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的回顾/三江人民抗日斗争历史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彭施鲁
出版社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彭施鲁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曾荣获苏联红星勋章、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我的回顾》整理了其大量文稿中与三江抗联有关的文章,记录了老一代革命家参加反“扫荡”、开辟松花江下游新游击区、杨木林子等战役战斗的历史资料。

内容推荐

彭施鲁著的《我的回顾》既是一部爱国主义的教材,又为东北抗联史研究提供了翔实的史料。特别是把以佳木斯市为中心的三江地区14年抗日斗争史系统联结起来,为佳木斯市抗日斗争、“东北小延安”两张辉煌的历史“金名片”添光增色,对佳木斯市革命历史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

我在抗日联军十年

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的战斗历程

开辟新的抗日游击区

一九三八年以后的东北抗日联军

抗联七军一师活动情况

东北抗日联军的训练史料

东北抗日联军和苏联远东军关系的回顾

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组建始末

苏联北野营的五年

回忆提供小部队活动资料,为研究东北人民抗日斗争史做出贡献——在东北抗日联军小部队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时期所派出的小分队活动情况

“八一五”之后的佳木斯地区

忆东北军政大学合江分校

东北军政学校的创建和成长

丹东会议为东北抗联历史做结论

我对《六三指示信》的看法

赵尚志入苏久去未归之谜似已解开

初读赵俊清著《赵尚志传》

李兆麟遗作——《露营之歌》——给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信(节选)

我的革命引路人——李常青

我耳闻目睹的周保中同志

李兆麟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一位优秀领导人

抗日名将祁致中短暂的一生

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第二师师长李天柱斗争史迹

怀念战友张振华

和王汝起同志战斗在一起的时候

高英杰烈士史迹

想说的话

试读章节

当见到李常青时,同时见到了他的爱人范自修。记得1934年在河南焦作上中学时曾看见过范自修同志,我和余士珍到李老师家里去过几次,那时她从不参与我们和老师之间的谈话,这可能是李老师所规定的一条组织纪律吧。而实际上范自修对我们却很亲热,招待我们的水是加了糖的山楂水,很好喝。那时,他们还有一个9岁的男孩,叫范政。隔了十多年之后,范自修再见到我简直像个老妈妈见了多年不见的孩子似的,话多得不得了。我那次去没有看见范政,只看见了范政的妹妹李万青,当时才5岁,长的模样和在焦作时的范政一个样。一问,才知道范政在辽东工作。我对李常青谈了我到东北工作十多年来的主要情况,又向他打听余士珍、王静敏和王琪等人的情况。得知王静敏在新四军,余士珍曾在山东工作过,以后牺牲了,王琪在华北工作。由于日本投降之后,形势变化很大,一时还弄不清王静敏和王琪的所在单位。

到了1947年的秋天,我在佳木斯出乎意料地收到了王琪的一封信。信中说他在哈尔滨工作,在松江省财政厅任处长,他是从李常青那里得知我在佳木斯的军政大学分校工作的。信中除说王静敏在华东野战军工作外,还说高向明在新华社总社工作。高向明是焦作中学女生部的学生,和余士珍是好友。1935年我和余士珍一同住在北平鼓楼集贤公寓时,余士珍经常把他俩之间的来往通信给我看,我了解到他们之间不只是恋爱关系,更多的是革命的友情。我捧着他的信,高兴得直流眼泪。

在河南省焦作市焦作中学高中部时,王静敏、王琪、余士珍和我同班。1934年的春天,李常青担任了我们的语文老师,我们开始接受了共产主义教育。那时李常青是中国共产党焦作中心县委书记。那年夏季,王静敏和王琪转到北平上学,我和余士珍同时由李常青介绍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0月,焦作市党团组织遭到破坏,李常青逃脱了敌人的搜捕,转到北平,参加了河北省委的工作。我和余士珍也根据李常青的指示离开焦作市转到北平上学,重新和王静敏、王琪见面,我们之间的往来逐渐密切。王静敏和王琪在1935年也先后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

1949年,当长江以北已经全部变成解放区的时候,我给第三野战军组织部写信询问王静敏的工作单位。不到3个月,就接到了王静敏的回信,知道他在二十一军任副政委,从此恢复了联系。

1951年,我又在沈阳碰见了焦作中学的老同学张鸿纲。他当时是作为北京派出的工作组成员在东北军区后勤部参加“三反”运动。他已改名为张璋。谈话之间,他说当时他在李常青的教育影响下,已产生了强烈追求真理的欲望,但可惜的是焦作市的党团组织突然遭到破坏,李常青也被迫逃离,自己一时无法找到参加革命的门路。“七七”抗战之后才人了党。

1952年4月,我随代表团去朝鲜访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志愿军司令部和新华社分社通了个电话,找到了高向明。她很快地跑到招待所来看我。我们又畅谈了焦作中学时代的情景,并且为余士珍的牺牲深感惋惜。高向明同志失去了这样一个深深地爱着她的人,是非常不幸的。

在这以后,我们几个焦作中学的老同学经常以朋友加同志的关系相会,畅谈往事,往往很自然地把话题转向李常青。谈得较多的是他的马列主义宣传艺术和他从敌人手中的机智脱逃。共同的感触是,我们这些人能够走上革命道路都是李常青指引的结果。应该说他是我们在黑暗的旧社会中获得新生的恩人。我的革命生涯,正是从认识李老师开始的。

P2-3

序言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佳木斯市解放70周年。在中共佳木斯市委、市政府实施的“十个一工程”纪念活动中,《三江人民抗日斗争历史丛书》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彭施鲁将军著作——《我的回顾》一书,是丛书之一。

这本书的问世,是彭施鲁将军逝世前留给佳木斯人民的一份宝贵遗产。特别是他把亲身经历的东北抗联教导旅组建始末系统整理书写出来,填补了国内东北抗日战争研究中的空白。这部书既是一部爱国主义的教材,又为东北抗联史研究提供了翔实的史料。特别是把以佳木斯市为中心的三江地区14年抗日斗争史系统联结起来,为佳木斯市抗日斗争、“东北小延安”两张辉煌的历史“金名片”添光增色,对佳木斯市革命历史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彭施鲁将军是一位令佳木斯市人民难以忘怀的特殊人物。1935年.他受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的派遣,来到东北参加抗联,到抗日同盟军第四军(东北抗联四军的前身)担任四军军部和军长李延禄的秘书。从此。他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全部贡献给东北抗日战争的民族解放事业。他同第四军转战吉东、北满及三江地区,先后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的团政治委员、四军下江留守处主任、抗联七军一师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对日伪军战斗数十次,英勇善战,浴血三江。特别是四军主力部队西征.他留在三江地区担任四军留守处主任时,在日伪军残酷的“讨伐”扫荡中,抗联几个军的留守处最后只剩下3人,他是其中之一,可谓九死一生。

东北抗联进入苏联整训后,从1940年冬到1945年8月近五年的时间里,他先后担任抗联第二支队教导大队政治委员,东北抗联教导旅(对外称苏联红军远东红旗第八十八独立步兵旅)连队(东北抗联师级)政治指导员、中共东北党委委员,参加了东北抗联教导旅组建的全过程,亲自参加了教导旅各种特种训练。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百万苏联红军在东北抗联教导旅将士的配合下,以摧枯拉朽之势向日本关东军大举进攻,解放了全东北。1945年9月初。彭施鲁将军率领40余名抗联教导旅干部来到佳木斯市,担任驻佳木斯苏军卫戍司令部副司令员。他是佳木斯市解放后最先进入佳木斯市,担任中共佳木斯地区委员会书记,进行建党、建政、建军的第一人。彭施鲁将军回到佳木斯以后,以苏军卫戍副司令员身份,冒着生命危险,同敌伪残余势力以及国民党分子进行周旋,并把潜伏各地的原抗联战士组织起来,成立了共产党外围组织,同国民党分子进行了特殊的斗争。他迎接从山东军区滨海支队来佳木斯市的八路军部队,在此基础上,组建起了三江人民自治军。他和方强、陈郁、李范五、李延禄、吕清、孙西林等陆续从延安来佳木斯市的五批干部,形成东北抗联教导旅、山东八路军、延安干部团三路大军在佳木斯市胜利会师。为合江省革命政权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彭施鲁将军是佳木斯成为东北革命根据地战略后方的奠基人。

《我的回顾》是彭施鲁将军留给佳木斯市的一笔重要精神财富。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佳木斯市解放70周年之际,他的子女们把它奉献给佳木斯市人民。既是对佳木斯这座英雄城市的肯定和敬重,也是对彭施鲁将军在天之灵的慰藉。彭施鲁将军曾经战斗过的黑土地永远怀念他!

中共佳木斯市委书记王爱文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一日

后记

《我的回顾》一书终于要和读者见面了。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共佳木斯市委、市政府的有关领导找到了我们,介绍了佳木斯市当年整个纪念活动的安排。遵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进一步加深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研究的精神,佳木斯准备出一套《三江人民抗日斗争历史丛书》,这也是市委、市政府在2015年安排的纪念活动“十个一工程”项目中的一项。因为我们的父亲彭施鲁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曾在三江地区和佳木斯战斗工作过。因此,希望能将父亲撰写的有关文章编辑成册,作为该部丛书之一。

记得在我们小的时候,也曾听父亲讲过一些战争年代的经历。在20世纪90年代初,他写了一本《我在东北抗联十年》的书,给了我们一人一本。读过之后,才对父亲走上革命道路,以及在抗日联军的战斗历程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应该说有两个人在他的一生中产生过重要影响,一位是李常青,另一位是周保中。如果说李常青是他走上革命道路的指路人的话,周保中就是他走上革命道路后的领路人。1935年父亲追随李常青来到北京上学。在参加了一·二九运动后,李常青派他去东北参加了东北抗日联军,当时不满二十岁。此后,在李延禄、李延平、周保中等抗联领导人的领导下坚持了十年的抗战。十年中,是三江人民养育了他,是党和部队领导及战友们帮助、教育、培养了他。使他从一名青年学子成长为一名真正的革命战士。随着我们对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了解得越多,我们对父辈及战友们的敬意就越高。

在20世纪80年代父亲离休时,正值中共中央提出编写《东北抗日联军史》。从这时起一直到他去世的二十多年时间中,作为当事人,他亲笔撰写了许多的回忆文章。能将父亲的回忆文章编成合集出版,这样的好事我们没有理由不支持。作为子女我们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决定将父亲写的反映新中国建立之前的回忆文章挑选出来。当我们将这些尘封多年的纸箱打开整理时,发现父亲在有生之年已经将所有的手稿分门别类,归纳整理的井然有序,一目了然。在整理这些文稿期间,我们与佳木斯市的有关领导刘乃功副部长、富宏博老师、朱春龙老师进行过多次沟通并得到他们的指导。从中挑选出包括《我在东北抗联十年》在内的多篇文稿,这些文稿大部分都曾在相关的刊物中发表过。这次能将这些文稿集中编辑成书,给史学工作者及关心这段历史的朋友们提供一些史实和研究线索。这是我们希望出这本书的唯一目的。需要说明一点,由于年代的久远及父亲当时所处的特定位置,他的回忆会与其他人的回忆有不同的地方。随着新的史料的不断被发掘,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历史一定会被还原。这本书完全保留了作者的行文风格,文章原貌,内容没有做任何添加和修改,以这种白描的形式,让读者与文章素颜相见,从而能够更清晰地感受作者的叙述。更细致地体验那个年代的艰苦斗争。如果这本书能成为浩瀚历史文献中的一页,就是对父亲最好的告慰。

这次在中共佳木斯市委、市政府的鼎力帮助下,我们能将父亲尘封多年的手稿提供出来,重新编辑出版成书,这是父亲的遗愿,也是我们子女的心愿。《我的回顾》的出版是对父亲最好的纪念。

在此我们诚挚地向中共佳木斯市委、市政府的领导表示感谢!向各位参与编辑、出版的老师、朋友们表示感谢!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表示感谢!感谢吉林省党史研究室的郭红婴老师和周伟大姐(周保中将军之女)为本书提供的相关历史照片。

彭施鲁全体子女2017年12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6: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