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臆想之狼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俄罗斯)阿列克谢·瓦尔拉莫夫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作者阿列克谢·瓦尔拉莫夫是俄罗斯高尔基文学院院长,莫斯科大学语文系兼职教授,文学评论家。获多项文学奖,如反布克奖(1995年)、索尔仁尼琴文学奖(2006年)等。他著的《臆想之狼》融哲学的思辨、天马行空的想象与俄罗斯文化、历史为一体,一经出版,引起极大反响,并入围俄罗斯“佳图书奖”。

内容推荐

阿列克谢·瓦尔拉莫夫著的《臆想之狼》的题目出自古老的东正教祈祷文:“愿我躲开臆想之狼。”作家用“臆想之狼”这一意象来概括当时俄国人的精神状态和集体无意识,即一种强烈的焦虑、莫名的冲动和破坏的激情,但在作家笔下,被这一情绪所浸润、所笼罩的那个时代,却又是一个“混乱的时期,丰富的时期,饱满的时期,饶有兴味的时期”。

小说聚焦1914-1918年间的俄国社会生活,作品主人公对俄国历史的选择发表意见,争论的热点有俄国人的天性、尼采主义等。小说中,真实与虚构的主人公命运交错,过去与未来在现实世界汇聚,客观的历史事实与臆想的王国不断碰撞。

目录

第一章 猎人

第二章 祈雨

第三章 什文乔尼斯突围战

第四章 变戏法的人

试读章节

这里的白天很长,不像北方那样干燥,没有风,非常炎热,硕大的、果冻般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懒洋洋地行走在泛白的天空上,把大地的表层烧灼,烘干。乌利娅期盼夜晚到来,期待树木投下长长阴影的时刻,阴影随后逐渐消失,和昏暗的暮色融合在一起,整片冈峦起伏的地带就被淡淡的、清凉的月光笼罩住。离月圆越近,她的血液就越加躁动不安。乌利娅知道,在那样的夜晚自己会奔跑。她很紧张,就经常去找瘦弱的大脑壳男孩阿廖沙,但是又不能把他带回去。阿廖沙会眯着忧郁的眼睛望着她,就好像一只聪明的,洞悉她不久后命运的狗。

傍晚,猎人们回来了。肥胖的机械师全身都被汗水浸湿,筋疲力尽地勉强拖动着已经磨破的双脚,气喘吁吁,而于瘦的巴维尔·马特维耶维奇依旧毫无倦意,精神抖擞,仿佛他并没有一直沿着舍洛姆河在森林和沼泽中急行,而是像维拉·康斯坦丁诺夫娜·克米萨罗娃那样一整天坐在帆布圈椅上,在树荫下乘凉,时而读读外国流行作家汉姆生的小说,时而看看插图版杂志《尼瓦》。维拉是机械师的妻子,一个高个子的丰满女人,长着厚重的红褐色头发。她对列赫科贝托夫的态度总是带着嘲笑和刻意的轻视,让乌利娅都觉得不自在,然而猎人根本没有发现她的无礼,或者是他觉得女人那些刺耳的话还不如村子里杂种狗的吠叫值得重视。他的忽略与轻慢让维拉·康斯坦丁诺夫娜越发恼怒,面红耳赤。乌利娅善于观察,不过也弄不清楚为什么养母会瞧不起自己的乡下邻居,或许是因为他娶了一个只会养鸡养羊的粗俗老婆,或许是因为巴维尔·马特维耶维奇什么也不帮自己的婆娘干,只是让她干活和伺候自己,甚至帮他缠包脚布。他连这都学不会,却极其骄傲自大,吹嘘自己是个名人。他说每当自己抵达彼得堡,晚上总要去知识分子云集的哲学俱乐部参加宗教会谈,夜里和那些见不得光的危险人物——契弗列克教派分子们增进友谊。谈到这些异教分子时他压低嗓音说,其中的首脑人物是伊西多尔·谢京金,饱学的前大司祭、以前的黑色百人团分子、演说家和传教士,契弗列克教徒们崇拜他像崇拜上帝一样,而他却迫使女人们和他一起做罪恶的性勾当。

“他们都是以前的。”

“什么意思?”机械师克米萨罗夫觉得莫名其妙。

“孩子们成年以后,父母就会和他们分开,并且说,这是我以前的儿子或是我以前的女儿,孩子们会说,这是我以前的母亲或是以前的父亲。”

这一切都非常可怕,也难以理解。列赫科贝托夫强壮、敦实,长着斑白的胡子,鹰勾鼻,他奇怪的外貌时而让乌利娅害怕,时而又让她着迷,所以她尽管也畏惧美丽的佩拉格娅,却还总是在他眼前晃悠。

巴维尔·马特维耶维奇对小姑娘态度亲切而平淡,不过并不太注意她。只有一次他非常感兴趣,边走过来,边用他那和自己奇怪的林问猎人外貌极其不相称的尖细童音问着:

“你在读什么,亲爱的小姐?”

“《安东诺夫卡苹果》,布宁院士的作品。”她非常优雅地回答,还行了个深深的屈膝礼。

“啊一啊,我亲爱的邻居……”他柔软的嘴唇轻蔑地抽动一下,微微露出棕黄的牙齿,“同学。”

“您和他一起学习过?”乌利娅恭敬地问。

“哼,幸好没有。他在我之前被从学校赶出去了。”

“为什么?”

“学习不好,应该是这样。贫血的贵族子弟能做什么呢?”

“那您当时又是什么身份呢?”乌利娅气得脸都发白了。

“我可是商铺老板的儿子,讨人喜欢的先生。”(P8-9)

序言

《臆想之狼》是俄罗斯当代著名作家、政论家、语言学家阿列克谢·瓦尔拉莫夫二〇一四年创作的长篇小说。瓦尔拉莫夫生于一九六三年,曾荣获反布克奖、大书奖等重要文学奖项。作家认为,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成就值得骄傲,俄罗斯的现实生活需要真实、真切地反映,其作品以现实主义手法讲述祖国的历史与现状,饱含对其的热爱。

小说的题目出自古老的东正教祈祷文,“臆想之狼”代指撒旦的恶念,其中隐藏着另一层含义,就是人会因臆想之狼而蒙受苦难。作品的主人公们试图猎取臆想之狼,与之对抗。小说以“一战”和十月革命为背景,聚焦一九一四至一九一八年间的俄国社会现实生活。历史转折时期的诸多真实人物,如米哈伊尔·普里什文、瓦西里·罗赞诺夫、格里高利·拉斯普京、伊里奥朵尔都出现在文中。他们对彼此的功过是非进行评说,对俄国历史的选择发表意见,争论的热点既有俄国人的天性、尼采主义、祖国的前景,也有臆想之狼。小说中,现实与想象的世界彼此交融,真实与虚构的主人公命运交错,过去与未来在现实世界汇聚,客观的历史事实与臆想的王国不断碰撞,现实主义的描摹与超现实的想象完美相融,使得作品独具魅力,令人难以释卷。

主人公乌利娅由于受到臆想之狼的伤害,幼年病弱,不良于行。她的母亲以生命为女儿祝祷,使其不仅能够行走,还能近乎飞行般地奔跑。乌利娅纯真勇敢,有着近乎偏执的正义感,战争和革命给女孩的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变,让她接触到俄国政治、宗教、文学各个领域的人物,他们给天真未凿的女孩灌输自己的理念,但始终不能左右她。革命后,乌利娅沉浸在新时代的热潮中,却也不能忘却旧时对自己影响深远的人和事,这注定了她的悲剧命运。

作品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大多与乌利娅有过交集。她的父亲瓦西里·赫利斯托佛洛维奇向往革命,向往机械主导一切的生活。在他的信仰中,此岸世界的祖国,彼岸世界的灵魂都应该由机器主宰。他将大部分收入用来捐助革命,引起妻子维拉的不满。战争爆发后,他曾参战,被俘,为了使妻子和女儿免受自己的牵连,免遭臆想之狼的伤害,他即便在获释后也没有回到家中。机械师最终实现了自己的革命理想,获得了新名字,却丧失个性化的一切,也放弃了亲人。他厌弃自己原本期待的革命成果,为了赎罪而继续留在队伍之中。他本有机会解救自己的妻子、女儿,却因为耻于维护个人生活而任由她们走向灭亡。

战前,乌利娅的养母维拉·康斯坦丁诺夫娜厌恶粗鄙的丈夫和缺乏教养的养女,痛恨每年夏天一家人都要去的高坨子村。她渴望优雅的生活,倾慕作家巴维尔·马特维耶维奇。丈夫上前线后,她才意识到自己对瓦西里·赫利斯托佛洛维奇的爱和依恋。等待丈夫归来是她生命的全部意义,为此她愿意委身于神秘的西伯利亚农夫,甚至奉献自己的养女。她在等待中耗尽青春,丧失了一切自己极为珍视的女性特征。最后,她放弃了对丈夫的等待,放弃了情人巴维尔,追随信仰的蓝旗而去。

乌利娅在高坨子村与蛰居在此的作家巴维尔·马特维耶维奇相识,并与其养子阿廖沙之间萌发了爱情,但阿廖沙并未意识到乌利娅的真正价值,反倒是作家对乌利娅极为珍视。巴维尔曾有过因革命而坐牢的经历,一直在缅怀自己逝去的异国恋情,这让乌利娅母女都为之触动。可女孩发现,作家的旧曰恋人原来曾受到他的鼓动,成为了政治新娘,后来却因为他的软弱和逃避而屈辱地死去。巴维尔·马特维耶维奇的字里行间穿插着米哈伊尔。普里什文作品中的文字,他和自己名为P-B(文中译作罗夫)的中学老师是死对头,被后者开除,拿着黑籍证开始了坎坷的人生之路。现实生活中,普里什文与瓦西里·罗赞诺夫也是一对师生,也曾有过同样的经历,P-B正是罗赞诺夫姓氏的首尾字母。巴维尔痛恨罗夫,实际上却成为老师在创作上的追随者。在他的主导下,彼得堡知识分子联合会将罗夫开除出宗教哲学俱乐部,作家实现了自己的报复,可却萌发了继承老师衣钵的念头。

乌利娅与伊西多尔·谢京金并未有过直接的交流,却在报纸上留意过后者的新闻。谢京金曾到过乌利娅在彼得堡的家中,窃取了维拉的裙子,变换女装后逃往国外。谢京金是位野心勃勃的修士,一心想在俄国恢复宗主教制度,并成为新任宗主教。他费尽心机取得了沙皇的信任,可在他认为梦想即将实现之际,却发现自己在沙皇心目中的位置已被西伯利亚农夫取代。他想利用作家巴维尔控制彼得堡的知识分子,反而受到作家的反击,最终落得被逮捕的命运。他不甘沉沦,在狱中指使信徒谋杀西伯利亚农夫,并在革命党人策划下越狱逃亡。谢京金身上明显带有伊里奥朵尔,也就是谢尔盖·米哈伊洛维奇·特鲁丰诺夫的传记特征。

西伯利亚农夫的生平和经历明显与俄国历史上著名的一代妖僧格利高里·拉斯普京相吻合,他与谢京金先友后敌的关系也同历史中的格里高利与伊里奥朵尔如出一辙。战争期间,乌利娅在自己最茫然的阶段结识了他,来到他位于戈洛霍夫大街的住宅里。这里聚集着众多农夫的拥护者,是俄国政权的另一个核心。农夫从少年时代身体就有异象,并因其超能力对皇子的病有影响而走进沙皇一家的生活。他先让整个彼得堡为自己着迷,后被所有人厌弃痛恨,最后悲惨地死去。

小说家萨韦利·克鲁德本是革命者,在革命后获释。他不停地寻找自己的缪斯,将乌利娅视为自己最好的作品。萨韦利是个来自未来的人,他用创作来宣讲自己那光明自由的国度。在与乌利娅相恋的时间里,他不停地邀请乌利娅前往理想国。但是,乌利娅沉浸在革命后日新月异的生活中,并未真正响应作家的邀请。  乌利娅仿佛是俄国的化身,她并不完美,个性勇敢热情,却也冲动空虚,与她相交的主人公们都想用自己的理念填满她。巴维尔在她身体里留下一颗子弹,农夫邀她一起祈祷,萨韦利用蓝宝石换取了子弹。不管这些人多么想控制她,心中却始终都满怀对她的爱护和珍视,都小心翼翼地维护着她的童贞。但是,乌利娅的亲生父亲却在女儿和组织之间不由自主地选择了后者,她的初恋阿廖沙也加入了强暴者的行列。他们剥夺了乌利娅的一切,包括她的蓝宝石,这是她在过往生活中唯一保留下来的东西,也是她和未来世界唯一的联系。最后,乌利娅和亲生母亲一样献祭自己,寻求上帝的庇佑,逃避臆想之狼的戕害。乌利娅欲离去时,臆想之狼和控制它的革命机器正要吞噬俄国大地。末世即将到来,俄国将何去何从,对于这个历代作家一直苦苦探索的问题,作家选择了给读者们充分想象的自由……

于明清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14:5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