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关键是品味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日)松浦弥太郎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日本生活美学家松浦弥太郎的59堂品味课!松浦以“品味”为话题,将自身磨炼品味的经历娓娓道来,讲述大家不知道的品味提升秘诀。

品味是魅力的自然流露,气质的生动表达,提升品味,就是不断打磨日常待人接物的细节。松浦将职场、社交、谈话、阅读、仪容、旅行、运动、休闲等多个日常场景中有关品味的细节提炼出来,帮助我们提升气质,塑造自我风格,变得成熟自信。

松浦将这些方法都写在了《关键是品味》中。品味,是人生中的重要能力。

内容推荐

年轻时被自己无知和拙劣的选择击垮后,松浦先生反复试炼体验,逐渐找到能够提升品味的点滴细节……

松浦弥太郎著的《关键是品味》讲述了对于美好的事物,如书籍、音乐、艺术品,以及应该去的地方,应列好清单,尽力接触。

买衣服时不急着翻看价牌,学会现欣赏设计和手感,思考为什么喜欢,体会它所带来的感动。

品味不仅关乎外表,也是思维方式:与其做一个无所不知的人,不如做一个无所不思的人。

在充斥虚拟事物的时代,“亲身体验”非常关键,对的话、对的气氛、对的颜色,需不断寻找、尝试。

有好品味的人,待人接物都令人舒服,言行举止皆显气质。个人品味的层次,取决于你对工作、生活细节的用心程度。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品味好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品味好”是什么意思?

 你是不是用单纯的眼光看事物?

 自己的话最能充分传达

 敞开心扉是迈向好品味的第一步

 不逾越自己被允许的范围

 朋友不需多

 引人注目不见得就是时尚

 衣着整齐、舒服、干净

 擅长与人寒暄

 在公司使用敬语

 购物时翻看商品价格之前应该做的事

 整理好自己的标准

 我想为他人做的事

 “不好也不坏”的陷阱

 意识到自己是被人挑选的一方

 从领日薪的零工中学到的人生经验

 尝试看看他人推荐的事物

 不是自己喜欢的,也可能会是好东西

 不知道的事情去问问可能知道的人

 失败很重要

 到高级场所学习得体举止

第二章 磨炼品味的方法

 日语中的“好品味”

 与其无所不知,不如无所不思

 所有事物必有支点

 由抓住“边角”产生的联想

 思考的原动力是好奇心

 以一知万

 即使是小事,也一定有人看着

 什么东西是有魅力的?

 《生活手帖》的魅力是什么?

 没有的东西就自己创造

 努力的人能获得众人守护

 有人批评你或做了你不喜欢的事,怎么办?

 一位中学生的来信

 不是只有好东西才畅销

 好想被人称赞

第三章 寻找有品味的榜样

 “好品味”,这项既熟悉又陌生的标准

 关注重要文化遗产

 我特别喜欢的地方

 知道“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因“不知道”而造成的差距意外地大

 寻找榜样

 和自己不知道的事物打交道:“不放弃”与“模仿”

 偶尔也必须让自己消失

 一定要有勇气,并接纳它所带来的孤独

 后悔是勇气的种子

 父母是最好的榜样

 《生活手帖》是如何编辑的呢?

 接受每天的变化,慢慢地过

 为了取得平衡而故意败北

 自我投资的方法

 选择美的事物

 “美的事物”不独占

 好品味的社会贡献

 将好品味化为经济活动

 人生是无法预测的化学反应

谨代后序

试读章节

“品味好”是什么意思?

“我想成为品味好的人,该怎么做呢?说起来,‘品味’到底是什么呢?”有人这样问我,这让我对“品味”重新思考了一番。

对我而言,我认为所谓“品味”,首先是指“选择”或者说“判断”。如果“品味”指的是“选择什么”“如何判断”的能力,那也就是指从众多选项之中选出什么,有的时候也可能因为没有适合自己的选项,所以必须选择从零做起这条路。如果我们总是能够做出好的选择或是不会后悔的选择,那就好了;但事情不是总这么如意的。“判断”,也绝对不是件简单的事。我们不能随波逐流,每天都需要依据正确的信息、知识、敏锐的观察,鼓起做决定的勇气。

不过,在大多数的事情中,世界上都有许多人可以作为我们的榜样。说这些人是榜样,却也不是说他们存在于特别之地,他们应该和我们一样,在普通的地方工作、生活。因此,我们首先要找出这样可以作为榜样的人物,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导师,试着去观察、询问他们是如何做出好的选择与好的判断的,这非常重要。

有的时候,这样的导师可能不是人,而是某种东西。如果是东西,那么仔细地去接触它、学习它的历史,深入了解它,就变得相当重要了。

品味的琢磨,是在独自一人的世界中进行的。我们也要珍惜在自己内心深处的世界中徘徊的体验。

不过,如果因此就封闭在只有自己的世界里,那就错了。去思考如何与其他人共同生活在更好的社会里,这也是好品味的体现。

品味好的人,看起来和其他人稍有不同。有什么不同呢?要怎么做,才能变成他们那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想一想吧!

你是不是用单纯的眼光看事物?

如果你想的是“我的品味再好一点儿就好了”,那么你最需要注意的事情就是:重视品味的人,往往会否定自己以外的人。有关品味的事,往往容易产生这样的问题。

当你难以接受环境的时候,多半会认为,世界上自己以外的人都是错的,只有自己是对的。你会感觉“没有人了解我”,这就导致你否定了自己以外的所有人、事、物。这样的想法不会带来好的结果。

对于世界、社会、身边的环境,无论什么样的事都要采取接纳的态度,用单纯而透明的眼光看待它们。然后,让自己具备发现事物优点的能力,从事物中汲取尽可能多的养分——我想,这才是磨炼品味的第一步。

你在生命中实际遇到、看见的一切,无论是什么样的东西、什么样的人,一定都有一两项优点。或许其中有些人真的很糟糕,让你厌恶到一辈子都不想接近他,但即使是这样的人,也绝对会有优点。养成习惯去思考这项优点是什么,去观察并找到它,对你自己来说,这么做是非常好的训练,能锻炼你追根究底、看清事物本质的眼光。

所有的东西都有一项优点——这道理也适用于人。哪怕是一个纸杯、一个纸盘,但凡是看得见形体的东西,至少都有一项优点。

在我平常往来的人中,也有许多品味很好的。这些人完美吗?倒也不是,应该说各有各的优缺点吧。但拥有许多优点的人,多半都在人生中取得了平衡,他们对任何人、任何事都坦然无饰。

这些人的共同点是,他们对于何谓“信息”,都有正确的认知。他们充分了解,只有自己实际观察到、体验过的,才是真正的“信息”。他们也非常清楚,从某人那里听闻的事、从某处读到的东西,或是街谈巷议、排行榜等,实际上并非信息。他们认为,可以清楚地用自己的话说出经历过的事情,这才是信息。偶然看见或是听得一点儿皮毛的事情,对自己而言都不算信息。

因此,当周围的人针对某人说三道四时,品味好的人绝对不会点头称是。就算众人热烈地讨论八卦,但因为不是自己经历过的事,所以他们也不会加以否定或肯定,只是静静地听。他们只说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因此可以过得很愉快,与人互相信赖的关系也会加深。这种关系一旦加深,就会让人想要再见他一面。那些能让我会想要再见一面的人,都是能让我觉得想要和他一起思考什么,想要从他身上学到什么的人。我觉得这些人“品味真好”。(P3-7)

序言

提到“品味”时,感觉力不从心的,应该不只是我一个人吧。

寒暄的方式、写信的方式、喝茶的方式与吃饭的方式、说话的方式与附和的方式、下厨与打扫的方式、走路的方式,乃至就座的姿势,当然,还有挑选穿戴在身上的衣物饰品及其搭配方式等,在这些人们每天都会做的事中,人人展现出各自的审美,即所谓的“品味”,我们看在眼里,也因此受到某种刺激。

虽然是细枝末节的小动作,但即使是开门、关门,给人的感觉无论是有修养还是粗鲁,都是“品味”的体现。在公司会议中发表意见的时机、说话时的音量、语速,也可以说是“品味”的体现。连进行重要决策的时机,也体现了“品味”。我深切地感受到,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任何人都能够获得一定的成就,可是接下来能不能迈向更高的层次,就关乎他们的“品味”高下了。

拥有好“品味”是如此重要。然而,这样的“品味”,却不是我们能够在学校或社会中学到的。那么,要想变成“品味”好的人,该怎么做呢?“品味”好的人和“品味”差的人,差异又在哪里呢?

我再叙述一次:要想从某个程度迈向更高的层次,唯有琢磨出具备自我风格的“品味”。好的“品味”还能为你带来好运。而在任何时代,社会所追求的也只是崭新的“品味”而已。

已故的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从禅学中,学习到“无”的“品味”,并创造出具备他个人风格的新“品味”,大获成功。且看世界上的领袖人物,你就能知道,他们的好“品味”,都是他们身处各个场合时的王牌。他们是如何修习“品味”的呢?

有一刻,我突然这么想:希望自己的“品味”能够变好,希望能够学会过去不知道的“品味”。基于这样的想法,我汇集了一路以来种种所学写就了这本书,也可以说,这是我为了改善自己的“品味”而写的入门书。

首先,与自己当下的“品味”面对面。再从此处一步一步,像是慢慢爬上阶梯似的,来琢磨自己的“品味”。我现在也处于这个阶段。如果你觉得事情总是不如己意,或是感觉工作或生活陷入僵局,那么要不要试着一起学习何为“品味”呢?让我们都学会“品味”这种自成一格的美学吧。

松浦弥太郎

后记

虽然不是什么特别的事,不过还是想说,我曾经抄写过志贺直哉的《暗夜行路》。因为我认为,这么做可以学会我最喜欢的志贺直哉的“品味”。众所周知,《暗夜行路》光是读起来,都是长篇巨作,抄写整本书更非易事。如果说当我辛苦抄完整本书后学到了什么,那么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从各个层面来讲,我再一次感受到更甚于阅读时的平衡感与完成度。当我思考这其中有没有一件事是我可以领会或模仿的时候,我发现与其说是“品味”,不如说是萦绕在整部作品中的呼吸“韵律”。我了解到,志贺直哉的“品味”,就是“韵律”。志贺直哉曾经在随笔中写到“韵律”,这里仅摘录开头的部分:

优秀的人的工作——无论是做的事、说的话、写的文字,什么都好,能接触到这些是令人非常愉快的。我一定也在某处拥有同样的特质。要唤醒它,要振奋自己的精神,我必须要这么做才行。我要清楚地(哪怕模糊地也好)感受到对于工作的意志。这种快感非常特别。无论是好的言语、好的画作还是好的小说,真正美好的东西一定会在人的身上发挥这样的作用。到底会带来什么样的回响呢?

——收录于《随笔衣食住》,摘自《韵律》

我在读过这篇文章后,知道了所谓“品味”,也就是“韵律”。学习“品味”,也就是学习“韵律”。如同优美的音乐需要美妙的“韵律”一样,接下来我希望能够好好对“韵律”作一番思考。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3:0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