病、身体与医药发展 9 人类的进化思想和宇宙视界 10 从发现、发明到对人类未来的思考 11 数学之美、科学之美和设计之美 12 艺术与科学 13 设计:人类的本性 14 现代建筑与设计中的自然灵感和博物学源流 15 动物的建筑 16 色彩研究 17 设计史论与设计研究 Ⅲ 设计科学初探 1 从大自然解剖到人体工程学 2 达·芬奇、洪堡与海克尔:博物学传统 3 关于无名设计的研究 4 格罗皮乌斯与包豪斯 5 柯布西耶 6 阿尔托与北欧设计学派 7 富勒的设计科学 8 赫伯特·里德与贡布里希 9 维克多·帕帕奈克的生态设计观 10 布鲁诺·穆纳里与乔吉·科拜斯的设计科学观 11 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的设计科学 12 唐纳德·诺曼的设计心理学 13 科学家与设计科学 结语 园林反思与中国当代博物学热 1 园林反思:博物学、艺术革命与科学思维 2 日本模式的魅力 3 中国当代博物学热 4 博物学热与设计科学的思维建构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