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宏观调控体系的演变与改进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作者 郑涛//张义方//张洋//王文轲//李建平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内容推荐

郑涛、张义方、张洋、王文轲、李建平著的《中国宏观调控体系的演变与改进》尝试站在国家经济治理的高度,以改革开放后中国八轮大的宏观调控为线索,构建起一个囊括调控目标、调控手段、调控组织(包括决策、实施、监督)、调控绩效评价在内的宏观调控体系,并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结合多种测度指标,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以期实现以下几重目的:一是促进学界对西方宏观调控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批判吸收,二是回应国内调控“央地博弈”“政出多门”等现实问题,三是为中国宏观调控体系的本土化自信寻找证据支撑,四是为“新常态”下中国宏观调控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建议。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2 本书的立意

 1.3 本书的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1.4 本书的主要创新之处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

 2.1 宏观调控理论及其发展

2.1.1 西方宏观调控的理论基础

2.1.2 中国宏观调控的指导思想

 2.2 宏观调控体系的构成及其内涵

2.2.1 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2.2.2 宏观调控的作用机理

2.2.3 宏观调控的组织架构

 2.3 宏观调控体系的相关研究现状

2.3.1 宏观调控的研究现状

2.3.2 宏观调控体系的研究现状

2.3.3 本书几个核心概念的界定

第3章 中国宏观调控体系调控目标的演变逻辑

 3.1 中国式目标的演变过程(1978—2015)

3.1.1 官方表述的语义进路

3.1.2 调控实践的阶段划分

 3.2 对中国式调控目标的再认识

3.2.1 调控目标的内容框定

3.2.2 调控目标的层次结构

3.2.3 调控目标的顺序排位

3.2.4 目标体系的建构理据

第4章 中国宏观调控体系政策工具的现实考察

 4.1 中国调控的本土实践

4.1.1 历次调控的过程回顾

4.1.2 调控手段的阶段特征

4.1.3 手段特点的横向比较

4.1.4 政策工具的取舍组合

 4.2 中国特色调控手段运用的典型例证

4.2.1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频繁使用

4.2.2 公开市场业务中的一级交易商制度

4.2.3 短期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作用长期化

4.2.4 房价调控中的限购措施及土地政策

 4.3 对中国宏观调控手段的再认识

4.3.1 手段多元的体制性基础

4.3.2 行政手段的阶段合理性

4.3.3 是政策化还是法律化

 4.4 货币政策工具的数量与价格之争——基于SVAR模型的实证

4.4.1 指标的选择

4.4.2 模型的设计

4.4.3 样本选择与数据的处理

4.4.4 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对中间目标M2、LOAN的影响

4.4.5 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对最终目标CPI和GDP的影响

4.4.6 实证结论

第5章 中国宏观调控体系调控组织实施的博弈分析

 5.1 调控组织架构的演化路径

 5.2 “决策”中调控权力的横向配置

5.2.1 “三驾马车”的基本架构设计

5.2.2 其他权力主体的“时空性”介入

5.2.3 现行架构下调控权力冲突的根源

 5.3 “运行”中调控权力的纵向延伸

5.3.1 基于利益的“央地关系”演进

5.3.2 “放权让利”政策的得与失

5.3.3 调控中地方政府功能异化的机理

 5.4 “监督”的现实困境与制约因素

5.4.1 宏观调控监督的理论和现实必要

5.4.2 宏观调控监督的现行途径及不足

5.4.3 宏观调控监督机制完善的制约因素

 5.5 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博弈分析

5.5.1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演化博弈

5.5.2 宏观调控政策与公众间的信息博弈

第6章 中国宏观调控体系演变中的绩效评价

 6.1 宏观调控绩效的内容和特点

6.1.1 宏观调控绩效的分类

6.1.2 宏观调控绩效的特征

 6.2 调控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

6.2.1 体制转轨

6.2.2 权力主体

6.2.3 调控对象

6.2.4 调控目标

 6.3 宏观调控绩效的评价原则

6.3.1 系统性原则

6.3.2 及时性原则

6.3.3 长短期兼顾原则

6.3.4 可操作性原则

 6.4 宏观调控绩效评价分析

6.4.1 专项目标绩效评价

6.4.2 综合目标绩效评价

6.4.3 基于DSGE模型的货币政策绩效分析

第7章 宏观调控体系演变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

 7.1 从美国经验看西方调控目标的历史嬗变

7.1.1 各个时期的经济背景与调控目标

7.1.2 对美国宏观调控目标的几点梳理

 7.2 不同市场经济体的调控手段选择

7.2.1 经济高速增长期的日本

7.2.2 2008年金融危机中的美国

 7.3 调控组织实施的一般性考察

7.3.1 机构设置与权能划分

7.3.2 权力理念及实现途径

 7.4 决策过程的合理性比较

7.4.1 多学科视角下的宏观调控决策

7.4.2 发达经济体调控决策模式比较(美国、日本、欧盟)

 7.5 决策、实施的监督与制约

7.5.1 司法监督

7.5.2 公众监督

第8章 中国宏观调控体系建设的成就、问题及改进建议

 8.1 中国宏观调控体系建设的基本成就

8.1.1 目标内容不断丰富

8.1.2 手段体系稳中出新

8.1.3 组织架构逐渐强化

 8.2 当前调控体系的主要问题

8.2.1 目标、手段体系的本土化自信不足

8.2.2 调控权力主体间协同配合不够

8.2.3 手段、工具整合运用不力

8.2.4 调控决策的封闭性强,开放性较低

8.2.5 宏观调控的法治化水平亟待提高

 8.3 经济“新常态”对宏观调控的新要求

8.3.1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外部压力

8.3.2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部挑战

8.3.3 经济“新常态”对宏观调控的新要求

8.3.4 宏观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关系处理

 8.4 调控体系的改进方向与实现路径

8.4.1 加强部门协调,改良顶层设计

8.4.2 理顺央地关系,疏通中观传导

8.4.3 推进决策过程的多元表达与参与

参考文献

后记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21:5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