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曾国藩智谋全书(升级版)/新家庭书架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独树一帜的曾氏绝学,在人际关系多样化、复杂化的今天仍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它涉及家庭教育、道德修养、军事谋略、读书治学等方方面面……新家庭书架编委会编著的《曾国藩智谋全书(升级版)》把曾国藩一生著述之精髓集中汇编,从“内圣外王之法”到“观人识鉴之术”“立业兴家之言”,再至“明心见性之道”,句句箴言,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曾国藩之智谋权变、学问人品、文治武功。

内容推荐

新家庭书架编委会编著的《曾国藩智谋全书(升级版)》汇编曾国藩一生著述。

第一章的《挺经》详细记录了曾国藩在宦海沉浮中总结出的十六条心法,是其从自身的成败得失中总结出的一套独到的为人为官的基本原则和理论。第二章的《冰鉴》也是曾国藩全套智略中的重要部分。最后一章的《曾国藩日记》以真实、珍贵、丰富具体的特点成为曾氏著述中尤为奇特的部分,且因曾国藩本人对记日记十分重视,要求甚高,使这些当时发生的点点滴滴在百年之后的今天看来,依然颇具价值且广为流传。

曾国藩的独到处世理论和智谋心得在现代社会的大环境中依然具有可借鉴价值。

目录

《挺经》

——内圣外王之法

卷一 内圣

卷二 砺志

卷三 家范

卷四 明强

卷五 坚忍

卷六 刚柔

卷七 英才

卷八 廉矩

卷九 勤敬

卷十 诡道

卷十一 久战

卷十二 廪实

卷十三 峻法

卷十四 外王

卷十五 忠疑

卷十六 荷道

卷十七 藏锋

卷十八 盈虚

《冰鉴》

——观人识鉴之术

神骨

神骨

神骨三

神骨四

神骨五

刚柔一

刚柔二

刚柔三

容貌一

容貌二

容貌三

容貌四

情态一

情态二

情态三

须眉一

须眉二

须眉三

声音一

声音二

声音三

气色一

气色二

气色三

气色四

《家书》

——立业兴家之言

修身篇

劝学篇

为政篇

治家篇

交友篇

用人篇

《日记》

——明心见性之道

为学

交友

修身

治道四

济世五

鉴赏六

养生七

悼亡八

试读章节

长年累月在外奔波应酬,还能坚持日常的学习,当然能够日有所进,不会止息。人生只有做事持之以恒是第一美德。我早年对书法此道,也曾经艰苦探求,但始终无所成就。近日来,我每天摹写,坚持很久没有间断,就觉得我写的字每月都有长进。可见年龄不分老少,事情不分难易,只要持之有恒,就像种树和养牲畜一样,每天看见它长大却感觉不到。奋力前行,持之以恒,不过一二年的工夫,自然会有无形的精进。言语迟稳,举止端重,品德性情自然就会有所长进。文章有峥嵘雄骏之气,则学业有长进。

人生在世,不过短短几十载,大凡有志向的人,无不希望生前建功立业,死后万古流芳。然而想成就大事业的人,非有卓越之智慧和超凡之才干不可。而智慧才能的获取,依赖于平时的学习和知识的增进,所以古今中外的成功者没有不讲求治学之道,高度重视知识的作用的。

治学之道,最紧要的是立下坚卓不俗的大志,立志是事业的大门,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学问就长进得越快。

当然,仅有高大的志向是远远不够的。治学,还要有“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务实精神,避免奢谈,踏实认真。要明白学问的获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勤学好问,持之以恒。学问好比金字塔,基础越深越博越好,这样才能在广博的基础上求得高精尖。做学问,必须重视读书的方法。不要贪多,而要专注于一书,力求吃透。同时,治学须避免门户之见,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为我所用,才能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依赖于不俗的才学,一个人才可以为国立功,为己立德,为人立言,受到后人的敬仰。

所以,培养砺志精神,注重道德修养,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礼记·大学》中说:“白天子以至庶人,皆以修身为本。”古人认为,人都有向善的能力,能不能成为一个“有德”的人,关键就在于其能否进行道德修养;而“修身”乃是“齐家”、 “治囝”、“平天下”的基础。因此古人把“德量涵养,躬行践履”视为一种重要的美德。如果说,在古人看来,人们的一切德行都是同他自身的道德修养分不开的,那么我们也可以说,中华民族的一切传统美德,也是同古人注重“德量涵养,躬行践履”的美德紧密相联的。

“砺志自强”是道德修养的起点,也是其内在目标和精神动力之所在。这里讲的“志”,也就是一种道德理想。古人指出:“志当存高远。”又说:“志高则品高,志下则品下。”这说明,并不是所有的道德之“志”,价值都是一样的。同时,即使是高远之志,若只讲不做,徒托空言,也不能成为德行。只有躬行践履,高远之志才是一种美德。这种美德所体现的是一种对理想人格的不倦追求。所以从道德上讲,“砺志”实质上是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一种自我超越的品性。  曾国藩一生的成就,可以说都是在砺志中,在“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教化下取得的。曾围藩的家书,是其毕生奉行“砺志”的生活最为可信的实录。

他在给弟弟的信中写道:“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毫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学,人谁得而御我哉?若自己不立志,则虽日与尧舜禹汤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与于我哉?”只有立下坚定的志向,才有可能勤奋学习,修养自身。

一个人立身处世创大事业,谁也无法预知结果。成功的人固然有,失败的人也不少。因此,一个磨炼心性,提高道德修养的人,必须有磐石般坚定的意志。志者,心之向也,气之帅也。有志者,事竟成。居贫穷而志不改,处危难而志弥坚,报国复邦,建功立业,或闻鸡起舞,或卧薪尝胆,志存高远。孟子在《孟子·告子下》中写道:“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里所举的舜、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等圣贤将相,都分别历练过种种不同的人生苦难,有的从事筑墙、贩卖鱼盐等古代所谓的“贱业”,有的做了奴隶,有的沦为囚犯,经受过许多苦难。他们的成功,当然有乘时借势的机遇,但主观意志的坚忍不拔也是重要原因。孟子认为艰难的境遇可以振奋精神(“动心”),坚定意志(“忍性”),增加入的能力(“曾益其所不能”),他把人生苦难说成是l二天要委以重任的前兆。

苦难既是一种前兆,也是一种考验,它选择意志坚韧者,淘汰意志薄弱者。要达到奇伟瑰丽的人生境界,要成就任重道远的伟业,必须具有远大的志向和极端坚忍的品质。《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说,大道运行,一往直前,强健不息,君子效法它,因而自强不息。

……

P6-8

序言

五百年来,能够以书生而克平世乱,戎马倥偬间亦为学不倦,并把学问事业均磨炼成功之人可谓极少,而曾国藩居其一。其文韬武略、传奇一生始终为人们评说纷纭,而他本人也成为近代史上最为显赫且颇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曾国藩生活在旧秩序行将崩溃的晚清社会,而他却于乱世中十年七迁,青云直上,连跃十级,从七品一跃而为二品大员,创造了清廷任官的奇迹。1852年他因母丧返乡,在朝廷危难时,以在籍侍郎身份任湖南团练大臣,以礼治兵,组建了一支独特的湘军。这支战斗力极强的军队在他的领导下极富儒家色彩且转战十年,成功击败了几乎取代清廷的洪秀全军队,而湘军总数也多达三十万,以“无湘不成军”之势铸就了曾国藩政治生涯的顶峰。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天下的曾国藩因此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又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成为时人推崇的末世圣人。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岁月,在那种极为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曾国藩既无家学,也无根底,却以一介儒生力挽狂澜,成为“中兴第一名臣”,获得官场上的巨大成功。可以说,曾国藩的崛起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都影响了当时的中国社会。但与之相应的是,他权倾朝野,竭力维护封建纲常,却受到朝廷猜忌;他在封建王朝面临危急之时挺身而出,忠心不二,却因对清王朝的腐败衰落洞若观火、深恶痛绝而郁郁寡欢,常有归隐之志。这种种复杂矛盾之处,加上世人对曾国藩荣辱兴衰的诟病不绝,使得这个乱世重臣的一生都极富传奇色彩。而曾国藩其人其文,更是于无形中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人生经验,把中国人在恶劣的环境中反复磨砺治学、为官、从政的智慧与谋略演绎得淋漓尽致。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对这位赫赫有名的同乡评价甚高,他在1917年致友人的信中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也亲自从《曾国藩家书》中摘录出许多语录,参悟效法,把曾国藩奉为终生学习的楷模。

可以说,独树一帜的曾氏绝学,在人际关系多样化、复杂化的今天仍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它涉及家庭教育、道德修养、军事谋略、读书治学等方方面面……《曾国藩智谋全书》把曾国藩一生著述之精髓集中汇编,从“内圣外王之法”到“观人识鉴之术”“立业兴家之言”,再至“明心见性之道”,句句箴言,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曾国藩之智谋权变、学问人品、文治武功。

第一章的《挺经》详细记录了曾国藩在宦海沉浮中总结出的十六条心法,是其从自身的成败得失中总结出的一套独到的为人为官的基本原则和理论。为避免阅读障碍,在曾国藩文言原文后我们附上了精准的白话译文,可比较参看。  第二章的《冰鉴》也是曾国藩全套智略中的重要部分。冰鉴一词,取其以冰为镜,明察秋毫,知面知心之意,提出鉴别人才的各种方法和途径。曾国藩提出此种观人之术,鉴人之略,目的都是为了选贤任能。其相术不同于传统习俗,它重神兼之以形,重常而辨之以奇,重礼而导之以术,就相论人,就神取人,从静态中把握人的本质,从动态中观察人的归宿。全文体小思精、言简意深。曾国藩凭自身的阅历总结的鉴人观人之法在今天仍然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和实用价值。

作为讲究经世致用、复兴儒学的圣哲,曾国藩恪守“立德” “立功”“立言”之儒家教训。尤其在修身立德方面,体现出了强大的毅力和感召力,笃学力行,从不懈怠。而其为教育子弟所写就的近百万字的《曾国藩家书》我们列在了第三章,它反映了曾国藩一生主要的活动和思想,是研究其思想、生平、学术乃至近代中国历史的宝贵资料。因所涉及范围并不局限于家庭伦理,而扩展到处世、治军、治学、谋略等诸多方面尤其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浓厚兴趣。

最后一章的《曾国藩日记》以真实、珍贵、丰富具体的特点成为曾氏著述中尤为奇特的部分,且因曾国藩本人对记日记十分重视,要求甚高,使这些当时发生的点点滴滴在百年之后的今天看来,依然颇具价值且广为流传。编者从“为学”“交友”“修身”“治道”“济世”“鉴赏”“养生”“悼亡”八个方面精心择选有代表性的篇什,力求使今之读者能古为今用,从中获得借鉴和教益。

曾国藩一生严于治军、治家、修身、养性,实现了立德、立功、立言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且不论曾国藩本人在历史评定上的功过是非,单就其避免空谈而注重实践的处世绝学来讲,这些经典著述是其在亲自实践之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他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的经验、智慧的总结。曾国藩的独到处世理论和智谋心得在现代社会的大环境中依然具有可借鉴价值。

不足之处,敬请指正,惟愿读者开卷有益。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