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思想不是平空而来的,他率性而活,与天地精神往来。他的那些特立独行的选择与行为,都是自己率真任情的心性反映。他的浪漫、超脱和真性情,他超然于世的精神追求,对于现代社会的我们而言,仍然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他告诉我们:逍遥之人精神自由,在黑暗中始终能看见光亮……
王新民著的《庄子故事》是一位北大才子以生命和灵魂写就的遗世经典,语言优美,哲思表达深入浅出,生动的故事叙说,详实的资料杂糅,让人明白他所有的思想来源于他的人生实践与深度思考。本书一改以往传统古典的风格,带给我们更适合现代人的精神修炼方式,自1992年首次出版以来,畅销二十余年,多次入选语文教材,是一部优秀的集文学性、学术性为一体的青少年传统文化读本,被读者赞誉为庄子必读经典。
作者王新民以自己独到的见解、优美的文字、深厚的学术功底,通过小说的形式将庄子的人品、思想、学问和身世表现得淋漓尽致。《庄子故事》是关于庄子生平的故事传记,再现了庄子从就学、游学、婚姻、交友到不知所踪的一生,完整地体现了《庄子》一书的哲学韵味,语言通俗易懂,哲思表达深入浅出。是一部集学术性、文学性为一体的优秀的传统文化读本。
自1992年首次出版以来,深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专家学者的好评。
1995年,本书先后被译成韩文、日文出版;2005年,本书节选《庄子见鲁公》入选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高二新《语文读本》;2012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2013小课题——名著导读推荐;2016年,荣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推荐优秀传统文化读物;2018年,成为海南书香节官方指定赠品。
第一章 率性任真 非毁礼法
战国中期,春天的一个早晨。
太阳从蒙泽灰茫茫的水面上悄悄露出了苍白的脸庞。起初,它的形状如士兵们随身携带的弯弓,只是没有搭上那锋利的箭镞。弯弓慢慢地从水平线上浮起,渐渐变成了一个大大的圆球,颜色由苍白转为通红。片片朝霞,簇拥在它的周围,似乎在为这位羞于来到人世的姑娘抹去颊上的红晕。突然,她完全跳出了水面,乘着早晨的微风,慢悠悠地向上飞去,向南飞去。
永远不知忧愁的小鸟们,在熟睡了一个夜晚之后,又开始了叽叽喳喳的鸣叫。它们扑腾扑腾地拍打几下自己的翅膀,准备离开树林,去寻找可以充饥的食物。野鸡们也出动了,它们在水边自由自在地散步,忽而啄一口草丛中随处可见的草籽或小虫,忽而饮一口蒙泽那清凉的水。
小草已经长到一寸多高了,而知名的不知名的各种树木也发出了嫩绿的幼芽。蒙泽周围,一片盈绿。大自然在冬眠了数月之后,又生发出无限春意。
在蒙泽的东边,有一座小山名叫蒙山,从山上到山下的村落,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道沿湖而过。太阳差不多有一竿高了,一位穿着粗褐外衣的青年走出山下的村庄,往山上赶来。这位青年,脑袋显得比常人大,鼻子微微上翘,而且有些驼背,看起来其貌不扬,甚至可以说丑。可是他的一双眼睛却如蒙泽的水那样清澈、深邃、明亮。透过这双眼睛,我们也可以看到青年的心地,就像倒映在蒙泽中的蓝天一样广阔,云朵一样洁白,飞鸟一样轻灵。
青年一边赶路,一边贪婪地欣赏着早晨的风景。
太阳将它的光芒洒向大地,蒙泽周围的雾气逐渐散去。路边的野草尽情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在微风中摆动。青年深深地吸了一口新鲜的空气,自言自语地说:“春气萌动,万物复苏,真妙不可言!”
“咕咚!咕咚!”水面上一阵响动。
青年循声望去,从清澈见底的湖水中可以看见一群鱼儿游了过来。它们你追我赶,嬉戏玩耍,时而跃出水面,好奇地张望一下湖水外面的世界,将平静的湖面掀起一朵朵小小的浪花。
“鱼儿,鱼儿,你们是多么快乐啊!”
青年这么说着,情不白禁地蹲在水边,随手采了一朵野花,想逗鱼儿玩耍。可是,鱼群一听见人的声音,晃动着尾巴,很快潜入水的深处去了。水面上又是一片寂静。
青年呆呆地等了一会,鱼群再也没有出现。他悻悻地离开湖边,又踏上了通往对面山上的小路。他真想变成一条小鱼,整天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玩。而现在,他还要去上学,去读那些满纸仁义礼智的圣人之书。人为什么要读那么多书呢?而且非读这些充满了虚伪说教的诗书礼乐经典不可呢?那些所谓的士,确实是满腹经纶,开口孔丘墨翟,闭口尧舜文武,可是他们当了官以后,哪个不是与那些昏庸残暴的国君们同流合污的呢?仁义礼智对广大的百姓没有一点好处,完全是无耻的士们巴结权贵的手段。
青年的双眉逐渐攒了起来,心头涌上一股愤怒的激情。他将手中的野花狠狠地摔在路边的草丛中,大踏步地向山上走来。
在蒙山的半山腰,有一座院落,院子里有几间瓦房,这是村子里一位博学多闻的章老先生开办的一所私学。自从孔丘开创私人办学的风气以来,各诸侯国都有人办了些规模不同的学校。章老先生的这所私学是宋国比较有名的一所学校,它为宋国培养了许多知书达理的人才,好多毕业于这所学校的士已经在宋国当了官,有的还在国外当了官。在这样一个战火连天、民不聊生的时代,求学当官是最好的出路。因此,很多家长都将子弟送到章老先生的门下,希望将来捞个一官半职。
学校里传出了琅琅的读书声。青年听见这些声音,脑袋就嗡嗡作响。他从十五岁就进入这所学校,至今已经五年了。章老先生教的书,他大多能倒背如流,但是,章老先生讲的那些意思,他越来越觉得风马牛不相及。他每每提出疑问,章老先生总回答说,自孔子以来,学者都是这么解释的;要怀疑这些解释,就是怀疑孔子,怀疑孔子,就是怀疑圣人,而怀疑圣人是大逆不道的。
青年推开门,走进教室。读书声戛然而止。章老先生缓缓睁开他那似睡非睡的眼睛,瞪着走进门的青年,厉声道:
“庄周!你今天又迟到了!”
“是的,先生。”这位被称作庄周的青年回答了一声,同时向先生鞠了一躬,抬脚向自己的座位走去。
“慢!”章老先生叫道,“庄周,你迟到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而且前天下午还逃学。像你这样吊儿郎当的样子,怎样去做王者的臣子呢?老实说,你是不是又跑到湖边玩儿去了?”
“是的。”庄周回答说。
“嘻……”学生们叽叽咕咕地笑了起来。
“都二十岁了,已经是举行过冠礼的人了,应该成为一个有礼有节、堂堂正正的男子汉。而你,整天迷醉于湖边,与鱼呀鸟呀玩耍,像个童子似的。庄周,你什么时候才能长成一个大人?”章老先生问道。
庄周说:“先生,你想让我说真话吗?”P1-3
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动乱、大变革的时期,是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到封建制的大转折时期,是各种政治主张、哲学观点、学术思想异常活跃的时期,形成了儒、道、法、墨、名、兵等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
庄子(约前369-一前286年),名周,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北)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曾做过宋国蒙地方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是同时期的人。相传,庄子自幼聪明好学,与惠施为同学、挚友,曾南游楚越,探访古风,一生率性任真,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楚威王曾以厚礼聘其为相,被他拒绝,从此终生不仕,退隐江湖,以编草鞋为生,寓言传道,著书十余万言。
庄子在哲学上,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把“道”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他说:“道之真以修身,其绪馀以为国家,其土苴以为天下。”(《庄子·让王篇》)意思是,大道的真髓、精华用以修身,它的余绪用以治理国家,它的糟粕用以教化天下。又说:“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友其真。”(《庄子·秋水篇》)意思是,不要为了人工而毁灭天然,不要为了世故去毁灭性命,不要为了贪得去身殉名利,谨守天道而不离失,这就是返璞归真。
总之,他继承了老子《道德经》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精髓,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在人类生存方式上主张返璞归真。为此,他对世俗社会的礼、法、权、势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提出了“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精辟见解。在人类生存方式上,他崇尚自然,提倡“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并且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遥自得,是绝对的精神自由,而不是物质享受与虚伪的名誉。庄子这些思想和主张,对后世影响深远,是人类思想史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庄子对后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他独特的哲学思想上,而且还表现在文学上。他的政治主张、哲学思想不是干巴巴的说教,相反,都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通过汪洋恣肆、仪态万方的语言文字,巧妙活泼、引入入胜地表达出来,具有石破天惊、振聋发聩的艺术感染力。如果说,屈原的《离骚》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鼻祖,那么,庄子的文章,无疑是中国浪漫主义散文的先河。
但是,庄子其人距今已经两千多年,《庄子》一书属于古汉语,文字奇诡古奥,今天的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非穷心研读者,难以读懂。为了使庄子的学术思想和绝妙文章为今人所广泛了解,我们请兰州大学的青年讲师王新民先生撰写了这部《庄子故事》。
王新民先生,甘肃省民勤县人,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硕士学位时,曾专门研究过庄子,对庄子的身世、庄子的哲学思想、庄子文章的美学价值等都有精深的研究,因而在1991年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完成了这部作品,第一次以传记小说的形式,再现了庄周的身世、人品和学问,以及他所处战国时代的历史风云,将历史性、学术性、文学性有机地融为一体,1992年8月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和专家学者的热烈欢迎和好评。
令人惋惜的是,这样一位有才华的青年讲师,还在他写作《庄子故事》一书时,即已发病,后查出为肺癌骨转移,经多方治疗无效,不幸于1992年10月6日去世,也即《庄子故事》一书刚刚出版不久,享年仅28岁。
历史人物文学传记《庄子故事》一书,从1992年8月第一次出版,到1994年10月,短短两年内,再版了五次,可见其受读者欢迎之程度。1995年,该书还被介绍到韩国,在国外翻译出版。2005年,该书节选《庄子见鲁公》入选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高二新《语文读本》。2012年,该书被农家书屋作为重点出版物推荐。2013年又被当年小课题作为名著导读推荐。2016年,《庄子故事》荣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推荐优秀传统文化读物。2018年,成为海南书香节官方指定赠品。一路走来,这本畅销了二十余年的庄子故事,收获了无数的荣誉,以至被读者赞誉为庄子必读经典。一切荣誉皆归于作者本人及作品本身,在这里,我也只能聊聊写以上数语,以作简单之序。
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硕士学位时,我虽然在导师张少康先生指导下学习过庄周的著作《庄子》,但是从来没有想过要写一本《庄子故事》这样的著作。一方面是因为那时主要从美学、文艺思想的角度去钻研《庄子》,另一方面是由于从纯史的立场来看,庄周其人,几乎无传可写。
因此,当我辞别京华烟云,回到故乡——古朴的兰州定居,收到我兄长般的师友卢永磷先生介绍我为花山文艺出版社写一本《庄子故事》的来信时,心情是且喜且忧的。静心思之,却又觉得这个选题是相当有水平的,以文学传记的形式阐发庄周的人品与学问,也许比充满了各种“主义”之类命题的著作更好。尤其是受到了编辑张志春先生的热情鼓励,在写作计划上给我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意见之后,我的信心更足了。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为一个“搞理论”的人,要写一本文学传记,也许本来就不胜任,更何况,我对于理论本身就是一知半解。这本书对于专家学者来说也许是“街谈巷语,不足为凭”,但是,对于广大欲了解中国文化中的伟大人物庄周,而没有条件直接阅读庄周著作的读者来说,可能会有些帮助。如此,则笔者一年来查阅资料、伏案爬格的辛劳也就不足挂齿了。
我的朋友张睿,以小说家、诗人的眼光,对本书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其中第二章的部分段落由他捉刀,在此表示感谢。吾妻为本书的写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也在此表示感谢。
这是一本十年前就读过的书。因这本书,我开始喜欢庄子。
——北京朝阳语文教研室主任、市作协会员 何郁
《庄子》的多个版本都读过,唯王新民著作的版本读来畅快,理解更深。用活泼幽默的语言,以一个向往大道的草根青年一步一步去寻道、得道、传道的方式,向我们阐释了真人历经世间百态的成长历程。
——当当网读者 我讲的是个梦想
语言流畅,毫无晦涩之感……当读到庄子在天亮前,将死的他离开屋子,从此回归芦苇掩映下的黄土大地,随处可以埋骨时,尤为感动。这一幕画面感极强,乃真正心灵自由的象征。
——当当网读者 像鸡毛一样飞翔
非常棒的一本介绍庄子生平与思想的书。超级接地气,让那个遥远的、高高在上的庄子变得亲切可感。
——网友 袖手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