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飞著的《从雪花到樱花》是一本特色鲜明的日本游记。作者有思想,有情怀,行动力一流。阅读本书,可以令读者掩卷深思。手握单程票,80天纵贯日本列岛的中国青年所看到的日本:小地方的普通老百姓一样有着浓浓的人情味。刀子嘴豆腐心的地方小店的阿姨,亲历原子弹爆炸的广岛老奶奶……普通的人们总是给人最多感动。当然,日本也有不少问题,老龄少子化问题在地方上也显得格外严重……特别佩服许飞的勇气和坚持,希望民间的交流能够持续下去,特别是年轻人之间!
| 书名 | 从雪花到樱花(一个中国青年的80天日本访游记)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许飞 |
| 出版社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许飞著的《从雪花到樱花》是一本特色鲜明的日本游记。作者有思想,有情怀,行动力一流。阅读本书,可以令读者掩卷深思。手握单程票,80天纵贯日本列岛的中国青年所看到的日本:小地方的普通老百姓一样有着浓浓的人情味。刀子嘴豆腐心的地方小店的阿姨,亲历原子弹爆炸的广岛老奶奶……普通的人们总是给人最多感动。当然,日本也有不少问题,老龄少子化问题在地方上也显得格外严重……特别佩服许飞的勇气和坚持,希望民间的交流能够持续下去,特别是年轻人之间! 内容推荐 2016年2月15日到5月4日,作者独自一人,以同一个车站不经过第二次的单程票方式,首次完成了为期80天的日本纵断旅行。许飞著的《从雪花到樱花》中的旅行以“人伦大同,和平友好”为主题,选取日本47个都道府县的46个,101处地方去参观探访,涵盖自然风光、历史、日常生活、科技、文化艺术、经济、社会、政治、中国人在日本等多个方面,希望看到一个全面、真实的日本。 目录 Day1民族虽不同,人却都一样 Day2为一个学生特意多开一年的车站 Day3你那么认真干什么 Day4世事如万花筒 Day5世界没有尽头 Day6桃花源记 Day7大地上的五角星 Day8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 Day9太宰治拉面 Day10生活都不怎么太容易啊 Day11老建筑是我们的根 Day12扫雪的人,也有神来之笔 Day13重建,只需20年 Day14鲁先生的仙台 Day15与皇太子同住 Day16日本也有《清明上河图》 Day17全世界都陪我笑 Day18爱是人世间“第一义” Day19照亮身边的角落 Day20刻薄的达摩 Day21一切都可以卡通 Day2祭奠菜刀和死去的鱼虾 Day23传统与现代的共存 Day24要给子孙们留点啥 Day25我还是活着吧 Day26人生就像纸飞机 Day27真正的文明 Day28人是有欲望的 Day29如果我们拥有投票权 Day30“酷辘马”,快带我们驰向未来吧 Day31人生何处不豪赌 Day32沸腾的热田神宫 Day33树知道答案 Day34南国有铃兰 Day35清风生蓬莱 Day36“血染”捕鲸湾 Day37论一位神仙的修炼 Day38人生K线图 Day39沉重的“不能动” Day40画亦有相 Day41京都不是洛阳 Day42一所寺院的杆悔 Day43这就是人生 Day44这是条相道的路 Day45无可奈何风流去 Day46让小河静静地流 Day47健忘的日木人 Day48你有“小确幸”吗 Day49做自己喜欢的,一直做下去 Day50开店竟然不为挣钱 Day51孙中山背后的日本人 Day52想给孩子们留下美丽的自然 Day53樱吹雪 Day54“遍路”让人体会到感恩 Day57可以改变的轮回 Day58文明的交流是双向的 Day59光腚的孩子也是人才 Day60别有天地非人间 Day61所有的相遇皆“缘”满 Day62年轻人不容易 Day63风之彩 Day64催泪的艾草天妇罗 Day65善良、知足的人才不会下地狱 Day66宿舍楼里的市政府 Day67两块面包,一口也舍不得吃 Day68规费娘娘驾到 Day69黄包车把我拉向未来 Day70为侵略者立碑 Day71我们也曾是侵略者 Day72大人变了,小孩才会变 Day73当“铁老大”变成“媳妇” Day74野性屋久岛 Day75日本人的“航天梦” Day76为什么不嫁中国男 Day77不要再走同样的老路 Day78当地震发生后 Day79最美的建筑 Day80来自第80天的终点 后记 我们如何看待日本 试读章节 Day2为一个学生特意多开一年的车站 昨晚住的家庭旅馆,老太太问我今天去哪,我说:“去旧白滝车站。”“那里啥都没有,你去那儿干啥啊?”老太太有点惊奇地问。我答道:“大妈您不知道网上说的‘一个人的车站’吗?JR北海道铁路公司因为亏损,本来打算关闭这个车站,不过后来发现有个叫原田的高三女学生每天上学、放学都要搭乘,于是决定等她毕业再关闭。所以,我想去看看。” 老太太说:“哦,原来是这样啊!那儿离这儿很远,要一小时呢。你打算住下吗?”我说“不住”,老太太顿时舒了口气:“不住就好,那里啥都没有,比这里还冷。”过了一会儿,她从屋里出来,拿了条印有店名的毛巾,坚持要送给我,说是senrice①。 旧白滝车站,位于深山的一个小盆地里,每天只有一班车,早上7:16,通往一个叫远轻的镇子,下午3班再从镇上返回。早上6:16,我从旅馆所在的上川町出发,提前15分钟到了车站,左等右等还有2分钟就要开车了,还没见车来,心想可能是火车晚点了,就在候车室里坐着。这时边上有位帅哥问我是不是要去旧白滝车站,我说是的,他说车已经在站台等了,这是始发车。我赶紧冲出去! 谢谢候车室的那个帅哥提醒我,不然就错过车了! 列车只有一节车厢,一名司机,乘客只有三四人,想起这成本,都为铁路公司感到心疼:怪不得要关闭一些车站! 我坐在一位要去除雪的老大爷边上,请教他关于“一个人的车站”的事:“大爷,车站关闭了,是不是以后交通就不方便了?”大爷告诉我:“一点不会,现在高速公路修好了,家家都有车。倒是坐火车更麻烦,要特意到车站来。只是好不容易用心血和性命换来的铁路,这样关闭的话,情感上感到很难过。”我不解地问道:“用性命换来的?”大爷说:“嗯,当时建这条路的,都是外地来的人,耗了很多心血,也出过事故。” “你看这条路,”他指铁道沿线一条很窄的公路说道,“这条路比铁道还早,以前垦荒就在这沿线。但是冬天雪大,看不到路回不了家,所以,就修了这条铁路。现在车站一旦关了,就恐怕没有机会再开了。离开的人,也不会再回来了。” 大爷表情显得很惋惜:“我每年在这里扫雪4个月,几十年了。”我没有再接话,怕引起大爷伤感。我估计大爷至少有70岁了。 雪很厚,不时还有雪粒乱刮,吹打车窗。临时停车时,大爷下去了,进了一个不向旅客开放的车站,感觉像是某个工务段的仓库。几分钟后,停靠在4个以“白滝”为标记的车站中的第一个:上白滝车站。这一站上来5位女学生,其中2个坐在车门口的长椅上,离我很近。 接下来是白滝车站,是这4个车站中最大的,也是唯一有人值守的车站。又过了五六分钟,到了那位高三学生原田上学放学专用的旧白滝车站,我甚至有点期待能见到她本人。 车站很小,就几平方米。与其说是车站,不如说是小木屋,据说木屋已有70多年历史。虽然铁路公司没有人值班,但是每天都有人在这里扫雪。之前NHK报道过,扫雪人一扫就是几十年。 这间破旧衰败的老木屋,承载的是上一辈对后代的关心,是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一个国家对普通老百姓个人的尊重。 看到坐在门口长椅的两位学生,我于是递上名片,与她们攀谈一番:“你们认识那名高三女学生吗?”瘦瘦的小姑娘笑着答道:“她比我们长一级,我们是高二。不过最近一个月好像没有见到,她在准备考试呢。” 我接着问:“哦,原来你们在同一个学校啊!她每天都在旧白滝站坐车吗?”小姑娘说:“不一定的。有时候放学回来晚了,就在白淹下车。旧白淹站是没有人的,晚上害怕。”我问:“以后这几个车站都撤了,你们上学放学怎么办呢?坐公交车吗?”小姑娘指指有点微胖的同伴?“白滝是不撤的,以后我们都得去那里坐车。我还好,走几步就到了,但是她就远了,只能让父母先开车送到车站。” 接下来的几站,不断有学生上车,车厢有三分之一人还多。天慢慢地全亮了,阳光洒满车厢。学生们更加热闹,虽然声音高,不过更多的是笑声,并不吵闹。到了叫远轻的镇上,学生们全部下车。刚才一起聊天的两个女孩子,透过车窗,微笑着向我挥手告别。 在远轻车站的月台,我无意看到了一辆远轻到白淹的列车,心里不由得咯噔了一下:以后,她们就只能坐这样的车上学放学了,旧白滝车站就不停了。现在每天与同伴打闹着一起上学放学的车站,也许再过一些年,也会成为回忆,像那位扫雪的老大爷。 远轻车站,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车站,赏心悦目。因为这条铁路有老大爷垦荒建设的记忆,有老一辈几十年如一日对下一代的爱护,还有这些学生们的青春时光。这种记忆的传承和对故乡的热爱,正如台阶上铺满的波斯菊图案,醇厚而又明快。P4-6 序言 许飞的故事 我一直有个梦想,希望有一天,从日本九州地区的鹿儿岛县出发,一路向北,奔向北海道,走透日本。这个梦做了20多年,始终停留在脑海里而未能实现。我想,和我一起做梦的,不只是一个人。 我钦佩许飞先生的是,他能够把我们共同拥有的梦,变成了一个现实。 许飞是浙江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研究心理学的,结果去中兴通讯公司做了界面设计师。看得出,他是一个很有跳跃感的青年人。2014年,他被总公司派到日本工作,从那一刻起,他做起了“走透日本”的梦。 当他从东京坐飞机飞抵北海道的时候,他的迷茫感一定比我强得多,毕竟梦起梦落,只做了两年的预热。2016年2月15日,在北海道最北端的稚内市,许飞喝完最后一口浓浓的海鲜酱汤,开始了追梦之旅。 2月的北海道,是冰天雪地。一条马路上,汽车在道上驶,人在路边走,相互之间只听得见声音,见不到身影。路边堆着一堵几米高的雪墙,阻隔了人与车的世界。许飞就在这样的世界里穿行。更多的时候,许飞应该是在只有狗熊出没的山间,搭乘只有一节的火车,孤独地望着窗外白茫茫的天际。 我想他是一个意志十分坚强的男人,因为日本是一个南北纵长的列岛,形状如同一双袜子,从北到南,飞机的飞行时间是近四个小时,要走透,并非易事。许飞结果走了日本46个都道府县的101个城市与乡村,最后在樱花盛开的5月4日,抵达了南端的长崎市。 我问他一个问题:这一路走来,留在你印象中的最深的记忆是什么? 他说,80天的旅途中,遇到了小酒馆的厨师,田地里劳作的老奶奶,也遇到了医院里的护士、幼儿园的老师,还有茶道师、公务员,留下了百余张的合影。第一次如此近距离接触各地普通的日本人,感悟到日本人的那一份热情友善的情谊。但是,最令他感动的是,在广岛市遇到的一位老奶奶,她是1945年广岛原子弹轰炸的幸存者,当年老奶奶还在上小学六年级,目睹了蘑菇云和城市的废墟。哥哥死了,她活了下来。说起当年的情景,老奶奶流了眼泪。但是,当许飞问她“你是不是恨美国”时,老奶奶意外地回答:“我恨发动战争的日本政府。” 老奶奶把许飞请到家里做客,临走时,还在他的旅行包里塞满了各种土特产。许飞说,他永远忘不了临别时,老奶奶站在屋前远远相送的身影。 许飞把自己的旅途观感,写成了一本书。所以,《从雪花到樱花》是一本难得的日本游记,因为很少有人能像许飞那样踏遍日本,并描绘出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乡村、每一位遇到的人的情景故事。每一位想到日本深度游的读者,都值得读一读这本书。 而我,从许飞的身上,则感悟到“心动不如行动”的真谛。 徐静波(资深旅日媒体人、亚洲通讯社社长) 2017年冬日于东京 后记 与这位老大爷的交谈,让我学习到很多。 想起了旅馆60多岁的老板娘。她的父亲在抗日战争期间去东北开了家拉面店。日军投降后,父亲饥寒交迫,眼看要死时,被一家中国农民救了。后来她父亲回到日本,每年都在被救的那一天拉洋片,感激救他的中国农民,说:”没有中国人,就没有咱们家!” 想起了在熊本县水俣看街头集会时,从福冈来的那位帅哥。他听说我从南京来,用悲伤的语调向我道歉:“之前的战争,给你们中国人造成很多伤害,对不起了!” 想起了京都的东本愿寺,举办展览反省自己的罪过,为预防再次发生,发誓不再参与任何战争。 想起了在出云的旅馆,为我做荞麦面的大爷,他曾经在上海工作五六年,亲切地说:“中国,是我们日本人的老家。” 想起了请我坐黄包车,开车三小时到终点接我的那位阿姨,激动地流着泪说:“太好了,到终点了!” 我不知道如果他们看到这辆车,会是什么感受?这还是他们想象的中国人吗?中国,还是他们想象的老家吗? 2015年的8月16日,我在靖国神社边捡到一张纸,上面写着:“为了把日本的荣誉拿回来,应当修改教科书,把南京大屠杀的部分删除。” 我把这张照片发给了一位日本大叔,平时始终是笑呵呵表情的大叔,给我回了一条消息: 1、哪个国家,都有无知的混蛋,当官的也有; 2、这些人,不去学习,凡事自以为是; 3、以前的日军,像西欧诸国一样,对亚洲进行了侵略,是事实,南京大屠杀也是事实; 4、在承认事实的基础上,日本国民应当和亚洲各国携手和平发展。在我的印象中,“无知”“混蛋”这样措辞严厉的词汇,文雅的老爷子从未说过。 我把这张传单还发到了Twitter上,一位日本友人这样回复:“这太不像话了。说谎都不脸红了啊。读了这个,感到心寒。13本对亚洲各国的侵略,明明白白是践踏人权的事实,不容篡改。还想着要‘把荣誉拿回来’,真是可耻!” 我为这位写传单的日本人感到悲哀,也为我们那位贴着国旗和“钓鱼岛”字样的车主同胞感到悲哀。 写传单的日本文案,如果他有开放的心胸,可以任意地、没有任何网络限制地查阅资料,是能够知道那段历史到底发生了什么的。而我们这位同胞,他看到的几乎都是仇恨,他也把仇恨延伸到自己的爱车上。 日本这个国家,离我们坐飞机也就两个小时,但是这位邻居好像是个禁区,现在发生着什么,并没有多少人告诉我们。 在日本,只要不是阴天下雨,看到的都是蓝天白云,无论走到哪里,都是青山绿水。不管多么大的集会散会后,地上一点儿垃圾都没有。即使是很小很偏远的村庄,居民们都会自觉把垃圾分类包装,看不到一个塑料袋,皮鞋穿两三个月,照样锃亮发光,买了鞋油用不着。 我问旅馆的大叔:“为什么日本这么干净?”大叔说:“因为我们街上没有垃圾箱,垃圾都得带回家,或者放到便利店里。”试想如果在我们国家,街上没有垃圾箱,将是什么模样? 在日本的车站,无论是乘火车还是地铁,不需要安检,丢了东西一点儿都不用担心,没有人会把你的东西据为己有。很多车站都没有人值守,你买不买票,刷不刷卡,没有人看着你,但是我从来没见到有人逃票。一家铁路公司,为了不影响一位高三女学生毕业考试,竟然延期关闭车站。 在宫津一家旅馆,我问厨师:“你的手艺这么好,打个广告肯定会有很多人来的。”厨师帅哥回答我:“我喜欢吃好吃的,也喜欢做好吃的。打广告的话,客人就会多起来,我就没有精力把饭菜做得最好。如果客人吃了一次,觉得不好吃就不来了,那我不如不做广告。”他那专注的态度,让我吃惊,让我汗颜。那次吃饭,我理解了什么是匠人,理解了为什么日本会有那么多百年老店。 日本也是一个知道羞耻的国度。一位议员贪污了20万元人民币左右被发现后,在电视上号啕大哭,退还了50万元工资和活动费。即使如此,仍然被起诉面临牢狱之灾;一位教授因为学生论文涉嫌造假,痛感责任,不堪羞辱上吊自杀。 当你要过马路时,不需要像老鼠一样四下张望,因为所有的汽车都会停下来,让行人先走;路边的果树,即使落了满地,除了主人,谁也不会去摘;如果运气好,你还能在路上看到各种传统活动,锣鼓喧天,好不热闹! 当发生领土争端时,没有人喊打仗,只是在车站里做一个展台,或者在车站边立一块碑;当很多人恨不得将侵略者碎尸万段时,在福冈的一个小岛,当地居民为蒙古侵略军建了慰灵碑。 当安倍政权要修改宪法派自卫队去国外时,全国各地的老百姓起来集会抗议。一家汽车修理店,甚至挂着多国语言写的“非军用”的旗帜,不为军队服务。军队兵源不够,不得不请出人气女优来做广告征兵。 当熊本发生大地震时,看不到倒塌的房屋,没有人哭天喊地,没有人煽情说“我们都是熊本人”,也没有人点蜡烛,但是大街小巷的便利店、神社、商场等公共场所,都能看到募捐箱。 当水俣发生了环境污染,当地政府不仅将企业负责人绳之以法、赔偿受害人,还建立了纪念馆和慰灵碑,每年5月1日市长都会出席纪念仪式。 在我国某国际化都市的街头,我看到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市民文明公约”,满满几十行字,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读;而在山口市,建在大学废弃校舍的市政府办公楼里,也有一个都市宣言,读起来充满“人”气: 山口,有美丽的自然。清新的空气,让身体动起来; 山口,有好吃的东西。好好地吃吧,有活力地成长; 山口,天上星光点点。好好休息吧,让笑容绽开来; 山口,人人相互关爱。用温柔的心,健康之轮展开。 旅行的最后一天在长崎港。这一天,我还参观了一个纪念馆,作为议员的馆主,为了让世人了解自己的祖国——日本,在“二战”时犯下的种种罪行,包括南京大屠杀和空袭重庆,自费创建了纪念馆。他在纪念馆里只写了一个“爱”字。 我百感交集,陪我一起参观的日本阿姨一直在抹泪。 在80天的旅行结束时,我只有一点感想:我们如何看待日本,就是如何看待我们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还有我们自己,以及我们的未来。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特色鲜明的日本游记。作者有思想,有情怀,行动力一流。阅读本书,可以令读者掩卷深思。 ——国务院发展中心研究员、中日友好协会理事林家彬先生 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从日本九州地区的鹿儿岛县出发,一路向北奔向北海道,走透日本。这个梦做了20多年,始终停留在脑海里而未能实现。我想,和我一起做梦的,不只是一个人。我钦佩许飞先生的是,他能够把我们共同拥有的梦,变成了一个现实。 ——资深旅日媒体人、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先生 从北向南在日本列岛旅行80天,探访感兴趣的101个地方,这绝非易事。不过,中国青年许飞做到了,真的是一件值得拍手称赞的事。 ——日本作家小笠原玲子女士 手握单程票,80天纵贯日本列岛的中国青年所看到的日本:小地方的普通老百姓一样有着浓浓的人情味。刀子嘴豆腐心的地方小店的阿姨,亲历原子弹爆炸的广岛老奶奶……普通的人们总是给人最多感动。当然,日本也有不少问题,老龄少子化问题在地方上也显得格外严重……特别佩服许飞的勇气和坚持,希望民间的交流能够持续下去,特别是年轻人之间! ——朝日新闻记者章蓉女士 经学姐介绍认识的许先生。第一次见面就被许先生详实的计划,巨大的勇气,坚韧的毅力所折服。希望借着许先生的思想,来完成一些我的愿望!能让更多的国人通过这次80天的孤狼行动,来看看活生生的日本到底是什么样子!当下的日本人到底在想些什么!所谓:儒生不出门,勿论当世事,识时贵如今,通情贵悯世。希望“当代黄遵宪”可以将更多详细的资料介绍给更多的国人! ——东日本国际旅行社董事长谢善鹏先生 我觉得许飞先生做得比外交官还要好。如果我们平时也与中国民众接触的话,应当可以看到与上面的人发布的军事大国不一样的中国。在现在这个信息如此发达的时代,我们还不能看到对方的民心,真的是让人遗憾。也许,不管哪国的老百姓,都希望能平平安安地过好小日子吧。 ——“雅虎日本”网友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