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编的《中国道路的多维叙事》是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委党校联合举办的第三十期中青年理论工作者学习研讨班学员集体课题的研究成果。本期研讨班的主题为中国道路的多维叙事,各位学者以各自的学科背景为基础,对我国现实生活中的多个课题作了富有深度、富有新意的研究。本书收录了其中的学术成果22篇,共分政治、经济、社会、法治、人文等专题。内容涉及中国经济发展、基层社会治理、普惠金融、国家形象传播、公民意识教育、全球互联网治理等。
中国经济发展的世界意义——对中国道路的另一种诠释 胡晓鹏
积极融入还是另辟蹊径:比较政治学的中国道路 李辉
论治国理政的知识基础——一种中西政治图景的比较分析研究 阙天舒
中国法治道路的比较阐释 陈洪杰
“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法治改革观的核心要义 吴亮
中国道路研究述评 周望
上海经验:基层社会治理的中国道路探索 杨锃
中国现代艺术的价值取向 张璐倩
中国财政制度创新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潘文轩
金融化、金融异化与金融危机——基于金融本质二重规定性的解读 严静峰
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建构——从社会科学哲学的视角看 刘小涛
国际学生教育的中国经验 程妤
中国道路的周边意义 刘海泉
新形势下中国哲学的中国道路 刘梁剑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家庭?——基于对中国家庭功能变迁的反思 马川
互联网全球治理的中国理念与实践 戴丽娜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本质内涵和当前使命 董德兵 朱豪媛
马克思主义的居住观及其理论启示 李春敏
把握好中国故事的内在逻辑性 周凯
特朗普的网络空间安全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赵衍
中国道路话语建构视野下的国家形象传播 蒙象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内容探析 刘建良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