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情波茉莉花/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顾明道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顾明道著的《情波茉莉花》是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顾明道卷之其一。民国时期的女子生活,悲剧哀情是她们的现实生活,也促使了言情小说的流行。这些描写青年男女相爱而不能的文字,哀婉凄切、催人泪下,自成一系。顾明道在其不幸的人生遭际中渴望着真情,在其小说创作之初就热衷于言情。

内容推荐

顾明道著的《情波茉莉花》共收录了两部顾明道的短篇通俗小说集,分别是《情波》和《茉莉花》。堪称其言情小说巨作。小说以言情细腻而见长,它虽属于通俗小说,却并不是纯粹的消遣游戏之作,它蕴含了十分深刻的思想内涵。

目录

情波

 自序

 情波

 红碧奇缘

 鸢媒

 友人艳史

 郎心妾心

 倩影

 看护妇

 噫 孽矣

 某女士之自述

 不堪回首

 蝶

 感化之力

 萑苻惨劫

 杀身成仁

 飞头将军

 九龙琥珀杯

 复仇秘史

 女剑仙

 盗史

 春闺梦里

 灯光人影

 碧玉小传

 淫毒女

 故宫恨

 阿母归矣

 柳庄艳迹

 盲丐

 酒楼人语

 顽童笑史

茉莉花

 茉莉花

 拯救

 不幸的苹果

 最美之妻

 暗箭

 如此恋爱

 故乡

 垂死的吻

 野花

 谁是情侣

 患难

 裁缝匠的玩物

 家信

 为人作嫁

 月色

 哭

 妆奁

 病

 此中人语

 盟兰记

试读章节

情波

一个人回想往事,必有许多感慨,何况袁锦明是多情善感的人呢?当他踏进那个园林时,美丽的春景送入他的眼帘,啁啾的鸟声送入他的耳鼓,但见碧草如茵,好花欲笑,映着和煦的阳光,拂着骀荡的春风,足使一班嬉春仕女心醉神酣。何况今天园中又开着兰花会,游人更觉拥挤,一对对的异性青年,携手并肩,做出亲昵的形状来。唯有他一个人别无伴侣,踽踽凉凉地先到陈列兰花的厅上去打了一个转,但见一盆一盆的兰花,披着红绸,标着名目,五光十色,目不暇接。他又想:这些兰花陈列在这里,无非供人鉴赏,但是那些游人大半是看热闹而来,能有几个知音呢?兰为王者之香,空谷幽兰,宜乎给高人雅士玩赏,现在却向那些伧夫俗子争妍取怜,恐怕不是兰花的本性吧。主者还要给他们披上彩绸,自炫其异,有心人当为兰花放声一哭了。他遂从人丛中挤出,心里觉得清爽些,沿着假山石畔,走到荷池东首一株大树下,立定身躯,顾着水中自己的影子,听树上黄莺魔曼的鸣声,使他细细地思量,默默地思量。前尘影事涌上心头,想起什么?想起他以前的意中人来。

两年前头,他不是同着可爱的璧也曾到这里来游玩过的吗?那时,正是夏日,荷池中菡萏盛放,清香沁人肺腑。可爱的璧穿着英白轻纱的旗袍,立在荷池的旁边,一种清丽之状,醉人心骨,但是现在可爱的璧到了哪里去呢?思量又思量,竟使他荡气回肠。

这时,有一阵风过,吹落几瓣花朵,堕在泥中,鲜艳的颜色已是粉褪香消。他呆呆地看着,心里平添不少感触,徘徊良久,才返身走出园来。回到家中,跨进书房,见小婢阿菊捧着几枝开残的玉兰花,正要抛去。袁锦明便问道:

“你为什么要把这花抛去?”

阿菊答道:

“刚才太太走到少爷的书房里来,见桌上瓶中插的玉兰花已开残了,所以吩咐婢子来收拾去的。难道这开残的花,少爷还要它吗?”

袁锦明想,前几天他的母亲从鹤园归来,捧着几枝玉兰花,含笑对他说道:

“你看这花开得很好,雪貌冰姿,像姑射山中的仙子,又白又嫩又香,所以我特地向园主说明了,折得几枝回来,供在你书房里的玉胆瓶中,谅你也很欢喜的。”

他是个爱花如命的人,喜滋滋地接过,用清水安插着。读书之暇,偶然见那玉兰花莹洁清丽,如美人淡妆素抹,别有婉媚之致,确是读书良伴。现在,不到几天已残了,被人抛弃了,坐在圆椅中叹道:

“花犹如此,人何以堪?真是一样可怜。”

阿菊不懂少爷胸中的意思,笑了一笑,又把花瓶中的水倾去,然后走出去了。他坐着,呆呆地坐着,又想起可爱的璧。

那还是三年前的事了。袁锦明正在上海一个大学里读书,在他的一级,有一个同学,姓陈名文,和他很是投契,交情莫逆。陈文有一姊姊名婵月,也在他们一级肄业,善奏钢琴,是校中音乐会里的健将。袁锦明是寄宿生,陈文姊弟虽也住在校中,但因他们的家里是在上海,所以每星期六要回去一次。袁锦明闲着没处走,便到陈文家中去盘桓,有时伴着他们姊弟俩到影戏院去看电影,有时到炮台湾去散步,这样消遣他们的假日。

陈文的家庭很简单的,他的父亲是在首都供职,每个月回家一次,家中只有他的母亲和姊姊,还有一个小妹妹名丽月,不过九岁光景,在小学校里读书,平日陈文姊弟住宿在校,家中只有她们母女俩了。她们住在北四川路的富禄里,租的两楼两底的新屋,陈文的母亲新迁到这里来,也只有三四个月。伊感到家中的寂寞,且有余屋可以出租,经着亲戚的怂恿,遂决计放租,一则可以节省经济,二则稍慰岑寂,便贴出召租,把楼中间和背后一个亭子间出租。但是伊取严格主义,孤独男子不租,别地方人不租,人口多者不租,实则上海做二房东的也不容易,只恐租着一个歹人,一旦有事,便要殃及池鱼了。北四川路是很热闹的所在,所以召租一贴出去,第三天便有房客来租去了。

一天,正是星期六,陈文姊弟照常要回家去,袁锦明跟着他们同往,因为陈文要请袁锦明吃夜饭,留他住一夜,明天同他出外游览。三人坐在电车中,袁锦明忽然问婵月道:

“听说府上租了一家房客,不知是怎样的人家?”

婵月答道:

“我也没有见过,只知道那家姓汪,人数也不多。”

坐了一刻,电车已到目的地,他们跳下去,走到家中。陈文的母亲见他们来了,很是快活,对婵月说道:

“今天我烧的狮子头大肉圆和鲫鱼,专备你们来吃夜饭,这两样是你喜欢吃的。”

陈文道:

“母亲,我预备要请锦明兄吃晚饭呢,稍停再要添几样。”

陈文的母亲说道:

“好的,晚上到馆子里去喊吧!”

袁锦明道:

“伯母,快不要忙,我是常常来的。”

三个人遂到楼下书房里坐定,女仆献上香茗,陈文的母亲取出西瓜子和胡桃糖给他们吃。只见书房门前一个雏婢提着痰盂走过,婵月问道:

“母亲,新租的汪家共有几个人?和他们可谈得来吗?”

陈文的母亲道:

“一共只有三人,从闸北搬来的,是上等人家。”(P5-7)

序言

顾明道和他的小说

张赣生

在本世纪(指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能与“南向北赵”并称的武侠小说作家只有顾明道。

顾明道(1897-1944),原名景程,江苏苏州人。他八岁丧父,自幼体弱,上学时膝部患骨结核(中医所谓骨痨)致残,行动依赖拄拐。他毕业于教会所办的振声中学,因学习成绩优秀,即留在该校任教,并受洗为基督教徒。1922年,范烟桥移居苏州,范氏在辛亥革命的时候就曾与友人组织“同南社”,诗酒唱和;这时又于七夕会同赵眠云、郑逸梅、顾明道等九人组织“星社”,以文会友。顾氏由此结识了一批文友,他一生的文学活动大体未超出这个小团体的范围。顾明道因一直希望医好腿疾,所以结婚较迟,抗战爆发后,他和母亲、妻子全家移居上海,苏州的家产毁于战火,从此落入贫病交加的处境中。他一生以教书为业,战前一直在苏州振声中学执教,迁居上海后一面写作,一面仍自办补习学校,招生授课,直至肺结核把他折磨得卧床不起才停办。病重时生活无着落,全靠朋友周济,终年只有四十八岁,身后凄凉。

了解了顾明道一生的经历,有助于我们客观地认识和评价他的小说。

从顾明道一生经历来看,腿残、留校执教、参加星社,这三件事深刻影响着他一生的文学事业。民国初年的上海,盛行哀情小说,即文学史上称之为“淫啼浪哭”的时期。1912年,徐枕亚的《玉梨魂》和吴双热的《孽冤镜》在《民权报》同时连载,随即又连载李定夷的《霣玉怨》,流风所被,一片哀音。顾明道就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开始试写小说,那时他只有十七岁,尚未成年。他的处女作是短篇言情小说,发表在高剑华主编的《眉语》月刊上,这是一份以知识妇女为读者对象的刊物,脂粉气很重,在该刊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阐明办刊宗旨的《宣言》,其中说:“花前扑蝶宜于春;槛畔招凉宜于夏;倚帷望月宜于秋;围炉品茗宜于冬。璇闺姐妹以职业之暇,聚钗光鬓影能及时行乐老,亦解人也。然而踏青纳凉赏月话雪,寂寂相对,是亦不可以无伴。本社乃集多数才媛,辑此杂志,而以许啸天君夫人高剑华女士主笔政。锦心绣口,句香意雅,虽曰游戏文章、荒唐演述,然谲谏微讽,潜移转化于消闲之余,亦未始无感化之功也。每当月子弯时,是本杂志诞生之期,爰名之日《眉语》,亦雅人韵士花前月下之良伴也。”看了这篇《宣言》,读者当能了解此刊物的性质。顾明道在1914年左右开始写小说时,选中这样一个刊物投稿,也就表明顾氏本人的性格难免有些多愁善感的脂粉气。

我指出顾氏性格中的脂粉气,因为这决定着他文学作品的基调,丝毫也没有嘲讽顾氏之意,每个人都在一定的环境下养成他的性格,这没有什么可嘲讽的,我们要研究的只是事实。郑逸梅在《悼顾明道兄》一文中提到两件事,其一为:“明道最初的作品,刊登在许啸天所辑的《眉语》杂志上,该杂志多载女作家的文字,他就化名梅倩女史,撰着短篇小说。有一位读者,是登徒子之流,写信追求他,缱绻缠绵,大有甘伺眼波之意。明道接到了信,大笑之下,用梅倩具名答复他。那个登徒子欣喜欲狂,寄给他一帧照片,请他交换‘芳影’,并约他会晤某园。明道到这时,才用真姓名自行揭破。这一段趣史,明道时常讲给人听的。”其二为:“《江上流莺》稿成,我曾为他写一小序,有云:‘江山摇落,风雨鸡鸣,我侪丁斯乱世,应变无方,干禄乏术,臣朔饥欲死,乃不得不乞灵于不律,红茧缫愁,绿蕉写恨,借以博稿资而活妻孥。社友顾子明道固与予相怜同病者也。’明道读了,亦为之感喟百端,不能自已。”当时正值日寇侵华,人民生活困苦,对此局面“感喟百端”也是情理中的事,我们不必咬文嚼字,过分挑剔;但达到“不能自已”的程度,就难免少些丈夫气了。以上两件事都可证明顾氏确有些多愁善感的脂粉气。

顾明道养成这样一种性格,固然与前述民初上海文坛的时尚有关,在当时一些人的心目中,唯其如此才配称为“才子”,少了贾宝玉味道就被视为粗俗;但是就顾氏本身的内因而言,腿残对他心理上的影响,恐也不容忽视。肢体的残疾不仅影响着顾明道的性格,也限制着他的行动。郑逸梅《悼顾明道兄》一文说:“这时他在吴门振声中学担任教务,因不良于行,往返不便,所以他住在校中。”顾氏是一位多半生未离他那中学小天地的人,缺少广泛的社会生活经历,在这方面,他既不能与同时的“南向北赵”相比,更不能与后来的“北派四大家”同日而语。对于这样一位学生出身,生活面狭窄,又多愁善感的作家来说,写言情小说自然是最方便的,他可以坐在家里凭自己的情感体验来打动读者,只要情感诚挚,哪怕写的只是他个人的小天地,也总会有其可取之处。但自向恺然《江湖奇侠传》引起轰动之后,报刊编者和出版商均热心于武侠一途,顾明道为适应这一潮流,便也改弦易辙,于1923年至1924年在《侦探世界》杂志发表武侠小说。1929年,他由杭返苏,途经上海,与当时主编《新闻报》副刊《快活林》的星社文友严独鹤相会,恰逢《快活林》需要连载长篇武侠小说,严约顾撰写,这就促成了他一生的代表作《荒江女侠》的问世。

《荒江女侠》刊出后竟大受欢迎,同年冬,上海三星图书局向新闻报馆购买版权出版单行本,至1930年8月已翻印四版,1934年11月更达到十四版,这在当时是很可观的销行数。可见其轰动的程度。由于此书畅销,顾氏也就续写下去,共出版了六集,并被友联公司改编为十三集连续影片,上海大舞台、更新舞台也改编为京剧连台本戏,风靡一时,大有凌驾《江湖奇侠传》之上的势头。这部小说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出人意料的效果,今天的渎者或许很难理解。当时最著名的武侠小说,是“南向北赵”的作品,向恺然连缀民间传说,自有其吸引人的一面,但却少了点爱情纠葛、哀感顽艳;赵焕亭的《奇侠精忠传》据说原有不少狎蝶的描写,因而触犯禁例,出版时经过删削。顾明道于此际把武侠、恋爱、探险等成分捏在一起,就给读者一种新鲜感,满足了十里洋场那特定读者群追求新奇、热闹的要求,正如严独鹤在《荒江女侠序》中所说:“以武侠为经,以儿女情事为纬,铁马金戈之中,时有脂香粉腻之致,能使读者时时转换眼光,而不假非僻之途,不赘芜秽之词。是以爱读者驰函交誉。”

顾明道用以吸引读者的另一个办法是写“冒险”,他在谈及自己的作品时说:“余喜作武侠而兼冒险体,以壮国人之气。曾在《侦探世界》中作《秘密之国》《海盗之王》《海岛鏖兵记》诸篇,皆写我国同胞冒险海洋之事,与外人坚拒,为祖国争光者。余又著有《金龙山下》一篇,可万余言.则完全为理想之武侠小说也,刊入《联益之友》旬刊中。又曾写《黄袍国王》长篇说部,记叙郑昭王暹罗之事,曾刊《大上海报》,后该报停版,余亦中止,他日拟出单行本以飨读者矣。又新著《龙山争王记》,则方刊于《湖心》周刊中,该刊为西湖小说研究社出版者也。曩年余为《新闻报·快活林》撰《荒江女侠》初续集,尚得读者欢迎,今由三星书局出单行本,三集亦在付梓中矣;又为《小日报》撰《海上英雄》初续集,则以郑成功起义海上之事为经,以海岛英雄为纬,以上两种皆由友联公司摄制影片。又尝作《草莽奇人传》,则以台湾之割让,与庚子之乱为背景也。”(转引自郑逸梅《悼顾明道兄》)所谓“冒险体”或“理想小说”,显然是接受了西方的小说观念,是指类似斯蒂文生《宝岛》或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的体裁,譬如他所著的《怪侠》,写一个身负绝技的革命者,失败后率党徒逃亡海外,去非洲探险,与当地土著争斗,称雄异域,即是一例。

就顾氏的为人来说,他是一个正直、爱国的书生。“一·二八”日寇进犯上海,顾氏写了《国难家仇》《为谁牺牲》等小说,表示了他作为中国人的同仇敌忾之心。顾氏一生写过五十多部小说,以武侠和言情为主,也有社会、历史、侦探等作,他临终前,春明书店出版了他的最后一部作品《江南花雨》,这本小说具有自述的性质。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